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不準學文,26歲才考上大學,理工男卻能寫出名作《黃金時代》

2020-11-23 海綿媽媽說育兒

「這個世界自始至終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像我這樣的人,一種是不像我這樣的人」。

這個有著自己獨特性格的人就是作家,王小波

王小波有個脾氣非常火爆的父親,王方名。他是中國人民大學的教授對邏輯學和人類思維的研究,具有開創性質,被全國學術界譽為知名邏輯學家、教授。

然而這個有著厲害頭銜的文科教授,卻不讓孩子們學文科

因為在那個時代,老舍跳了太平湖,胡風關了監獄,王實味被槍斃了。他自己作為就是文科教授,但他經常坦白地承認自己擇術不正,不足為訓。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親王方名,正是出於為孩子的人生考慮,才規定家裡的孩子「只準學理,不準學文」。

所以,王小波兄弟姐妹五人全部學了理科。

然而父親的阻攔也澆不滅王小波那顆想要寫作的心。

因為父親是個邏輯學者,家中藏書豐富,因此從小就接觸大量的書籍。

他從小就看小說成癖,而且很愛講故事給鄰家小夥伴聽。

他能一遍遍地將《三國》、《水滸》這類故事及金庸的武俠小說通本敘述,早在四五年級的時候就能看得懂馬克吐溫的黑色幽默。

王小波涉獵的書籍也不僅僅是拘囿於文學小說這塊,他看書很雜,因此知識面很廣。

不僅如此,王小波還有著「一目十行」的閱讀速度。

他在家中成了活字典,不論古今、中外、天上地下、軍事政治、官場民間都可問。

1977年冬,中斷了十年之久的高考恢復,勞動知識青年和應屆高中畢業生皆可報名。

他報考自己再熟悉不過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幸運的是,他成功在26歲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

然而在選專業的問題上,他犯了難。他既擅長理科,又喜歡文科。

後來小波去徵詢哥哥王小平的意見,哥哥跟他說理工科的東西基本上屬真傳,而文科則未必如此。

他最後選擇了人大貿易經濟系商品學專業,是當時人大這所著名的文科院校僅有的兩個理科專業之一(另一個為經濟信息系)。

雖然選擇了理科,但王小波還是消不下自己寫作的熱情。

他說:」我對權力沒有興趣,對錢有一些興趣,但也不願為它去受罪——做我想做的事(對我來說,就是寫小說),並且把它做好,這就是我的目標。我想以寫作為生。」

1982年三十歲大學畢業後,王小波在中國人民大學一分校教書,從這個時候開始,王小波開始寫作《黃金時代》

《黃金時代》是當代作家王小波創作的中短篇小說集,他用荒誕戲謔的手法描寫了當時那個大背景下的知識分子。

在這組系列作品裡面,名叫「王二」的男主人公處於恐怖和荒謬的環境,遭到各種不公正待遇,但他卻擺脫了傳統文化人的悲憤心態,創造出一種特有的反抗和超越的方式。

他曾經說過:「《黃金時代》是我的寵兒。」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副編輯白樺在讀完他的《黃金時代》,這樣評價:「《黃金時代》把以前所有寫性小說全槍斃了!」

《黃金時代》是王小波作品系列之"時代三部曲"中的一部作品,該系列入選《亞洲周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中國當代文壇"最美的收穫"。

「時代三部曲」,每部之間都有一個邏輯順序。這個邏輯順序就是:《黃金時代》中的小說寫現實世界;《白銀時代》中的小說寫未來世界;《青銅時代》寫的故事都發生在過去。

讀王小波的這三部作品,你能感覺到有隱秘的光芒,在字裡行間閃爍

所以高曉松把他當成「神一樣的存在

馮唐說他是「一個奇蹟」、「一個好得不得了的開始」。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

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黃金時代》

王小波的人和他的文字一樣充滿魅力,在他的字裡行間,我們就能讀懂他的一生和精神思想,這個有趣的作家和他有趣的思想,值得我們去一探究竟。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的商品卡購買:

