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與一位老農聊天的時候,聊到了養鳥的話題上。老農說,養鳥也需要「挑三揀四」,有些鳥是不適合普通人養殖的。在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寧肯養『喪鳥』,不養『夜夜擾』」。從這句俗語裡就能夠看出在養鳥時是需要慎重考慮的。
「什麼?咱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呢?」我不解地問。
老農見我不理解這句俗語的意思,便打開了話匣子。老農說:
一、寧肯養「喪鳥」
所謂的「喪鳥」,是指民間所稱的烏鴉鳥。在古代巫書的記載中,烏鴉和黑貓一樣,常常是死亡、恐懼和厄運的代名詞,因此,民間稱烏鴉為「喪鳥」。如果誰說了喪氣的話,便被人們稱為「烏鴉嘴」。另外,烏鴉非常喜歡鳴叫,而且叫聲很響,也被人們稱為「多舌鳥」。
烏鴉,又名老鴰,是屬於雀形目、鴉科、鴉屬中數種黑色鳥類的一種俗稱。
烏鴉的分布區域很廣,幾乎在世界各地都能夠看到烏鴉的影子,因此,烏鴉也被稱為「廣譜分布鳥類」。
一般來講,烏鴉具有集群性,在某些地區,一個烏鴉群中的烏鴉數量可以達到幾萬隻,其場面看上去非常蔚為壯觀。
烏鴉為森林草原鳥類。主要棲息於低山、平原和山地的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次生雜木林、人工林等各種森林類型中,尤以疏林和林緣地帶較為常見。同時,烏鴉大多為留鳥,很少遷飛到其他地區。
烏鴉的性格比較兇悍,富有侵略習性,常常掠食水禽、涉禽巢內的卵和雛鳥。同時,烏鴉也具有雜食性,也經常吃穀物、漿果、昆蟲、腐肉及其他鳥類的蛋,而且,特別喜歡吃各種腐肉。
在我國,以禿鼻烏鴉、達烏裡寒鴉、大嘴烏鴉較為常見。禿鼻烏鴉通體呈黑色,嘴巴的基背部無羽,能夠露出灰白色的皮膚;達烏裡寒鴉是小型烏鴉,其胸腹呈白色並具有白色頸圈,餘下的部分為黑色;大嘴烏鴉的體型比較大,嘴粗壯,通體呈黑色。這三種烏鴉為我國東部和北部地區冬季的主要混群越冬鳥類。
烏鴉是高智商的鳥類,其綜合智力大致與家犬的智力水平相當,是除人類以外的動物界中具有使用甚至製造工具能力的唯一動物,它們能夠藉助石塊砸開堅果,它們還能夠根據容器的形狀準確判斷所需食物的位置和體積,「烏鴉喝水」的故事就能夠反映出其思維的巧妙。
在唐代以前,烏鴉在中國民俗文化中是一種神通廣大的鳥,據稱,它有「呈報吉祥」的能力,因此,便有了「烏鴉報喜,始有周興」的歷史傳說。但在唐代以後,烏鴉成了中國民俗文化中的「喪鳥」。朝唐段成式所著的《酉陽雜俎》中稱:「烏鳴地上無好音。」
由於烏鴉在民間的「名聲」不好,再加上喜歡鳴叫,因此,很少有人喜歡養殖烏鴉。
二、不養「夜夜擾」
所謂的「夜夜擾」是指夜鶯鳥。
夜鶯,為雀形目、鶲科的一種鳥,是一種非常有名的觀賞鳥類。夜鶯的羽色雖然不太絢麗,但其鳴唱聲非常出眾,音域極廣,被稱為「鳥類歌唱家」。
世界上約有90種夜鶯,而我國僅有8種。一般情況下,夜鶯多分布在雲南、臺灣、和海南島。另有一種普通夜鶯,則廣泛分布在我國南北各地,特別是長江以南地區分布最多。
夜鶯的叫聲雖然很好聽,但夜鶯有個最大的毛病,那就是夜晚鳴叫,而且,叫聲還特別響亮,是少有的在夜間鳴唱的鳥類。
據稱,雄夜鶯的鳴叫聲高亢明亮、婉轉動聽。在白天時很少鳴叫,但在夜間時喜歡歌唱。如果家裡養了一隻夜鶯,那麼,晚上時,就很難很好地休息,同時,還會對鄰居造成影響。因此,民間便有了一種說法:「寧肯養『喪鳥』,不養『夜夜擾』」。意思是說:寧肯養許多人都不喜歡的烏鴉,也不願意去養有人喜歡的夜鶯。
以上所言就是這句俗語的大概意思。
聽了老農的解釋後,我總算是明白了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由此看來,勞動人民從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還總結出了不少的經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