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史上流傳最廣的謠言,波蘭騎兵打坦克到底是怎麼回事?

2021-01-12 騰訊網

作者:音樂傳真

提起二戰全面爆發的起點,德國入侵波蘭之役,許多軍迷都知道其中有一個著名的段子——波蘭騎兵打坦克。該謠言流傳廣泛,充斥各種軍事影視、書刊、網絡,說是在當時的戰鬥中,波蘭騎兵遇到德軍坦克不知其性能,手持中世紀的長矛,向坦克發起決死衝鋒。

德軍一時蒙圈,但很快清醒過來毫不留情地用坦克的機槍和火炮狂射,並開動坦克無情碾壓,英勇的波軍騎兵慘遭屠戮。書寫了一曲令人慨嘆的悲歌。事實真是如此嗎?今天聊聊。

波蘭翼騎兵

波蘭,在人們的印象中似乎就是被人分割、蹂躪的主,其實這都是近現代的波蘭歷史,人家祖上也闊過,而且就在不遠的17世紀,那就是波蘭的驕傲——翼騎兵!

波蘭翼騎兵

歐洲的法蘭克重騎兵,聖殿騎士團、匈牙利輕騎兵,拿破崙胸甲騎兵都很有名,但論到酷炫拉風則非推波蘭翼騎兵為首,他們的背上有一個巨大的翼形羽毛裝飾,看上去好似長著天使的翅膀,在當時絕對獨樹一幟。

這種裝飾的作用據說一是外形可以給敵人以威懾,更讓對方的戰馬受到驚嚇。二是可以防止敵方的步兵投擲繩索拉騎兵下馬;三是巨大的翅膀在狂飆突進時隨風聲發出山呼海嘯般的鳴響給敵人以巨大的震撼。=

波蘭翼騎兵不但外表酷,更能打。1683年,在土耳其大軍第二次圍攻維也納的危急時刻,正是他們一舉擊潰了土耳其人,成為了拯救基督教國家的英雄,書寫了重騎兵最後的輝煌,至此翼騎兵一戰成名,響徹歐洲。

波蘭翼騎兵

以後騎兵就成為波蘭軍隊的輝煌,屢建奇勳,甚至到了1920年的蘇波戰爭,波蘭騎兵還打敗了蘇聯軍隊王牌——布瓊尼的第一騎兵軍,這些都使騎兵在波蘭軍隊中佔有重要地位,這樣到了二戰爆發時波蘭陸軍中仍有大量騎兵部隊,精銳騎兵旅就有11個之多。

要說明的是,二戰初期歐洲各主要軍事強國包括德國都有騎兵部隊,只是波蘭多一些罷了,而且波蘭騎兵部隊的武器裝備絕對不是馬刀和長矛,而是與普通步兵野戰部隊相差不大。

德國閃電戰

以三團制波蘭騎兵旅為例,全旅6100餘人,戰馬5100匹,車輛65臺,輕機槍89挺,重機槍81挺、反坦克槍66挺,反坦克炮14門,75毫米炮12門,以及迫擊炮、高炮等,可以說重武器一點不少。

四團制騎兵旅更厲害。不但重武器更多,旅部還直屬一支小型坦克部隊(包括一個裝甲汽車連,一個配備13輛小坦克的偵察連),怎麼可能一無所知用長矛打坦克呢?

波蘭裝甲部隊

坦克最早出現在1916年的一戰歐洲戰場,到二戰已經20多年了,波蘭地處中歐,軍隊再封閉愚昧也不可能不知道坦克為何物。一戰後各大國都開始拓展裝甲力量。波蘭以軍事強國自詡,自不落後,先後從英法等國引進生產了多種型號坦克,工業力量薄弱到二戰爆發前也擁有了各型坦克近千輛(德軍當時也才2800多輛),大部分是只有機槍的薄皮小坦克。

不過,當時各國也多為輕型坦克,德軍在波蘭戰役的主力1型坦克(只有機槍)和2型坦克(20毫米小炮),也都是輕型坦克,而波蘭坦克中卻包括有170輛的7TP型號坦克,它有一型竟然配備了37毫米炮,比德軍只強不差。

德軍1號坦克,只有2挺機槍,也是輕型小坦克

事情的真相

既然波蘭有英勇的騎兵,也有裝甲部隊,那麼這個謠言又是怎麼來的呢?

