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鳴,從清晨的雨霧中傳來。茂密的森林,漂亮的湖泊,都被濃霧 " 藏 " 了起來。大清早,吳興亮教授獨自出門,穿過林霧,去林子裡尋找菌子。
這個季節,溫度、溼度適宜,林下的腐葉、腐木,為菌類生長提供了滋養。這些野生菌類,更多的被蟲鳥採食。還有極少一部分,被人類採摘。
亮葉水青岡下的樹林裡,各種植物、動物相互作用,構成了 " 生命共同體 "。
貴州真菌王國
穿過清晨的濃霧,吳興亮教授獨自進山,沿著一條巡護步道,到林地中尋找真菌。通往 " 零號觀測點 " 的步道兩側,生長著亮葉水青岡,還有許多馬桑樹。
木質鬆軟的灌木馬桑,在亮葉水青岡為主的林地邊,成片生長,枝幹長期潮溼,被苔蘚、真菌孢子包裹。高大的亮葉水青岡,與眾多的喬木、灌木,營造的光線和溼度適宜,為馬桑樹上的真菌和蘚類孢子繁殖,提供了條件。
在一個馬桑樹小群落的腐殖層上,吳教授發現了兩朵羊肚菌。這是一種美味的野生菌,經濟價值不低。最近兩年,在貴州很多地方,每公斤售價 100 到 140 元的羊肚菌,成為群眾增收的新寵。
寬闊水的菌類資源豐富,如野生菌的王國,生長著人們熟悉的銀耳、雞油菌、花蓋菇、金針菇、竹蓀、靈芝等。這些菌類,有的可供人採食,但更多的則成蟲鳥獸的食物,或為植物繁衍提供幫助。
吳興亮教授,在貴州省科學院工作,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真菌研究專家。多年前,他發文認為,寬闊水保護區是貴州大型真菌最多的地方之一。該區大型真菌可達 250 種以上,其中已鑑定確認的有 186 種(2003 年)。
生命共同體
太陽山,是寬闊水自然保護區內的最高點,海拔 1700 多米。站在山頂瞭望塔上,俯瞰四周,森林、湖泊相間。殼鬥科的亮葉水青岡,是這片林地裡絕對的高個子。從發苗破土開始,它就毫不在乎周邊溼度、光照強弱,只是一個勁地向上生長,直至佔據森林頂層,撐開巨傘般的樹冠。
在寬闊水自然保護區,亮葉水青岡的面積有 1300 公頃,是全球原生亮葉水青岡林中,規模最大的。而從太陽山到月亮湖一帶,又是寬闊水亮葉水青岡最集中的區域,有很多大到需兩人或更多人,才能合抱樹幹。
" 身處高位 ",亮葉水青岡並不欺負 " 鄰居 "。走進鋪滿厚厚落葉的亮葉水青岡林,在它的身邊,能看到很多伴生植物,比如珙桐、絲慄、竹子、光葉海桐、香果樹、川黔潤楠、檫木、長蕊杜鵑、山礬等。
在亮葉水青岡和鄰居們共同營造出的森林裡,紅腹錦雞、雉雞、松鼠、果子狸、野豬等,恣意穿行。它們以茂密的森林為掩護,更依賴於林木的供給,嫩芽、花蕾、果實、根莖,都是它們的食物。
反過來,動物們覓食的過程,有意或無意間,又幫助植物播撒了種子。比如雉雞,它們啄食了美味多汁的漿果後,不易消化的種子,隨糞便一同排出,起到播種作用。而喜歡拱翻林地覓食的野豬,拱地的過程就是鬆動土壤,會將落在地上種子埋進土裡,相依相生,這是大自然的規律。
各種動物、植物之間,營造出的是大自然的 " 生命共同體 "。
亮葉水青岡的 " 麻煩 "
在寬闊水的森林裡,作為標誌性植物的亮葉水青岡,在與 " 鄰居 " 互生共榮的過程中,也遇到一些麻煩。亮葉水青岡生長的林地中,腐葉厚達 5 釐米。很多頭年掉下的樹葉還沒完全腐爛,新的落葉又覆蓋上來。躲過了松鼠等動物覓食的種子,落到林地裡。
但是,厚厚的落葉,阻擋了它與土壤的結合,失去發芽的機會。還有的種子,掉落在竹叢中。它們接觸到了土壤,也萌發了新芽,可是幼弱的根系,無法穿透竹根編結的 " 銅牆鐵壁 "。亮葉水青岡的繁衍,遇到了麻煩。
人們發現,近些年來,雖然保護區的植被越來越好,但亮葉水青岡林中,新萌發的幼苗卻越來越少。在個別區域,上百平方米的範圍內,竟然找不到一株幼苗、幼樹。這種現象,並非僅存於寬闊水自然保護區。
在湖北、湖南等地,部分亮葉水青岡林,因為缺少幼樹補充,群落只能靠亮葉水青岡本身的長壽維續。
保護區管理局局長餘登利、副局長楊昌乾,此番與貴州省林業局天然林保護中心主任胡松進山,就是要實地再調查,以尋找物種健康延續的方法。一批來自大學的研究生,在老師帶領下,已住進山裡多日,建立了觀測樣方。人工採集種子、清理樹下腐葉、切開部分竹根,這些辦法可能都會嘗試,但不會刻意改變生態環境。
畢竟,一種動物或植物的興起、衰老,是自然演替的結果,作為守護者,只需要做好保護,研究它們的生長繁衍規律。寬闊水的亮葉水青岡林不僅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同類原生林,更重要的是,它和眾多的 " 鄰居 ",孕育了寬闊河等河流,聚成芙蓉江,注進烏江,流入長江,滋潤大地。同時,也為人類保存著眾多的生物基因。
寬闊水尋猴觀鳥之一:村民手機裡的 " 陽吊猴 "
寬闊水尋猴觀鳥之二:穿越懸崖和峽谷找尋黑葉猴
寬闊水尋猴觀鳥之三:聽音辨鳥 追蹤紅腹錦雞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黃黔華 張志紅
【來源:ZAKER貴陽】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