對於地球上的絕大部分生物而言,除了生存之外,最為重要的事情莫過於繁衍後代,生存和繁衍都是本能。通過交換生殖細胞,生物可以把自己的基因遺傳給後代,從而讓生命延續下去。
在繁衍生命這方面,不同生物進化出了各種各樣的能力。為了繁衍後代,有些生物可以改變自己的性別,比如小丑魚;有些生物是雌雄同體,比如蚯蚓;還有更奇特的是雄性會生育後代,唯一的一種動物是海馬。
另外,還有些動物進化出了超長時間交配的能力。那麼,地球上交配時間持續最長的動物是什麼呢?它們可以持續多久呢?
8小時的馬島縞狸
在哺乳動物中,交配時間最長的為馬島縞狸,最長可達8小時。成年馬島縞狸的生育器官非常之長,可達其自身體長(通常為1米)的六分之一,而且裡面還長有骨頭。
正因為如此,馬島縞狸才能在求偶競爭中擁有出色的戰鬥力,它們可以進行超長時間的交配。如果雄性馬島縞狸在繁殖期間不夠努力,雌性很快會另覓其他雄性伴侶。只有經過一周多達五次的考驗,雌性馬島縞狸才會最終選定伴侶。
14小時的寬足袋鼩
不過,與寬足袋鼩相比,馬島縞狸要遜色不少。在2015年,昆士蘭科技大學的科學家新發現了兩種寬足袋鼩,它們繁衍後代的方式出人意料。
寬足袋鼩的個頭與老鼠差不多大,但它們身上蘊含了巨大的能量。大約10個月的時間,雄性袋鼩就會發育成熟。
在每年夏天繁殖季節到來時,雄性袋鼩的睪丸素水平大幅度升高,它們會不斷尋找配偶繁衍後代。一旦找到配偶,它們會開始長達超過10個小時的交配,科學家觀測到最長的持續時間可達14小時。
不過,精力旺盛的雄性袋鼩是要付出慘痛的生命代價。在繁殖期間,雄性袋鼩的應激激素會大量產生,這會導致它們的免疫系統出現崩潰,最終引發死亡。
經過兩周的繁殖季節之後,雄性袋鼩絕大部分都會死亡。除了交配的原因之外,還有一些死於求偶爭鬥。由於袋鼩的繁殖特點,再加上人類活動以及全球氣候變化,袋鼩的數量正在銳減,總數估計只有幾百隻,它們目前瀕臨滅絕。
幾乎一生的琵琶魚
琵琶魚又稱鮟鱇,或者燈籠魚,它們大都生活在深度超過800米的深海中,其交配方式非同尋常。
雄性琵琶魚在孵化出來不久之後,它們通過發達的嗅覺器官在黑暗的深海中尋找雌魚。一旦找到,雄魚就會附著在比它們至少大十幾倍的雌魚身上。
雄性琵琶魚會向雌魚的身體中注入一種可以消化皮膚的酶,這樣它們的血管就能逐漸融合在一起。雌性琵琶魚通過血液來給雄魚提供營養物質,而雄魚則會不斷給雌魚提供精子。它們的交配方式與眾不同,是通過血液循環來進行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雄魚長大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停止生長,只有精巢組織能夠繼續發育,這可以讓雌魚不斷產下後代。這種性共生方式可以持續多年,直至最終死亡。科學家還發現,一條雌魚可以融合多條雄魚,最多達到8條。琵琶魚的這些特殊行為,可以保證它們在黑暗的深海中順利繁衍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