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的五山十剎,你去過幾處?|寺院|大雄寶殿|國清寺|雙林寺...

2021-01-17 網易

  五山與十剎,即我國官寺制度中最高與次高之寺院。五代頃,吳越王錢鏐改江南之教寺為禪寺。南宋遷都江南之後,大興禪寺。寧宗(1195-1225)時,由史彌遠之奏請,始制定禪院之等級,設置五山十剎。

  

  1、杭州徑山萬壽禪寺 萬壽禪寺位於浙江省杭州西北,天目山東南餘脈的徑山。創建唐天寶元年(742年)。該寺始興牛頭禪法,由法欽開山,宗杲全盛,兩浙名僧鹹集徑山,臨濟宗匠如蒙庵元聰、無準師範、虛堂智遇等先後住持弘法,盛傳臨濟楊岐,為海內外佛徒奉為祖庭。南宋嘉定年間,評定佛教禪院名剎時,徑山萬壽禪寺被定為禪宗「五山之首」,成為「東南第一禪院」。萬壽禪寺總建築面積6400平方米,寺廟建築包括:鐘樓、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齋堂、禪堂、法堂、祖堂等。現保存有孝宗御碑亭、龍井泉、徑山寺大鐘、鐵佛、鐵香爐、石塔等文物景點。其主殿大雄寶殿為重簷飛頂,殿頂雕梁有龍頭裝飾、殿頂有圓形銅鏡。主殿寬25.6米,長24.10米。寺前有九龍壁,鏤空雕刻有九條形態各異的龍,九龍壁長14.7米,高6米。附近還有孝宗御碑亭,東坡洗硯池等古蹟。萬壽禪寺還因其佛茶文化聞名海內外。日本佛教臨濟宗尊該寺為祖庭,並歷來以徑山茶為其茶道的發源地。

  

  2、浙江杭州靈隱寺

  靈隱寺又名「雲林禪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靈隱山麓,西湖西部的飛來峰旁。始建於東晉鹹和元年(公元326年),列我國佛教禪宗 「五山」第二。當時印度僧人慧理來杭,看到這裡山峰奇秀,以為是「仙靈所隱」,就在這裡建寺,取名靈隱。後來濟公在此出家,由於他遊戲人間的故事家喻戶曉,靈隱寺因此名聞遐邇。五代吳越國時,靈隱寺曾兩次擴建,大興土木,建成為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堂的大寺,房屋達1300 餘間,僧眾達3000人。寺內殿宇、亭閣、經幢、石塔、佛像等建築和雕塑作品,均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其中大雄寶殿是一座單層重簷三疊的歇山式建築,正中的釋迦牟尼像高19.9米。天王殿的正中佛龕裡,則是一尊袒胸露腹的彌勒佛坐像。寺內北宋年間所建的經幢和經塔,也都極為珍貴。

  

  3、浙江杭州淨慈寺

  淨慈寺座落在浙江省杭州市的南屏山中峰慧日峰下,是西湖周圍的第二大名剎,與靈隱寺並稱南北兩山之最。淨慈寺最早叫「慧日永明院」,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吳越王錢謬為永明禪師所建。永明禪師佛學造詣很高,主持杭州靈隱寺、六合塔的修建,並創建淨慈寺,成為淨慈寺的開山祖師。北宋時改名為壽寧禪院,南宋又名淨慈報恩光孝禪寺,簡稱淨慈寺或淨慈禪寺。歷史上幾經興毀,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夏建,歷時五年,塑五百羅漢,供奉在羅漢堂內。淨慈寺有殿宇十座,房舍五百餘間,被列為禪宗五山第三。明、清以後屢毀屢建。現在的淨慈寺分前、中、後三重大殿,中間的大雄寶殿於1960年重修,重簷歇山頂,黃色琉璃瓦屋頂,十分端正莊嚴。在大雄寶殿西例有濟祖殿,殿前有運木古井一口,這是淨慈寺最具傳奇色彩的殿堂,殿內供奉著婦孺皆知的濟公像。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4、浙江寧波天童禪寺

