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武警網微信公眾號
刀靠磨,鋼靠鍛,能打勝仗要靠練。實戰化訓練的廣闊舞臺,催生出一大批思戰者、謀戰者、為戰者。他們在強軍徵程中闖關奪隘、攻堅克難,展現了中國軍人的勝戰風採。
對軍人來說,決戰決勝的能力必須要走在時代前面、走在對手前面。能徵善戰者,方能履行使命,且看武警雲南總隊特戰尖兵的精武之志!
偵察能手梁釗廣——只要扛得住,就要狠勁練
「刺啦」一下,荊棘在梁釗廣粗壯的臉上劃出一道鮮紅的傷口,火辣辣的生疼。
「不對,有蹊蹺!」梁釗廣心中一緊,快身撲進草叢,匍匐挪移間用紅外設備掃視周圍。在400米的偵察通道裡,早已布滿電子監控「哨」。
「轉移!」梁釗廣把心一橫,鑽進右側叢林,躬身潛行,消失在月夜下。在密林荊棘中,梁釗廣屏息匍匐,任憑荊棘劃開血肉,也不停止前進。
突然,一條水溝橫在他面前。他拿起夜視儀小心觀察,深溝右側一處灌木叢中紅燈閃爍。「這就是此次行動需要獲取的任務物品,但為何毫無防備!」梁釗廣帶著疑慮,一溜煙兒鑽進了深溝。逆流而上,梁釗廣被荊棘劃開的傷口浸泡在水裡,疼痛並沒讓他有半分懈怠,他依然全神貫注觀察著前方敵情。
「有情況!」梁釗廣心中一驚。右側草叢裡有紅燈,觀察不細還真難發現這裡隱藏的電子監控。剛前進不到兩米,左側的灌木叢中又一個紅燈閃爍。梁釗廣隱蔽在荊棘裡,悄悄地摸到灌木叢中的「電子暗哨」後方,乾淨利落地抹掉「哨兵」,摘取任務物品,朝著終點跑去。
「梁釗廣用時13分25秒,得分117分!」雖然對講機裡傳來了好成績,但中隊長鄧應春看著梁釗廣滿臉的鮮血,還是有些心疼。在刀尖上磨礪的梁釗廣對待比武或是訓練總是這麼拼命,無論遇到什麼艱難險阻,都攔不住他爭冠奪魁的決心。
在中國和斯裡蘭卡兩國共同組織的「2015中斯聯合訓練」中,梁釗廣與友鄰單位混合編隊為第三特戰小隊,在42攝氏度的高溫下,進行快速搜索並獵殺逃亡「暴恐分子」。一個多月時間,從城市反恐到叢林作戰,從樓房突擊到暗哨反偷射擊,他硬是憑著「只要扛得住,就要狠勁練」的勁兒拿下了「最佳學員」稱號。
在武警部隊組織的「雲嶺對抗」演習中,梁釗廣的表現同樣精彩。子夜,一隊身著偽裝衣的「藍軍」分隊悄然抵達襲擾陣地,一路將外圍暗哨清掉,準備偷襲「紅軍」大本營。孰料,「紅軍」早早內外各設下三道潛伏暗崗,正面守軍步步抗擊。「藍軍」突襲指揮所計劃暴露,分散向預定路線退去。「紅軍」借勢組織圍追捕殲。
戰鬥開始!追擊分隊剛過,數十團黑影從四面八方的樹上跳下,瞬間消失在密林深處,直奔「紅軍」指揮所而去。原來梁釗廣早已帶領戰友潛伏數小時,為的就是引蛇出洞,繞過追擊之敵。
梁釗廣如月下的一團黑影一閃而過,兩名哨兵隨即追擊。繞過哨兵,梁釗廣連破暗崗防線,成功殺了「紅軍」一個回馬槍,一舉端掉了指揮部。此戰,梁釗廣再勝。
心聲:
軍人生來為打贏
■梁釗廣
戰場打不贏,一切等於零。戰場上,沒有人會因為艱難險阻而憐惜弱者。獎盃永遠是留給勝者的。
狙擊手石增位——練好「針線活」,自然長本事
