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有四萬多首詩的乾隆皇帝,作品水平到底如何,一代詩魔?

2020-12-03 歷史有點料

乾隆皇帝一生作詩不輟,數量輝煌,流傳下來的作品也不在少數。從乾隆皇帝繼位前算起,到他做太上皇的時期為止,乾隆一生的全部詩作總計有四萬三千六百八十九首,乾隆皇帝一人的詩詞作品可能就能達到我國詩歌鼎盛時期大唐詩人的作品總數,尤其是我們接觸過的唐詩三百首,覺得詩應該是一個創作尚困難的東西,但乾隆皇帝一生四萬多首的作品量,確實刷新了我們的認知。詩成了乾隆皇帝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紀事方式、娛樂方式乃至精神依託。

滿清入住中原之後,為了調和劇烈的民族矛盾以及為了獲得眾多漢人士大夫的支持,當然也有穩固其統治的需要,畢竟當時的滿洲政權在很多方面還保留著許多落後的因素,因此入關之後,滿清也開始了自己的漢化進程。他們學習漢語、推崇儒家文化、科舉取士等政策,使得滿人的漢化得到了快速的進步發展,當然深入漢化的結果就是漸漸忘記了滿人自身的文化特色,清朝滅亡之前,滿朝文武包括皇帝自己,能懂滿語之人也是不多。當然,也正是漢化的過程,使得乾隆皇帝對於漢文化大為了解,當然看得多了,就開始了自己的創作之路。

我們先來欣賞乾隆皇帝的部分作品:

《黃瓜》:菜盤佳品最燕京,二月嘗新豈定評。壓架綴籬偏有致,田家風景繪真情。

《家鶴》:家鶴唳松蔭,聲悽故不揚。野雁叫洲渚,春宇隨翱翔。

《掃雪》:掃雪必行賞,僕臺早候之。未成分寸際,那可裝飾為。今日素真積,培林澤倍滋。天思誠賜我,分惠亦其宜。

《射熊》:空蕭玉宇拂秋風,掌樣霜鋒好射熊。卻笑漢皇猶赤帝,空輸女子是英雄。

這當然僅僅是乾隆皇帝詩作的一小部分,並且質量還算正常的,相較於乾隆皇帝萬首詩真的太平常了。乾隆十五年,當乾隆皇帝準備將御詩結集刊行時,面對數以千計的詩作,曾寫詩自警:

賦詩何必多,杜老言誠正。況乎居九五,所貴行實政。

但是自此之後,數量非但沒有減少,反而還極速增加。他的詩作在他統治中期左右,達到頂峰,乾隆二十七年到乾隆四十一年這一段時期尤其是處於寫作的巔峰狀態。乾隆皇帝的詩,不僅炫富,歌頌自己的功德,就是自己吃個飯,或者看見點新奇的東西,自己出去下江南,甚至於每天的日常生活都會成為他的寫作主題,所以乾隆皇帝的詩作日產量就可以達到十幾首,有時候興趣來了,一下就可以做幾首出來,確實有點詩人的模樣。尤其是下面的臣子們還溜須拍馬,直誇皇帝寫的好,這就更激發了乾隆皇帝的寫作興趣。乾隆皇帝如果放在今天,一定會成為微博紅人,每天發發心得體會,簡直不要太快樂。

至於作品到底是怎樣的水平,很多人都認為乾隆皇帝是以爛詩出名,尤其很多人還記得被乾隆皇帝那首「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支配的恐懼。當然也有許多人認為乾隆皇帝還有好詩出現,我們自然也不否認。當然乾隆皇帝的詩還有很多是臣子幫助所著,最著名的「接詩俠」就是沈德潛了,這個人可幫助皇帝擦了不少的爛尾詩,讓乾隆皇帝姑且還保留著一些顏面,稍微提高了乾隆皇帝詩作的整體水平。

