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丨梨花風起正清明,和風徐徐,萬樹流鶯

2021-01-08 安久文化

悅讀經典,給自己一方安靜的天地,大家好,我是安久。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稱作「踏青節」,人們不僅會在這一天掃墓、祭祀,也會外出踏青遊玩。尤其是在古時候,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節日。現代的我們也會選擇在這一天集中地緬懷先祖,表達對已經離去的人們的思念。本期安久和大家分享一首關於清明的詩,懷念先人的同時,別忘了看看這美好春天。

《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寫清明節的詩詞不少,膾炙人口的「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就是例子。但是安久選取的這首詩,更偏向寫景。展示西湖美景的同時,讓我們看到了清明最美的一面。不再是悲悲戚戚的氛圍,清明節本就是快到暮春時節,此時的風景正宜人,能夠讓我們感受到春天的美好、生活的美好。

風吹梨花,正是清明時節。這是詩中詩人首先表達的,風景正好,所以人們紛紛出城踏青,觀賞美好春光。到了日暮時分,遊人歸去,被驚擾了一天的流鶯才能回到楊柳中間,享受這難得的靜謐時刻。這首詩非常短小,但是卻寫出了西湖的美景,清明的好時節。總的來說,清明時節是美的,西湖更是美的。

這首詩只有28個字,篇幅非常短小,但是容量很大。時間上,直接從白天寫到了日暮。我們可以通過詩句想像一下,清晨時分,遊人們紛紛來到美不勝收的西子湖畔。到處都是繁花盛開,生機盎然。這樣的景象一直持續到傍晚時分,天快要黑了,人們才慢慢離開。但是詩人的描繪沒有到這裡結束,遊人們離開了,萬樹流鶯,春色依舊。更加襯得西湖的醉人美景,是多麼令人難忘。

四月,正是梨花開放的時候。清明時分,天氣溫暖,一陣風過,梨花飄落。不僅是春天的象徵,更像是為了清明節,為了祭奠先人特意灑下的花瓣。開篇第一句詩「梨花風起正清明」便是不俗,紛紛揚揚的花瓣忙碌著,寄託著人們的思念。

前兩句是對時間、活動的直接描寫,後兩句則是側面烘託。襯託遊人離去後,西湖的靜謐美景更令人陶醉。這首詩雖然很短小,但是內容豐富,氛圍清麗,讓人喜愛。讀這首詩我們可以明白,清明不僅是一個祭奠的節日,更是春光明媚的時節。不要一直沉浸在哀傷中,更要看到現實中的美好和希望。

春天很好,只是有點想你。這句話,或許最能表達大多數人的心情。離開的人,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能做的唯有好好生活,不忘記。人一生要經歷的事情太多,所謂悲傷,所謂離別,都不應該佔據你內心的大部分。風吹梨花,又是一年清明時,不妨叫上親人好友,紀念逝去的人的同時,走進這春光中。

