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乾隆皇帝奉為「三希」之首 賞《快雪時晴帖》品書情意趣

2021-01-17 有客祁祁

《快雪時晴帖》是書聖王羲之的名作之一。清高宗乾隆皇帝非常欣賞、珍愛此帖,將其與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羲之族侄王珣的《伯遠帖》,一起珍藏在紫禁城養心殿的書齋,視為天下書跡「三希」,其書齋也因此稱為「三希堂」。《快雪時晴帖》就是《三希堂法帖》的代表名帖。明代收藏家劉承禧題記為:「天下法書第一,吾家法書第一」

「帖」是寫在紙、帛上的書信、詩、文等手書墨跡,這也是現代人常見的古人的書跡名作的由來。我們現今看到的王羲之書跡大都是唐人雙鉤填墨的精摹本。晚明書家王穉登在《快雪時晴帖》上題跋說是手寫墨跡:「朱太傅所藏二王真跡共十四卷,惟右軍(*王羲之)快雪、大令(*王獻之)送梨二帖乃是手墨,餘皆雙鉤廓填耳,宋人雙鉤最精出,米南宮(*米芾)所臨者往往亂真,故前代名賢不復辯論」。元代趙孟題跋中說「得見真跡…不勝欣幸」:「東晉至今近千年書跡流傳至今者絕不可得,快雪時晴帖晉王羲之書,歷代寶藏者也,刻本有之,今乃得見真跡,臣不勝欣幸」;元代翰林學士劉賡在帖上題跋,寫道:「快雪晴時帖墨本乃真跡」。現代的鑑賞者多以為本帖是宋人雙鉤填墨本。

賞《快雪時晴帖》品書情意趣

《快雪時晴帖》是一封非常簡短的行書體書信 ,由王羲之寫給淮陰的張姓朋友。信函紙縱 23 公分、橫 14.8 公分。在一個冬日裡,下了一場快雪之後,王羲之給朋友張侯寫了一封手札: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全函只有二十八字,字字珠璣,乾隆皇帝譽為「二十八驪珠」。這二十八中,除去稱謂、問候敬語和收信者之外,就只有15個字──「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

一場快意的大雪之後,王羲之向友人問候,並敘及一過去事的結果「未果為結,力不次」。朋友之間的默會,盡在輕描淡寫間,風雪之外有深意。人間事,未能開花結果的太多了,冥冥間凡事皆有因果緣牽,羲之感到「力不次」,力量所不及,自有天意安排,就隨它去吧!看這一場暢快的大雪,澄淨了天地人心,晴朗的佳景多麼美好!

書如其人;人如其書。書法書跡就好像一面鏡子反映人的內心、情性,心情糾結時,為名利牽絆時,該寫不出來閒逸和暢的筆跡來。《晉書》記載王羲之以「骨鯁」著稱,正直聞名,看「東床快婿」故事典故反映的是羲之的灑脫率性。羲之自述「素自無廊廟志」,志不在名利官場在修道,雖得朝廷公卿愛其才器,屢次徵召為官,他並不為所動,又被授予護軍將軍,他還是推遷不拜。這樣清虛淡泊、至在無求的王羲之,怎可能因「未果為結」而患得患失呢?

此行書帖筆法圓渾典雅、遒美健秀,點、畫、勾、挑都不露鋒,結體平穩勻稱,淳正和暢,在羲之行書自然灑脫的風流中,融合質樸又閒逸的意趣。從帖的風採韻味所反映的心情,應該是一場爽快地大雪靜悄悄地消融了「未果為結,力不次」的悵然。大雪來得正是時候,去得適時!此時的心境就像是冬日「 快雪時晴」當下的爽快、豁然開朗!

唐太宗親在《晉書.王羲之傳》撰讚辭,讚美王羲之書法為古今「盡善盡美」第一人!稱讚他的筆法點曳、文字裁成如「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高飛之意,音助)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在《快雪時晴帖》中,我們也能玩味出「狀若斷而還連」這般的情味和「鳳翥龍蟠」神態意興來。

三希神帖和乾隆皇帝

《書斷》評王羲之書法「千變萬化,得之神功」;《快雪時晴帖》被乾隆皇帝奉為「三希」之首,品為「神」品。在歷次臨池摹寫、御覽中,乾隆皇帝御筆題識了71則。從其中看到,乾隆帝寄寓了「盼雪」的期待(見帖上左首處)。對國家社稷來說,雪可以淨化環境、驅除蟲害,瑞雪兆豐年。「快哉此雪,寡人所與庶民共者也!」乾隆皇帝在此帖上的題識流露了他心繫社稷國家的心境!