據傳在1939年9月19日的克羅揚提,當時波蘭第18 騎兵團向古德裡安率領的德軍第19裝甲軍第2和20摩託化師結合部發起了一次攻擊,其中兩個騎兵中隊的波蘭騎兵正好碰上一個在就地休息的德軍步兵營,波蘭人立即發起衝鋒,猝不及防的德軍被擊潰。

在追逐過程中,附近的德軍裝甲部隊趕到增援,在平原上阻擊了沒有防備的波蘭騎兵,坦克炮、機槍的猛烈轟擊與掃射給騎兵巨大殺傷,團長與參謀長當場犧牲,陣亡100多人。

德國2號坦克

第二天,趕來採訪的義大利記者喬治.帕拉達看到戰場上滿地倒著橫七豎八的波蘭騎兵、戰馬的屍體和斷矛,周圍四處巡邏的德軍坦克,又採訪了參加戰鬥的德軍士兵以後發表通訊:

德軍士兵說波蘭精銳騎兵不了解坦克的性能,以為坦克裝甲是錫板做成的偽裝物,端著長矛一次次地向坦克發起衝鋒,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報導一出,轟動一時,「波蘭騎兵用長矛衝擊德國坦克」的段子傳遍天下。

這個唐吉坷德式的笑話不值一哂。波蘭騎兵旅本來就有坦克,怎麼會不知其為何物?長矛從1934年起不再是波蘭騎兵的標準裝備,即使有也是為了懸掛旗幟和儀仗所用。大家看那幅流傳甚廣的波蘭騎兵拿長矛的著名照片,圖中那麼多騎兵,也似乎只有近處騎白馬的兩名戰士手中持有長矛,這應當是懸掛旗幟或者儀仗所用吧。

波蘭騎兵

上面這張著名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也只有兩名波蘭騎兵手持長矛,應該是懸掛旗幟或依仗所用吧(照片是攝於戰前)。

既然是謠言為什麼雙方事後都沒有立即澄清,以至流傳久遠,甚至許多嚴肅的史料都採納了呢?原因確實很複雜,一種說法是德國人當然不出聲,因為這是對德國閃電戰威力的絕好宣傳。波蘭人選擇沉默的原因可能是他們需要用這個故事來讚美戰士們為抗擊侵略者視死如歸的大無畏英雄主義精神吧。

隨著時間的推移,真相被逐步湮沒,更多的所謂「證據」又被加入進來以證明這一傳奇的真實性,上面那幅著名的照片就是。其實它是攝於戰前,表現戰前波蘭騎兵調動的情況,也被歐美教科書用來說明戰爭中波蘭騎兵準備去用長矛打德軍坦克了,所以歷史有時真的讓人無語。

波蘭7號坦克

深入分析

如果我們深入分析,當時德軍也有騎兵,波蘭也有坦克,為什麼不說德軍騎兵打波蘭坦克呢?

首先,騎兵到二戰時已是日落西山的夕陽兵種,德軍雖有騎兵但數量很少,相反波蘭卻軍事思想陳舊落後,依然沉醉於往昔騎兵的榮耀,在前線配備了大量的騎兵部隊。要知道戰馬的維護成本也是很高的,白白浪費大量資源卻無用真是可惜。

其次波蘭戰役,雙方都是百萬之眾,德軍也是第一次開戰,沒有多少實戰經驗(最多有西班牙內戰經驗而已),波蘭表面上差的不多,這也是波蘭政府敢於對抗德軍的資本,但何以僅僅一個月就亡國了呢?原因很多。如波蘭兵力部署的防線太長,缺乏縱深保護;英法背信棄義,在西線靜坐觀戰,見死不救;蘇聯的背後一擊等等。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德軍發動了閃電戰,尤其正確地運用了坦克這一制勝大殺器。德軍不墨守成規,坦克不是作為步兵支援火力使用,而是組成獨立的裝甲師(德軍雖然也只有2800多輛坦克,卻單獨組成了6個裝甲師,4個摩託化師,4個輕裝師),並與航空兵密切協同作戰,以快速重兵集團在防禦縱深對敵人實施迂迴和合圍,取得重大勝利。

