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梭梭女人」

2021-01-08 澎湃新聞

大漠「梭梭女人」

在內蒙古西部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邊緣,曾經是沙進人退、生態環境急劇惡化地區。這裡乾旱少雨,風沙肆掠,依靠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已經無法使人們在這裡生存,何去何從成為人們心頭縈繞的大問題。2000年,寶花一家和80多戶農牧民響應旗政府號召,一起搬遷轉移到曼德拉蘇木沙林呼都格地區居住創業。自此拉開了寶花一家不畏艱難,敢為人先、勇脫困境、創業致富的一幕傳奇。

當時這裡的環境是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早晨撒播的種子,晚上一場風就全部捲走,剛出土的禾苗一場風就會連根拔起,辛勤勞作的人們往往是大風過後,蹲在一無所有的田地裡流淚,哭泣。作為重點移民遷入地區,風沙侵襲,使沙林呼都格地區多數搬遷戶的農田受損嚴重,個別農戶甚至連成本都收不回來,入不敷出,一起搬遷過來的80多戶人家逐漸減少到十幾戶。是隨風而退,還是迎風而立,這個倔強而聰慧的蒙古族女人,像大漠深處的梭梭一樣,自強不息,不屈不撓,作出了明智的抉擇。

勇於拓荒,培植沙漠中的「綠色銀行」

面對遮天蔽日、肆意橫掠的風沙,沒人覺得留在這裡有什麼希望。不信這個邪的寶花卻叫上丈夫一起帶著鐵鍬進了沙灘,她要用梭梭這種在荒漠裡土生土長、頑強不屈的植物來改變這片土地的面貌。為了種梭梭她帶頭購置了幾萬株梭梭苗,沒有存放地,就在她自家房後圈了苗圃把梭梭苗先養起來;初春的天氣還是凜冽襲人,寶花和丈夫就穿上厚皮襖,戴上棉帽子,背上樹苗一起到沙灘裡栽種,一桶一桶提水澆灌。中午時就在灘裡吃個饅頭,就幾口涼水湊合一頓。風大時,沙子嗖嗖地打在臉上,生疼生疼的,睜不開眼,邁不開步,寶花跟丈夫就互相鼓勁,日復一日早起晚歸堅持幹。

寶花明白種好梭梭不僅僅是自己一家在尋找出路,也是在栽種全嘎查人的期盼,不帶好這個頭,就等於再次把帶領大家翻身的希望扔進了荒沙灘,只有咬著牙不斷堅持才能取得成功。經過不懈的努力,辛勤栽種的耐旱、耐寒、抗熱、抗風沙的梭梭沒有辜負寶花的期望,在漫天的風沙中頑強的存活下來,昔日的荒沙灘開始逐漸有了一抹綠色,這抹綠色給寶花帶來了信心,也讓嘎查裡的農牧民看到了希望。寶花種梭梭勁頭也是越來越足,幹勁越來越大,從開始的幾畝地年復一年一直種到了十九萬畝,昔日的「風沙灘」終於變成了今天的「新綠洲」。她也因此被人們親切的稱為「梭梭女人」。

梭梭連片成林,風沙是擋住了,但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人們的收入還是增長不了,寶花又琢磨在梭梭根部人工嫁接蓯蓉,「如果能產生經濟效益,不僅能使農牧民以此增加收入,還會吸引更多的人來這裡種梭梭」。2003年,有了這個想法的寶花又開始了新的嘗試,在梭梭根部試種蓯蓉,第二年蓯蓉破土而出,試種成功。緊接著她又擴大規模種了300畝,採挖後賣了3萬多元。數年的辛勤勞作終於有了豐碩的回報。

她的成功帶動了全嘎查栽梭梭種蓯蓉的積極性。如今在嘎查周圍個人造林已達50多萬畝,種蓯蓉8萬多畝。僅此一項,嘎查每家每戶就可以年增收2至3萬元。昔日滿目荒涼的戈壁灘上湧現出大片綠洲,漫天黃沙「出鏡」的頻率越來越少,蔚藍天空出現的天數越來越多。梭梭林成了人們取之不竭的綠色銀行,寶花也成了嘎查農牧民走上轉移轉產、增收致富之路的先行者和帶頭人。

心系鄉親,闖出特色致富門路

有了梭梭林這個綠色銀行做依託,寶花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計劃更為寬廣,她沒有沉醉於眼前的成功,小富即安,而是不斷的尋找新的發展思路,盡力引領全嘎查農牧民共同致富。