當然乾隆皇帝除了寫詩之外,還有一個瘋狂的興趣就是蓋章,當然還有最瘋狂的事就是在文物上寫詩蓋章。對於乾隆皇帝來說在最喜歡的文物上寫自己最愛的詩,是人生的一大樂事。最著名的應該就是《富春山居圖》,乾隆皇帝愛不釋手,每觀賞一首就開心的在上面提筆一首,到後來可能都是欣賞畫作,而是欣賞自己的詩歌作品了,乾隆皇帝簡直不要獲得太快樂。當然除此之外,乾隆皇帝還在瓷器及其他物品上弄上自己的詩,反正就是要讓自己成為了鼎鼎大名的詩人。真是天下一大奇葩「詩魔」。

相關焦點

  • 乾隆皇帝寫的詩爛到了什麼程度?這首小學生水平的詩,你肯定讀過
    清朝帝王其實也各有所好,康熙就愛好自然科學,作為康熙孫子的乾隆則愛好寫詩。文藝愛好者乾隆一生詩作無數,但多被人輕視,其詩真的如此不堪嗎?乾隆與詩結緣較晚,但對詩確實是"一往情深"。康熙晚年時,發生九子奪嫡,而太子胤礽被廢後,此事愈演愈烈。胤禛本是太子黨,眼見太子兩度被廢,難以東山再起,於是也開始結黨營私,爭奪皇位。
  •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乾隆可寫不出這麼好的詩
    乾隆大概是歷史上最喜歡作詩的皇帝,也是最高產的詩人,據不完全統計,他一生創作了四萬多首詩。要知,以高產著稱的陸遊,一生也只寫了兩萬多首詩而已。數量有了,質量卻無法保證,乾隆一生日此高產,卻沒有一首拿得出手,其中被引用的最多,作為乾隆水平代表的,大概就是下面這首: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總不見。
  • 乾隆的詩為什麼爛|大象公會
    乾隆的詩有多爛?為什麼會爛成這樣?怎樣以正確的姿勢把他批判一番?文|吳餘中國歷代國家領袖中,最熱愛舞文弄墨的,莫過於清代乾隆皇帝。乾隆不僅是小吃題名專業戶,還是中國歷史上寫詩數量最多的人。據統計,現存乾隆詩作共計 43584 首,幾乎抵得上一部《全唐詩》。
  • 乾隆一生著詩四萬餘首,多數毫無看點,唯獨這首值得所有人記住
    雖然說乾隆的文學創作水平並不是很高,但這卻並不影響他對詩歌創作的熱愛,據統計,在乾隆的一生中,共著詩四萬餘首,雖然說乾隆寫下的大部分詩都是沒有什麼文學價值的,但其中的一首卻具有著一定的哲理。那麼,這首特別的詩究竟是何來歷?它又是在怎樣的環境下被創作出來的呢?
  •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只有二十餘字,卻被乾隆奉為至寶,愛不釋手
    乾隆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位有名的皇帝,他在位時間極長,一共六十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年壽最高的皇帝,活到八十九歲才逝世。乾隆是一代明君,他勵精圖治,文治武功兼修,他治下的清朝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強盛,國力達到了最高峰,與康熙、雍正時代統稱為「康乾盛世」。
  • 甄嬛竟然是乾隆的生母?她一生榮華富貴史無前例
    她在乾隆盛世當了四十一年皇太后,享年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列第一位,在中國封建歷史上也是極為少見。那麼,乾隆又是如何對待孝聖皇太后的呢?他們之間的關係究竟如何呢?眾所周知,乾隆是深度詩歌愛好者,一生留下了四萬餘首詩,成功奪得詩歌數量榜冠軍。
