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寶格#中國歷史悠久,作為世界文物大國,我國的正規文物數不勝數。
其中,在家具門類裡,有一類叫做多寶格,就充分體現了中國文物之多和古人玩文物的精髓。
過去,多寶格是皇帝的最愛。
但在紫禁城的早年歲月裡,宮殿裡並沒有多寶格的身影。
它是進入清代才興起,並十分流行的家具品種。
明代的家具圖錄中,沒有多寶格,但有書格和欄架格。
但在清代,在紫禁城的宮殿裡多寶格是最常見的陳設。
在古代,多寶格有紫檀、黃花梨、酸枝木等紅木類,也有鑲嵌、彩繪、雕填、刻灰、斷紋等金漆鑲嵌類。
尺寸大多為常規的,但也有可以覆蓋一面牆壁的大型多寶格。
還有可以擺放在桌案上或懸掛在牆壁上的袖珍多寶格。
從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清檔》來看,收藏在宮廷中的珍玩會被分以等級。
頭等收於多寶格,次等或更次等則置於百什件和萬寶箱中。
所以,我們也就可以想像多寶格這個皇帝的「玩具箱」當時是多麼的珍貴,裡面的件件文物都是名副其實的珍寶。
沒有見識過,你肯定不能想像這件紫檀多寶格方匣打開後有對稱整齊又大小不同的抽屜11個,文物共計56件!
既有歷朝歷代的玉器、書畫、琺瑯器、銅器,也有來自日本和西洋的舶來品。
可以說是蘊含了「上下五千年,東西十萬裡」。
這件紫檀雲龍紋多寶格方盒內藏47件珍玩同樣所涵豐富。
打開方盒,頂層託盤裝有從春秋戰國到遼、金、明、清時期的玉器。
移開這個託盤,則可見八九個大小不一的盒子,盒子內除了歷朝歷代的瓷碗、玉瓶、書畫等,還有來自日本的蒔繪盒。
託盤裡選的玉器都是片狀的,託盤底部按照每一個玉器的外部輪廓,分別挖出凹槽。
這樣,玉器可以完好緊密、恰到好處地放進去,大大減少了可能因晃動造成的損傷機率。
可見工匠在設計之時,充分考慮到了各個方面,極盡設計之能事。
看過這兩個多寶格,你會發現它獨特之處就在於,它將格內做出橫豎不等、高低不齊、錯落參差的一個個空間。
人們可以根據每格的面積大小和高度,擺放大小不同的陳設品。
往往一件多寶格,箱蓋中有盒,盒中有匣,匣中又有屜,門之後,另有一番天地。
就好比這件竹絲纏枝番蓮多寶格圓盒。
關閉時是一件再規矩不過的盒子,而當你打開的時候,它就像一個魔法盒,到處隱藏著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
因為它利用機軸原理,將圓筒形盒分成四個扇形。
180°展開可成為一字形小屏風,360°翻轉後可成為一個正方形筒狀。
每個扇形內又分成許多格層,其中圓柱形格層不但再分成數格,而且可以360°旋轉。
看完這個,只能說古人真會玩!
當然會玩的東西少不了乾隆皇帝。
乾隆作為當時響噹噹的文物玩主,他怎能錯過此等好物。
清代的乾隆年間,收藏古玩已成時尚,用多寶格來陳列和展示藏品自然應運而生。
一些珍玩匣的設計、擺放過程,他幾乎全程參與。
並且他曾要求造辦處每隔幾天就要將正在裝配的多寶格拿給他看。
不僅皇宮裡喜愛,文人士大夫都十分注重室內的多寶格擺設。
「園無石不秀,室無格不雅」,這裡所說的「格」指的就是多寶格。
當時形形色色、各具風採的多寶格,其自身的藝術價值就已經是一道風景,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更別說其中收藏的眾多精工珍寶。
可見在過去,多寶格猶如紫禁城這座巨大文物寶庫的縮影,有著等同於小型博物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