  天童禪寺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東30公裡的鄞縣東鄉的太白山麓,晉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義興禪師在距現寺址約2公裡的古天童處,搭設草庵,號「天童寺」。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奉敕命改名為「天童山景德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冊封天下名寺,賜天童禪寺為天下禪宗五山之第四山。寺院傍山而築,梯級布局,由低漸高,有天王殿、法堂(藏經樓)、先覺堂、羅漢堂、佛祖殿、選佛場、禪場、鐘樓、御書樓、御碑亭等20多幢古建築。原有999間,為歷代兵火所毀,現尚存730多間,佔地面積5.8萬平方米,其規模之大,為國內罕見。寺內有清代順治、康熙、雍正皇帝的御書碑刻等文物。天童寺不但是臨濟宗的重要門庭,還是日本佛教主要流派曹洞宗的祖庭,在日本和東南亞久負盛名。號稱「東南佛國」,為全國重點佛教寺院。

  

  5、浙江寧波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又名廣利寺,位於浙江省寧波鄞縣東鄉太白山麓華頂峰下的育王山。始建於西晉太康三年(282年)。阿育王寺佔地八萬能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二萬四千多平方米,是古建築、繪畫、雕刻、園林、文物和風景名勝等藝術文化綜合建築群體。寺內殿宇雄偉,金碧輝煌。主軸線上的建築有阿耨達池、天王殿、大雄寶殿、舍利殿、藏經樓、法堂、寰奎閣、方丈殿等建築660餘間。舍利殿面闊5間,高15.3米,重簷歇山黃琉璃頂,簷間方形額,上書「妙勝之殿」,為宋孝宗御製,上蓋琉璃瓦,內陳五彩寶幢,內外相映,金碧輝煌。寺內的佛教建築有阿耨蓮池、天王殿、大雄寶殿、舍利殿、法堂、藏經樓、法堂、寰奎閣、方丈殿等建築660餘間。阿育王寺素有「東南佛國」之稱,是佛教禪宗名寺,我國佛教「五山第五」。因寺內珍藏佛國珍寶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及玲瓏精緻的舍利寶塔而聞名中外,現為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6、浙江杭州中天竺寺

  天竺山在浙江杭州西湖西面,在天竺山和靈隱寺之間,有三座天竺寺。自靈隱寺山門向南直上,在白雲峰北者,稱上天竺寺。在稽留峰北者,稱中天竺寺。在飛來峰之麓,稱下天竺寺。三天竺寺皆以供奉觀世音菩薩為本。天竺在歷史上是杭州的佛國,天竺三寺香火極盛。中天竺距上天竺也約1裡。初建寺於隋代,吳越時名崇壽院。它似乎特別受到歷朝君主的垂青:北宋賜名為「天寧萬壽永祚禪寺」。南宋高宗曾賜佛像,置於寺中的華嚴寶閣,並增擴殿宇,明代賜號「中天竺禪寺」。至南宋寧宗皇帝,又列為天下禪宗五山十剎之第一剎。此外在元代曾改名天曆永祚禪寺,清代又改名法淨寺。寺中原有藏經閣,在1947年毀於火災。寺周景色宜人,名勝有千歲巖、楓木塢等。

  

  7、浙江湖州萬壽寺

  道場山萬壽寺又名真正禪院、妙覺寺,在浙江省湖州市城南5公裡道場山頂峰處的山岙裡,屬禪宗五家之一的臨濟宗。寺初建於唐中和年間(881—884),北宋元豐三年(1080),湖州知事奏請皇帝御賜金匾稱「護聖萬壽禪寺」,至南宋寧宗皇帝,又列為天下禪宗五山十剎之第二剎。於元至順元年(1330) 重建。有法堂五間,僧堂七間,又有庫樓、香積廚、青山堂、榭梅櫚林、蒙堂、選僧堂等,後又增建廠觀音殿。明洪武三年(1370)重修。從山腳到萬壽寺廟門口的通道石板上,每隔一塊即雕有形態各異的荷花、荷葉、蓮、蓮子等圖案。山頂有塔,下有伏虎巖,並有笑月、愛山、仰高、宜晚、望湖諸亭,以及瑤席池、歸雲等庵。現存觀音殿、千佛壁、放生池和瑤席池。

  

  8、江蘇南京靈谷寺

  靈谷寺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東部鐘山東側,與明孝陵、中山陵毗鄰。靈谷寺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十三年(514年),是梁武帝為安葬名僧寶訪而建立的寺院。取名開善精舍。當時,佛教十分興盛,鐘山一帶有佛教寺廟70餘座,但開善精舍規模最為宏大,被稱為鐘山第一禪林。從山門到大殿就達五裡,寺內有放生池、金剛殿、天王殿、無量殿、五方殿、毗盧殿、觀音閣等殿堂,寺後有寶訪公塔,十分巍峨壯麗。唐朝乾符年間(874-879年),改名為寶公院。宋朝開寶年間(968一975年),更名為開善道場。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又題寺額為「太平興國禪寺」。其後又改為十方禪院、蔣山寺。南宋寧宗皇帝時,列為天下禪宗五山十剎之第三剎。今天的靈谷寺主要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無量殿、寶公塔等建築,其中最有特色的建築是無量殿。寺內藏明版藏經和古鐘,都是十分珍貴的佛教文物。為全國重點佛教寺院。

