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故事:乾隆皇帝的這幅肖像畫,其實是像素級複製了宋人的造型

2021-01-08 以史為鑑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氣的皇帝之一了,不論是民間傳說中全國各地都有以乾隆命名的小吃,還是各種國寶繪畫作品上乾隆皇帝數不勝數的璽印蓋章,還是一生中作了四萬餘首不咋知名的詩詞……乾隆皇帝弘曆在網絡上總是極有話題的一個人物。

本期給大家分享的就是乾隆皇帝的一場cosplay秀。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是一位書法繪畫愛好者,有一次他在翻看清宮藏的歷代繪畫時,發現了一副宋朝人繪畫的冊頁中,有一幅《二我圖》特別有意思。

在這幅畫中,畫面中心只有一座榻,一位書生坐在榻上,頭上戴著書生頭巾,下面穿著裙子,左手拿著書卷在讀書,右邊露出膝蓋和光腳丫橫放在榻上。右手邊有個小茶几,放置了酒盞、果盤、硯臺等物。

在書生的旁邊有一個服侍主人的童子,手裡面拿著一把酒壺,正在給榻上的書生倒酒。在書生榻後有一架大型屏風,屏風上面繪製有美麗的風景圖:汀洲蘆雁圖。

要說上面這些都是繪畫的常規操作,但是這幅畫之所以叫《二我圖》妙就妙在這幅畫中的屏風上面還掛了一幅畫,畫的還是榻上的書生。榻上的書生和屏風上的書生一高一低,顏面相向,而且神情如一,相印成趣。

乾隆看到這幅畫後,覺得非常有意思,於是先拿出自己一千多個玉璽中的其中一個「乾隆御覽之寶」,給這幅畫蓋上了自己的印記。然後乾隆皇帝就開始召集優秀的清代宮廷畫家,要求他們給自己也來一張《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圖》!

宮廷畫家接到命令後,馬上配合乾隆皇帝的cosplay演出。宋代書生雖然家庭環境看著很不錯,但是如何能同帝王相比呢?

乾隆皇帝所在的榻上和屏風肯定是雍容華貴,周邊的擺設也肯定都是國之重器啊,而且一個書生光腳丫子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如果畫出來乾隆皇帝光腳丫子的話,那肯定離全家砍頭不遠了,於是在宮廷畫家的努力之下,給乾隆皇帝的這副畫中,乾隆皇帝就變成了這樣一副打扮:

圖註:《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圖》軸,清,佚名繪,紙本,設色,縱118釐米,橫61.2釐米。

圖中乾隆皇帝乾隆頭束蓮花造型,外罩紗帽,身著漢人服飾,坐在榻上。同樣是左手持書,右腳光著腳丫子(畫家聰明的通過在榻下的一隻鞋來表現乾隆光腳,用衣裙遮住御足,不然就是大不敬了),乾隆眼神平和地看著小太監給自己添茶倒酒,背面的屏風上也是一副上好的山水畫,然後屏風上也懸掛著一幅乾隆皇帝的肖像畫,和榻上的乾隆帝簡直一模一樣。

不同的是,畫家把書生家裡不值錢的家具,全部替換為值錢的皇家典藏。比如:

