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到一則消息,合肥市巢湖黃麓鎮正在建設一個叫「中國厵村」的民宿村,據悉民宿村共有400多套,同時可接待1000人住宿,將成為華東區最大的民宿集群。
引起我注意的不是因為它將是「華東區最大」的民宿集群,而是它的生僻古怪的村名。
有人認識這個「厵」嗎?認識的請舉手。
反正老編我當了20多年的文字編輯,從未碰到過、用到過這個字。
合肥最早的一條美食街叫「罍街」,位於寧國南路與水陽江路交口,在合肥成名很早,已成為一條網紅級別的美食街。

「罍街」意外紅了以後,合肥又出現了一條叫「黌街」的美食街,位於合肥新站區的磨店職教城,也是不查字典認不出、讀不出。就在我們還在為「黌」字怎麼讀發蒙時,馬鞍山路與太湖路交口綠地瀛海大廈一條美食街又被命名為「簠街」。
如果說合肥「罍街」甫一出現,還讓人感到有點新鮮、有點好玩的話,那麼以後的「黌街」、「簠街」,就有東施效顰、跟風炒作之嫌了。結果是,名字一個比一個古怪生僻,但並沒有一個比一個更火更紅。
因為這個原因,網上有網友稱合肥是一個「喜愛生僻字的城市」,說實話,這個稱呼並不值得我們驕傲。
也有人在網上為合肥這些街名辯解,說乍一看名字晦澀難懂,文縐縐,可是了解下來卻是別有深意,和美食街的定位非常契合!不僅體現合肥人民的文化底蘊,也表達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嚮往。
對此,老編不敢苟同。用古怪生僻的字來對美食街或民宿村進行包裝,可能僅僅是為了炒作和吸睛,充其量只是一種商業營銷手段罷了,怎麼能代表合肥人民的「文化底蘊」呢?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不是靠「生僻字」就能構建的!
這裡, 我們且不說國家《地名管理條例》有規定「地名的命名要避免使用生僻字」。就地名街名的本質來說,就是一名字,既然是名字,除了講究好的寓意外,還應儘量好寫、好念、好記。沒必要整得那麼古怪生僻、佶屈聱牙、六親不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