  • 乾隆所立御碑,正反都是親筆書寫的詩歌,卻被人破壞,萬分可惜
    在清朝,皇帝們除了住在紫禁城之外,還有個極為重要的居住場所,那就是著名的承德避暑山莊。尤其是在康熙、乾隆時代,皇帝一年之中有一半時間在此度過。因此避暑山莊在當時也成為了實際上的陪都,地位非常重要。避暑山莊的文物非常豐富,至今仍然是我們學習歷史文化知識的寶庫。
  • 這首詩傳到皇宮,皇帝讀了立馬下旨,白居易卻像吃了蒼蠅一樣噁心
    李白有詩仙之稱,杜甫被譽為詩聖,白居易呢,人稱詩魔,又稱詩王。白居易的詩,在日本,遠比李白杜甫的影響要大得多。其實,大唐的頂級詩人很多,並不能排出一二三四的順序,只不過是各有千秋罷了。白居易的詩更多地關注民間,他的追求是讓老百姓也讀懂他的詩,是走平民化路線的。白居易從小就是神童,四五歲就能作詩。但是,他沒有因為少有才名而有絲毫的驕氣,而是刻苦讀書,屬於勤奮苦讀派,以至於成了少白頭。
  • 清朝大臣為籌軍餉,主動捐獻四萬兩銀子,卻被乾隆查出貪腐大案
    時任甘肅布政使王廷贊為了在皇帝面前表現自己,主動向乾隆表示,自己願意將多年積攢下來的四萬兩俸銀捐出來,以解決兵餉的燃眉之急。聰明反被聰明誤。在乾隆讀了王廷贊所寫的奏摺:「臣甘願將歷年積存廉俸銀四萬兩,繳貯甘肅藩庫,以資兵餉。」皇帝的第一反應先是愣住了,並沒有因此而大加讚賞,因為眾所周知,甘肅是個貧困省,官員們的收入也不高,一個布政使怎麼能一下子拿出來那麼多錢?
  • 詩魔是誰 哪位詩人被稱為詩魔
    我們知道,詩仙是李白,詩聖是杜甫,詩鬼是李賀,詩豪是劉禹錫,詩傑是王勃,詩佛是王維,詩狂是賀知章,詩骨是陳子昂,詩囚是孟郊,詩奴是賈島,詩神是蘇軾。那麼,大家知道「詩魔」是誰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這首奇詩28字,光「鵝」就有10個,紀曉嵐諷刺大臣,乾隆哈哈大笑
    我們今天就來專門說說紀曉嵐,他的本名叫紀昀,字曉嵐,是清朝乾隆年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他出生於書香門第,從小敏而好學,聰慧多謀,第一次參加科試就獲得了第一名,後來因種種原因,各類考試成績也是有起有落,但都還是排在前面。最後參加殿試,獲得了二甲第四,任庶吉士,後散館授編修,再遷左春坊左庶子,正式開始了他自己的仕途之路。
  • 乾隆皇帝後宮嬪妃、子嗣眾多,為什麼還能那麼長壽呢?
    乾隆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有福氣的皇帝,也是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國家政局穩定、社會繁榮,他沒有像其他皇帝那樣,遇到那麼多糟心的事,這可能這也是他長壽的原因之一吧!當然乾隆能夠長壽應該還有其他因素。「文藝範」的乾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對建康大有益處乾隆愛好廣泛,他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吟詩作對、戲曲茶藝無所不會,在他的一生之中留下詩詞有4萬多首,可以說是非常高產的詩人,產量能超過他的詩人不多,咱們暫且不說這些詩的水平怎麼樣,他那種見人、見物就發感慨的激情勁,就值得我們學習,這總比整天鬱鬱寡歡、杞人憂天的好吧?
  • 乾隆皇帝南巡時曾七次登「磯」 賦詩詠嘆八卦洲