1、宋畫中,榻的一邊,有一個風翻荷葉為座、仰蓮為託的風爐,原是宋元時代烹茶煎湯的器具,乾隆帝的畫裡則改畫為清宮收藏的一件新莽嘉量。

2、宋畫中的普通的經瓶、經瓶架,以及紗罩下飲茶用的託盞,也被改成更加富麗堂皇的玉璧和青銅觚。

3、宋畫裡的榻上憑几在乾隆畫中改成柄如意。乾隆屏風邊還添畫了一件宣德青花梵文出戟罐,更是清宮收藏中的精品。

這幅畫可以說乾隆帝完全cosplay了宋代書生,無論是房間內的擺設布局,還是人物的形體動作

屏風上懸掛著一幅與坐在羅漢床的乾隆,一模一樣的肖像畫,畫中的乾隆皇帝面部也是相向而視,從而形成畫中畫的效果,非常有意思。

畫作完成後,乾隆皇帝很欣賞此類新穎別致的構圖,以這種畫中畫的形式表現皇帝的肖像,在西洋畫中是沒有的,在中國歷代皇帝中,也僅乾隆皇帝一人。

於是乾隆皇帝拿過御筆,親自為畫作寫下題記:「是一是二,不即不離。儒可墨可,何慮何思。長春書屋偶筆。」然後拿出來七八個印璽,給這幅畫蓋了好多個章,表示自己很滿意。

這些印璽包括:鈐「長春書屋御製」白文方印、「乾」朱文圓印、「隆」朱文方印、「觀書常樂」白文長方印、「乾隆御賞之寶」朱文方印、「乾隆御覽之寶」朱文橢圓形印、「內府圖書」朱文方印。

有了這樣的一幅畫後,乾隆皇帝還不滿意,又安排了宮廷畫師丁觀鵬等差不多共創作了5幅與之相類似的圖畫……

只能說您是皇帝,您開心就好!