  

  9、蘇州萬壽山光孝寺

  報恩光孝寺位於江蘇省蘇州市的萬壽山,南宋寧宗皇帝時,列為天下禪宗五山十剎之第四剎。

  

  10、浙江奉化雪竇資聖禪寺

  雪竇資聖禪寺,又稱「雪竇寺」,位於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鎮西15華裡的雪竇山上。雪竇山寺處小平原之中,坐北朝南,四山環抱,東西兩洞之水會於寺前「含珠林」,再曲折以至千丈凹處,噴注垂瀉,狀如飛雪,「雪竇」由此得名。該寺創建於晉,時有尼結塵山頂,初名瀑布院。唐鹹通八年(867年),信士張立修復,創名「瀑布觀音院」。唐景德年間(892-893年),南嶽第五代常通禪師任雪竇寺住持,修繕殿堂,後世尊常通為雪竇禪院開山第一祖。南宋時列為天下禪宗五山十剎第五剎。千年來雪竇寺歷經興衰,寺宇屢毀屢建。寺內原有山門、大雄寶殿、天王殿、彌勒殿、法堂、藏經閣、玉佛殿、藍殿、後殿、方丈樓等。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光緒皇帝御賜玉印、玉佛、龍袍、袈裟、龍缽、經籍數百函,住持僧果如進京迎接,寺廟備辦儀仗下山迎歸,盛況非常。寺內新建法堂、藏經樓珍藏這批文物。這批文物一直保存至今,成為雪竇寺的鎮山之寶。

  

  11、浙江溫州江心寺

  江心寺位於浙江省溫州市北部甌江的小島江心嶼上。江心島嶼兩端各有一座小山峰,東峰西麓原有「普寂禪院」,又名「東塔院」,為唐鹹通十年(869年)所建,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南下進犯臨安,宋高宗避居孤嶼普寂禪院,御書「清輝浴光」四字榜其軒。第二年,宋高宗回臨安後,賜改普寂禪院為「龍翔禪寺」。當時,江心寺規模宏大,島上一切亭臺樓閣、殿堂廟宇,皆歸寺裡。並將江心寺奉為高宗道場,每年春秋二季派京官來寺朝拜進香。南宋時列為天下禪宗五山十剎第六剎。宋以後,江心寺屢廢屢興。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重建,乾隆帝御筆「圓通殿」賜額。寺分三進:前為天王殿,中奉彌勒、韋馱,兩邊為四天王坐像。兩側配以鍾、鼓樓,東廂廊為「三畏堂」。西廂廊為「去來齊」。中為圓通殿。正中供奉香樟木雕成的觀世音坐像,總高八米,兩邊侍立善財、龍女。後進三聖殿,中供三聖立像。大殿西首為方丈殿,正屋雙簷七間,兩廂樓六間,全寺建築面積達四千平方米,飛簷翹角,蔚為壯觀。江心寺素有「江天佛國」之美稱,為全國重點寺院。

  

  12、福建閩侯雪峰山崇聖寺

  崇聖寺位於福建省閩侯縣雪峰山南麓,距福州68公裡,是福州五大叢林之一。始建於唐鹹通十一年(870),為禪宗青原系著名高僧義存禪師所創。幹符二年(875)觀察使韋岫捐資助建,寺院初具規模,朝廷賜名「應天雪峰禪院」。宋寧宗時(1195—1224),雪峰崇聖寺名列「十剎」之七,成為禪子參學聖地。寺內主要建築物現有內外山門、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法堂、禪堂、齋堂、古法堂、留香堂、祖堂、紀念堂、雲水堂、學戒堂、尊客堂、念佛堂、枯木庵、方丈室與凱淼塔院等。寺中文物以建於五代後梁開平元年(907)的義存祖師塔(亦稱「難提塔」)與枯木庵唐代樹腹題刻最為馳名。雪峰寺還有許多珍貴的經典和文物,如《磧砂藏經》、印度梵文《財經》、《頻迦藏》全部(8000卷),還有明代木雕觀音坐像、善才龍女立像和達摩祖師像等等,皆稀世之寶。崇聖寺現為全國佛教重點寺院。

