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一生作詩不輟,數量輝煌,流傳下來的作品也不在少數。從乾隆皇帝繼位前算起,到他做太上皇的時期為止,乾隆一生的全部詩作總計有四萬三千六百八十九首,乾隆皇帝一人的詩詞作品可能就能達到我國詩歌鼎盛時期大唐詩人的作品總數,尤其是我們接觸過的唐詩三百首,覺得詩應該是一個創作尚困難的東西,但乾隆皇帝一生四萬多首的作品量,確實刷新了我們的認知。詩成了乾隆皇帝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紀事方式、娛樂方式乃至精神依託。
滿清入住中原之後,為了調和劇烈的民族矛盾以及為了獲得眾多漢人士大夫的支持,當然也有穩固其統治的需要,畢竟當時的滿洲政權在很多方面還保留著許多落後的因素,因此入關之後,滿清也開始了自己的漢化進程。他們學習漢語、推崇儒家文化、科舉取士等政策,使得滿人的漢化得到了快速的進步發展,當然深入漢化的結果就是漸漸忘記了滿人自身的文化特色,清朝滅亡之前,滿朝文武包括皇帝自己,能懂滿語之人也是不多。當然,也正是漢化的過程,使得乾隆皇帝對於漢文化大為了解,當然看得多了,就開始了自己的創作之路。
我們先來欣賞乾隆皇帝的部分作品:
《黃瓜》:菜盤佳品最燕京,二月嘗新豈定評。壓架綴籬偏有致,田家風景繪真情。
《家鶴》:家鶴唳松蔭,聲悽故不揚。野雁叫洲渚,春宇隨翱翔。
《掃雪》:掃雪必行賞,僕臺早候之。未成分寸際,那可裝飾為。今日素真積,培林澤倍滋。天思誠賜我,分惠亦其宜。
《射熊》:空蕭玉宇拂秋風,掌樣霜鋒好射熊。卻笑漢皇猶赤帝,空輸女子是英雄。
這當然僅僅是乾隆皇帝詩作的一小部分,並且質量還算正常的,相較於乾隆皇帝萬首詩真的太平常了。乾隆十五年,當乾隆皇帝準備將御詩結集刊行時,面對數以千計的詩作,曾寫詩自警:
賦詩何必多,杜老言誠正。況乎居九五,所貴行實政。
但是自此之後,數量非但沒有減少,反而還極速增加。他的詩作在他統治中期左右,達到頂峰,乾隆二十七年到乾隆四十一年這一段時期尤其是處於寫作的巔峰狀態。乾隆皇帝的詩,不僅炫富,歌頌自己的功德,就是自己吃個飯,或者看見點新奇的東西,自己出去下江南,甚至於每天的日常生活都會成為他的寫作主題,所以乾隆皇帝的詩作日產量就可以達到十幾首,有時候興趣來了,一下就可以做幾首出來,確實有點詩人的模樣。尤其是下面的臣子們還溜須拍馬,直誇皇帝寫的好,這就更激發了乾隆皇帝的寫作興趣。乾隆皇帝如果放在今天,一定會成為微博紅人,每天發發心得體會,簡直不要太快樂。
至於作品到底是怎樣的水平,很多人都認為乾隆皇帝是以爛詩出名,尤其很多人還記得被乾隆皇帝那首「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支配的恐懼。當然也有許多人認為乾隆皇帝還有好詩出現,我們自然也不否認。當然乾隆皇帝的詩還有很多是臣子幫助所著,最著名的「接詩俠」就是沈德潛了,這個人可幫助皇帝擦了不少的爛尾詩,讓乾隆皇帝姑且還保留著一些顏面,稍微提高了乾隆皇帝詩作的整體水平。
當然乾隆皇帝除了寫詩之外,還有一個瘋狂的興趣就是蓋章,當然還有最瘋狂的事就是在文物上寫詩蓋章。對於乾隆皇帝來說在最喜歡的文物上寫自己最愛的詩,是人生的一大樂事。最著名的應該就是《富春山居圖》,乾隆皇帝愛不釋手,每觀賞一首就開心的在上面提筆一首,到後來可能都是欣賞畫作,而是欣賞自己的詩歌作品了,乾隆皇帝簡直不要獲得太快樂。當然除此之外,乾隆皇帝還在瓷器及其他物品上弄上自己的詩,反正就是要讓自己成為了鼎鼎大名的詩人。真是天下一大奇葩「詩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