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起源、發展及其基本教義

2021-01-11 老盧談古論今

基督教起源於猶太教,所以說到基督教的起源,我們就得先了解猶太人。

猶太人來源於古希伯來人。古希伯來人在公元前十九世紀時遊牧於今天伊拉克的幼發拉底河流域草原,大約公元前1800,他們的遠祖亞伯拉罕遷徙到今天巴勒斯坦的地區。他有兩子,幼子以撒的後代就是猶太人,長子以實瑪利的後代就是阿拉伯人。所以在原始血緣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同源。

以撒的兒子雅各,後改名叫以色列,被奉為猶太人的祖先,他生有12個兒子。埃及第十五王朝時遷移到埃及,居住在尼羅河下遊,轉變為農業民族。努比亞人發動暴動趕走了埃及統治者,以色列人的地位急劇下降,淪為埃及人的奴隸。後來他們在摩西的帶領下逃出埃及,逃回巴勒斯坦定居,雅各的12個兒子的後代形成十二個支派,後來統一成一個以色列國家,所羅門擔任國王期間達到鼎盛。所羅門死後,他的兒子羅波安繼承王位,後來也被巴比倫帝國攻佔,人民被擄到巴比倫成為奴隸。

摩西和十誡

波斯帝國消滅巴比倫後,猶太人被允許回猶太區,重建耶路撒冷聖殿,後來相繼淪為希臘和羅馬帝國的屬民。

猶太民族是一個受盡苦難的民族,長期受到外來民族的欺壓,在摩西率領猶太人出走埃及時形成了猶太教,他們信奉上帝。到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羅馬帝國太強大,反抗無望,就把希望寄託於上帝,期望上帝派救世主來拯救他們。

耶穌誕生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上帝之子耶穌,由聖靈感孕瑪利亞降世成為人類的救世主。成年後,耶穌到施洗約翰那裡受洗,真切感到自己是「上帝的愛子」。接著耶穌在曠野裡40天,經受撒旦的試探,拒絕了各種誘惑而選擇完全上帝撫育的「救贖世人」的重要使命。於是他開始宣傳天國的福音。先在猶太地南部,後又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地區傳道。

耶穌在傳道時,選召了12名門徒,後又設立470個人,差他們兩人一行地去各地傳福音。耶穌的言論與行動觸犯了猶太教中佔統治地位的大祭司、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與社會上層當權者發生了衝突。猶太教當權者撒都該派和法利賽派對耶穌極端仇視,他們千方百計要置耶穌於死地。逾越節前夕,耶穌被門徒之一加略人猶大出賣,被有太教大祭司和差役拘捕,交給羅馬的猶太巡撫彼拉多,並使彼拉多同意將耶穌釘於十字架上。《福音書》記載,耶穌死後第3天復活,並向門徒和眾人顯現,第40日升天,第50日差遣聖靈降臨。眾門徒領受聖靈,開始傳教。從此,基督教在羅馬帝國領域內逐漸傳布,後來從一個猶太民族的宗教(猶太教)發展成世界性的宗教。

最後的晚餐

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派教會以羅馬為中心形成天主教傳統,東派教會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形成正教傳統。1054年東西兩派教會正式分裂,東派自稱正教(即東正教),西派自稱公教(即天主教)。

14世紀興起突出人文主義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16世紀教會內部爆發宗教改革運動,天主教又一分為二,陸續分化出脫離天主教會、被統稱為新教的一些新宗派,形成舊教、新教的對立。

1517年,神學家馬丁·路德在維滕貝格教堂門上貼出《九十五條論綱》,反對臺徹爾銷售教廷贖罪券等,由此揭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他的工作引發了由數位基督徒學者和領袖所領導的更深入的運動,包括烏爾裡希 .茨溫利和約翰·加爾文。這些新教會被稱為抗議宗(新教)。從此開始近代基督教的發展,其三大系派(天主教、正教、新教)基本定型,並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造成全球性影響。

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

基督教信仰的表述是以《聖經》為核心藍本,以歷代使徒、教會、公會等形成的信仰文件為載體,內容非常豐富。其中《使徒信經》被歷代教會和神學家公認為最可欽佩、最為可靠的摘要。如基督教(新教)版《使徒信經》所言:「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因聖靈感孕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降在陰間,第三天從死裡中復活,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我信聖靈,我信聖而大公之教會,我信聖徒相通,我信罪得赦免,我信身體復活,我信永生。阿門!」

