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戰略支援微信公眾號 作者:夏青、強智宸
大漠守水兵
來過戈壁大漠的人都知道,這裡終年少雨或者無雨,風沙活動頻繁,地表乾燥、裸露,蒸發量極大,很少有地表水源。在這樣的環境中,水顯得彌足珍貴。
2011年,駐守在沙漠腹地的某部鑽井取水,因為水質有了很大改善,所以大家給它取了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名字——「神泉」。新水源地誕生後,一茬又一茬的戰士在這裡默默守衛著「生命之源」。
「剛到這個地方的時候,一眼望去,廣袤的戈壁灘上只有幾間住宿的房子和轟隆隆的機器。點號近處連一根草都沒有,荒涼無比。心裡就感覺好像缺了點啥東西,待了近二十天才適應過來。」 新水源地貫通取水的那天,楊文富和七位戰友就來到這裡守水源,並擔任第一任班長。
今年是楊文富在戈壁灘上守水源的第七年,也是他入伍的第16個年頭。在這七年中,他經歷了許多和別的戰友不一樣的軍旅生活。
「我已經適應了戈壁灘上的生活,讓我感動的是和我一起來的年輕戰友,他們在這裡紮下了根,而且把工作完成的很好,我覺得這是一種情懷。」楊文富說。
從一窮二白、白手起家,到綠蔭環繞、瓜果飄香,楊文富和戰友們把這裡當成了家,默默地在這裡生根發芽,自己搞建設。夏天,他們可以吃上自己種的無公害蔬菜、水果以及自己養的土雞和土雞蛋。點號建設也取得一定成績,成為先進點號,兄弟單位的戰友們多次來觀摩學習,大家把這視為一種榮譽,激勵他們更加用心去建設新水源地這個家。
有的戰友把新水源地點號視為「戈壁灘上最不缺水」的點號,可這裡的戰士們對節約用水有著痴迷般的狂熱。大學生新兵謝開鑫來自山城重慶,是家裡的獨生子,轉眼間,在點號已經生活工作了四個月。談及點號生活給他帶來的最大變化時,他說:「在這裡大家都很珍惜水,洗臉洗腳都打很少,之後還會洗拖把拖地或者去澆菜、澆樹什麼的。我也學會了節約,不光是節約用水,這是一種好的生活習慣。」
「平凡普通」是大家形容點號生活的第一感受,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沒有什麼熱血澎湃的體驗。巡檢、值班、記錄、養護,每項工作都簡單易學,只要經過崗位培訓,每個人都可以勝任。但是,他們幹的工作,只要出現故障,戈壁灘上駐守的每名官兵都會受影響。
在守護水源地的七年中,楊文富能記起來的緊急情況只有一次。2015年的一天,值班員發現供水主管道出現漏水的情況,如果不及時搶修勢必會讓漏點越來越大造成斷水的情況。為了不影響上萬名官兵和家屬正常用水,他們趁夜間用水少的時機展開搶修,在狹小的閥門井內忙活了一整夜,誰都沒有休息,有的腳都泡得發白,布滿褶皺。第二天天亮,當第一縷陽光灑在金燦燦的戈壁灘上時,供水故障排除了。
「雖然我們的工作很平凡,和其他戰友比起來,用微不足道來形容也不為過。但是,真不敢想像,在戈壁灘上沒有水該怎麼活下去,在這裡待的時間越長,這個問題越找不到答案。」今年冬天,楊文富也許會脫下軍裝,離開這個戰鬥了七年的小點號,說著說著他有些激動,找了個巡視供水管道的理由離開了。基於這樣的認識,他和戰友們默默無聞兢兢業業地守衛著「神泉」,很明顯,他們把守水當做了一項事業。
平凡的崗位書寫不平凡的人生。在戈壁大漠守水源,日復一日地重複著相同的工作,茫茫戈壁鑄就了他們如同磐石一樣的信仰。
每當你喝到或者用上自來水時,是否能感受到一名「守水兵」的貢獻?
作者 | 夏青、強智宸
來源 | 解放軍報社戰略支援部隊分社
監製 | 鄒維榮
責編 | 韓阜業
編輯 | 李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