相關焦點

  • 河南父親禁止女兒去學校,她卻在10歲考上大學,父親:我教出來的
    ——葉聖陶導語:其實學校教育不僅是在教育孩子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和其他同學和老師相處,畢竟學生畢業之後找工作就是要面向社會,而學校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這是孩子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很多家長覺得自己有知識和時間可以去教導自己的孩子,讓孩子不去上學,這樣的做法其實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河南父親禁止女兒去學校上學,女兒卻在十歲考上了大學
  • 那個9歲高考,10歲讀大學的天才少女,不過裹著神童的一塊遮羞布
    」有特稟異質,迥越倫萃,岐嶷兆於襁褓,穎悟發於齠齡「這是古人對神童的解釋,古人當中有不少人從小就表露出了神跡,孔子三歲在沒有人教的情況下學會了祭祀禮儀,王勃13歲寫出《滕王閣序》,白居易不到一歲就能識字……現代隨著孩子開智比較早,神童也是一茬接著一茬,中科大還有個少年班,裡面接收的全是神童,12、3歲考上中科大的人。
  • 15歲患癌後去世,父親夢見哥哥考上大學
    道證法師主講蓮鄉竭誠敬記有一位十五歲的小女孩,是鼻咽癌的患者,起初她的耳朵後,長了一個淋巴結,愈來愈大,愈來愈痛苦,腫瘤侵犯到脊椎的部分。她的母親流著眼淚告訴我:「我從鄉下騎著腳踏車載她,不知道載往何處去醫治!」真是茫然無依。後來切片檢查,確定是癌,才從嘉義到臺中來做放射治療。
  • 天才馮奚喬,20歲考上哈佛大學前途無限,卻縱身一躍結束生命
    馮奚喬不僅對學習很有興趣,對藝術方面也有很大的興趣,在他7歲的時候,爸媽就送他去學小提琴。馮奚喬非常喜歡小提琴,一直堅持的練了下來。在1977年的時候,國家恢復了高考,當時的馮奚喬才17歲,但這個高考的機會他絕對不能錯過。在考前馮奚喬複習了很久,非常自信地進入了考場,最後他以極高的成績,成功的被北大錄取了。在當時,人才可是非常多的,馮奚喬能從這麼多人之中脫穎而出,他的實力不容小覷。
  • 向理工男學習科學戀愛法(圖)
    向理工男學習科學戀愛法(圖片來源:資料圖片)後來美國很多優秀的電視劇編劇大概都受到這個影響,紛紛把「工程男」、「科學男」定位為最佳人生伴侶,他們除了在各自技術範疇內的聰明,還擁有「清新簡單」或者「透明隨意」或者「樸實善良」等好處,他們是很多年前《老友記》裡的錢德勒·賓(很多集以後才發現這個絕世好男是名程式設計師),他們是《生活大爆炸》(TheBigBangTheory
  • 中國26所畢業「包分配」的大學,錄取分數不高,考上就是金飯碗!
    現在的大學生不如1980年代的大學生受歡迎了,那個年代只要考上了大學,後半生就會衣食無憂。但是現在不一樣,大學已經擴大了很多,大學生畢業後,全部不能分配了。90年代前後進大學真好,不用擔心畢業找工作問題,學校都會安排分配工作,考上大學就等於有鐵的工作。現在因為很多大學的招生擴大,工作需求少,畢業人數不斷上升,就業壓力越來越大了,現在還分配了另一所大學,那是軍事學校,是國家和軍隊的主宰者的重點,是我們年輕一代夢想剛剛開始的地方。
  • 上海明年應屆生招聘白熱化 理工"T型"男受寵
    原標題: [上海] 明年應屆生招聘白熱化 理工"T型"男受寵  一年一度的應屆生招聘活動本月下旬起進入最高峰,一些知名企業、跨國公司、高校、科研機構為招到中意之人紛紛使出搶人招數。記者昨天從上海人才市場、智聯招聘了解到,有單位為了趕在新年前搶到「學神」、「學霸」,甚至破例允許他們的男、女友一同加盟。
  • 青春期的回憶:那年我十八歲,剛考上大學,正是花樣年華的時候!
    青春期的回憶:那年我十八歲,剛考上大學,正是花樣年華的時候!哈嘍小夥伴們!小編很高興又和大家重逢了,有沒有想我呢?今天天氣挺好的,大家有沒有出去曬曬太陽呢?想不想知道小編今天給你們帶來的什麼禮物呢?那就跟我一起去看吧!
  • 印度觀察|從印度高考看大學生涯規劃
    直到工作以後我有機會接觸到世界各地的學生,才知道原來想要上名校在哪都不容易。比如很多頂尖的韓國高中裡的標準作息是7-11。千萬別以為人家只上半天學,那可是從早上7點一直待到夜裡的11點才能放學。而最近美國幾所名校的招生醜聞也讓人意識到學生們想要上哈佛耶魯,不光成績好,還得有過人的特長,和良好的家境。印度人那麼多,高考的競爭應該也很激烈吧?
  • 山東26歲小夥辭職歸隱終南山,被親爹踹回現實:沒錢,別學陶淵明