深冬雲嶺,悽風冷雨。作為這場「掏窩斬首」演習行動的關鍵狙擊點,武警雲南總隊某特戰中隊狙擊手石增位已經在雪裡趴了1個小時,寒風發瘋似的往偽裝衣裡鑽。他四肢被凍得漸漸失去知覺,但眼睛依然透過瞄準鏡死盯著前方。
此時,藏匿在居民樓內的一名「恐怖分子」手裡藏著煙霧彈假裝投降,乘機製造混亂,為另一名「恐怖分子」逃跑爭取時間。但這一切盡在石增位的掌控之中,只見他輕舔了一下嘴唇,深吸一口氣,食指慢慢用力扣動扳機。「砰」的一聲,石增位成功「擊斃」了準備逃跑的「恐怖分子」。
石增位是武警雲南總隊機動某支隊特戰分隊的一名狙擊手。說起他,戰友們都對他讚不絕口,為啥?一個魁梧黧黑的粗漢,卻有著一手了得的「針線功夫」。
2016年底,擔任了5年突擊隊員的石增位由於步槍射擊成績突出,接替轉業老班長狙擊手的位置。當時,很多戰友都不看好他,習慣了在突擊崗位發起衝鋒的石增位能夠沉下心來練狙擊嗎?打得好步槍,不一定就能打好狙擊槍。那年支隊年終大考,石增位在狙擊課目考核中,操之過急,沒能穩下心來調整,盲目射擊,最終沒能命中靶標,「首秀」以失敗告終。
「首秀」失利帶來的陣痛,愈發激發了石增位骨子裡那股不服輸的血性。他回想起老班長臨走前的一番話:「練好針線活,自然長本事。」打那之後,石增位便決心在這繡花針上較較勁。
老班長所說的「針線活」就是用繡花針在米粒上打孔,鍛鍊的是狙擊手最需要的耐心與沉穩。這米上打孔看似簡單,但穿米時力量稍稍偏大一絲,米粒就會瞬間破裂;力量稍輕一毫,又不足以挑破米粒。在無數次嘗試中,石增位布滿老繭的雙手不知被扎了多少血孔,磨平多少針頭。除此之外,他還利用休息時間穿插進行句號打點,疊彈殼等訓練。漸漸地,他發現自己穿米的成功率越來越高,從20分鐘到10分鐘再到2分鐘,穿米打孔速度越來越快。為了增強據槍穩定性,每次訓練他總是會在槍管放著一枚彈殼,才據槍瞄準。起初練10分鐘內不允許彈殼掉落,到後來練到堅持1個多小時不掉彈殼,他才肯罷休……
有心人,天不負。在總隊「巔峰」特戰比武中,他終於一槍成名。那天午時,滾滾熱浪蒸騰而上,不少戰友因課目設置困難和天氣炎熱的幹擾而敗下陣來。能否一擊制勝,中隊戰友都為石增位捏了一把汗。此時,豆大的汗珠順著石增位黝黑的臉頰滑落,他慢慢調整呼吸,手指預壓扳機至臨界點,「穩住!」石增位不斷提醒自己,4、3、2、1!「砰!砰!」兩個靶標應聲擊落。他以用時最短、彈著距離靶心最近的成績贏得滿堂喝彩。
心聲:
做一把鋒利的尖刀
■石增位
要做尖刀,就做一把刺進敵人胸膛的尖刀。一切的磨礪與付出,是為了讓這把尖刀變得更加鋒利。
車載機槍手蔣昌龍——多下苦功夫,練就真功夫
「點火、啟動!」熱辣的陽光炙烤著大地,蔣昌龍熱感冒還未痊癒,就扎進蒸籠般的車艙內。
「顯靶!」兩個180度急轉漂移停車後,蔣昌龍胃裡一頓翻江倒海,就連視線也變得模糊起來。
「哐當!」體力透支的蔣昌龍竭力將子彈推送上膛。他咽了咽口水,一把將準備好的辣椒塞進口中,瞬間一團火從腸胃躥到頭頂。計算彈道、調整偏差、瞄準射擊。「砰!砰!砰……」子彈拖著長長的尾焰劃破幽暗的天際,20發子彈全部命中!