  

  13、浙江雲黃山雙林寺

  雙林寺位於浙江省義烏市佛堂鎮的雲黃山(又稱松山)山麓,始建於南梁。中國禪宗初祖菩提達摩曾在金華一帶停留多年,梁普通元年(520)收義烏傅翕為徒,在香椿樹下結庵修行,稱「善慧大士」,成為四方敬仰的名僧,並同梁武帝結下佛緣。公元550年,梁武帝敕建「雙林寺」(在今義烏佛堂鎮稽亭塘村),隔年鑄造雙林寺鐵塔。北宋時,僧舍猶餘千二百楹。英宗治平三處,賜寶林禪寺額,徽宗大觀二年賜田20頃。南宋嘉定年間,宋寧宗品定天下禪宗叢林,選出禪宗十剎,雙林被列為十剎之八。元、明、清三朝,雙林雖屢興廢,然仍保持相當規模,在國內外均有盛名,「號稱天下第三,江浙第一」。早在唐、宋時期,就有日本僧人慕名而來,元朝以後,來雙林寺的日僧就更多。雙林僧人也有去日本傳教的。1997年,一座比杭州靈隱寺大雄寶殿還高1.6米的雙林寺大雄寶殿屹立在雲黃山麓。恢宏的建築,莊嚴的殿堂,生動的佛像,又重現了雙林寺昔日的神韻。

  

  14、江蘇蘇州虎丘山雲巖寺

  雲巖寺又名虎丘寺,位於江蘇省蘇州西北的虎丘山上,佛寺沿小山而築,將山包於殿宇之後,有「紅日隱簷底,青山藏寺中」之說,歷來高僧輩出,文人雅士慕名而至。傳說虎丘山中有虎佔山為王,危害生靈。曾在寒山寺掛錫的寒山僧乃文殊菩薩的化身,其坐騎青獅惱於白虎作惡,趁文殊閉目養神之機,潛出山門,直撲虎踞之丘。雖降伏白虎,卻已來不及返回佛門,跌落于楓橋之南化作石山,被降服的白虎,也化成今天的虎丘。雲巖寺計有千佛閣、轉輪大藏殿、土地堂、水陸堂、羅漢堂、伽藍堂等寺院。宋寧宗品定天下禪宗叢林,雙林列為十剎之九。惜其殿宇多已不存,整個僅存山下之斷粱殿與山頂之虎丘塔。宋以後為禪僧掛錫之處。臨濟禪宗十二世宋僧紹隆來此主事,一時眾僧雲集道聲大揚,遂形成祥宗一支虎丘派。虎丘派以紹隆為祖,影響不小。當時紹隆名傳宇內外,日本使者來華必到虎丘拜謁。紹隆坐化後建塔於虎丘之東山廟西松徑後,塔前豎一石坊,俗稱隆祖塔院。

  

