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金銀被廣泛的使用,還能關乎自己的生死。但是換個角度想,電視劇畢竟是現代人杜撰的,往往與真實的史實極不相符。所以很多信息也似乎有很大的偏差,就像今天所要探討和研究的這件事。古人能巧妙運用兩種金屬要麼自殺要麼自救,但是究竟是真是假呢?
我們都知道古代最為常見的就是金銀這兩種貴重金屬,這兩種金屬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被當做是貨幣進行流通,所以一般人家多少都會有所儲備,而在很多的電視劇中我們就能看到,動輒便有人因為一時想不開而自尋短見,吞金自殺是最常看到的自殺方式。那麼為什麼將金子吞咽入腹就能致死呢?而且還是非常迅速的就死去。
就比如在紅樓夢中,璉二爺冒險娶回來兩房小妾,但是王熙鳳豈是能夠忍氣吞聲之輩,她暗中使用計謀挑撥離間,將三房的死誣陷在尤二姐身上,這位剛烈的女子就因為一時間羞憤交加,便吞金自盡尋了短見了。而在延禧攻略中,傅恆身邊的侍女被爾晴陷害,遭人侮辱後無臉再活於人世,也偷偷的吞了金子。奇怪的是就在發現她吞金,到傅恆陪她說話的極短時間內,她就死去了。
這吞金為什麼會這麼快死亡呢?是因為金子之中含有劇毒物質嗎?那為什麼我們現在很多人為了炫富或者是因為美觀而佩戴很多的金飾,那豈不是很危險? 就這個問題網絡上很多人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絕大說數人的想法是,其實黃金本身沒有毒性,只是因為這種貴重金屬的比重比較大,所以進入消化道後會因為太重,而將腸胃墜堵就如同腸梗阻一般,產生消化道感染而死,但是這種病因從吞金到致死需要很長時間,而且過程會非常的痛苦,不是電視劇中演的瞬間致死。
而另一種說法是一般吞金的都是女子,她們吞的一般都是自己的首飾,這些作為飾品的金子往往都會有稜角尖銳之處,一旦吞下就會劃破消化道,導致大量的內出血施救而死,但是這種劃破的機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如果趕上圓潤無稜角的金子吞下,可能會造成自殺失敗。而且古代人也沒有這麼多的科學知識,更不知道什麼消化道、內出血、腸梗阻之類的。但是為什麼她們懂得吞金而且還屢試不爽呢?難道這也是劇情需要的胡編亂造嗎?
在正史《明史列傳》裡面卻實記錄著太監趙敏畏罪吞金自殺的詳細描寫,看來這吞金可致命的事情是真是存在的。但卻和現代人的分析相差很遠,黃金確實有毒而且還有劇毒。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對金子毒性的記載,大致的意思就是生金也就是剛從礦山挖出來的金子是有劇毒的,可殺人。但是緊接著還記錄了,這種生金如果經過反覆的提純後就沒有毒性了。
所以我們現在所接觸到的金子都是經過完全提純的,所以是完全沒有毒性的,而古代的科技落後,金子的提煉也不完全,所以純度不夠,裡面含毒量自然就會很高,所以吞金是能毒死人的。但這種殺人方式因為隱蔽性太低,所以在古代也只能作為自殺的一種方式。金子可以自殺,但是與金並存的白銀卻成為古代驗毒保命的標配法寶。
很多的電視劇中,有能看到銀針試毒的方法,在酒菜上桌之後,從懷裡袖口取出一個盒子,打開裡面一根銀針閃閃發光,銀白鋥亮在酒菜中分別刺入,取出稍後一會兒,一旦銀針表面發黑便可斷定菜種含有劇毒,如果仍然鋥亮如新便可以放心使用酒菜。這也是古人在特殊環境中的自保手段,看似屢試不爽。最為常見的就是皇宮中,皇帝每次用膳時必學要用銀針試毒後才能安心進食。
這種方法真的科學嗎?難道銀子真的是測試毒性的法寶?這也引起了網絡上很多人的爭議,首先,我們要知道古代最常見的毒藥就是砒霜,這種物質在現在化學中的名稱叫做五氧化二砷,它如果遇到銀這種金屬元素,就會馬上產生反應,轉化為過氧化銀。銀子是灰白色的,但是過氧化銀卻是黑色的,所以古代人一旦把砒霜加入食物中,只要用銀針一探,兩者便迅速產生反應,最終銀針變黑也就可以得出有毒的結論了。
但是銀子卻也不可能對所有的毒物都會產生氧化反應,只是碰巧因為砒霜既是一位中藥,劑量大了也是一味劇毒,而且在古代經常被用在毒殺老鼠的鼠藥之中,所以是可以輕易被人們得到的毒藥,這也就讓它的應用具有廣泛性和普遍性,所以古代人才會用銀針試毒來自保。只不多如果碰到一個用毒高手,用別的毒藥類型殺人,這一招也就不靈了。但是電視劇中也是因為情節需要所以才會運用了這一試毒方法作為情節展現。
所以在古代提純不夠完全的金子吞入可以自殺是真的,而銀針試毒百試不爽卻有待商榷了。只不過還是佩服古代人的智慧,沒有經過系統的化學理論學習,就能很好的運用化學知識要麼自救要麼自殺,也真是另千百年後如今的現代人自嘆不如了。無論是自殺還是自救,在現代的和平年代法治社會,珍愛和尊重他人以及自己的生命是必須具備一種素質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