德軍進入波蘭城市

反觀波軍,軍事思想保守陳舊,甚至有一些人居然高談「騎兵遠徵柏林」的神話。他們根本不懂新武器新戰術的發展趨勢,雖有千輛坦克,足以單獨組成2、3個裝甲師了,卻將如此寶貴的利器作為步兵從屬,分散到各部隊作為支援力量而已,被德軍輕易地消滅了。

正如著名的英國軍事學家李德爾哈特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中所說:「1939年,一支陳舊得無法救藥的軍隊,為一支應用新技術的小型坦克部隊,加上一支優秀空軍的合作所迅速地打垮了」。

波蘭軍隊在戰爭中雖然局部英勇抵抗,但全面落後的軍事思想無法避免最終崩潰的結局,而且不要說波蘭,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坦克大戶的法國以及彼時裝甲力量強於德國的蘇聯都由於軍事觀念僵化而在德軍裝甲洪流面前落得或亡國或前期慘敗的結局。所以人們在波蘭戰役只記住了橫衝直撞的德軍坦克和決死衝鋒的波蘭騎兵,出現波蘭騎兵打坦克的奇聞也就不足為奇了。

最後想說的是,在英美幫助下,1942年波蘭流亡政府成立了獨立的第一裝甲師,在諾曼第登陸後英勇作戰,屢立奇功,但該師的徽章標誌卻是波蘭翼騎兵的著名飛翼!

