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快雪時晴帖》賞析

2020-12-07 書畫相約

《快雪時晴帖》為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創作的行書書法作品,紙本墨跡,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全文4列,28字。屬於信札的方式隨筆而作,其實就是書信。

內容大意:大雪初晴時以愉快心情對親朋友人的問候。其中書體筆意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富有獨特的節奏韻律。筆法圓勁古雅,無一筆掉以輕心,無一字不表現出意致和悠閒逸豫。即使偶爾重心忽左忽右,或險絕,或規整,全局依然勻整安穩,不失平衡美感。

《快雪時晴帖》被譽為「二十八驪珠」,古人稱之為「天下法書第一」,與王獻之《中秋帖》、王洵《伯遠帖》三者被乾隆合稱為「三希」,且此帖列於首位。

28個字究竟什麼樣子?

讓大家明察秋毫,認識其中的美妙絕倫。快學時晴帖的28個字在原文中偏右這個位置,他是這樣子的:

如果原帖因為歲月的捉弄而略顯滄桑的話,那麼再來一個處理過的:是不是清秀多了?

古碑帖沒有標點斷句,那麼這二十八個字後人有兩個版本的斷句:

其一: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其二: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其實只有中間的15個字是書信內容,羲之頓首和王羲之頓首是書信格式,山陰張侯是收信人,王羲之書信給友人,稱呼友人有「侯」,是尊稱,那麼山陰顧名思義就是地名了。15個字的含義雖然大家都明白,但是其中的文化差異和情感細節,也許大家並不清楚。何為快雪?何為時?佳字如何斷句?官方的解讀是第一種斷句,也許為了工整,勻稱。可是勻稱、順口,本來不是應該考慮的標準。

民間智慧群眾的解讀傾向於第二種,更具備生活氣息:王羲之那個時代,"晴"的意思和現在不同,與"漫天星光和豔陽高照"並無關係。按照說文解字的理解, "晴"這個字應該寫作"夝","雨而夜除星見也"。所指的是"夜間雨停"。唐張籍祭韓愈詩中的 "中秋十六夜,魄圓天差晴";宋蘇東坡水調歌頭中的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指的都是夜間。那麼這15個字的大意應該是:一場雪說停就停了,心情很舒爽。想來你應該都平安健康。沒能照心意把信寫完,因為體力不濟,表達的難以得體,就此停筆吧。

更有眾多書友解讀為:王羲之拜上:剛才下了一陣雪,現在天又轉晴了,想必你那裡一切都好吧!那件事情沒能幫上忙,心裡糾結至今。世上很多事情就是這麼無奈。王羲之拜上,山陰張侯親啟。至於是什麼事情沒能幫上忙,想必只有心照不宣的兩個人之間才能明白。書信大意,各有看法,但是我們更欣賞其中的書法之美,律動的節奏感。

乾隆蓋章狂魔

快雪時晴帖,被乾隆蓋了接近200個章,像彈幕一樣,密密麻麻。甚至喜歡題字。題字也就算了,都是一個單字大字。整的原帖像個塗鴉牆。最顯眼的就是這「神乎技矣」。

再看看有多少章(截取其中小部分,因為實在太多了):

有一天,乾隆又心血來潮,越看越覺得美好,視若珍寶之情躍然紙上:

最後,實在難以表達欣喜之情,總歸一個「秒」字作罷:

字上蓋章,章上刷字,也只有乾隆這麼喜歡到任性!

忽現趙孟跋文

老趙的書法也是承襲二王書風,更是對該帖大加讚揚。

其他書家的跋文題字欣賞:

帖文附圖

藝術審美與鑑賞

點畫

點畫俯仰生情,鉤挑都不露鋒。其著重表現在用筆尤為圓勁,提按頓挫的節奏起伏與彈性感較平和,以圓筆藏鋒為主,起筆與收筆勻整安穩,或輕或重,或快或慢,提按得當,從容不迫,神態自如,骨力中藏。整帖看來雍容古雅,圓渾研媚,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無一筆掉以輕心,無一字不表現出意致的流利秀美。

