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這位「南派排剪」奇人不走尋常路,用一把剪刀給殘疾孩子帶來希望
「我希望從這些孩子當中發現一些剪紙的好苗子,更希望用一把剪刀帶給孩子們希望,讓他們更能自強自立。」
「慢慢來,手不要抖,心靜一點,慢工才能出細活嘛……很好,非常好!」看到顧志賢一拿剪刀就手抖,73歲的陳南君不斷在言語上進行鼓勵。當小顧最終完整地剪出一幅仕女圖時,陳老非常高興,朝小顧豎起了大拇指,小顧也收起了臉上的嚴肅表情,咧嘴笑了起來。
顧志賢是一名智障人士,是青浦區朱家角鎮智障殘疾人「陽光之家」的學員之一。在「陽光之家」,顧志賢除了可以接受康復訓練、進行簡單勞動,還能師從中國剪紙大師、南派排剪泰鬥陳南君進行學藝。從10多年前在朱家角課植園成立剪紙工作室起,陳南君就和當地的殘疾人結下了不解之緣,收了不少殘疾人徒弟,其中不少人還在市級、國家級的剪紙比賽上獲過獎。
收徒不挑正常人裡心靈手巧的,反而要找殘疾人,為啥?陳南君告訴記者:「一方面,殘疾人中不乏天資聰慧、藝術感強的人,學起剪紙來不比正常人差;另一方面,有一技之長對殘疾人很重要,一方面有助於幫他們樹立自信,另一方面也能讓他們在社會上更好地立足。」
「教聾啞學生?那我不收錢!」
陳南君出生在蘇州,工作、生活在上海。8歲時,他跟著大人去城隍廟「白相」,來到九曲橋邊,看到不少阿姨圍著一位老阿婆在討要著什麼,擠進去一看才知道阿婆有一手剪紙的好功夫,一張極為普通的紙,經過阿婆用剪刀一番修剪,扯開後竟然魔術般變出一幅幅蓓蕾鮮花、飛禽走獸等精美圖案。「當時,我就被這門神奇的手工藝徵服了。」
從那以後,每逢周日,陳南君就會從居住地——江寧路小北門乘坐16路公交車到城隍廟偷偷學藝,仔細觀察阿婆的剪紙手法,記住圖案花樣,回去後如法模仿。漸漸地,陳南君剪出的紙花竟得到了裡弄阿姨們的誇讚。「從小到大,我一直痴迷於剪紙,後來進入上海工具機附件一廠成為磨工後,大部分業餘時間我也都花在剪紙上了。」陳南君告訴記者,幾十年來,他遍訪名師大家、討教民間奇人,技藝日漸精湛,漳州的排剪老藝人黃素、北京的微型剪紙藝術家趙光明等都把多年研究的技藝無私傳授給陳南君,讓陳南君的剪紙技法獨成一派,被稱為「南派排剪」奇人。
陳老告訴記者,幾十年前有一次在南通出差時他才知道,殘疾人、尤其是聾啞人很適合學習剪紙這門手藝。當時,他聽說南通聾啞學校的李明清老師擅長剪紙,便慕名前去拜訪。「李明清採用的是細紋刻紙法,刀鋒走過之處,也是作品成型之時,特別適合創作大型作品,這和普通的用剪刀創作剪紙作品不同,我受益匪淺。更讓我有收穫的是,李明清老師告訴我,聾啞人不易受到外界幹擾,很多聾啞人其實心靈手巧,學習剪紙接受能力超強,有不少學生成了他的得意門生。從那時起,我就也想試試看收殘疾人為徒。」
機會終於在1997年來臨。當時,上海第三聾啞學校的領導親自來到陳南君家,邀請陳南君擔任學校藝術輔導員,並表示支付一定報酬。「當時校領導問我,請我教孩子們剪紙,我要收多少錢?我說,你們是聾啞學校,我一分都不收。」陳南君告訴記者,當時他如果答應到其他學校講課,別人的開價是每小時60元;如果到大商場現場表演剪紙絕活,每天的收入在百元以上。不過,陳南君卻在每周四下午3點到5點去免費教那些聾啞孩子,即使出差在外,他也會在每周四下午前急急地趕回來,一直堅持到了2003年。「我希望從這些孩子當中發現一些剪紙的好苗子,更希望用一把剪刀帶給孩子們希望,讓他們更能自強自立。」