  15、浙江天台山國清寺

  國清寺初名「天台寺」,位於浙江省天台縣天台山南麓,距天台縣3.5公裡,是佛教天台宗的根本道場,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唐大中五年(851年)至鹹通五年(864年)又陸續重建,大書法家柳公題「大中國清寺」額。宋景德二年(1005年)改名為「景德國清寺」。宋真宗親賜衣物及御書數百卷,寺中建御書閣。閣內藏有西域《具多葉經》和旃檀佛像、佛牙等珍品。建炎二年(1128年),國清寺進行了整修和擴建。修建後的國清寺,規模宏大,殿宇輝煌。有兜率臺、清音亭、雨花亭。殿後有雷音堂、振奎閣,閣後有無畏室,室後有更好亭。旁邊還有雲頂庵、古竺院、棲雲樓等建築。宋寧宗品時,雙林列為十剎之十。明、清以後屢毀屢建。現存建築基本上為清雍正十一年(1733)重建時的規模。國清寺系中國佛教天台宗祖庭,也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祖庭,現為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中國佛教五大名山之一:雪竇山,有世界上最大的彌勒佛銅像
    談到我國的佛教名山,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佛教四大名山」,而很少提到「佛教五大名山」,有的認為是山西五臺山,有的認為是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對第五座佛教名山有爭議,有的認為是貴州的梵淨山,還有人認為是浙江的雪竇山,這兩座名山都被外界稱為「中國佛教五大名山」之一。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寺廟,進門規矩繁多,為何遊客如織大家讚賞?
    談起中國的寺廟,想必大家都能夠說出一兩個來,比如少林寺、靈隱寺等這些佛教寶剎,不但歷史源遠流長,而且還擁有著中國眾多的人文故事,令遊客來了之後大家讚賞。不過,隨著名氣的越來越大,也是出現了商業化濃厚的現象,讓大家對這些熱門景點,多少產生了點不滿。難道中國沒有良心的寺廟了嗎?
  • 佛教:四大名山信仰的定型和由來,信佛信了這麼久,你可全知曉?
    佛教四大名山,是指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在長江流域,四大名山佔了兩個,除了黃河流域的五臺山和東海的海島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都在長江流域。但佛教四大名山的說法,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明清以來才逐漸形成。
  • 中國曆座寺廟之天台宗祖庭國清寺
    據說,在來之前,智顗曾夢見一處巖崖萬重、雲日半垂,滄海無邊之地;在山上,一個僧人向他招手,還挽著自己上山。智顗將夢中所見告訴了弟子,弟子說,這是會稽的天台山。於是智顗決定帶弟子去天台山修煉。來到天台山後,智顗選擇了北佛壟山南螺溪之源修行,並結茅成庵,遍植松柏。智顗來到天台山後,每年夏天都要講法。當時信佛的陳宣宗對智顗也十分禮敬,為智顗在天台山上建造了寺院,名為「修禪寺」。
  • 中國佛教五大名山之一,耗資5億,打造世界「最大」彌勒佛像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廣大的國家,我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有許多名山、大川,所以對上一代人來說,特別是上一代人,我國境內有很多山,每座山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今天我們想說的是這座山,是佛教五大名山之一,說起佛教的山,很多人都知道,但是這座山未必知道。
  • 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和雪竇山還有爭議
    中國有很多名山大川,有的以風景名勝聞名,有的以歷史人文聞名,有的以佛教或道教文化聞名,說到佛教名山,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四大佛教名山,即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和山西五臺山,而很少有人知道其實還有 "五大佛教名山",但第五大佛教名山卻有些爭議。
  • 天津有個媲美國清寺的廟宇,蜚聲遐邇,一特點令遊客滿意而歸!
    其實,在天津也有個媲美國清寺的廟宇,蜚聲遐邇,是個罕見藝術精品景點,性價比極高,純粹虔靜氛圍令人驚豔,一特點令遊客滿意而歸!這個景點就是天津大悲禪院,寺內因供奉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而得名,建於明末清初,歷史悠久,且規模龐大。是一座供奉八方佛的寺院,位於院中央的大雄寶殿內曾珍藏魏晉南北朝至明清各代銅、木、石刻造像數百尊,是世間罕見的藝術精品。
  • 上海市真言宗古剎之一,大雄寶殿中供奉的銀佛重達15噸
    金佛殿座落於大雄寶殿後面的法堂最高層,仿宋代建築風格,柚木銅頂架構,殿內將供奉一尊兩噸重純金釋迦牟尼佛像。繁華鬧市中的著名古剎靜安寺。既有中國古典的飛簷翹角,又有東南亞寺廟的金碧輝煌,整天來說,很有特色,值得攝友一逛。
  • 年輕的寺院,古老的禪音,佛法千年道場新
    韋馱菩薩聖像整個寺院是以唐宋時期古書院為風格建造,包含奇妙變幻的妙相禪境,佛國淨土的七寶蓮池,宏偉壯麗的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本寺大雄寶殿禮奉「華嚴三聖」, 即《華嚴經》所指華藏世界之三位聖者:毗盧遮那佛(釋迦牟尼佛法身)、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以及佛祖的兩位弟子迦葉尊者和阿難尊者。