蔣昌龍喜歡用吃辣椒的方式來醒腦,而且這個長得魁梧黧黑、虎目濃眉的車載機槍手還是炊事員「出身」。
在炊事員崗位上的蔣昌龍兢兢業業,只用一年半時間就分別拿下初級、中級廚師證書。剛參加完廚師中級培訓不久的蔣昌龍接到指導員電話,由於他體能素質不錯,中隊想培養他當車載機槍手,問他答不答應。從灶臺到靶臺,其中困難可想而知。想了一會兒,他咬了咬牙,答應了下來。
「既然選擇了遠方就註定風雨兼程!」為了弄明白車載機槍內部結構,他對照大綱無數次拆裝研究,每一個細小零件他都反覆琢磨;練架槍速度,他的肩膀被槍磨出老繭;練臂力,他早、中、晚各抓舉20公斤重啞鈴300多次;練車體抗眩暈,別人轉10圈他就轉20圈。暈了,塞一把辣椒提神醒腦再轉……在一次次殘酷的訓練中,他實現了自己的轉型重塑。
那年,南部戰區組織兵種協作區比武集訓,蔣昌龍以一發之差與冠軍失之交臂。打那之後,蔣昌龍就一直憋著一股勁,決定從零開始。從靜止的精度瞄準、修偏等單項訓練到帶實戰背景的抗眩暈、抗幹擾瞄準、運動中瞄準射擊等專項訓練;從最初的模擬器材到實裝實戰操作,每一次訓練下來都是汗流浹背、頭暈目眩。除此之外,他還利用休息時間主動研究環境對射擊的影響和機槍射擊要領。辛勤的付出,終於換來了車載射擊技能的大幅提高。
苦功夫,堅持到底就成了真功夫。武警部隊突擊「火力」分隊比武那晚,200米開外,車燈照明忽明忽暗,蔣昌龍端坐在槍塔上,一雙敏銳的豹眼凝視著月下的一切。突然,一團綠影閃過視鏡,移動靶標突現挪行。蔣昌龍屏住呼吸,透過瞄準鏡緊緊鎖住靶標,子彈瞬間衝出槍膛……
「不好,要溜!」首發命中後靶標突然加速。副手嘀咕:「鎖定不了,班長咋打?」蔣昌龍果斷作出決斷:靶標移動變幻莫測,跟隨射擊難以命中,唯有反向慢速移動,提前擊發,才能制勝!
「怎麼打!就這麼打!」蔣昌龍咬牙觸動擊發果斷開火,彈無虛發!
心聲:
轉型是為了更好衝鋒
■蔣昌龍
誰說炊事兵不能當特戰精兵,勇者從來不在困難面前低頭。雖說我是從零開始,但我相信,只要不懈拼搏,就能交出百分答卷。
弓弩手馬天永——受傷無所謂,能贏最重要
若不是撿到帶血的繃帶,大家都以為馬天永沒受傷。
比武那晚,小隊長馬天永率隊潛伏至「恐怖分子」營地旁的半山腰,執行「秘密滲透」任務,伺機對其警戒哨實施「無聲射殺」,但苦於對手狡猾,一直尋不到戰機。
「若無法完成任務,將無法競爭團體冠軍。」此時,無數行動預案在馬天永眼前浮現。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他急得就像熱鍋上的螞蟻,額頭上冒出黃豆般大小的汗珠。
此時,耳麥傳來隊友消息,「發現目標!」馬天永順勢一躍,爬上一棵大樹,彎弓、瞄準、擊發。一支利箭飛速穿過密林刺向目標,敵警戒哨還沒反應過來,就已栽倒在地。
「行動!」戰機稍縱即逝,馬天永從3米多高的樹杈上一躍而下。但由於地面溼滑,他落地後一個踉蹌,右膝重重地撞在一塊尖石上。
「咋啦?」看到馬天永緊皺眉頭,救護員張琪迅速靠過來,「把褲子捲起來」。膝蓋側面被撞出一個小傷口,但由於情況緊急,張琪只好用繃帶纏繞住馬天永膝蓋做臨時處理,隨後一起跑進了密林。
跟在馬天永身後的張琪,看到馬天永一瘸一跛的跑步姿勢,猜測他的傷情不輕。
根據任務要求,他們抵近指定位置後,需要消滅敵哨兵,抵近營地偵察,完成敵兵力部署殘圖恢復,為後方指揮所制訂突襲方案提供準確依據。