聾啞學校的孩子們沒有讓陳老失望。在他帶過的七八十位聾啞學員中,不少人的剪紙水平都很高,在市級比賽中,陳老的學生史軍偉、宣穎峰得過前兩名,隨後在全國大賽中獲得銀獎。有一次,在市少年宮舉辦的剪紙藝術大賽中,陳南君的聾啞人弟子包攬了前六名。
在水鄉古鎮耐心教授殘疾學員
1997年,陳南君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先後在周莊、烏鎮、同裡擔任過多所學校的藝術輔導員,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小藝術家。2006年,在相關人員的邀請下,陳南君選定「都市水鄉」朱家角作為他新的藝術陣地,在課植園設立了剪紙工作室。
陳南君和他學員們。
儘管歲數大了,但陳南君依然心心念念牽掛著殘疾朋友們。朱家角的剪紙工作室剛落成,他就找到了鎮裡的「陽光之家」,提出把剪紙技藝傳授給「陽光之家」的智障人士,受到「陽光之家」負責人的熱烈歡迎。「智障者是很孤獨的,在心理上非常脆弱,比普通殘疾人更容易孤單、自卑。學了剪紙這一技之長,他們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也更容易在社會上立足。」之後幾年,陳南君每周都會去一次朱家角的「陽光之家」進行輔導,後來因為客觀原因改成了一月一次。「現在我73歲了,身體有些不便,但只要『陽光之家』的學員有需求,我還是會過去親自輔導。」
教智障人士剪紙,怎麼教?陳南君有他的竅門。「剪紙人人都會,無非是圖案好不好看而已。我讓智障學員們先從最簡單的方塊、圓圈開始剪起,每剪成功一個圖案就表揚他們,逐步建立起他們的自信心。而且,我要求學員們不要先畫圖案再『依樣畫葫蘆』地剪,而是直接在紙上剪,這樣更能激發智障學員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同時,我還讓學員們學習摺紙,仔細觀察形態各異的線條,打好剪紙基礎。」
學員顧志賢一開始害怕剪刀,只要一拿起剪刀,手就不受控制地抖個不停,剪出來的圖案曲曲歪歪。為了讓小顧能靜下心來,陳老一遍遍耐心講解演示:「剪紙講究穩、準、巧,要點是左手轉動紙張,右手的剪刀只管剪就可以了,不用轉動方向。」考慮到學員的安全問題,他還經常手把手教顧志賢剪紙,及時糾正各種錯誤。
為了充分激發學員們的剪紙興趣、調動學員的積極性,陳老師會經常給學員們「露一手」。日前,在課植園的剪紙工作室裡,陳南君當著殘疾學員的面,將一張紅紙對摺成長方形的紙片,不打草稿,手中的剪刀動個不停,兩分半鐘後,一對爪踏草地、仰天打鳴的大公雞就誕生了,看得學員們目不轉睛。「每當學員們剪出好作品,我也會用各種方法進行鼓勵,比如把他們的作品裱起來,放在『陽光之家』的醒目處進行展示,或者作為禮品送給前來參觀的嘉賓,這對殘疾學員來說是很有成就感的事。」
如今,陳南君在青浦的一些殘疾人徒弟也已有了不錯的成就。在此前市殘聯舉辦的一次夏令營活動中,陳南君的殘疾學員顧志賢、張華榮就曾獲得過「剪紙才藝獎」。「剪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民俗手工藝,我希望能讓更多殘疾人朋友喜愛這門藝術、從事這門藝術,享受剪紙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