結體

結體以方形為主,平穩勻稱,行書中帶有楷書筆意,十分多變,富有輕快的節奏感。帖中「羲之頓首」以行草開頭,「山陰張侯」以行楷收筆,形式優美而富於層次。

「羲之頓首」,這四個字輕鬆自如,閒雅平和,亦行亦草,或斷或連,筆意貫通。「快雪時晴佳想」,字字獨立,筆圓墨潤,介於行楷間,活而不滯,力透紙背。「快」字;左右相向的兩部份,有著呼應的關係,「夬」的右肩略微高聳,末筆右頓,調和了傾斜的姿勢。「雪」字也有類似的情形,上部向左傾斜,末一橫畫收筆有向右下的筆勢,所以也調整了整個字的重心。

章法

第一行上下的「行氣」一貫,每個字橫向的筆畫,傾斜的角度大致相同,而同一行字的重心也都在同一中線上。第二行間距疏朗,重心錯落,「果為」有連筆,其他的字間距較疏,重心也有偏右偏左的變化。第三行自然作結,美感豐富。最後「山陰張侯」四字似元明捲軸之下款,氣完而神足。

相關焦點

  • 王羲之寫的快雪時晴帖
    如果說天下第一行書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那麼天下第二行書就一定要是王羲之寫的快雪時晴帖了,一年冬天恰逢大雪,王羲之在自己的小房子裡給自己的好朋友寫下了一篇簡短的書信,這一個書信整篇文章一共只有28個字,文章十分簡潔,整篇抒情,看起來淡雅和古典。
  • 被乾隆奉為至寶,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放大之後,果然名不虛傳
    今天這篇文章,分享一下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快雪時晴帖》是王羲之的行書作品,紙本墨跡,日本侵佔東北之後,隨著第一批文物南遷,輾轉運到貴州安順。1949年初,和大批i珍貴文物一起,被帶到臺灣。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只有二十餘字,卻被乾隆奉為至寶,愛不釋手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乾隆的特殊「愛好」及他與「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的故事。乾隆是個挺「文藝」的皇帝,在對文化藝術的追求上與北宋的「文藝」皇帝宋徽宗趙佶齊名。有人說趙佶是個除了做皇帝之外幹什麼都很出色的皇帝,他在中國書畫史留有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獨創的瘦金體一直到今天依然受到許多人的喜愛。
  • 快雪時晴帖單字版
    《快雪時晴帖》,紙本。現藏臺北故宮博物唐諸遂良《右軍書目》,院《快雪時晴帖》,宋《宣和書譜》均留著錄。清高宗弘曆將此帖與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同置書齋中,稱為"三希"。《快雪時晴粘》是王羲之行書的極品。此行筆流在妍美中又有厚重之感。
  • (東晉)王羲之行書《快雪時晴帖》乾隆三希堂法帖,題跋最多書帖
    王羲之行書《快雪時晴帖》,感覺這個帖子比較有名,僅次於蘭亭序嗎?其實這是一份信札類的帖子,主要是講述大雪初晴的快樂以及對親戚朋友的問候。這是被乾隆列為三希帖子的首位。此帖不但有名家的書法題跋還有山水畫,乾隆的大印也是多處出現。 《快雪時晴帖》歷代都被視為寶藏,可見其的價值之高啊。
  • 《書法問集》300、《快雪時晴帖》為何被稱為「天下第一法書」?
    【「天下第一法書」這個稱號有好幾個帖子,天下第一是虛名,《快雪時晴帖》是某一方面最優秀的帖。】「天下第一法書」是虛名,因為這個名頭還有兩個帖子。自古文人相輕,書法當然也是如此。只有王羲之的書聖這個名頭爭議少一些,但還是每時每刻有人質疑。天下第一法帖並非唯一,除了《快雪時晴帖》這個稱號還有這兩個帖。其一、也是被稱呼最多的,智永的《真草千字文》。
  • 被乾隆皇帝奉為「三希」之首 賞《快雪時晴帖》品書情意趣
    《快雪時晴帖》是書聖王羲之的名作之一。清高宗乾隆皇帝非常欣賞、珍愛此帖,將其與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羲之族侄王珣的《伯遠帖》,一起珍藏在紫禁城養心殿的書齋,視為天下書跡「三希」,其書齋也因此稱為「三希堂」。《快雪時晴帖》就是《三希堂法帖》的代表名帖。
  • 天下第一貼 快雪時晴帖及題跋釋文
    釋文: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有人用微信聊天,有人卻在微信中學習,成長。下面是2016最HOT公眾號,趕快試試新的關注方法吧!——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 短短47個字,出自王羲之侄兒之手
