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醫院告急:重症病房滿員,醫生護士靠垃圾袋防護,多人請病假

2021-01-08 網易新聞

英國《每日郵報》3月21日報導,英國新冠病毒疫情仍未受到控制。截至原文發稿時,已有3983名患者確診,177人離世。曾經堅持大型活動照常進行、學校不停課的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終於宣布關停電影院、酒吧、餐廳等公共場所,應對疫情。

除了更嚴格的防控措施,醫療資源不足也成了目前英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上面這張照片拍攝於倫敦諾斯維克公園醫院(Northwick Park hospital),三名年輕的護士眉眼間難掩疲憊,但仍露出笑容。由於物資緊缺,她們將醫用垃圾袋套在頭上,用透明膠固定。她們的「防護服」看上去也破綻百出,無法做到有效防控病毒。
然而,這已經是她們目前能找到的、最好的裝備。

更令人擔心的是,早在3月19日,這家醫院已宣布處於「超負荷運營狀態」,重症病房裡住滿了新冠病毒感染者,並有6名患者離世。

護士們在照片的配文中寫道:「日夜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感到很沮喪。但為了我們受到感染的家人、朋友和同事,我們必須堅強。」她們強調,很多同事已經在這種情況下病倒了,她們需要更多口罩、手套和防護服。

倫敦諾斯維克公園醫院目前的狀況是英國醫院普遍情況的縮影。

埃塞克斯郡亞歷山德拉公主醫院(Princess Alexandra hospital)一位醫生接受了《每日郵報》的採訪。他表示,疫情開始時,醫護人員的防護設備很先進,但隨著疫情發展,資源供給完全跟不上。他用口罩舉例,說醫院最初配發FFP3口罩,可以貼合使用者臉型、更有效防止病毒由氣溶膠、飛沫等途徑傳播,但現在只有「紙質口罩」(受訪者原話即paper mask)。

他表示,目前來自相關部門的指導建議是「接觸確診患者且在重症病房工作,才可以分到全套防護裝備」。他質疑這種策略是否合理,因為目前英國對疑似患者的檢測需耗24至48小時,這意味著醫生在這段時間裡可能在密閉空間內與未來被確診的患者有密切接觸。他認為,這條指導建議值得重新商榷。
該醫院目前有4名患者確診感染新冠病毒,9名疑似感染者。但該醫生的科室已有7名醫護人員因病請假。