經過考察了解,依託當地口碑出眾的羊肉,2012年,寶花帶頭成立了阿右旗曼德拉育肥山羊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為讓農牧民放心大膽嘗試特色養殖,寶花出資購買了100隻小羊分給3戶農牧民飼養,自己只收回成本,其餘養殖收入都歸養殖戶所有。在她的指導下,農牧民以鎖陽等特色沙草為主要飼料進行科學飼養,餵養出的豬、羊肉鮮嫩味美,備受市場青睞,養殖戶很快嘗到了甜頭。其他農牧民看到了搞養殖的希望,紛紛找寶花要求加入合作社。

為充分發揮企業在特色養殖發展方面的靈活性和帶動性,寶花率先註冊成立了阿右旗曼德拉蘇木綠洲沙草產業綜合養殖公司,並申報啟動實施了5000隻規模鎖陽羊特色養殖基地項目建設。19戶農牧民入股,她組織購進2000隻基礎母畜,採取聯合經營、土地流轉等方式,帶動農牧民走創業致富之路。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特色養殖基地逐步形成了擁有10座棚圈及草庫,包括鎖陽豬、鎖陽羊在內的年養殖規模達5000隻的特色綜合養殖基地。並在產業鏈上做延伸,給養殖基地配套建設了冷庫、加工廠、青貯窖、消毒室,養殖基地的「孟根羊肉」已成為這一地域品牌的有力代言。

2017年,通過「基地+合作社+農戶+公司」的經營模式籌建養雞合作社,並於2018年初正式運營。合作社引進廣州優良品種土山雞,以每戶5000元入股,年底分紅的形式幫助嘎查3名貧困戶脫貧。到目前養雞場入股18人,純利達10多萬元。寶花通過艱苦努力,實現了讓更多人跟著她從黃沙中掘金、從生態中致富的初心。

寶花時刻不忘創業的艱辛,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她認真學習管理學知識,不斷創新體制,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之路上,追求著繁榮、富裕、文明、和諧的目標,引領人們追求更美好的生活。2001年至2018年,她一直擔任嘎查婦聯主席。在生產、生活中,她經常同嘎查牧民群眾進行溝通交流,配合嘎查領導及時解決牧民群眾的問題。誰家有困難她都主動去幫忙,儘自己最大的力量為鄰裡服務,為他們排憂解難,深受鄰裡稱讚。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寶花的吃苦耐勞,頑強拼搏,不僅讓自己成為這片生態前線上當之無愧的巾幗先鋒,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堅定了嘎查群眾生態治家、綠色致富的信心和決心,近年來,寶花先後被評為全國「綠化勞動模範」,自治區級「三八紅旗手」,盟級「致富最美家庭」「三八紅旗手」,旗級「三八紅旗手」「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騰格里新聞

更多新聞

一刻不能放鬆!冬季將處於疫情零星散發狀態駕照新規來了!@你身邊的她:對所有拳頭說「不」!權威解讀:《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來了騰格里新聞客戶端榮獲《人民戰「疫」》直播生態夥伴稱號暴風雪見證內蒙古的溫暖與力量!

