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北省的疫情牽動大家的神經。關於爆發的原因也是各種版本滿天飛,具體源頭是什麼我們就不要瞎猜了,等官方流調結果公布吧。
在各種版本中有一個是宗教活動聚集導致的超級傳播,正巧最近在寫歐洲中世紀的一些歷史,大概說一下基督教的情況吧。因為在看評論時看到有人把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放在一起說是三個教派。
大多數人對於基督教的了解也僅限於在地理課堂上的世界三大宗教,最多歷史中講羅馬帝國時說下它的誕生。這些大家都知道,我也不再贅述了,說下基督教是怎麼分裂的吧。
基督教在公元4世紀被西歐的羅馬帝國定為國教,它的發展和羅馬帝國息息相關。到了4世紀末羅馬帝國啪唧分成了東西兩半,此時的基督教還是統一的,當時的東羅馬帝國認可羅馬主教為帝國大祭司。而分裂在我看來主要有兩方面:
教義的分歧
一個在羅馬一個在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堡)距離太遠,溝通不暢導致雙方教職人員在教義上的分歧越來越大。後來東羅馬帝國興起了破壞聖像的運動,東羅馬帝國的皇帝支持、羅馬教皇反對,當然我的地盤我做主,最終還在皇帝的支持下東羅馬教廷強力的推行了下去,此舉為基督教的分裂埋下了伏筆。
實際利益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當時的各個部落紛紛創建起了自己的國家。當然教皇也以羅馬為中心統治一方領土。但是武力值有點低,常被倫巴第人侵擾,打又打不過只能求外援了。向東羅馬帝國求救時熱臉貼在冷屁股上,沒能找來東羅馬人出兵,最後不得不向法蘭克人求助。當時的法蘭克領袖丕平不僅出兵剿滅了倫巴第人還把取得的領土贈送給教皇。對比之下,教皇轉向支持法蘭克人,並在公元800年為丕平的兒子查理曼加冕,稱其為「羅馬人的皇帝」。後期儘管法蘭克王國分裂,但皇冠兜兜轉轉一直在西歐。
到了1054年時,雙方在教義上的衝突愈演愈烈,時任羅馬教皇利奧九世和君士坦丁堡牧首彌格耳最後開除了對方的教籍。至此,基督教徹底分裂為羅馬的天主教和君士坦丁堡的東正教,當然到了十六世紀歐洲地區的宗教改革又把天主教分成為舊教和新教,這就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