    導讀:乾隆每次到江寧(南京),都要巡幸諸多名勝,有的是每次必到,燕子磯也是如此。乾隆登臨燕子磯的次數,有些新志書和文章說法不一,有說是五次,有說是六次。上面提到的縣誌中,載有乾隆詠燕子磯的七首詩,除首次巡幸江寧時寫的是兩首外,其餘五次均一次一首。
  • 乾隆用千金買回一個酸菜缸,沒想到撿個寶,能換四座大城
    清朝的前幾位皇帝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到了乾隆皇帝就享受祖輩留下的成果就可以了,此時的清朝國庫充盈,邊疆無戰事,百姓安居樂業,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既然沒有任何鬧心事,乾隆自然要把個人愛好發揮到極致,一生寫了大約四萬首詩,比《全唐詩》加起來都多,可惜無一首成為經典。再就是喜歡收集文玩古物,然後留下自己的評論,堪稱「史上回帖第一人」。乾隆生性好動,多次下江南微服私訪。
  • 隋煬帝寫首悽美詩,秦觀馬致遠一人模仿一首,兩首都成了千古絕唱
    會寫詩的皇帝其實不少,詞中之帝李煜、寫了四萬多首詩卻貽笑大方的乾隆,寫下《大風歌》的劉邦等,一個個都令人印象深刻。而本期則要和大家再介紹一位,這就是隋煬帝楊廣。這位名聲不太好的帝王,在寫詩為文這件事上,是很認真的。事實上,楊廣寫詩是因為其喜好古籍。
  • 號稱「十全老人」的一代帝王,乾隆的愛情,會是怎樣的呢?
    現在,或許我們很少去思考真正的愛情是什麼樣的,真正的愛情不是曇花一現,而是像乾隆和富察皇后那樣,在滄海桑田當中念彼此一生。富察在一次秀女選舉當中,被當時的皇帝雍正給一眼相中,雍正準備把她嫁給自己的兒子弘正,也就是乾隆,於是兩個人很快舉行了婚禮。
  • 不一樣的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對乾隆有多重要?乾隆:朕以後獨睡
    曾祖父哈什屯是順治皇帝的親近大臣,深得皇帝的信任,祖父米思翰在康熙朝主掌一朝財政,而富察氏父輩兄弟四人在朝中都是身居高位。其中二伯父馬齊,也是雍正朝的一代名臣,大伯父曾任平北大將軍,戰功赫赫。富察氏自己的父親雖然官居察哈爾總管,但卻已經是家族中官位最低的了。可以說富察皇后的出身可以說是極為顯赫,他嫁給乾隆的時候,年僅一十六歲。
  • 詩詞史上最爛的8首詩,他1人就獨佔6首,其餘2首都是帝王之作
    之前講過很多很多優美的詩詞,今天來說說幾首很俗的詩句。說到寫爛詩,那你們就是不把狗肉將軍張宗昌放眼裡了,隨便挑出幾首驚豔之作讓你們瞧瞧。劉邦若是聽了這首詩,肯定是黑人問號,要從棺材裡爬出來了。俗不可耐,俗不可耐。2、《遊泰山》遠看泰山黑糊糊,上頭細來下頭粗。
  • 被乾隆皇帝奉為「三希」之首 賞《快雪時晴帖》品書情意趣
    清高宗乾隆皇帝非常欣賞、珍愛此帖,將其與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羲之族侄王珣的《伯遠帖》,一起珍藏在紫禁城養心殿的書齋,視為天下書跡「三希」,其書齋也因此稱為「三希堂」。《快雪時晴帖》就是《三希堂法帖》的代表名帖。明代收藏家劉承禧題記為:「天下法書第一,吾家法書第一」「帖」是寫在紙、帛上的書信、詩、文等手書墨跡,這也是現代人常見的古人的書跡名作的由來。
  • 【大象視界】官鈞窯的年代之謎大爭論,其實乾隆皇帝早就告訴你答案...
    我們知道,乾隆皇帝十分鐘愛在宋瓷上題上各種御題詩,如在北宋汝窯上可以見到的: 北宋汝窯上的乾隆御題 其實明代高濂對官鈞窯的評價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