相關焦點

  • 波蘭騎兵旅重創德國王牌裝甲師
    第4裝甲師是希特勒上臺後最看重的部隊之一,配備最先進的武器,齊裝滿員達1.4萬人,其核心是第35、36裝甲團,配備坦克和裝甲車共341輛,其中包括183輛「一號」坦克、130輛「二號」坦克以及當時在德國算是「珍品」的12輛「四號」坦克。師長萊茵哈特是德軍最精通「閃電戰」的少壯派,他憧憬著充當德軍裝甲集群的開路先鋒,從波蘭防守不算鞏固的南部戰線撕開突破口,然後兵鋒直指波蘭首都華沙。
  • 波蘭購進119輛豹2坦克 形成其主戰坦克主力軍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12月4日報導,當地時間11月22日,波蘭與德國籤訂一項軍購合同,決定購買德國119輛豹2主戰坦克以及其他220輛機械化裝備。此合同由波德兩國國防部長共同籤署,價值2.53億美元。
  • 俄羅斯要小心了,波蘭開始接收升級版的豹式坦克,性能極具威懾力
    不久前,波蘭軍隊已正式接收到首批豹2PL坦克,它們將先提供給第10裝甲騎兵旅;據介紹,波蘭先要將128輛豹2A4升級到豹2PL,合同的金額為6.057億美元;後來又增加14輛,從而讓整個合同達到142輛。
  • 從歷史看波蘭,為什麼是歐洲的擦腳布?波蘭是怎樣一個奇葩國家?
    他在我的奮鬥中明確說道,一個竟然敢於割去,且吞併德國領土的波蘭是不可饒恕的,他冒犯了偉大的德意志。波蘭始終搞不清楚,自己在世界中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位。就在德國吞併捷克的時候,波蘭原來和捷克是盟友,居然背叛了捷克。在捷克最危急的時候,波蘭出兵反倒佔領了他們之間爭議的切欣地區。1939年,希特勒目光終於投向波蘭,準備解決波蘭的問題。希特勒說:波蘭人你們把但澤走廊還我,咱倆一筆勾銷。
  • 冷兵器時代的王者,現代戰場上的「奇兵」,二戰蘇聯的騎兵部隊
    在他國大力發展機械化部隊的時候,蘇聯人沒有放棄騎兵部隊,而且在最艱難的時候,正是靠著騎兵這種現代戰場罕見的兵種數次拯救蘇聯於水火之中。不過由於指揮失當、戰場通訊不暢加之蘇聯自認為勝券在握對相關情報不夠重視,最終被波蘭騎兵擊潰,波蘭人以損失五百人的代價擊殺了蘇聯騎兵部隊四千人。
  • 拿破崙最忠實的盟友、法軍裡的最強騎兵:波蘭軍團
    美國軍事歷史學家喬治·納艾澤格爾曾經這樣寫道:「波蘭是拿破崙最忠實的盟友。」1795年,柯斯丘什科起義失敗後,波蘭遭到普魯士、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的奧地利和沙皇俄國的瓜分。這是波蘭立陶宛聯邦第三次被瓜分,作為獨立國家存在的波蘭自此從地圖上被抹去長達123年。
  • 翼騎兵,衝鋒!波蘭史上最輝煌的一幕:在維也納再次拯救歐洲!
    圖註:維也納守軍總司令,斯塔森伯格伯爵9月8日,維也納城牆上被炸開的缺口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徵兆,斯塔森伯格已經開始疏散居民,準備一個街道一個街道的抵抗奧斯曼人。1683年9月11日夜,在經歷了一天浴血廝殺後,一隊維也納守軍正在努力爬上聖史蒂芬大教堂的頂塔上。
  • 馬背上的死亡天使,歐洲最富傳奇色彩的騎兵,波蘭翼騎兵!
    波蘭翼騎兵是一種位於輕騎兵與重騎兵之間的中型衝擊騎兵,他們出色地溶合了東西歐的騎兵元素,並極大地發揚了本地傳統與當代創新的優勢
  • 最令拿破崙膽戰心驚的博羅季諾會戰:雷霆萬鈞的騎兵衝鋒
    1812年9月5日,拿破崙的徵俄大軍在這個距離莫斯科不到120公裡的村莊附近,迎頭撞上了已經嚴陣以待的俄羅斯大軍。一場決定莫斯科之歸屬和俄羅斯帝國之命運的宏大會戰即將在這裡爆發。對於雙方來說,這都是一場必打之戰。對於這場血戰,拿破崙本人的評論可能最適合總結:「在我一生的作戰中, 最令我膽戰心驚的,莫過於莫斯科城下之戰。作戰中,法軍本應取勝,而俄軍卻又博得不可戰勝之權。」
  • 詳解胸甲騎兵、龍騎兵、驃騎兵、獵騎兵、槍騎兵
    這個兵種最早出現在15世紀末期的歐洲,是15世紀末期至19世紀歐洲戰場上的主要突擊力量,是拿破崙和普魯士腓特烈二世大帝的最愛。 胸甲騎兵因為裝備了厚重的胸甲而得名,這種胸甲由前後兩片甲板組成,主要材料是鐵,搭扣和鉚釘為黃銅,由皮帶連接,表面拋光。
  • 世界上僅存的騎兵部隊
    騎兵,曾經戰場上的主力兵種,在熱武器發展越來越快的時代,騎兵這一兵種的存在感越來越低。二戰中之所以騎兵還在戰場上有一席之地是因為有些國家無法將自己的軍隊全面機械化,就需要騎兵來提高機動性。坦克和裝甲車會因為沒有或者道路泥濘而不如騎兵。所以二戰上騎兵有必要存在。
  • -波蘭翼騎兵(驃騎兵Puls版)