乾隆皇帝玩味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當是「 玩之不覺為倦」這般心情吧!後人觀賞玩味《快雪時晴帖》亦當是!記取「鳳翥龍蟠」時、「快雪時晴」的佳境,散去陰霾,翻飛好心情!

收藏源流

帖旁有「褚」字半印,傳為唐代褚遂良的鈐印。帖後的「紹興」聯璽印證在南宋時曾藏於高宗內府。前副頁有:「明昌御覽」是金章宗內府收藏的印證、「秋壑珍玩」是賈似道珍藏印、「桴居聯印」是北燕張氏寶藏之印。元代時,趙孟奉敕題跋,就在本帖後副頁與本帖並聯的位置。到了明代,本帖輾轉朱希孝、王穉登、劉承禧等人的藏所,劉承禧在帖上題記:「天下法書第一,吾家法書第一」。

明、清朝代更迭之際,《快雪時晴帖》為降清明官馮銓所藏。康熙十八年(1679年),馮銓之子馮源濟將此帖呈獻給康熙皇帝。馮銓之印、馮源濟印落在前副頁。清高宗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時,《快雪時晴帖》成了「三希」帖的代表, 帖上有「古稀天子」和多處乾隆御覽璽印。

相關焦點

  •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只有二十餘字,卻被乾隆奉為至寶,愛不釋手
    當然了,乾隆時期已經是清朝最後的輝煌,也可以說是清朝統治衰敗前的迴光返照。儘管如此,乾隆所作出的貢獻依然是被銘記的,尤其是他在文化藝術發展上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他的特殊「愛好」使得天下許多文化藝術瑰寶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乾隆的特殊「愛好」及他與「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的故事。
  • 《書法問集》300、《快雪時晴帖》為何被稱為「天下第一法書」?
    【「天下第一法書」這個稱號有好幾個帖子,天下第一是虛名,《快雪時晴帖》是某一方面最優秀的帖。】「天下第一法書」是虛名,因為這個名頭還有兩個帖子。自古文人相輕,書法當然也是如此。只有王羲之的書聖這個名頭爭議少一些,但還是每時每刻有人質疑。天下第一法帖並非唯一,除了《快雪時晴帖》這個稱號還有這兩個帖。其一、也是被稱呼最多的,智永的《真草千字文》。
  • (東晉)王羲之行書《快雪時晴帖》乾隆三希堂法帖,題跋最多書帖
    王羲之行書《快雪時晴帖》,感覺這個帖子比較有名,僅次於蘭亭序嗎?其實這是一份信札類的帖子,主要是講述大雪初晴的快樂以及對親戚朋友的問候。這是被乾隆列為三希帖子的首位。此帖不但有名家的書法題跋還有山水畫,乾隆的大印也是多處出現。 《快雪時晴帖》歷代都被視為寶藏,可見其的價值之高啊。
  • 被乾隆奉為至寶,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放大之後,果然名不虛傳
    今天這篇文章,分享一下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快雪時晴帖》是王羲之的行書作品,紙本墨跡,日本侵佔東北之後,隨著第一批文物南遷,輾轉運到貴州安順。1949年初,和大批i珍貴文物一起,被帶到臺灣。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賞析
    「《快雪時晴帖》為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創作的行書書法作品,紙本墨跡,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全文4列,28字。屬於信札的方式隨筆而作,其實就是書信。內容大意:大雪初晴時以愉快心情對親朋友人的問候。其中書體筆意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富有獨特的節奏韻律。
  • 快雪時晴帖單字版
    《快雪時晴帖》,紙本。現藏臺北故宮博物唐諸遂良《右軍書目》,院《快雪時晴帖》,宋《宣和書譜》均留著錄。清高宗弘曆將此帖與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同置書齋中,稱為"三希"。《快雪時晴粘》是王羲之行書的極品。此行筆流在妍美中又有厚重之感。
  • 王羲之寫的快雪時晴帖