文/以史為鑑

圖/網絡

參考資料

明清家具研習社-故宮家具館復原《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圖》

故宮博物院-《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圖》軸

故宮博物院-「二我圖」與《平安春信圖》

相關焦點

  • 外國畫師筆下乾隆「真容」,穿冬裝戴圓帽,網友:像個東北老大爺
    當然,這只是中國繪畫藝術的萌芽階段,後來這個繪畫藝術不斷成熟,繪畫類別也在不斷完善,最終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水墨畫。  過去過春節的時候,各家各戶都會購買年畫,實際上在印刷技術上不成熟的年代,很多年後都是畫師親手繪製。  現在有很多繪畫專業的人,也會在景區或人流較大的地方,專門為過往的遊客或行人繪製肖像畫,實際上早在清朝時期,皇帝們就已經有肖像畫了。
  • 風流倜儻,多情才子,細數乾隆皇帝眾多風花雪月的愛情故事
    ,長壽,孝順之外,最感興趣的就是他一生當中和眾多嬪妃以及民間女子的愛情故事,乾隆皇帝風流倜儻十分有才氣,風花雪月的人生道路當中不免很多的傳奇故事,其實人們只了解的是乾隆皇帝的表面,其實內在裡乾隆皇帝是用情十分專一的人,尤其是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更是始終如一,鍾情一生,所有的風花雪月故事都是在孝賢純皇后仙逝之後,所以乾隆皇帝的感情生活也是多面性的,所以無論是史書記載還是民間傳說都十分豐富多彩。
  • 乾隆棺槨「鬼頂門」之謎:陪葬國寶九龍寶劍,為何最終成了廢鐵?
    提到清朝最會享福的皇帝,大家基本都會想到乾隆,這是因為乾隆的一生極其豐富多彩。他既是執掌國家的皇帝,又是資深收藏家,涉獵廣泛的學者,同時還是作品最多水平不高的詩人,平庸卻自負的書法家,偉大的旅行家,出色的射手和獵手……可是就是這樣一位皇帝,在死後其陵墓卻被人瘋狂盜掘,同時還發生了一件件詭異的事情,今天就來講講這背後的故事。
  • 酥脆香甜的車輪餅與乾隆皇帝有淵源
    近年來由於網絡銷售諸多渠道的廣泛拓展,這一極富地方特色糕點早已遠銷各地,所到之處都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熟知和青睞。要說車輪餅能如此被各地人們追捧除了好吃,更是車輪餅的來歷也有意思。據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曾五次途徑宿遷,而且每餐都有車輪餅,甚至他還題詩誇其曰:洋河有餅若車輪,香脆酥甜妙化神。莫道京華糕點好,品來不及此奇珍。經乾隆皇帝的御筆品題,自那時起車輪餅便聲名遠揚。
  • 被乾隆皇帝奉為「三希」之首 賞《快雪時晴帖》品書情意趣
    清高宗乾隆皇帝非常欣賞、珍愛此帖,將其與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羲之族侄王珣的《伯遠帖》,一起珍藏在紫禁城養心殿的書齋,視為天下書跡「三希」,其書齋也因此稱為「三希堂」。《快雪時晴帖》就是《三希堂法帖》的代表名帖。明代收藏家劉承禧題記為:「天下法書第一,吾家法書第一」「帖」是寫在紙、帛上的書信、詩、文等手書墨跡,這也是現代人常見的古人的書跡名作的由來。
  • 這把五爪金龍鎖,疑似乾隆皇帝所用,還創造了三個第一
    談到皇帝,很多人都會想到錦衣玉食,頤指氣使,窮奢極欲等等……確實,皇帝的生活是我們平民百姓不可想像的。皇帝使用的物品,更是無上之寶。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陳列在國家博物館中的一把奇鎖,這把鎖可能就是乾隆皇帝的御用之物,並且它還首創了三個「第一」,這三個「第一」都是什麼呢?今天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鎖,我們大家都熟悉,這是每個人在生活中常接觸到的物品,甚至還有人戲稱鎖頭為「守門大將軍」,可見鎖頭對我們現代人生活的重要性。
  • 乾隆寵幸女子的故事
    自古以來皇帝都是非常的多情的,其實說的好聽一點是多情,難聽一點那就是好色,當然也不只是皇帝好色,基本大部分的人都是好色的這是人的本性,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
  • 海南日報數字報-倦勤齋:乾隆皇帝的視覺幻象
    祝勇專欄「故宮——從前燈影與人聲」,就從故宮重修後開放的寧壽宮的故事開始,輕輕推開宮殿的大門。  閱盡春秋的乾隆,在紫禁城起起落落的宮殿一角,建立了自己的退隱之所。為退位之後能夠安享晚年,乾隆帝特別修建寧壽宮。  寧壽宮中最有特色的是花園,寧壽宮花園,後稱乾隆花園,建於乾隆三十六年到四十一年(1771—1776),共用6年時間才完成。
  • 她身上每一寸都是法國人的驕傲,連乾隆皇帝也曾求之不得
    —— 威廉·莫裡斯1766年12月,乾隆收到一份來自歐洲大陸的厚禮:一組由法王路易十五定製的中國風掛毯被呈至御前,六張長約20尺的華麗巨型掛毯徐徐展開,很是震撼。乾隆作為一國之君,縱使看過無數金絲銀線的錦緞,仍將這六幅掛毯視作珍寶,命人在圓明園中專設一間歐式宅邸展示欣賞。