    陶淵明自幼修習儒家經典,喜愛清淨,雖然有志向,但不隨大流,在那個老莊盛行的年代,陶淵明又受道家思想薰陶,常有隱居的想法,二十歲時,陶淵明入朝為官,雖然想要一展宏圖,但出仕後,依舊眷戀田園,他常念道:「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
  • 10歲考上高中,15歲考上北大,25歲臥軌自殺,遺書留下九個字
    中國從古至今就有很多的詩人,當然中國近代史上的那些詩人並不怎麼出名,但是那些古代的就很出名了,我們課本最常見的就是李白,杜甫,不管是小學還是初中,高中都學過他們的詩
  • 穿書文,成了女配,她帶5歲的男主兒子出國避難,還自學考上劍橋
    穿書文,成了女配,她帶5歲的男主兒子出國避難,還自學考上劍橋書蟲們好,書荒了沒有呢?今天幼璇又來給大家推薦好看的小說了,這次要推薦的是穿書小說,她穿進書裡成了女配,帶著男主5歲的兒子遠離喧囂出國避難,遠離男女主,還自學考上了劍橋大學!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 大學:華東理工、華南理工、華北理工,誰是「華西理工大學」?
    普通高等學校的數量是衡量國家教育水平的一個維度,目前我國有2000多所普通高等學校,其中大學和專門學院有1000多所。這些學校雖然名字各不相同,但也有一些規律性,例如很多高校會用地理位置加上學校類型來命名,如華南師範大學、東北林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等。
  • 兒子考上警校全家樂開了花,心痛的是父親曾犯過錯,政審沒能通過
    文/小曼聊育兒 公務員一直是熱門,工作穩定,固定的上班時間,薪資待遇好,社會地位高,如果能考上公務員,可以說是光宗耀祖了,不次於高考考上清華北大。
  • 15歲考上杭州大學,從深山裡走出的大學校長,總結出讀書3字經
    15歲考上杭州大學政治系(後改為經濟系),29歲晉升副教授,34歲晉升教授,46歲擔任浙江大學副校長,現任浙大城市學院校長。羅衛東四歲時,用溪灘上撿來的紅石子在曬穀場上寫寫畫畫,當天晚上這個乳臭未乾的小孩子被帶到了由祠堂改建的大隊部,父親一臉惶恐地陪在邊上。幹部們詳細詢問羅衛東認字寫字的情況,並讓他獨自一人回憶那天究竟在曬穀場上寫了什麼,直到第二天傍晚,才放他回家。回家之後也不好過,父親讓他在毛主席畫像前跪了整整一夜,母親幾次想抱他上床睡覺,都被父親粗暴阻止了。
  • 《黃金時代》描述的是性愛?別天真了,那是王小波對抗世界的據點
    ,但真正深讀名作的人少,即使有眾多文學名家、大咖背書,也躲避不了被人接連退稿命運。這才,終於在1994年,《黃金時代》問世,一問世便受到讀者哄搶,一時間洛陽紙貴。而促使此書發表的最大功臣趙潔平女士,受到了嚴厲處分,事後大病一場。也就在這一年,王小波去世。王小波的錯,就是他對「性」與「愛」的理解,超前了時代一步。
  • 他14歲考上劍橋大學,用了這套方法!哈佛校長:值得每位家長聆聽
    他2歲那年,失去了爸爸。半年後,他媽媽,將他託付了一位遠房叔叔家。遠房叔叔成了他新的「父親」。從一次不幸開始,沒想到,他,14歲那年,以優異的成績,被劍橋大學破格錄取。後來又在許多領域取得卓著的成就,一生富足而幸福!
  • 26歲的毛不易歌詞寫出了62歲的經歷 他背後還有多少「不易」的經歷
    可是他才僅僅26歲,音樂裡是如何承載了那麼多經歷的?益生君記得,《明日之子》裡面楊冪問過一句話:你是不是有很多經歷?毛不易則是笑笑:其實我沒什麼經歷。其實毛不易還是有一些經歷的。出生在縣城的毛不易家庭相對來說較為富裕,爸爸是公務員,有穩定的收入,毛毛也像所有小孩一樣,乖乖的上學,努力學習,也考上了大學,學了護理專業,直到他去醫院實習,才開始真正有了經歷。毛不易曾經回想起那一段往事:那時候在醫院實習,照顧過很多結果沒有辦法改變的的病人,每天都有人病逝,但是他第一個親眼目睹的死亡,卻是她的媽媽。代表作《一葷一素》也是為了紀念他的媽媽,就算在最後也惦記著毛不易。
  • "清華學爸"出書了 看他如何培養出色的孩子(圖)
    最近,一本由孩子爸爸寫的新書——《清華學爸教子經》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這本書的作者竟是從大連理工大學畢業的純正理工男。日前,本報記者有幸採訪了書的作者——老溫。  「民間教育達人」  培養出出色兒子  《清華學爸教子經》  堪稱「教育手冊」   老溫是山西平遙人。1983年考入大工讀大學,當時的校名還是大連工學院。
  • 26歲小夥離家出走隱居終南山,父親一腳踹去:沒錢,學什麼陶淵明
    這不,一個26歲的小夥,就因為受不了壓力,背上行囊,來到了終南山。卻不料,不久之後父親就追上門來,指著他的鼻子大罵:「沒錢,你學什麼陶淵明!」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