監製/白廷旭

原標題:《大漠「梭梭女人」》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沙漠裡的梅花」——梭梭
    然而,不是梅卻勝過梅、更為堅強的梭梭卻被人們遺忘在新疆茫茫的大漠戈壁之上。       梭梭,古稱「鎖鎖」或「瑣瑣」,是一種既獨特又普通的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它耐乾旱、耐風沙、耐嚴寒、耐鹽鹼,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壽命可達百餘年以上;它遍地生根、開花、結果,防風固沙,綠染大漠。       梭梭是樹中的「窈窕淑女」。
  • 李鶴和他的夢想大漠:生態生計兼顧 治沙致富共贏
    李鶴在給梭梭旁嫁接的蓯蓉澆水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李鶴和他的夢想大漠:生態生計兼顧 治沙致富共贏  國際在線報導(駐內蒙站記者黎政祥 寶音):中國內蒙古西部地區,曾經荒漠化嚴重,當地用產業化思路逆向拉動沙漠化治理,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進軍大漠戈壁,在荒漠治理的同時發展沙草產業,使漫漫黃沙變成金沙銀沙。
  • 梭梭樹下產黃金,沙生百草儘是寶!
    然而今天,驅車行進在金葉榆護衛的穿沙公路上,卻是一番「梭梭樹下產黃金,紅柳梢頭有財源,沙生百草儘是寶,荒漠披綠勝良田」的勃勃生機。這裡的沙漠被一望無際的綠色梭梭林覆蓋。仔細觀察,發現緊緊依偎著梭梭林的沙地上,冒出了一行行筆直的「金筍」。
  • 18年種4000多畝梭梭樹,退休夫妻成「活愚公」,值得敬佩!
    曾有人說:如果愛一個人,就帶她/他去看額濟納旗的秋天,因為那裡有大漠胡楊,是天堂;如果恨一個人,就帶她/他去看額濟納旗的春天,因為那裡沙暴肆虐,是地獄。地獄與天堂,美麗與恐怖,有時僅一線之隔,再苛刻的旅行者也無法對額濟納旗無動於衷,那裡是天堂和地獄距離最近的地方。額濟納旗位於內蒙古最西端,北與蒙古接壤,距阿拉善盟行政中心阿拉善左旗還有600多公裡。
  • 《焦點訪談》 20140429 沙漠中的「梭梭」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梭梭抗旱耐寒,很皮實,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固沙植物。今天故事裡的這位老人和他的老伴,不愛舒適的城市生活,卻偏偏喜歡待在荒無人煙的沙漠裡種梭梭,而且一種就是十年。他們是誰?又為了什麼呢?
  • 像一棵梭梭樹,緊緊紮根大地上
    不過也難怪——在西部大漠安營紮寨,打麥稈扎方格、營養杯種苗、移植紮根,早上6時起床,一乾乾到10時,避開最乾熱的「午高峰」,下午4時之後,再一直幹到晚上7時。 這就是劉智卓和小夥伴們的時間表。2016年夏天,劉智卓帶領9個大一的同學從上海出發,坐了一天一夜的綠皮火車,又經過6小時的汽車顛簸,到達了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的大漠深處,開始了他們的第一次治沙之行。
  • 你在螞蟻森林裡種的梭梭樹,顏值不高,憑什麼能成為荒漠守護神?
    這些樹的種類繁多,梭梭、胡楊、沙棘、沙柳等都有。為什麼其中梭梭樹最受歡迎呢?自己用那麼多能量換來的梭梭樹,你真的了解它嗎?很多人說它奇醜無比,還不如在沙漠裡種仙人掌,但事實是,梭梭樹仍被奉為荒漠地區的生態守護神,究竟梭梭樹有什麼魔力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荒漠地區的人們感覺極目遠望之處都在燃燒著熊熊烈火。
  • 梭梭是什麼,這種奇怪又「個性」的草,它為什麼沒有葉子?
    梭梭(藜科),別名梭梭柴、瑣瑣,鹽木等,是亞洲荒漠區分布面積最大的一類植被,有10餘個種。在我國,雖然只有梭梭和白梭梭兩個種,但卻是我國荒漠區最重要的植被類型。
  • 網媒記者感受美麗新疆:大漠草原風光多樣(圖)
    網媒記者感受美麗新疆:大漠草原風光多樣(圖) 駝鈴夢坡:沙漠中的遊泳池是人們消暑好去處 孟湘君 攝
  • 現場|兩位西北漢子一隻胖貓,守護著大家的梭梭樹
    這裡不僅滿地都是梭梭樹,還時常能看到寧夏、甘肅牌照的小車在「林」間穿梭。這些車主介紹說,他們是來採野生沙蔥的,一斤能賣兩、三塊錢,也能自己做菜吃。梭梭林裡的野生沙蔥把這些車主的話翻譯過來,就是螞蟻森林裡都能「刨野菜」了。但這還不是螞蟻森林能帶給網絡參與者的全部驕傲。在這片螞蟻森林不遠處,梭梭樹的作用更為明顯。
  • 你的梭梭被牛吃了嗎#?你在甘肅種的樹好著