  • 其實這些國寶也都擬人化了!真的愛了
    當時CCTV聯合B站推出了「讓國寶活起來」的活動就已經將那些我們並不怎麼熟悉的國寶擬人化了。不得不說林茶以的知錯就改和Akiya-ko_卒業修煉兩位大佬的畫真是太棒了,這次的唐葡萄花鳥紋銀香囊手辦就是根據他們的原畫設計的。非常感謝兩位對於中華文化推廣做出的貢獻!其實除了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外,其他國寶也都有推出擬人化形象,並且還出了一本名為《藏魂》的畫集。
  • 瑞鶴飛來好運卻沒來,在這幅畫中感受一位皇帝的美與哀愁
    這幅被視為祥瑞之兆的作品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罕見的宋徽宗御筆畫1112年,北宋都城汴梁在元宵節前舉辦了五天五夜的盛大燈會。正月十六日清晨,街上的彩燈還未摘掉,剛起身的宋徽宗收到一個喜訊。汴梁出現了一道奇觀:一群白鶴在宮殿上空久久盤旋,不肯離去,有兩隻仙鶴竟落在宮殿左右兩個高大的鴟吻之上。整個皇城內外的官員、百姓都爭相觀望。
  • 父親留下2張「廢紙」,專家過來一看,發現這乃是失傳多年的國寶
    經過一番細緻而專業的觀察與鑑定,最終劉廼中先生得出了結論,那便是劉剛手中的這幅畫,應當是蘇東坡的真跡無疑,可以說是失傳多年的國寶。因為不論是古畫上的渾然天成的字跡,還是那一道又一道各個收藏名家的印章,都足以說明這幅畫應當是一幅真跡。
  • 這位皇帝有1800餘枚印章,愛四處亂印,被戲稱為愛新覺羅·牛皮癬
    「蓋天子所重,以治宇宙,申經綸,莫重於國寶」。這是「印章皇帝」乾隆皇帝對於印章(玉璽)的看法。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可缺金銀器物,唯獨不可或缺的就是印章。對文人而言,印章不僅僅是用作印於文件上表示鑑定或籤署的文具,更是身份品味的象徵。
  • 漱芳齋 乾隆的「私人影院」
    圖冊共12 開,最後一幅畫描繪了一位身穿華貴皮草的貴婦懷抱一個銅質鍍金手爐,冒雪緩步而行。這樣婀娜多姿的意境,令乾隆皇帝為之折服,他專門賦詩一首:「眷信侵尋檻外梅,倚吟秉燭共徘徊,輕寒不入深庭院,女伴攜爐得得來。」叄描金漆工藝 清代是輝煌時期  進入寒冬臘月,手爐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常備的物件,兼具暖手和裝飾的功能。
  • 乾隆不是雍正的親兒子,他其實是漢人出身,這到底是真是假
    乾隆不是雍正的親兒子,他其實是漢人出身,這到底是真是假乾隆皇帝雖然能力不一定能比得上自己的父親雍正、爺爺康熙,但是他也是清朝少有的賢明君主,而且他活得最久,在位時間也算是最長的幾位之一。或許正是因為乾隆活的時間太長,而且他生前又非常喜歡下江南到民間遊玩的緣故,民間關於乾隆的故事傳言就有很多。這些傳言有的是涉及乾隆的風流韻事,而有的則說的是乾隆的身世。一直有乾隆其實是漢人的說法流傳下來,那麼這個說法到底是真是假?據說當年雍正還是雍親王的時候,他的府中剛出生另一個女兒,而隔壁陳閣老家恰好同時出生了一個男孩。
  • 溥儀隨身攜帶26年的寶貝,藏在棉衣之中,被稱為「國寶中的國寶」
    導語:溥儀隨身攜帶26年的寶貝,藏在棉衣之中,被稱為「國寶中的國寶」作為清朝最後一任皇帝,溥儀的命運無疑是非常可悲的,但是清政府好歹也是統治中國幾百年的大王朝,遺留的寶貝,絕對也是不容小覷的,何況是那些在溥儀出逃的時候,他隨身攜帶的那些寶物。
  • 宋人喝茶類似於今天喝咖啡和喝奶粉
    宋代前期,點茶法與煎茶法並存,煎茶法在宋代後期基本被摒棄.今天的人儘量要保存茶葉的原葉,而宋人則是千方百計要把茶葉變成碎末。甚至宋徽宗都專門寫過一本《大觀茶論》,這在皇帝中怕是絕無僅有了。宋代喝茶最常見的方式是點茶法。宋代前期,點茶法與煎茶法並存,煎茶法在宋代後期基本被摒棄。「點茶法」先要把茶磨碎成粉末狀,然後篩選出顆粒度合適的茶末。今天的人儘量要保存茶葉的原葉,而宋人則是千方百計要把茶葉變成碎末(今天日本抹茶還是堅守這種繁複的飲茶方式)。茶末製作完成後,置入合適的茶盞中,用滾開的水點注茶盞中的茶葉末。
  • 乾隆皇帝的陀羅尼經被為什麼那麼值錢!
    僅僅兩年之後,也就是2010年,這條緙絲陀羅尼經被又出現在了拍賣會上,這次盡拍出了1.3億元的天價。其實這件「經被」是乾隆皇帝去世時,在他屍身上蓋了的那塊布,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裹屍布」,它的真正名字叫「陀羅尼經被」,長為2米,寬為1.38米。
  • 乾隆皇帝與「紅嘴綠鸚哥」和「松鼠鱖魚」的故事
    乾隆與紅嘴綠鸚哥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訪。一日,他在一家小酒館用餐,店家給端來一道菜,五隻碩大的粗瓷盤裡,撂著兩長條油炸得焦黃的豆腐塊,豆腐兩邊,豎著放兩根綠油油的空心菜,空心菜上端,各斜插著一隻殷紅的尖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