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如果可以選擇一首背景音樂,那麼我想我會選擇呂行演唱的《不忘》。因為今天要談的「冪律分布」所闡釋的道理很簡單但是又很深刻,所以希望大夥可以在理解之後深深的融化於自身,並且可以融會貫通於更多生活的方面,舉一反三,不會忘。另,文中會提到神農,希望大家對中華文化雖然說是屬於傳說的那一部分,也不要忘。所以一曲《不忘》,與大家共賞~
2020年春爆發的這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產生的根源,大概又是人亂吃了東西。
甲骨文據說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大概,是出現在距今3500年前左右。在此之前,那些流傳下來沒有確切文字記載的部分,大概,認為是傳說。傳說盤古開天闢地,傳說女媧造人,傳說,神農嘗百草,為人類可以生存下來,在沒有人類可以栽種並食用的農作物的情況下。神農嘗了很多,但是最終選定下來可供人類長期栽種食用的,大概也只是一小部分。現在流行的,南方的水稻、北方的麥子,大概,就是自然和人類經過漫長曆程所選擇出來的結果。
這個時候,我就想說了:人類長期的實踐已經找到了關於食材的經驗,可是還是有很多人不信邪,偏要去挑戰自然的極限,玩心跳和獵奇,結果不僅搭上了自己的性命,還給社會帶來了危害。何必呢?又何苦來呢!
可能是人類可以長期食用,並且吃了還不生百病的東西太少,有人吃膩了。但是想一想,還有人常年吃素呢,選擇的範圍更少,但是也能好好的生存下來。
在這裡,我就要提一個概念,叫作「冪律分布「。因為這是一個統計學的概念,用專業術語來解釋可能很多人都不太容易理解,所以我先用兩個通俗的概念來做一下比擬,大家也好先有個直觀的感受。
」二八法則「可能很多人聽說過,它通俗的解釋就是世界上20%的人佔有80%的財富。「長尾理論」可能很多人聽到過,比如說到某個行業,排名前幾的企業可能知道的人多,這些企業的體量和擁有行業的資源也多,其他大多數的企業卻少有人知且體量小、擁有的資源也少。「馬太福音」也許很多人也聽過,是聖經上的故事,通俗的理解是讓富的人更富讓窮的人更窮。二八法則和長尾理論都有一個中心思想,那就是:大多數的一類東西,會往少數的一個方面聚集。而馬太福音似乎是造成此二者的原因。
「冪律分布」的中心思想就是說,大多數的某一類東西,往往會往聚焦到少數的一個方面。原因是什麼呢?我想唐代的韓愈在《師說》裡面給了很好的解答,他說「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就是發現學了很多東西,然後發現實際上以後生活工作中能用到的很少。工作了幾年,我自身就有一個感受,雖然上了研究生,但是突然有一天發現,工作中真正有用的是「算術」和「語文」,很基礎的東西,但是很有用。算術裡面用得多的也就是加減乘除,比如通過數據報表,看到某項業務量少了,那麼就要考慮在這上面加強一點;看到某項業務量多了,就要有意識地在這上面減少一點力度;乘是看量和價的總金額可以是某項業務的銷售總額;除是看各業務部分的佔比,真的,開更號基本都用不上。語文裡面,主要是看文字,因為語文主要是由文字構成,看一下「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全書字數大概52萬多,但是常用字也只有4000左右;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周興嗣撰寫的《千字文》,用大概1000個漢子,描述了宇宙萬千、古往今來以及社會與人生的百態。足見,真正有用的東西何其基礎。這些基礎的東西,卻佔據我們日常生活的大部分。
另,有一個感受,那就是工作中需要的80%的東西,其實就是日復一日、簡簡單單、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去耕耘,和冪律分布的道理是相通的。
日常生活中,是不是還有許多地方滿足冪律分布?想想看,也許收穫多多。
最後我想說,吃就好好吃,規規矩矩吃那些從自然界被開發出來的,常規的被公認有益的作物,這樣我們才能保持健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