  • 輕鬆看懂中國寺廟布局
    殿內佛像前張掛著許多經幡、歡門及各種法器,使大雄寶殿顯得莊嚴肅穆,令人肅然起敬。大雄寶殿中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號。「大」者,是包含萬有的意思;「雄」者,是攝伏群魔的意思。因為釋迦牟尼佛具足圓覺智慧,能雄鎮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稱他為「大雄」。寶殿的「寶」,是指佛法僧三寶。一般殿堂為三開間,大雄寶殿則為九五開間,象徵如同帝王的「九五之尊」。
  • 敦化正覺寺,少有人知的東北古剎,卻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尼眾道場
    最著名的是佛教五大名山和五方大佛。它不僅是佛教徒和遊客的佛教聖地,如今也是著名的佛文化旅遊勝地,感受佛教文化同時,還可以飽覽祖國大好山河的壯美秀麗。不久前,當我去吉林省延邊縣敦化市遊玩時,在那兒遇見了一座古廟和一座大佛。正覺寺位於牡丹江南岸,距敦化市以南約7公裡。它是中國東北的一座古廟。
  • 東北佛教四大叢林中的老大哥——瀋陽慈恩寺
    中國有多座慈恩寺,最著名的要數西安的大慈恩寺,也就是玄奘法師譯經的地方,著名的大雁塔矗立在寺院中。遼寧瀋陽也有一座慈恩寺,是瀋陽城區現存最大的佛教寺院。瀋陽慈恩寺始建於明崇禎元年(後金天聰二年,即1628年),距今已經有近400年的歷史,比同為東北佛教四大叢林的哈爾濱極樂寺、長春般若寺、營口楞嚴寺要早差不多300年,是四大寺中名副其實的老大哥。瀋陽慈恩寺坐西朝東,中軸線上依次對稱排列著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比丘壇和藏經樓。瀋陽慈恩寺現存建築多為民國年間重建。
  • 北京最「低調」寺院,門票便宜本地人都很少知道,卻因流浪貓出名
    佛教傳入中國幾千年了,可以說,佛教在我國歷史上意義重大,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我國的寺院越來越多,雖然很多寺院隨著歷史消失了,但是很多寺院卻保留了下來,現在這些保留下來的寺院成為了古代寺廟的景點,北京有這樣一座歷史悠久的寺廟,但這座寺廟很低調,門票便宜本地人都很少知道,卻因流浪貓出名。
  •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這些佛教古蹟你可曾去過?
    保國寺的寺院建築布局,完整地保留了對日本佛教建築影響深遠的「山門—佛殿—法堂—方丈」這一傳統格局。保國寺大殿也堪稱蘇浙地區木構建築文化影響日韓的實物例證,是11世紀東亞建築文化交流圈建築營造技藝的傑出典範。 開元寺
  • 唐招提寺的建立,對日本佛教寺院的雕塑佛像具有很大影響
    唐招提寺的建立,對日本佛教寺院的雕塑佛像具有很大影響在鑑真主持下的戒壇院和唐禪院中,各地來學習戒律的僧侶日益增多,但由於唐禪院畢竟只是東大寺內的一部分,容納人數有所限制。當時日本各地由地方貴族支持下的寺院,一般都規模小,主持者水平不高,無力培訓僧侶,而各地大的寺院,多是官寺。
  • 吉林唯一的藏傳佛教寺廟:鎮寺之寶驚呆世人
    [原標題:妙因寺:吉林省唯一的藏傳佛教寺廟] 妙因寺是吉林省唯一的藏傳佛教寺廟。最早建於乾隆二十年即公元1755年。據資料記載,此寺是郭爾羅斯前旗前世「沙卜隆」雲丹扎木蘇活佛為乾隆皇帝壽辰而化緣籌資興建的。
  • 城牆根下喇嘛寺,全國惟一綠度母主道場,陝西最著名藏傳佛教寺院
    在西安所有寺院中,廣仁寺雖然規模不及大興善寺,但卻是信眾和遊人最多的寺院之一,每天都是香火不斷。雖然自唐以後,長安已經不再是國都,但作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大都會,在以後的歷史長河中地位依然十分重要,是西北少數民族地區通往京城的重要節點城市。清朝初年,為了方便西北和康藏一帶大喇嘛進京中途休整,清政府在沿途建立了寺院,作為他們的行宮,廣仁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修建的。
  • 全球最高彌勒佛造像,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還有雲豹在此活動!
    彌勒佛是佛教菩薩中世尊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被奉為鼻祖。在我們的很多漢傳佛教寺院裡都會常看到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大肚彌勒佛,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學習包容。其中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而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個景點有著全球最高的銅質坐姿彌勒佛造像哦!
  • 「中國佛教第五大名山」存在很大的爭議,央視為它正名,香火旺盛
    現在全國各地都遍布了各種寺廟和佛教名山,歷史文化底蘊悠久,香火旺盛,吸引了大量的善男信女和遊客前往禮佛祈福,大家都知道佛教的四大菩薩都有四大名山作為自己的道場,分別為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對應著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的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