聖經

聖子基督耶穌是三位一體中第二位,他在萬世以先,為父所生「萬物都借著他受造」,是全人類的救贖主。我們都是因他的緣故靠恩典被收納為上帝的兒女。耶穌基督的本源是出於上帝,而不是人,他是為成全天父上帝拯救世人的旨意,由聖靈感應,童真女馬利亞而取了肉身,成為世人。即所謂「道成肉身」。上帝是基督教信奉的最高唯一真神,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並主宰著世界。上帝只有一個,但包含聖父、聖子、聖靈(聖神)三個位格,同為一個獨一真神,完全同具一個本體。聖父也稱天父上帝,是全知、全能、全愛的主,自在、永在的神,也是忌邪的上帝。基督教堅信獨一的真神,反對偶像崇拜。把認識上帝、榮耀上帝,作為人生的首要目的。

基督徒的核心信念在於:上帝在耶穌之肉身中臨到人類的感性世界,而耶穌關於上帝的本質以及人類存在的可能性之問題的宣告,則使其歷史生命成為人們信奉的圭臬。這也是基督教的核心啟示之一。作為完全的神上帝,也是完全的人。他的一生是完美無缺的模範。沒有罪性,沒有過犯,因對世人的大愛,完全順服上帝的旨意,承受莫須有的罪名,在當時的統治者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降在陰間。基督教相信十字架彰顯了上帝的大愛和救恩。

基督教相信聖靈,認為聖靈是賜生命的主,從父與子而出,與父和子同受敬拜,同受尊榮。 相信被聖靈所賜的新生命,並能因此獲得重生。重生也體現在父上帝的揀選,子基督的救贖,聖靈的更新。

基督教不僅關注個人的拯救,更關注群體的發展,基督徒個人是不能與上帝建立完美的關係,只有在愛人如己中才能成全愛神的誡命。

基督徒的成長離不開教會,教會被稱為是一切敬誠之人共同的母親,是神聖而聖潔的,也是公義而普世的。教會並不限於某一個地方,而是遍布全球,教會因對上帝及其真道的認信,聯合一致。

基督徒相信自己都是基督的肢體,都因基督的寶血和福音,在基督裡追求成聖的人。上帝因基督救贖的緣故,不再記著人類的罪,而是仁慈的將基督的義分享給人類,將人類永遠不被定罪。基督徒也相信,在死後不僅靈魂立刻被帶到基督那裡,我們的身體也要因基督的全能活過來,再與靈魂聯合,並與基督榮耀的身體相似。基督徒相信被聖靈充滿的人,他的身體稱為聖靈的殿堂,不再順服肉體的私慾。

伯利恆教堂

基督徒相信在基督裡沒有死亡,只有永恆的快樂。永生就是蒙上帝揀選和保守永遠在主耶穌裡。是上帝的恩賜,是因著上帝的揀選和預定,耶穌基督的救贖從聖靈裡得到新的生命。

基督教認為當自己相信這一切的時候,自己就在上帝面前,在基督裡稱義,並且承受永生。 但這本身並不是因為自己的努力,而是因為上帝白白的恩典。

基督教將其信仰的全部真理和核心歸納為愛上帝(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和愛人如己(不可報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國的子民,卻要愛人如己)這一最根本準則,視愛之律法為最大的律法。彼此相愛也成為新約聖經中的核心命令,並認為這種靈性真愛和神聖集中體現在基督耶穌身上,因此也被稱為愛的

《聖經》是基督教重要的經典,在基督徒心中,《聖經》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是其信仰和生活的唯一準則。其具體包括《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舊約聖經》即猶太教的《聖經》,是從猶太教承受下來的。《新約聖經》是基督教的經典,共27卷,包括記載耶穌生平、言行的「福音書」,敘述早期教會情況的《使徒行傳》,傳為使徒們所寫的《書信》和《啟示錄》。

