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樂業縣的各行各業、各個角落中,有這樣一群共產黨員,他們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有的只是任勞任怨,默默奉獻,在鮮紅的黨旗下履行著共產黨員神聖的義務和職責;他們吃苦在前、名利在後,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團結帶領廣大群眾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在慶祝建黨92周年之際,本網將陸續推出樂業縣優秀共產黨員代表先進事跡系列報導,激勵廣大黨員進一步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以他們為標杆,「從自身做起,學習身邊人、做好當前事」。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吳桂群 龍光毅
今年34歲的丁小妤,是一位勇於追求夢想、勤奮創業的山裡姑娘。通過多年艱辛努力,如今,她在樂業縣甘田馬浪平創辦了茶葉種植基地和茶葉加工廠,年利潤達70多萬元,成為該縣遠近聞名的致富女強人。她先後被評為百色市「黨員創業標兵」、樂業縣「雙學雙比」先進女能手、樂業縣「十佳經濟女能人」、樂業縣「優秀共產黨員」等。
尋夢,外地打工謀出路
丁小妤就讀於百色衛生學校護士專業,1999年7月畢業後便在一家私人診所做護士,開始了打工生涯。那時的她也和其他年輕人一樣嚮往著外面的精彩世界,總想到廣東沿海城市撈一把。2002年8月,她辭去護士工作,滿懷信心地跟隨同鄉姐妹一起到廣東中山市一家玩具廠打工,從事玩具元件加工工作,月收入2500元。當時對於一個山裡姑娘來說,一個月能掙到2000多塊錢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然而丁小妤卻不滿足於現狀,她總覺得這離她的夢想還很遠。尤其是隨著打工的時間越長,更加深了她對家鄉的思念,心中那個為家鄉做點什麼的夢想就愈發強烈。
追夢,大山深處創基業
「幹什麼好呢」,自從丁小妤確定了自己的理想後,她一連幾個月都睡不著,一直在琢磨自己回到家鄉後能為家鄉做點什麼。2004年5月,當地黨委政府出臺外出返鄉農民工優惠政策,提供創業「綠色通道」,鼓勵返鄉農民工在家門口大膽創業,帶領群眾致富。丁小妤得到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後,毅然辭職離開了工廠回到家鄉,開始尋找家門口創業致富的新路子。
在甘田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丁小妤看好家鄉那片長勢茂盛的茶葉基地,對發展茶葉產業生產加工有了一定構想,但又不敢貿然投資。為了辦好加工廠,2004年6月至8月,她多次自費到外地考察茶葉市場,並請教縣直茶葉種植技術員和有關專家,在得知自己的家鄉轄區地理環境、氣候條件非常適宜茶葉生長,轄區內種有一定規模的茶葉時。她把自己打工留下的3萬元積蓄,嘗試著辦起了一個家庭作坊式的茶葉加工廠。初試取得了成效後,她對辦廠有了信心,也積累了一定經驗。為了把加工廠辦出特色,辦出品牌,達到做大做強茶葉加工業的目標,她把原來的家庭作坊式加工廠正式註冊為樂業縣甘田鎮小妤茶葉加工廠,並不斷擴大經營規模,成為甘田鎮規模最大的私營茶葉加工廠,現擁有固定資產200多萬元,年產值487萬元,年利潤達70萬元。
圓夢,帶領村民一起致富
致富不忘眾鄉親。丁小妤在自己生活日臻改善的時候,一心想到的是如何帶領村民們共同致富。2009年,她將自己的茶葉加工廠掛牌成為馬浪平茶葉生產合作社,把一些茶葉種植大戶作為社員加入到合作社中,帶領他們一起種植和加工茶葉。平時,她除了將茶葉種植技術無私地傳授給一些茶農外,每年還組織茶葉生產合作社的社員們,實行包片分工形式,走村串戶,與群眾拉家常,做群眾的思想動員工作。在她和社員們的諄諄引導下,周邊許多群眾紛紛把自家的土地拿來種植茶葉。
為讓新茶農掌握茶葉種植技術,丁小妤充分發揮「農家課堂」培訓戶傳幫帶的作用,結合實際制定了學員的培訓計劃,建立了新品種、速生豐產、無公害栽培等三個茶葉示範基地250畝,作為當地茶農培訓、教學、指導基地。積極推廣高山平臺密植、開深溝保水抗旱、重施基肥、追施有機肥、速生豐產等五大項新技術。截止目前,她共舉辦「農家課堂」培訓班20餘期,培訓學員達1000多人次。在她的培訓下,許多農民都成為了茶葉種植能手。丁小妤告訴筆者:「我辦這個加工廠,不僅要圓我自己的夢想,重要的是想以此為龍頭,帶動和幫助廣大父老鄉親們實現致富夢想。」
話語雖然樸實,卻道出了她為實現心中夢想而不懈追求的人生。為一步擴大覆蓋面,丁小妤打破固步自封的觀念,分期分批吸收鄰近鄉村的茶農加入到她的茶葉加工廠接受各類技術培訓。剛開始的時候,前來參加培訓的茶農只有甘田鎮九洞一個村,現在輻射到該鎮的四合、達道、夏福以及新化、凌雲玉洪等周邊鄉鎮一些村屯。通過合作社的「傳、幫、帶」下,合作社周邊的農村黨員和群眾解放思想,大膽創業,現全鎮已有800多戶群眾發展了茶葉種植,茶農年每戶均增收3000多元,大部分農戶都已找到了適合自己發家致富的好路子,走上了小康之路。
【 編輯:韋春雨 作者:吳桂群 龍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