    如果說天下第一行書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那麼天下第二行書就一定要是王羲之寫的快雪時晴帖了,一年冬天恰逢大雪,王羲之在自己的小房子裡給自己的好朋友寫下了一篇簡短的書信,這一個書信整篇文章一共只有28個字,文章十分簡潔,整篇抒情,看起來淡雅和古典。
  • 乾隆皇帝最喜愛的書法作品之一!短短47個字,出自王羲之侄兒之手
    王珣,字元琳,小字法護,琅琊臨沂人,東晉時期大臣、書法家,丞相王導之孫、中領軍王洽之子,書聖王羲之之侄。《宣和書譜》載:「珣三世以能書稱,家範世學。珣之草聖亦有傳焉。」這裡是說,王珣三代都是書法家,確實,不論是王導還是王洽以及王羲之,都能夠寫得一手精美的書法,作為小輩的王珣,自然也不能落下。
  • 乾隆棺槨「鬼頂門」之謎:陪葬國寶九龍寶劍,為何最終成了廢鐵?
    到了乾隆更是對這幅《蘭亭序》摹本愛不釋手,而《蘭亭序》上面已經有幾百個印章了,所以乾隆為了彰顯自己的獨特,蓋上了《蘭亭序》上最大的一個印章,就是「太上皇帝之寶」。這下可謂是技壓群雄、脫穎而出了。除了最大的印章,乾隆還蓋了8個小章,而作為專業的蓋章大師,乾隆擁有的印章數量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一共擁有1800餘方印章,古往今來無人超越。
  • 天下第一貼 快雪時晴帖及題跋釋文
    釋文: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有人用微信聊天,有人卻在微信中學習,成長。下面是2016最HOT公眾號,趕快試試新的關注方法吧!——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 中秋帖上賞中秋
    中秋帖上賞中秋 2019-09-15 14: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甄嬛竟然是乾隆的生母?她一生榮華富貴史無前例
    據乾隆皇帝本紀,乾隆的生母姓鈕鈷祿氏,為滿洲鑲黃旗四品典儀凌柱的女兒,生於康熙三十一年(1692),幼時家貧,居熱河。十三歲時,選入皇四子胤禛(當時封多羅貝勒)的府中為格格。當時她的地位並不高,等同於貼身侍女。二十歲時,她生下了胤禛的第四個兒子弘曆。1722年,康熙逝世,雍正即位。
  • 終於等到王羲之名跡「奉橘帖」出陳!抱走這些臺北故宮珍藏,新年大橘大利
    最矚目的一次展出當屬臺北故宮在2008年舉辦的「晉唐法書名跡特展」,那次特展破天荒同時展出《快雪時晴帖》等五大王羲之名作,其中即包含《三帖》;此後,2011年與2018年又分別有過短暫的展出。這一刻帖或許你並不熟悉,但若是說到它收錄於《淳化閣帖》便懂了,作為目前所見中國傳世最早的「法帖之祖」,即為宋太宗下令所刻。他是宋代第二位皇帝,喜書亦善書。
  • 那些被乾隆皇帝殺掉的二品以上大臣
    ,在中央以殿閣大學士為首,為正一品,在地方則多以總督、巡撫為首,品級多在從二品至從一品,這些官員在普通百姓和下級官員眼中都是高不可攀的大人物,可以說跺跺腳都能引發地震的那種,但是在皇帝眼中,這些人則只是為自己辦事的辦事員,他們的前途甚至性命都掌握在皇帝手中。
  • 著有四萬多首詩的乾隆皇帝,作品水平到底如何,一代詩魔?
    從乾隆皇帝繼位前算起,到他做太上皇的時期為止,乾隆一生的全部詩作總計有四萬三千六百八十九首,乾隆皇帝一人的詩詞作品可能就能達到我國詩歌鼎盛時期大唐詩人的作品總數,尤其是我們接觸過的唐詩三百首,覺得詩應該是一個創作尚困難的東西,但乾隆皇帝一生四萬多首的作品量,確實刷新了我們的認知。詩成了乾隆皇帝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紀事方式、娛樂方式乃至精神依託。
  • 乾隆皇帝南巡時曾七次登「磯」 賦詩詠嘆八卦洲
    導讀:乾隆每次到江寧(南京),都要巡幸諸多名勝,有的是每次必到,燕子磯也是如此。乾隆登臨燕子磯的次數,有些新志書和文章說法不一,有說是五次,有說是六次。上面提到的縣誌中,載有乾隆詠燕子磯的七首詩,除首次巡幸江寧時寫的是兩首外,其餘五次均一次一首。
  • 國寶故事:乾隆皇帝的這幅肖像畫,其實是像素級複製了宋人的造型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氣的皇帝之一了,不論是民間傳說中全國各地都有以乾隆命名的小吃,還是各種國寶繪畫作品上乾隆皇帝數不勝數的璽印蓋章,還是一生中作了四萬餘首不咋知名的詩詞……乾隆皇帝弘曆在網絡上總是極有話題的一個人物。本期給大家分享的就是乾隆皇帝的一場cosplay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