《聖經》的四十幾位作者,不僅各自所處的時代、職業、身分不同,寫作的環境也有很大差異。摩西是政治領袖,約書亞是軍事領袖,大衛和所羅門是君王,但以理是宰相,保羅是猶太律法家,路加是醫生,彼得、約翰是漁夫,阿摩司是牧羊人,馬太則是稅吏。有的寫於皇宮之中,有的則在牢獄或流放島上;有的寫於戎馬戰時,有的卻完成於太平盛世;有的寫於喜樂的高潮,有的則寫於悲慟、失望的低谷之中。《聖經》各卷書都是獨立寫成的,寫成後即在各猶太會堂或基督教堂傳讀。基督徒認為神是《聖經》的真正作者,是神的話語的默示。

主要聖禮

基督教聖禮,或稱「聖事」,是基督教重要的禮儀。基督教認為聖事是耶穌基督親自定立,並具有一定形式的宗教禮儀,它藉助一定可見的形式賦予領受者不可見的基督的「寵愛」和「保佑」,凡誠心領受者,都能獲得。天主教和正教認為「聖事」有七件,即聖洗(洗禮)、堅振、告解、聖體、終傅、神品和婚禮。新教一般僅承認洗禮和聖餐為「聖禮」

洗禮

洗禮被普世教會視為基督教一項重要的宗教儀式,是基督教入教儀式,分注水洗禮和浸禮兩種。基督教認為這是耶穌立定的聖事,可赦免入教者的「原罪」和「本罪」,並賦予「恩寵」和「印號」,使其成為教徒,此後有權領受其他「聖事」。

洗禮

聖餐禮

或譯「主的晚餐」,是被普世教會承認的另一重要聖禮。指耶穌被捕前與門徒最後一次的晚餐。當時他以餅代表自己的身體,以葡萄汁代表自己的血,分給門徒吃,成為歷代教會遵守的禮儀。聖餐的主要材料是葡萄汁和無酵餅。

主要節日

聖誕節

聖誕節是基督教重要的節日,為慶祝耶穌誕生,定於每年的12月25日為聖誕日。12月24日通常稱為聖誕夜,一般教堂都要舉行慶祝耶穌降生的夜禮拜(根據聖經耶穌降生於晚上)。

受難日

受難日是紀念耶穌受難的日子。根據《新約聖經》:耶穌於復活之前三天被釘十字架而死。這天在猶太教的安息日前一天,因此規定復活節前兩天星期五為受難日。基督教多教派都紀念這一日子。

復活節

為紀念耶穌復活的節日。復活節在每年春分後第一個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一般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最流行的是吃復活節蛋,以象徵復活和生命。

聖靈降臨節

聖靈降臨節,亦稱五旬節。據《新約聖經》記載,耶穌死後第50天差遣聖靈降臨,門徒領受聖靈後開始向世界各地傳布福音。教會規定每年復活節後第50天為聖靈降臨節。

倫理禁忌

基督教倫理禁忌通常被劃分為,道德律、禮儀律和民事律三部分。隨著歷史的推演,以及地域文化的差異,基督教倫理禁忌中的禮儀律和民事律部分發生巨大的改變及差異,然而基督教倫理禁忌中的道德律部分卻是永恆不變的。

「摩西十誡」作為《聖經》中的基本行為準則,流傳了下來,影響深遠。它是以色列人一切立法的基礎,也是西方文明核心的道德觀。

第一條誡命:我是耶和華你的神,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第二條誡命: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麼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

第三條誡命: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因為妄稱耶和華名的,耶和華必不以他為無罪。

第四條誡命: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作;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