圖源:網絡

編譯:王口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現在還看不到盡頭」 美國俄克拉荷馬州醫生用鏡頭記錄重症監護室...
    當地一名參與救治的醫生用自己的鏡頭記錄下了目前重症監護病房的現狀,他還呼籲民眾能遵守防疫要求,儘早結束這「看不到盡頭」的悲慘一幕。 美國 英特格裡斯西南醫療中心感染科主任 大衛·尚索姆: 今天我要去醫院照顧一些病人,現在醫院越來越滿,重症監護室滿員了,我們所有的設施都在運轉,勉強能應付今天的挑戰。
  • 美國記者全副武裝進醫院採訪,身穿垃圾袋的護士:我想要你同款防護...
    4月8日據媒體報導,CBS記者大衛去布魯克林一家醫院的ICU進行新冠肺炎疫情報導。當天,他穿了非常嚴實的防護服,戴了口罩、面罩和手套。在醫院裡,他採訪了一位護士K,K稱,我想要和你一樣的防護面罩和防護服。大衛詢問:「你穿的是什麼,好像垃圾袋。」她表示,自己穿的就是垃圾袋。大衛稱,該醫院很多醫護人員都沒有足夠的防護裝備。採訪結束後,大衛把自己的防護面罩消毒後寄給了護士K。
  • 蒂姆·庫克:作為ICU醫生,我很清楚英國醫療體系沒有做好準備
    3月3日《衛報》刊文《我是一名英國重症病房醫生。新冠病毒當前,英國醫療服務體系沒有做好準備》 我是重症加強護理病房(ICU)的一名醫生。重症醫學是一個專門學科(就跟麻醉學是一門專業一樣),如果大家沒進過重症監護病房,應該對它不太了解。隨著新冠疫情發展,也許會有大批的重症患者,ICU病房毫無疑問將成為患者生命支持和救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ICU是醫院集中監護和救治生命垂危或器官衰竭患者的專業病房。
  • 美國疫情的「震中」,紐約一醫院用垃圾袋當防護服,已有人感染去世
    美國紐約市一醫院醫護人員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此前該醫院因為醫療物資短缺,醫護人員不得不用垃圾袋當防護服。據英國《每日郵報》援引《紐約郵報》26日報導,當地時間周二晚,紐約市曼哈頓西奈山西醫院的一名醫護人員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
  • 廣州附一醫院病房「靜音」 呼叫鈴只響「十次」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常言說「三分醫療七分護理」,醫療水平靠醫生,服務與安全很大程度靠護理。在多數醫院的住院部可以看到,由於輸液量大,護理人員相對不足,經常是病床呼叫鈴聲此起彼伏,護士們忙得不可開交。
  • 毛毛小感冒竟被送進重症監護室 家長質疑醫院
    家長質疑新生兒重症監護「小題大作」:醫生們只盯著我們的錢專家:早產兒、多胎兒,窒息、缺血缺氧嬰兒才有必要住監護室    儀器上有規律的發出嘀嘀的警報, 身穿隔離服的醫生護士不停地查看數據,嬰兒躺在藍光溫箱內……這裡,就是被稱為新生兒重症監護室的病房,它是危重病嬰、醫生與死神角力的賽場。
  • ...生死」守護 ——記援鄂醫生、盟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於愛利
    大多數人「止步」的重症病房(ICU)是每個醫院最特殊又不可或缺的科室,或許因為事關生死,或許因為有專門的醫護人員24小時輪流陪護,它既神秘又讓人敬畏,ICU門外不乏或焦急或祈禱的病患家屬,而厚重的門內又是怎樣一番景象無人知曉。
  • 寶雞援鄂男護士吉智星:我在距華南海鮮市場1.5公裡的醫院收穫感動
    「病毒並不可怕,只要你相信醫生,就定能戰勝病魔,我們大家都陪著你們。」……在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的隔離病房中,這一句句醫患間的對白讓人感動,而來自寶雞市的援鄂男護士吉智星正是對話中的醫護人員。在經過兩天的院感防護培訓後,2月8日,吉智星就和隊員們一同進入武漢紅十字會醫院的隔離病區,而這家醫院距離因疫情倍受關注的華南海鮮市場僅僅只有1.5公裡。「當時知道離這麼近,心裡還有點擔心,但是醫院給我們進行了專業的防護知識培訓,也從心理上給我們進行了疏導,也就覺得沒啥事兒。」吉智星說。
  • 北大人民醫院援鄂故事:病房裡勤學武漢話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今天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國家援鄂醫療隊醫療救治工作相關情況,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相關專家回答媒體提問。會上,當問及有無遭遇一些困難?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傷救治中心主治醫師、援鄂抗疫醫療隊隊員劉中砥回憶起很多暖心細節。