    那麼除了「二王」父子之外,王氏一族還有一位鼎鼎有名的書法大家,他有著媲美王羲之的書法造詣,堪稱一代奇才。此人,就是王珣。王珣,字元琳,小字法護,琅琊臨沂人,東晉時期大臣、書法家,丞相王導之孫、中領軍王洽之子,書聖王羲之之侄。《宣和書譜》載:「珣三世以能書稱,家範世學。珣之草聖亦有傳焉。」
  • 王羲之《破羌帖書法全集》1.0版
    《書法全集》 王羲之《破羌帖》也稱《王略帖》,草書,9行81字。公元356年8月,桓溫收復舊京洛陽,王羲之已經辭官歸隱,但他仍關心國家大事,對於摧破羌賊,感到由衷的喜悅,字裡行間流露出振奮的心情。
  • 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均為尺牘。存雙鉤摹本,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隔水有宋徽宗題款「晉王羲之奉橘帖」。
  • 【名品賞析】 寶晉齋法帖全本(二)《宋拓本上海圖書館藏》
    第一至第五卷,除謝安《八月五日帖》(又名《告淵朗帖》)外,餘均為王羲之書;第六、七兩卷,為王獻之書;第八卷為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渙之書;第九、十兩卷為米芾書。《寶晉齋法帖》收錄有《樂毅論》、《黃庭經》、《曹娥碑》、《羲之臨鍾繇帖》、《褚遂良臨本蘭亭序》、《得示帖》、《快雪時晴帖》、《十七帖》、《破羌帖》(又名《王略帖》)等名帖。
  • 終於等到王羲之名跡「奉橘帖」出陳!抱走這些臺北故宮珍藏,新年大橘大利
    最矚目的一次展出當屬臺北故宮在2008年舉辦的「晉唐法書名跡特展」,那次特展破天荒同時展出《快雪時晴帖》等五大王羲之名作,其中即包含《三帖》;此後,2011年與2018年又分別有過短暫的展出。《晏子帖》後寫有一「敕」字表明是皇帝所寫,這種「畫敕」的慣例,據說源自唐朝皇帝批閱文書奏章時的習慣。
  • 王羲之《奉橘帖》12字,卻有300顆桔子
    不過書法大師王羲之卻在某一年寫了一個尺牘《奉橘帖》,這裡面字數不多,但是有大秘密。短短的12字,寫出了王羲之的口味偏好。因為沒被霜打著的桔子,他覺得不可多得。意思是喜歡這種口味的桔子。奉橘帖也叫奉桔帖,具體是現在我們吃的橘子還是其他不得而知了。在王羲之很多尺牘中有提到過自己身體不好。這位書法大家的生命較為短暫,只活了54歲。
  • 筆法入神:王羲之《王略帖》,米芾稱其為「天下法書第一」
    王羲之《王略帖》,因其所破之「賊」是羌族,亦稱《破羌帖》,此帖又稱《桓公至洛帖》、《桓公破羌帖》,草書,9行,81字。此信不僅有重要的藝術價值,也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此信北宋時曾為米芾所藏,米氏因收有此帖和王獻之《十二月帖》、謝安《八月五日帖》,遂名其書齋為「寶晉齋」。米芾因此帖「筆法入神」稱其為「天下法書第一」。
  • 稀世珍寶:王羲之書法拓本《罔極帖》、《豉酒帖》欣賞
    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學書法者,必知王羲之,古今書法大家或多或少的從他那裡學習過,傳承過,得其精妙者,引以為豪。可以說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劃時代的貢獻。甚至在今人眼中,把王羲之推崇為古今書法第一人,也毫不為過。
  • 王羲之兒子王徽之的《新月帖》,寫喪事也有一番悽美詩意
    唐萬歲通天二年(697年),宰相山東琅琊王方慶獻出包括王羲之在內數代祖先的真跡合集十卷本給武則天。武則天得獻墨寶卻命宮中制摹本後歸還王家。唐內府《萬歲通天帖》十卷摹本現存一卷,是最接近真跡風格的唐摹本。
  • 啟功題籤宋拓本,顏真卿《爭座位帖》高清賞析
    高清賞析 【簡介】 《爭座位帖》,是顏真卿行書代表作之一,與《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合稱「平原三稿」。《爭座位帖》,又稱《論座帖》、《與郭僕射書》。在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這篇書信草稿,作於唐代宗廣德二年(公元764年)十一月,該年顏真卿56歲,書《祭侄文稿》後6年,正當其書法藝術爐火純青之時。 此帖系顏真卿與尚書右僕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書信手稿。傳有七紙,約64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