到達指定位置,馬天永發現膝蓋上的繃帶不見了,但他已顧及不了這麼多,迅速繪製起地圖。因為剛剛受傷,他此時連手裡的筆都有些拿不穩了。
「還能堅持嗎?」這時,張琪拿著一個帶血的急救包爬到了馬天永身旁。
「能!」馬天永目光如炬,堅定地回答。
2年前,也是參加總隊軍事大比武,胸有成竹的他在全支隊官兵面前立下軍令狀,「不拿名次,誓不罷休!」但意外發生了,參加2公裡武裝越野射擊那天,馬天永身旁隊友取槍準備射擊時,不小心將槍揮向馬天永眼角,鮮血頓時模糊了雙眼。無奈之下,他只能遺憾退賽。
「我已經放棄過一次,這次說啥也不行。」
「至少讓我再看一下!」在張琪一再堅持下,馬天永不情願地捲起了褲腿。
「傷口是扯開一點了,但幸好沒傷到骨頭!」張琪長舒一口氣。
「幫忙趕緊處理一下!我們要轉移到下個任務地點了!」包紮過後,馬天永收好地圖,一溜煙兒再次鑽進密林。前方,還有下一個任務在等著他。
心聲:
當兵就要當能打仗的兵
■馬天永
軍人因打仗而生,為打仗而存在。作為一名戰士,只有訓時多流汗,才能在複雜情況下,克服各種困難,圓滿完成任務。
唯有精武 方能打贏
雲嶺之巔,精武強能。這是一組來自於武警雲南總隊的特戰尖兵。他們活躍在訓練館裡,活躍在演兵場上,更活躍在抗震救災、逃犯抓捕的戰鬥一線。翻開該總隊歷史,解放戰爭、抗美援朝、邊境作戰等上千次戰鬥,猶如一首首戰歌,激勵著官兵勇往直前。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這些特戰尖兵們正緊跟先輩的步伐,在強軍興軍之路上鏗鏘前行。
這四名士兵中有狙擊手、機槍手、弓弩手,也有偵察能手。雖稱謂不同,但使命相同;崗位不同,但擔當一樣。他們都是特戰一線的尖兵,維穩處突的利劍。在他們的背後,深藏著辛勞的付出。日復一日的訓練,年復一年的磨礪,讓他們身上散發著一股異於常人的拼勁。面對戰場強敵,他們不惜被劃破面龐,也要給對手致命一擊;面對訓練瓶頸,他們勤奮苦練,破繭成蝶;面對意外傷情,他們咬牙堅持,只為獲得屬於士兵的榮光。
在總隊訓練基地的操場,「老繭子磨出硬功夫,汗珠子摔出戰鬥力」的標語顯得格外醒目。這句話也掛在了全總隊的每一個訓練場,意在激勵每一名揮灑汗水的官兵——付出才有收穫,苦練才能精武。在採訪梁釗廣的那天,昆明突降暴雨,筆者本以為沒法看到梁釗廣訓練時的颯爽英姿。可沒想到,到達訓練場時,看到梁釗廣與戰友們正在雨中奮力拼殺。類似這樣的訓練,不僅讓官兵的身體與技能得到鍛鍊,更磨礪了他們那不畏險阻的精武之志……
不只是在訓練場上,在梅裡雪山寂靜寒冷的山脈間,在臨滄邊境星月輝映的長夜裡,在德宏熱帶雨林靜謐空闊的蒼穹下,在春城昆明川流不息的人群中,無處不是他們執勤站哨、維穩處突的身影。
特戰之路註定不會一帆風順。挫折、傷病和各種各樣的困難,都沒法阻止精武之志在這些特戰隊員心中生根發芽。這四名士兵是千千萬萬特戰精英的縮影。他們銳意進取的奮鬥激情,也激勵著身邊的戰友用青春和熱血樹起屬於戰鬥者的豐碑。
作者:楊 璽 馬藝訓 胡 程 邱彬洵 王文濤
▎本期監製:代 烽
▎責任編輯:吳 敏
▎編 輯:葉俊男
▎校 對:王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