相關焦點

  • 今日清明|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自古,人們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即為春日郊遊,也稱「踏春」,踏青不一定非要在清明節當天進行,它泛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遊玩。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踏青就成了清明節的重要習俗。
  •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憶那些描寫梨花的古詩名句
    「梨花風起正清明, 遊子尋春半出城」,古時候,每逢梨花盛開時節,人們最愛在花陰下歡聚,雅稱「洗妝」。唐朝時,這一風俗十分盛行,據《唐餘錄》記載:「洛陽梨花時,人多攜酒其下,曰:『為梨花洗妝』,或至買樹。」 人們最愛用梨花作頭飾,當時,汝陽侯穆清叔賞梨花曾賦詩云:「共飲梨樹下,梨花插滿頭。清香來玉樹,白議泛金甌。
  • 10位詩人,10首清明詩詞,一樣的節日,不同的心情
    以讀書來度過清明節,在困頓中不忘向上,妥妥的正有量。吳惟信筆下的清明,是喜氣洋洋的《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梨花風起正清明,>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新社日燕子飛動,清明前梨花飄落,青苔點綴池塘,黃鸝的鳴聲從樹間傳出,飛絮輕舞,春日漸長。在採桑的路上邂逅了東鄰女伴,她笑得如花般燦爛。正疑惑著她是不是昨晚做了個春宵美夢,原來是今天鬥草獲得勝利了啊!雙頰都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了笑意。
  • 十首清明詩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們的心裡自然就起了憂愁思念。馬車聲在路上繁雜地響著,東城的郊外楊柳一片青翠。花開了草都長了出來,鳥兒在飛蝴蝶成雙成對在嬉戲。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裡回憶往昔,以茶代酒,喝著聊著。《清明日對酒》宋·高翥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 你知道「清明」用英語怎麼翻譯嗎?
    因「清」「明」二字皆為描述天氣的詞語,所以「清明」的英語表達為Clear and Bright。 「清明」一詞中的「清」和「明」是用來描述這段時期的天氣狀況的。溫度上升和降雨增多,這段時間成為春季耕作和播種的關鍵期。 plow:耕,犁 sow:播種 清明有哪些習俗呢?一起來看看吧。
  • 清明致敬「大體老師」
    清明假期,不少民眾前來祭奠。( 攝影:曾鼐  中新社北京4月3日電(記者 曾鼐)梨花風起正清明。北京長青園公墓內,松柏相依,一片安詳肅穆。高聳的「生命」紀念碑前,祭奠憑弔者絡繹,向一個個平凡又偉大的名字,致以哀思和敬意。  這是北京專為遺體志願捐獻者樹立的紀念碑。
  • 掃墓不是清明的全部 清明習俗知多少
    清明習俗一覽 踏青 中國古人對祭祀祖先十分重視。上古時候,家中有人去世時,只挖墓坑安葬,不築墳丘標誌,祭祀主要在宗廟進行。後來在挖墓坑時還築起墳丘,將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質上的依託。戰國時期,墓祭之風逐漸濃厚起來。
  • 2018年4月5日4時13分清明節 清明節氣節日的風俗習俗有哪些
    明天4時13分,清明,既是節氣,也是清明節。  ①《曆書》: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  ②此時節桃花初綻,楊柳泛青,處處清新明朗  ③每年此時,掃墓、祭拜,寄託哀思;蹴鞠、插柳,踏青春遊。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快追隨春姑娘腳步,一起迎接春天!
  • 十二首關於梨花的詩詞,展現梨花的潔白素雅,以物喻人,景美情深
    那一樹樹潔白無瑕的梨花,像一群翩翩起舞的女子,隨風而舞,旋轉閃挪,婀娜多姿,清新自然,沁人心脾,令人心曠神怡,醉在其中不能自拔。小編選取十二首描寫梨花的詩詞,或以景為長,或借景抒情,或以物喻人,多姿多彩,美麗得不可方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節選)【唐】岑參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 清明小長假濟南能去哪玩?有啥活動?收好這份指南!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伴隨著春風、春雨,花開、花落,清明假期悄然而至,泉城濟南也迎來了最絢爛多彩的時節。踏青何必去遠方,濟南處處藏春色。
  • 明日春分,俗語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啥意思?
    明日春分,俗語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啥意思?時間:2020-03-20 00:0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明日春分,俗語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啥意思? 今天是3月19日,明日就是今年的第四個節氣,春分。
  • 讚美梨花的詩詞推薦: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
    《點絳唇·送李琴泉》 宋 · 吳大有27 雨後寒輕,風前香軟,春在梨花。《柳梢青·吳中》 宋 · 仲殊28 澹月梨花,借夢來、花邊廊廡。《解佩令·人行花塢》 宋 · 史達祖29 更落盡梨花,飛盡楊花,春也成憔悴。《鶯啼序·重過金陵》 宋 · 汪元量30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 清明節,賞析元稹的《詠廿四氣詩·清明三月節》
    #《詠廿四氣詩·清明三月節》【唐】元稹清明來向晚,山淥正光華。清明,因杜牧的一首《清明》詩,被後人視為詩人的節日。人們常常通過舉辦「清明詩會」,來表達對於清明節日的喜愛。清明二字,自有「風清氣明」之意。喻指風清朗起來了,天空澄明起來了,大地視野開闊起來了。西漢《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
  • 清明安康問候語簡短一句話 清明發給家人朋友的寄語祝福
    天歌狂飈:清明時節白花幡,風搖香飄天堂間;清明最是飛雨時,哀思悲情淚雨試;清明天歌為飈狂,一曲安魂飛天上。  3、 清明到來柳絲長,和順甜蜜隨風揚;清明到來花飄香,平安幸福繞身旁;清明到來心歡暢,走出戶外享春光。清明節,願你快樂!  4、 春光美好豔陽照,柳絮飛揚燕兒舞,發條簡訊送祝福,願好運多幸福罩。清明節來到,祝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倖幸福福、健健康康。
  • 恰逢一夜霧凇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恰逢一夜霧凇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西北風送來了冬季的嚴寒
  • 清明節最新祝福語大全,清明假期溫馨祝福語句子精選
    1送你一個清明果,恭祝健康福滿堂。送你一杯友情水,歌頌友誼萬古長。送你一株柳戴柳,祝願平安左右伴!清明節,特祝我的好友,願健康快樂!2清明節,雨下或不下,我的關心在那裡;柳插或不插,我的思念在那裡;酒喝或不喝,我的情義在那裡;你念或不念,我的祝福在那裡。祝你平安!
  • 蘇軾欣賞梨花,寫了一首七言絕句,短短四句話,寫出了心中的豁達
    這首名為《東蘭梨花》的七言絕句,就寄託了蘇軾的愁情。這首詩寫梨花,雖然用詞極其平淡,哪怕是初學詩詞的新人,似乎也可以寫得比它更加文採飛揚,賣弄辭藻。但,其實古往今來,這數千年光陰,也就這一首寫梨花的詩篇能夠流傳下來,膾炙人口,千古傳頌。
  • 清明上河圖的「清明」是啥意思?4種意見專家爭執不休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1101年由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畫,現在屬於國寶級文物,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如果一提起《清明上河圖》的「清明」二字,大家恐怕首先就會想到的是清明節,這個時節要去祖先墳前掃墓,天氣也應該是陰雨紛紛的樣子。
  • 詩意清明丨山河無恙 如你所願 主播小朱帶你走進詩詞裡的家國情懷
    春花次第爭妍,春林逐漸茂盛,又至清明時節。清明,是節氣,是法定假日,是祭拜先祖的日子,更是民族的文化載體和精神寄託。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以清明為題,留下無數詩句。詩意清明,詩累累,情切切,意盈盈,無限情愫蘊含其中。閃電新聞推出《詩意清明》,帶大家感受詩意之中的別樣清明。
  • 文明祭祀 人清靜天清明
    (網易新聞3月26日)清明時節,追憶親人,緬懷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清明節從唐朝開始盛行於世,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每逢清明來臨,舉家祭掃,遙祭先人,用焚燒祭品的形式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已經成為國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成為重要的精神依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