第五條誡命: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第六條誡命:不可殺人。

第七條誡命:不可姦淫。

第八條誡命:不可偷盜。

第九條誡命: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

第十條誡命: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

相關焦點

  • 基督教和猶太教都信仰上帝,兩教有什麼不一樣呢?
    猶太人的約法《聖經》(即《舊約全書》)敘述世界和人類的起源,以及猶太教的法典、教義等。為表示對上帝的忠誠,猶太教實行割禮;將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的一晝夜時間尊為「聖日」,又稱「安息日」。猶太教的神職人員稱為「拉比」。基督教的誕生與猶太人的歷史密切相關。深受迫害的猶太人,在苦難重重和復國無望的情況下寄希望於復國救主彌賽亞的降臨,以復興猶太國家。
  • 「原創」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者有什麼關係?
    一、三教的基本發展過程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個宗教有同一個起源,都原生於中東地區,首先是最早形成文化體系的猶太人,他們將中東的歷史傳說加入民族思想提純後產生了民族性宗教,即猶太教,猶太教是排外的宗教,只在族內傳教,不向族外傳教。
  • 當初的基督教是如何走向分裂的?東正教、天主教和新教有啥聯繫?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以耶穌基督為中心,核心思想是福音,信徒稱為基督徒。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與伊斯蘭教、佛教共為世界三大宗教。
  • 基督教是怎麼分裂的?
    在各種版本中有一個是宗教活動聚集導致的超級傳播,正巧最近在寫歐洲中世紀的一些歷史,大概說一下基督教的情況吧。因為在看評論時看到有人把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放在一起說是三個教派。大多數人對於基督教的了解也僅限於在地理課堂上的世界三大宗教,最多歷史中講羅馬帝國時說下它的誕生。這些大家都知道,我也不再贅述了,說下基督教是怎麼分裂的吧。
  • 「基督教」和「天主教」、「東正教」到底是什麼關係?
    人們經常說起「天主教」、「基督教」都傻傻分不清,不知道是什麼關係?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下,要想搞清楚它們之間的關係,要從基督教的歷史開始說說。基督教是對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各教派統稱,亦稱基督宗教。公元1世紀,發源於羅馬的巴勒斯坦省(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穌基督的誕生、傳道、死亡與復活。
  • 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城鎮的起源及其動力因素分析
    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城鎮的起源及其動力因素分析 □邱紅梅 摘要:中世紀英國城市的起源、興起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英國歷史學家詹姆斯·泰特(James Tait)根據考古資料指出,英國最初的城鎮產生於盎格魯-撒克遜時期。
  • 中共中央關於天主教、基督教問題的指示
    全國天主教教士(依靠宗教為生的神父、修女、修士等)中,外國人幾佔半數(一萬二千人中佔五千五百人),基督教教士中外國人佔百分之十七(一萬人中佔一千七百人)。因此,我們對待目前中國的天主教、基督教,應當不幫助他們的發展,並反對其中的帝國主義影響;同時堅持保護信教自由,並在其中擴大愛國主義的影響,使天主教、基督教由帝國主義的工具變為中國人自己的宗教事業。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使我國基督教、天主教中的帝國主義影響受到嚴重的打擊,在土改已經完成的地區,廣大人民反對作為帝國主義侵略工具的基督教、天主教,一部分教徒也已不再信教。
  • 段琦: 2008年中國基督教現狀及研究
    (一)三自教會 處於中國基督教主體及代表地位的應該說還是大家所熟知的三自教會,當然這裡所說的主體及代表並非從信眾的人數論,而更多是就三自教會在目前中國社會中所擁有的全法發展空間、政治處境中的地位及其影響而言,從這個意義上說,「三自教會」也可俗稱為中國基督教的「正規軍」。
  • -福音時報--基督教資訊門戶網站
    基督教全國兩會在上個月發布的《推進我國基督教中國化五年工作規劃綱要(2018-2022)》中提到了重譯聖經一事,但即使重譯也是另外一個中文聖經譯版,怎麼可能會去篡改。從最初傳教士來華到現今,隨時時代的發展,聖經中譯本有近30種,但保守偏激的一些人一向認為只有和合本聖經才是聖經。(推薦大家看福音時報去年發布的《基督徒是否只能用和合本聖經?》
  • 淺談丨「分別為聖」理念下的基督教教育
    當今的中國傳統基督教神學理念和神學思想,受猶太教的教義和神學影響最大,以至於傳統基督徒現在所展現的猶太教觀念也就沒什麼稀奇了。這兩種世界觀和教義的基礎都是「分別為聖」的理念。因此,在這個觀念之下的教育理念,同樣是分別為聖的理念。教育的目的,不是適應這個世界,不是培養改造世界的技能,更不是為了幸福生活的努力,因為一切有利於這個世界的行動,都是與「分別為聖」的觀念相衝突和矛盾的。