    日前,網紅「可樂不是哈士奇」以給梭梭樹澆水為名,駕車闖入甘肅武威槍桿嶺山,聲稱網友們在螞蟻森林種的梭梭被牛吃了,並拍攝短視頻,引發眾多網友關注。武威市民勤縣石羊河林場工作人員表示,網紅在說謊,視頻拍攝地點不在螞蟻森林,視頻裡的植物也並非梭梭。↓↓↓↓
  • 「沙漠衛士」梭梭
    梭梭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區的分布極為廣泛,具有很大的生態效益。梭梭樹能在自然條件嚴酷的沙漠上生長繁殖,迅速蔓延成片,這與它具有適應沙漠乾旱環境的本領是分不開的。梭梭樹的種子,是世界上壽命最短的種子,它僅能活幾小時。但是它的生命力很強,只要得到一點水,在兩三小時內就會生根發芽。能在兩三小時內發芽的種子,世界上只有梭梭樹的種子了。因此,梭梭樹才能適應沙漠乾旱的嚴酷環境。
  • 「沙漠人參」的寄生者——梭梭
    蓯蓉,有「沙漠人參」的稱號昨天看一個公益節目,第一次知道了一個叫梭梭樹的植物。查了才發現,原來螞蟻森林梭梭樹項目種的就是這種樹。種著梭梭樹的荒漠然後我就知道了可以拯救它們的功臣,一種偉大的植物——梭梭樹。梭梭是沙漠地區原生的固沙植物,具有超強的抗旱、抗熱、抗寒特性,是在乾旱和半乾旱荒漠區僅能生存的幾種灌木之一。
  • 武永傑:梭梭復工記
    窗外陽光明媚, 屋內溫暖似春,梭梭站在窗前瞭望遠方,一縷金色的陽光透過窗聆,百合花迎著陽光舒展著嬌媚的身姿,回想往年這個季節,她會穿著漂亮的衣服,領著孩子和愛人遊走有公園裡。而如今,白色的陰霾遮蓋了天空,恐懼的病毒施虐著平靜的生活,梭梭已經一個多月沒有下樓啦!前兩天單位發來信息,統計疫情後員工到崗情況,她主動申請按時復工。
  • 梭梭樹被稱之為什麼
    梭梭樹被稱之戈壁之王,它極耐旱抗寒,具備極強的抗逆性,多栽種在荒涼地域用來防風固沙。它另有著極高的經濟代價,枝幹可用作燃木,其枝葉可作為草食動物的飼料,照樣一種寶貴草藥「肉蓯蓉」的發育寄主。梭梭樹被稱為戈壁之王許多人不曉得梭梭樹被稱之為什麼,實在梭梭樹也被稱為戈壁之王,是一種發育在戈壁乾旱地區的樹木,它的木質堅翠挺立,根系發育茂盛,梭梭樹極耐旱抗寒,是維護戈壁地域綠化的主要樹種。梭梭樹的高度平日只要2~8米,它退步的枝葉可替代光合作用,增加本身對水分的需求,在夏天氣溫極高時,它會進入休眠狀態來保持本身發育需求,具備極強的抗逆性。
  • 梭梭: 糟糕! 是心動的感覺
    肉蓯蓉不僅視梭梭為生活的寄主加上和梭梭一樣名中也帶生僻字由阿拉善SEE公益金融二班發起的公益項目「梭梭樹之戀」,將向牧民提供資金、技術、產品深加工等多方面支持,前期通過低密度種植梭梭樹幼苗,實現區域化防風固沙的環保效應;後期在成年梭梭樹根部嫁接肉蓯蓉,利用其可入藥的肉質莖,為當地牧民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養林治沙,嫁根創收」的模式體現了阿拉善SEE公益金融二班成熟可發展的項目規劃思維,更是寄託了一眾發起人紮根當地的公益之心。
  • 種植梭梭 增綠沙漠
    近年來,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堅持烏蘭布和沙漠的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相結合,採取政府主導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模式,鼓勵企業和個人參與沙漠治理,發展種植梭梭嫁接蓯蓉,種植葡萄生產葡萄酒等沙產業,形成多元化沙漠治理模式。新華社記者 劉磊攝3月25日,工人在巴彥淖爾市磴口縣烏蘭布和沙漠種植梭梭(無人機拍攝)。
  • 從衛星圖上看梭梭
    流沙侵害農田迎面流沙滾滾來草方格+梭梭的治沙方式有植被覆蓋的沙丘,流動性會大大減小,甚至可以原地固定下來。在多年的研究和實踐中,學者和勞動人民採用了很多種材料和方式,各種植物秸稈、黏土、石頭、塑料、化學凝固劑等。限於環境條件的制約及成本的考慮,草方格沙障+梭梭的方式被大量應用。
  • 一棵梭梭樹的自白
    我叫梭梭樹,是藜科的一種灌木植物,通常高2至5米,有細弱黃綠色枝條,長有關節;嫩枝多汁,滲透壓高,抗脫水。 △ 內蒙古阿拉善螞蟻森林6號梭梭林
  • 媒體人走進阿拉善種下梭梭樹
    本報訊(記者 閆瑩)5月2日至4日,20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人走進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參與了以「只為遇見多彩阿拉善」為主題的華遠地產2019年媒體梭梭春種活動。5月3日,在左旗巴彥諾日公蘇木蘇海圖嘎查內,媒體團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種植了梭梭樹,為改善沙漠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