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你永遠都看不懂的一部電影,有一種青春,叫做狗十三
不管你是十三歲,二十三歲,還是三十三歲,如果你看過這部《狗十三》,那麼都能從李玩的身上看到自己年少時期的影子。如果沒有,那麼小編真的很羨慕你,你擁有著一個大多數孩子都沒有過的幸福的童年。
很多影評人說,這部《狗十三》是近幾年中國最好看的青春片。沒有俗套的校園霸凌,沒有早戀,更沒有那麼多狗血的橋段。但就是這樣一個平靜的、普普通通的故事,把一個叫李玩的少女從稚嫩到事故的蛻變赤裸裸的展現給屏幕前的你。像一把溫柔的劍刺進了觀眾最柔軟的地方,喚起了那份獨屬於青春最疼痛的回憶。如果你對這份回憶有興趣,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走進《狗十三》的世界吧!
李玩是一個學習優異的初中生,父母離異後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十三歲這年,李玩同父異母的弟弟出生了。弟弟獲得家裡所有人的關心和愛,為了彌補女兒失落的心情,父親送給了李玩一隻名叫愛因斯坦的狗。初見愛因斯坦的李玩很排斥這個小傢伙,不過又有哪個孩子可以抵擋住狗狗的誘惑呢?李玩和這隻名叫愛因斯坦的狗狗成為了好朋友。
愛因斯坦慢慢彌補了李玩情感上的空缺,可是最後這條和李玩「相依為命」的狗狗也被父親送走了。在這個沒有人在意他的家裡,李玩最後的精神寄託也崩塌了。
狗狗的出現,讓孤獨閉塞的女孩,生命中透過了一道微光。李玩嘗試著和狗吃同樣的豬肝飯,她不僅將愛因斯坦當作精神伴侶,更把它作為精神自我的一個化身。所以狗狗走丟後,她無法接受全家人那種無所謂的、甚至隨便找個替代品的行為,令她對自己的存在產生著深深的懷疑。
「反正這樣的事以後還有很多」—明明內心早已經千瘡百孔,卻還是告訴自己不在乎。這才是這部電影帶給小編最大的感受。面對這樣的一種「堅強」,你不知道是一種好事,還是不幸。,在她發現她身邊所有的大人都在騙她時,她也終於學會了欺騙自己。
影片中的父親是否也想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家長一樣,只要孩子吃飽穿暖就萬事大吉,至於他們的精神世界根本毫不在乎。片中的父親為了應酬飯局,不假思索地犧牲了之後帶李玩看天文展覽的諾言。在愛因斯坦丟了之後,家人理所應當的用假的愛因斯坦來哄她,上父輩的心裡,狗都賠給你了,你還想怎麼樣?而他們忽視了,李玩真正需要的不僅僅是一隻名叫愛因斯坦的狗,而是女孩無助的內心世界。
《狗十三》的導演曹保平,敏銳地捕捉到了中國式親情的獨特癥結所在:親子矛盾不僅來自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平等,更來自父母作為成人本身的簡單和粗暴。這所有的所有,匯成了少女李玩的悲劇,成長的過程也許就是麻木吧!如果你還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不妨和他們一起打開這部影片吧!我們總是要和這個世界和解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