  • 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3者有何聯繫?系出同源,信仰同一個神
    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3者有何聯繫?系出同源,信仰同一個神。怎麼回事呢?公元前18世紀,猶太人的先祖亞伯拉罕摒棄數量極多的原始宗教,確立唯一信奉的神~上帝。公元前14世紀,猶太人的一位民族英雄~摩西創立猶太教,制定猶太教教義,並將上帝稱之為~「雅衛」。
  • 基督教:分歧嚴重!世界第一大宗教為什麼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
    按信徒人數來看,基督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在全世界70多億人口中,基督教徒高達22億,佔世界人口的31%。基督教能夠成為世界性宗教,除自身的教義受到認同外,還離不開羅馬帝國的推廣。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控制下的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屢次反抗羅馬失敗後,為了給自己找到一個精神出路而創立了基督教。
  • 基督教是怎樣迅速興起,成為西方主導信仰的?
    當然,這樣做並不是在「褻瀆神聖」,也不是想要物化基督教,畢竟一個宗教的興起,其信仰和教義是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的,也正是信仰和教義才是其成功的主因。事實上,你可以把這種分析當成一種對人類行為的探索和研究,純學術性質的探討,沒必要進行無謂的聯想。
  • 西歐宗教改革運動,極大地否定了基督教的兩大教派的「天主教會」
    西歐宗教改革運動,極大地否定了基督教的兩大教派的「天主教會」!基督教至高無上的地位及其精神統治早在1054年,基督教兩大教派正式分裂,東部教會稱正教,西部教會稱天主教。此後,天主教以羅馬教廷為中心,形成一個強大的無所不包的神學統治體系,是封建主階級精神統治的重要工具。西歐封建社會初期,由於戰亂頻繁、王權衰落、封建割據嚴重,天主教會乘機擴展勢力,成為歐洲最強大的政治力量。
  • 上帝說了算——早期基督教藝術與美學思想的開山之祖
    題圖:《聖奧古斯丁和他的母親莫妮加》局部 阿里·謝弗 1855年聖·奧勒留·奧古斯丁(Saint Aurelius Augustinus,公元354—430年)與希帕提婭為同時代人,這位出生於羅馬帝國統治下北非努米底亞的思想家,留下了《上帝之城》、《基督教要旨 》和《懺悔錄》等重要著作,他系統地論述了基督教的美學思想,將「神性美」的概念與基督教教義進行了結合。
  • 古代埃及阿瑪納宗教與猶太-基督教存在差異
    古代埃及阿瑪納宗教與猶太-基督教存在差異 2014年11月06日 13:4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郭丹彤 字號 內容摘要:追溯猶太—基督教的發展源頭,古代埃及的阿瑪納宗教與猶太—基督教有著緊密關聯,人們普遍認為,
  • 從歷史文化談:基督教文明多元性的起源
    對基督教的客觀認識,而不是神話他的歷史,才是有信仰的基督徒應該有的態度。對基督教歷史的認識,在傳統基督教中一直有一種看法,那就是對基督教歷史的神話,這種觀點認為基督教塑造了整個人類以歐美為代表的最先進的文明。
  • 歐洲文明的三大支柱: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民族
    該書以清晰、幽默、發人深省的筆調,雜以活潑的插圖,敘述了一個不同凡響的文明,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巨大衝擊與巨大貢獻。作者從三大元素:古希臘羅馬文化、基督教教義以及日耳曼戰士文化開篇,描述了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強化,又相互對立,最終形塑為歐洲文明的內核;繼而在諸多世紀以來催生帝國與城邦,激發徵服與十字軍東侵,造就出許多性格截然分明的人物──如仁慈的皇帝、好鬥的教皇、俠義的騎士,乃至世上第一批享受繁榮和啟蒙果實的公民。
  • 年終再思:2020年基督教的關鍵詞
    新冠病毒的傳播不僅宏觀方面改變了國家社會,甚至直接影響了美國大選的結果,讓這一年社會發展加快了它推陳出新的進程。在微觀方面,對於我們個人也同樣帶來改變。因為交通封閉帶來的經濟下行,改變了我們的待遇,進而讓我們不得不改變對未來的規劃,實體經濟受到衝擊,網絡直播和銷售成為新寵,這一年我們比往常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在屏幕上;回家洗手、社交距離、帶口罩更是成為我們的日常習慣。
  • 淺談基督教中的「三位一體」概念
    主編:李沛隆726,本文隸屬於歐羅巴上的公牛,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三位一體是基督教①主流教派的基本教條之一。《現代天主教百科全書》中稱「三位一體的教義是對基督徒關於天主奧秘理解的總結」。可是,對於非信徒,乃至許多信徒而言,它都是難以理解的奇談怪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