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客家人,是客居四海永遠與海為伴的客家人。大海就是渡我們客家人走向希望的人生路程,大海就是輸送我們客家人去往世界每一個角落的脈管,大海更是我們客家人在驚濤駭浪中承受媽祖聖靈庇佑的永恆記憶。
解放前,因為連年戰亂和時局的動蕩,和許多地方一樣,本來富庶豐饒的我的家鄉廣東梅州蕉嶺也一年年地荒蕪,變得很苦很貧瘠。為了生計、為了能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弟弟妹妹能夠有點糧食充飢,僅有十幾歲的姑姑含著淚忍著痛隻身隨著一幫大人乘著帆船下了南洋。
飄到南海,突然起了風暴,簡陋的雙桅木船就像一塊被颱風刮斷的椰子樹幹,在狂風暴雨中隨著十幾米高的狂濤上下顛簸,一會被拋上浪尖、一會又滑進兩浪之間的深谷,木製的船體在吱吱嘎嘎地呻吟,就像馬上就會散掉,船上的二十多個人有驚慌的、有哭泣的、有絕望的、有後悔的。姑姑知道自己就要葬身大海了,沒有哭也沒有喊,只是哀怨地望著北面,望著自己的家鄉、望著自己的親人、任由淚水和著海水撒落到不斷擊打在身上的巨浪中…….
一聲炸雷把姑姑震醒了,她爬進中艙,將供奉在船艙中央的媽祖神像緊緊地抱在懷裡,一點一點地爬出船艙來到甲板上,她一手緊緊地抱著桅杆,一手將媽祖神像高高舉起,高聲喊著「媽祖娘娘,我要活啊,我不能死,家人還在等著我供養啊!」一船人都衝到了艙口,一起呼喊起來…….
船老大大聲地吼著:「有媽祖娘娘的保佑,我們不會死的!」於是,大家齊心砍斷桅杆,不停地舀掉打進艙裡的海水,及時堵住漏水的船縫……狂風終於走了,巨浪終於停了,大海終於回歸了平靜,一群媽祖魚引領著脫出危難的木船不斷地漂向南方,漂向有陸地的地方,最後漂過了爪哇海,漂到了印度尼西亞的三寶壟,那個我只有在地圖上才能找到的地方。
一落腳,姑姑就把一直抱在懷裡的媽祖聖像供奉在屋子的正當中。是媽祖娘娘看著姑姑,吃盡了千辛萬苦,幹盡了只有成年男子才能勝任的苦力。在媽祖娘娘的保佑下,姑姑終於站穩了腳跟,開始有了自己的店鋪,有了自己的產業。其中所受的罪,只有她自己和媽祖娘娘知道,但從姑姑粗糙得與年齡不相稱的那雙手上,可以看出她是和著血、和著淚在拼命,她寄回家鄉的每一分錢都浸透了辛勞苦澀的汗水。姑姑就這樣供養起了蕉嶺的這個家、供養著自己的弟弟妹妹讀了中學、讀了大學,長大成人,她自己卻始終飄零在化外那個海風習習的島國,就像那支她帶到爪哇,植在門前池中的荷,翹望著家鄉,與親人絲絲相連。姑姑從茅竂、草房奮鬥到磚房直到住進別墅,她的正堂始終供奉著船上那尊媽祖聖像,媽祖娘娘是姑姑始終的庇護和永久的慰藉。
幾十年在風雲變化中,飛快地掠去了,中國終於好起來了,好得足以吸引洋人從南洋,迢迢千裡來中國謀生了。好得可以讓姑姑,回蕉嶺和親人們共享天倫、頤養天年了,可是無情的歲月把姑姑催老了,老得只有在夢裡才能回到自己魂牽夢繞的家鄉了。而且,姑姑也在爪哇成為了一個很大的家族的家長,一個家族企業的掌門,又有了一個需要時時牽掛的第二故鄉。
姑姑的家族就這樣在異國他鄉不斷地繁衍生息。姑姑逐漸有了自己的兒女、有了自己的孫輩、重孫輩……姑姑從一開始就在每一個新出生的子女心中植入了一位聖靈——媽祖娘娘。從船上那尊媽祖聖像分靈的媽祖,供奉在每一個孩子的家中,媽祖娘娘更分靈到了每一個孩子的心中…….
媽祖是姑姑永遠的供奉,媽祖是姑姑越來越龐大的家族的永遠的供奉,媽祖是海外華人永遠的供奉。
選自2012年《中華媽祖》雜誌第1期【刊號CN-35(Q)第0071號】
掃描二維碼
關注我們
郵箱:zhmz@163.com
電話:0594-2626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