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復甦老道外商業建「百年美食街」
「中華巴洛克」夜景
16日,黑龍江省政府公布了第一批歷史文化街區名單,哈爾濱市中央大街、道外傳統商市歷史文化街區等19個街區列入名單。即日起,生活報將對入選的部分文化街區進行走訪,挖掘歷史文化遺產,更好地保護城鄉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17日,記者對哈爾濱市道外傳統商市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了走訪。
「魚骨式」街道面積50萬平方米
哈爾濱市道外傳統商市歷史文化街區北起昇平街、浴海街、地靈街,南至南勳街、豐潤街,西起景陽街,東至十道街,全區用地50.88萬平方米。
走在靖宇大街,兩側各有多條胡同,胡同內還有四合院,這也是道外傳統商市歷史文化街區的風貌特色。由於沒有經過規劃,整個地區的發展模式比較自由,以靖宇大街為主軸的「魚骨式」街道作為整個區域的發展中樞,形成了整個地區特有的肌理和發展脈絡。街區內的布局以傳統的「四合院」形式為主,形成了中西合璧的街——院模式,具有極大歷史的價值。
百年老街靖宇街過去有個響亮的名字——正陽大街,汽車、黃包車、還有穿著長袍馬褂的行人,在街道上穿梭。同記商場、正陽樓、老鼎豐、亨得利鐘錶眼鏡店等商號在這條街上堪稱「大店」。如今,漫步在靖宇街上,依舊能感受到當年老道外的繁盛。
街區內有中國最大的「中華巴洛克」建築街群
在街區內,老道外有著中國保留面積最大的「中華巴洛克」建築街區。這些歷經百年滄桑的老房子,具有西洋的外表,裡面卻藏著中式的庭院,是哈爾濱人獨創的一種建築形式。
據負責運營管理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的滕家樑介紹,作為哈爾濱市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見證了這座城市歷史的變遷。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區,歷經百年滄桑巨變,留下了眾多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這裡既有世界上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華巴洛克」風格建築群、歷史悠久的胡同、大院等物質文化遺產,更加保護與傳承了富有濃鬱傳統氣息的商業文化、餐飲文化和民俗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謂是哈爾濱開埠「活化石」、地方民俗文化傳統生活方式「活態」博物館。
老道外是哈市民族工商業發祥地
除了能看到「巴洛克」建築群,在這裡你可以品嘗到正宗的哈爾濱傳統小吃。道外傳統商市保護區從景陽街與靖宇街交口,一直向東延伸至道外十道街,北到昇平街,南至南勳街。在巴洛克內,有著名的一條「百年美食街」內匯聚了十餘家百年老字號和老道外特色餐飲名店。
記者獲悉,《哈爾濱市志》對老道外工商業的輝煌史記載:「傅家店華洋混處,商業繁興,地價之高可比黃金。」一百多年前,哈爾濱在松花江畔還沒有形成城市雛形,中東鐵路的修建,使哈爾濱這座城市「乘火車」而來。城市裡有人聚居,就會存在買賣和交易,老道外是哈爾濱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早年間,發達的民族工商業享譽全東北,成為南北的購物中心。
復甦道外歷史街區昔日的生命力
記者了解到,道外區將建設傳統商貿產品購物區,挖掘提煉哈四百、興大興超市(現)、大羅新古舊藏品市場、哈爾濱文化用品商店、仁和永、同記商場、老鼎豐、中西醫結合醫院(現)、老天利刀剪商店等老字號商貿文化的內涵特質,依託有代表性的老字號商貿企業,通過傳統商業創業發展歷程和啟發後人的創業故事,提煉那個時代的商貿文化和創業精神。
持續打造老道外·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區品牌,把哈爾濱民間藝術展覽館、茶園,星熠社的戲曲、相聲等代表了哈爾濱傳統的民俗文化都發揚光大,讓遊人在遊樂中感受歷史人文的魅力,在傳統氛圍裡體驗現代商業的繁華。根據《哈爾濱市道外傳統商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提出了道外傳統商市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措施,規劃以復甦道外歷史街區昔日的生命力。通過整治環境、繁榮經濟,以形成以工商老字號為主體的商業與餐飲娛樂中心,促進文化旅遊業的發展,增強道外歷 街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責編:王豔、李忠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