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痔瘡,坐也坐不好,站也站不好。每時每刻都在折磨身體,卻讓人難以啟齒。現代人生活條件富足了,活動量卻越來越少,沒事就喜歡躺著,出門就靠車,患上痔瘡的機率越來越大。
老話說:十人九痔,痔瘡這種疾病雖然沒有到危害生命的程度,但是會給生活增添諸多的不便。若是已經患上了痔瘡,下半身明顯的可以聞到氣味,嚴重者不注意衛生,甚至還會流膿。很多人在患病後,通常會第一時間去手術。
手術雖小,但是術後的護理卻很重要。痔瘡術後,上廁所走路都比較麻煩,輕輕一動,就感覺渾身都疼。這時候,要出出現併發症,只會更加痛苦。臨床上常見的就是肛瘻。
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有點兒陌生,簡單而言,就是兩個小器官或者組織異常地連接在了一起,直腸腫脹。患者多會感覺到異常的疼痛,嚴重一點兒的,可能還會發燒。那麼痔瘡術後的恢復一定會有後遺症嗎?
痔瘡手術通常3個小時內就可以結束,醫療技術不斷發展,創面的處理也根據嚴重程度被分為開放型或者縫合型。不論是哪種處理,術後的炎症期一定要多加重視。再小的手術都會傷身體,人體的抵抗能力下降,創口在三到十天邊緣處會出現紅腫現象。有些患者便後發現滲有膿樣分泌物會特別緊張是不是沒有切除乾淨。
實際上,身體有了傷口都會疼痛,何況痔瘡的位置還那麼尷尬呢。不適感可能會比較強烈,膿性的組織物不用擔心,是正常的現象。炎症在慢慢恢復,並不是細菌感染導致的。
這個時期,護理的重點就是要保證創面能夠快速癒合。吃些止痛藥,傷口塗抹藥膏促進局部肌膚儘快生長。如果沒有很好的消散炎症,不良的肉芽在肛門處生長,後遺症就接踵而至。
部分人是疤痕體質,術後癒合會有個小小的肉芽,只要創面恢復,髒物排出就是是正常的。但是,在小肉芽生出後,肛門周圍還是遲遲不好,炎症反覆折磨,就需要開始新一輪的手術了。怎麼護理才能避免這些現象呢?
雖然說痔瘡治好是沒為題的,可是炎症受罪啊。做完手術之後,一定要多臥床休息,傷口部位就不會受到強烈的擠壓。總躺著也不是個事,沒事給自己捏一捏敲一敲,提防肌肉萎縮。
其次,術後腸道潤滑很重要。為了促進傷口部位的恢復可以多吃一些粗纖維的食物,比方說黑豆、白菜、紅薯等,易於吸收促進通便;甲魚、鴨肉這些不妨熬成湯多喝喝,促進止血,傷口恢復得快;水果也不能少,溫性一點兒的像蘋果、香蕉、桑葚可以術後每天帶著吃點兒補充維生素。
最重要的還是術後的衛生問題,後遺症就是感染引起的。每天便後睡前都要清理一遍傷口,採用盆浴時還可以放入一些止血的藥物,水溫不宜過熱過量,適中即可。
痔瘡手術很常見,手術之後為了後期捲土重來,建議一定要注重衛生問題,吃好喝好,保證良好的恢復速度,讓自己早日健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