    翼騎兵衝破方陣令人膽寒的翼騎兵的每次衝擊,常常能把十倍於己的敵手打得一敗塗地。——亨利克·顯克維支《火與劍》因為他在位期間,不少匈牙利驃騎兵進入波蘭,波蘭使用長矛著板甲的傳統騎兵和這些驃騎兵開始互相影響和學習。同時,巴託雷還將驃騎兵的裝備進行了標準化,他將騎兵所用的傳統的巴爾幹大盾牌廢除,改為裝備半身甲進行防護。
  • 波蘭翼騎兵,歐洲騎士最後的榮光
    波蘭的翼騎兵(Winged Hussar)不應當與另一類hussar,即hussards相混淆,後者發展於匈牙利,是十八世紀以來在各國軍隊,也包括波蘭軍隊中非常流行的驃騎兵的祖先。波蘭的翼騎兵同樣起源於匈牙利,但他們成長于波蘭的土地上並產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他們不再只是輕武裝的散兵遊勇,而是出色地糅合了東西歐的騎兵元素,並於同時發揚了本地傳統與當代創新的優勢。
  • 坦克世界:蟋蟀神經質!只為削犀牛?
    馬拉松競賽中最鬧心的事情就是你的敵人都是萬場高手,而你的隊友卻都是一些百場的腳本玩家!有粉絲留言說因為這次的新車活動,以前8級房的腳本玩家全部去了9-10級房!甚至出現了「黑槍e75」,「8級扛把子」的惡劣情況。這可真是腳本穩如狗,坑哭老隊友!這種惡劣的行為不僅僅汙染了遊戲環境,甚至還影響到了其他車長的遊戲體驗感!抵制腳本從我們做起!top4:火炮世界?
  • 談談火器問世對騎兵的影響
    而此時的騎兵依然是作戰中的主力部隊,一戰時火藥武器已經現代化,各種步槍、火炮、甚至是坦克都開始了熱兵器化,以火藥為主體的化學能武器是主要的裝備,但騎兵依然是快速突擊的重要力量,得到了大力發展。一戰時期的騎兵風頭正盛,這個時期正是熱兵器快速發展的時間,只所以騎兵的發展受到了重視,主要是機械化程度低,騎兵能夠節省士兵體力,同時能夠快速機動。
  • 軍史場館 | 戍邊衛士的「精神家園」,請您來參觀
    ▼點擊觀看軍史場館視頻該北疆衛士群雕融合了國門、哨樓、界碑、騎兵賡續血脈、銳意進取的堅定傳承下面請跟隨小編線上參觀一番不到半年時間軍史長廊在強軍徵程上快馬奔騰
  • 遊戲與歷史:波蘭翼騎兵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這些人就是著名的波蘭翼騎兵。在遊戲裡,他們的設定和真實歷史其實有著較多的出入,真實歷史上的他們是更加全能的戰士、遠近戰複合的重騎兵,見證了16-18世紀波蘭國運的興衰起伏。行進中的翼騎兵編隊2.波蘭翼騎兵的編制盛裝的波蘭翼騎兵在出身階級上,波蘭翼騎兵一般都是貴族。在16-18世紀的波蘭,波蘭-立陶宛聯邦的人口有6%-9%屬於貴族階層。雖然在名義上,貴族們都是平等的,但實際上這些人因為財力之分分為三六九等。對於年輕貴族、沒有財力的沒落貴族,加入翼騎兵小隊和連隊往往是獲得升級的綠色通道。
  • 二戰時期騎兵為何是「夕陽兵種」?德國步兵輕鬆粉碎蘇軍集團衝鋒
    但是要注意,常設師團中只有第3、第6、第11、第20師團直到1945年還保留著騎兵聯隊,其他師團都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後將騎兵聯隊改制為「搜索聯隊」。其實原因很簡單,二戰時期的騎兵已經接近夕陽兵種,日軍騎兵在華北平原欺負火力貧弱、彈藥匱乏的八路軍還湊和,但是在正面戰場面對機槍、衝鋒鎗、迫擊炮裝備數量較多,並且彈藥也較為充足的中央軍,如果擺開了陣勢打那基本就是送人頭的。
  • 波蘭國王刺殺奧斯曼蘇丹,半路被1小兵砍死,導致歐洲聯軍慘敗
    公元1444年的11月,在黑海沿岸的小城瓦爾納,爆發了一場影響巴爾幹半島三百年命運的大戰,對戰的雙方是由奧斯曼帝國蘇丹穆拉德二世率領的奧斯曼軍團,以及由波蘭國王瓦迪斯瓦夫三世率領的歐洲聯軍。當時所有的歐洲貴族都對這場大戰寄予厚望,因為一旦歐洲聯軍失敗,奧斯曼帝國的鐵蹄便會蹂躪整個巴爾幹半島,這支歐洲聯軍主要以波蘭人和匈牙利人組成,除此之外,來自捷克和烏克蘭的一些志願者也加入了這支軍隊。這支歐洲聯軍在出徵之前受到了教皇尤裡四世的祝福,教皇還拿出了自己五分之一的收入來支援這隻軍隊,但是讓教皇沒有想到的是,這次軍事行動居然成為了中世紀歐洲最後一次十字軍運動。
  • 中國騎兵都哪去了?建國初有20萬人19個騎兵師,1985年消失了
    那麼在我國建國時,中國的騎兵師規模到底有多大呢?有數據顯示當時中國有19個騎兵師共20萬人,在中國的軍隊中,可以說是相當大的一個存在。畢竟中國的騎兵歷史悠久,在古代歷史中,中國就是憑藉著龐大的騎兵部隊來提高部隊的機動。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武器裝備落後,火炮飛機也少,所以騎兵師成為了一個獨特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