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柏拉圖式的愛情一般是指那些只存在於精神上互相愛慕的兩人,正常交往,但不發生任何肉體關係。當然這一般只是作為一種理想主義者們所嚮往的最純粹的戀愛關係而存在,無數人自以為能夠實現這種目標,但往往敗在情到濃時的不由自主鬼使神差。
但是中國歷史上倒是經常出現這種所謂的柏拉圖式的愛情,只不過他們能夠實現這一點的原因是他們沒了工具,倒並非是刻意追求這種愛情的形式,但不管怎麼說,也勉強算是達到要求了。這些人是誰呢?
古代的宮中宦官和宮女也是個不能忽視的群體,因為他們往往是最親近皇權的一幫人,同時也是最了解皇帝性格的群體。他們很清楚皇帝喜歡什麼厭惡什麼,便很會順著萬歲爺的心思阿諛順承,因此他們便很容易得寵,也很容易掌權。歷史上也不乏宦官亂政的案例。
但這些都只是表面風光罷了,畢竟宦官和宮女也都是人,也有七情六慾,一個人生活得久了難免會想要有個伴侶。反正是在宮中,說不定這輩子也就死在這兒了,怎麼死都行,寂寞死是最不能接受的。剛好大家都是同一類人,都有共同的需求,也誰也不必嫌棄誰,那就在一起好了。或者宦官跟宦官、宮女跟宮女,又或者宦官跟宮女,都可以,這種情況自漢朝就已經出現了,往後基本沒斷過,畢竟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像宮中的這種行為一般被稱為「對食」,也有叫「菜戶」和「磨鏡」的,大同小異。倆人結為對食關係之後,就相當於有了一種另類的「夫妻」的名分了,至於誰是夫誰是妻那就很隨便了,很有可能輪流當也不一定。要是碰見比較講究的倆人,還會在確定關係之前找人給他們做個見證,就像正常人舉行的婚禮那樣。形式搞完之後倆人就正式搭夥過日子了,這算是宮裡除了黨派之外最小的關係構成單位了。一般來說對食關係還是比較穩定的,但並不是說不存在解除關係的情況。比如說明朝的著名太監魏忠賢,他一開始在宮裡很受大太監魏朝的青睞,魏朝的對食是客氏,她見了魏忠賢之後就很中意,魏忠賢也挺喜歡她。後來魏忠賢稍微得勢了之後,便趕走了魏朝,與客氏倆人雙宿雙棲了。
像這種關係當然基本上不存在肉體關係的可能,但畢竟人缺啥就愛補啥,也難保這群太監、宮女不會有那種心思,苦於沒能力罷了。當然他們也是人,雖然在古代沒什麼人權,但皇帝也基本上都知道這事兒,除了朱元璋有些忍不了之外,別的皇帝差不多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那麼這到底屬不屬於柏拉圖式的愛情呢?或者說對於宦官這一群體而言,是不是他們就不能擁有柏拉圖式的愛情呢?每個人應該都有自己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