  • 險情不斷一直在戰鬥…武漢隔離病房南京護士「4小時日記」
    武漢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南京鼓樓醫院已派出三批醫療隊馳援,其中第三批醫療隊接管了武漢市第一醫院兩個重症病區。昨天,記者連線了戰鬥在重症病區的醫療隊員陳慧,講述了自己戰鬥在隔離病區的故事。  帶著「包大人」進隔離病房  2月18日凌晨,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病區,這是第三批援武漢抗疫醫療隊隊員陳慧第一個進艙班。
  • 鳥語林鳥類醫院「滿員」了
    天冷了,從鳥巢掉下的鳥、在外流竄找不到食的鳥多了……  鳥語林鳥類醫院「滿員」了  還是有愛鳥的市民陸續將受傷的鳥兒送來  救治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醫生呼籲愛心人士一起出力  12月17日清晨  據鳥類醫院醫生介紹,天氣轉冷後,鳥類醫院平均每天要救治五、六隻市民送來的鳥。現在,鳥類醫院的「病房」已經住滿了各地送來的「傷員」,如果再來「傷員」就沒地方住了。  鳥兒求醫忙 品種很珍稀  17日早上,鳥語林鳥類醫院就救治了2隻受傷的鳥。一隻是陽光100小區楊大爺送來的斑鳩,另一隻是河西英才園吳婧妮小朋友送來的。
  • 埃及新冠重症監護病房內,發生心碎一幕……
    (觀察者網 訊)近期,一則埃及重症病房內的一則視頻在推特和臉書上流傳甚廣。視頻中,醫護人員為救助新冠肺炎患者忙的不可開交,背景聲稱病人因缺氧而死,最後還有一個護士無力坐倒在地面上的畫面,在社交網絡上引起廣泛討論。
  • 「他還清醒著呢,為什麼轉重症監護室?」
    很多人都有一個認識誤區,認為只要到了醫院,只要醫生開始介入治療,疾病就會朝著自己想像的方向往好的一面發展。殊不知,很多疾病在發病的初期並不穩定,疾病的發展也不會以人的意志而轉移,你想讓它有什麼進展就會有什麼進展。許多的臨床經驗告訴我們,病人暫時的病情穩定有時只是生命的表象,我們不能被疾病本身的表象所迷惑,要看到疾病發生發展的本質,要有預見性。
  • 說星星很亮的人,是因為沒有看到過醫生和護士的眼睛!
    黨員攻堅隊,有事找黨員河南省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省衛生健康委體改處處長王耀平介紹,隊員們投入武漢戰「疫」之後,每次進隔離病房都是一場體力和心理的較量。在隔離病房不能吃、不能喝,進入病房都要穿尿不溼。護士的工作量是原來照顧病人工作量的兩到三倍還要多。
  • 義大利就是2周後的英國 2萬退休醫生護士重返火線,獸醫院呼吸機都...
    NHS系統裡有兩名耳鼻喉科的醫生,就是在接觸了無症狀的感染者後,被感染了新冠,目前正在接受重症監護。 【NHS 4500退休護士和醫生重返火線!
  • 26名新冠殉職醫生中25人是少數族裔,英國醫生呼籲調查原因
    正如今天英國《金融時報》所披露的,在26名因新冠去世的醫生中,有25人屬於少數族裔,死於新冠的英國醫療系統員工中有2 / 3的人來自少數族裔。在新冠重症監護病房的床位中,有三分之一是黑人或亞洲病人,但他們僅佔英國人口的13%。
  • 24小時不眠不休,病房裡的他們閃閃發光
    今天是北京醫療隊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奮戰的第5天,醫護人員接診的確診及疑似患者已超過50人。幾天來,很多醫護人員用日誌或視頻的形式記錄下了隔離病房裡的點點滴滴,梳理這些日誌記者發現,在醫護人員領隊的筆下,男護士的表現閃閃發光。此次出徵,北京醫療隊共有136人,在名單上,男護士師或護士多達16人,這樣的比例並不多見,面對疫情,男護士的優勢到底在哪兒?
  • 國外護士職責多 管人少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在國外的醫院,基本看不到陪護人,病人的生活護理全部由護士承擔。護士實行分層次管理,一種是註冊護士,也就是獲得行醫執照的;一種是有護理學校畢業證,但沒有取得執照的;還有一種是受專業培訓一年以上的助理護士,相當於我國的護理員。據了解,在美國,一個註冊護士負責6至8名病人,新加坡一名護士護理10至12個病人。在我國,一名護士白天需要護理20個左右的病人,而到晚上,這一數字就得翻一番,絕大多數醫院護士處於緊缺狀態。
  • 致敬護士!成都多家醫院開展護士節活動
    在全國緊急馳援湖北的醫療隊伍中,其中近70%是護士,他們穿著防護服連續數小時奮戰在隔離病房,汗水打溼了衣服、護目鏡被霧氣遮住、臉上留下勒痕,卻始終把病人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5月12日是第109個國際護士節。這一天,成都多家醫療機構開展了相關慶祝活動,表彰先進,向護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