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闊水畔蝶兒飛!綏陽這個保護區蝴蝶物種調查研究的最新成果看這裡

2021-01-12 貴州都市報

近日,貴州科技出版社出版《寬闊水蝴蝶》一書,記錄了貴州省科研人員近三年對遵義市綏陽縣寬闊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的專業科考,以及對蝴蝶物種調查研究的最新成果,其中包括14個貴州新紀錄蝶種。

寬闊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黔北山地大樓山山脈東側斜坡地帶,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旺草鎮、黃楊鎮和寬闊鎮的交界處,是以原生性亮葉水青岡為主體的典型中亞熱帶常綠葉閣葉混交林、黑葉猴、紅腹錦雞種群及自然生境以及大量野生珍稀動物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區域,也是中國有名的觀鳥基地之一。

此次出版的《寬闊水蝴蝶》由邢濟春、李子忠、陳正軍、餘登利、孫貴紅所著,貴州大學、貴州省林業局、貴州省寬闊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貴州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共同完成。目前,寬闊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有蝴蝶5科101屬180種蝴蝶,不僅有窄斑翠鳳蝶、褐鉤鳳蝶,還有上海眉眼蝶、黑斑蔭眼蝶、白襯灑灰蝶、黑豹弄蝶等14個貴州新紀錄蝶種。

近年來,貴州省科學技術廳立項資助「寬闊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昆蟲資源多樣性及保護利用評價研究」,由貴州大學昆蟲研究所作為主持單位,曾對寬闊水保護區內的昆蟲進行調查研究,並出版了《寬闊水景觀昆蟲》一書,其中涉及的蝴蝶種類較少,僅3科21屬31種;本次調查研究更集中,專門系統地對該保護區的蝴蝶種類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較以前記錄的種類數大幅度提高,豐富了該保護區蝶類資源的物種多樣性。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趙毫

編輯 皮亞丹

編審 李中迪 廖波

48小時救援結束!兩名瀑布遇難者遺體均抬至地面

只為與你「1314」!貴陽多家酒店七夕套餐預定火爆

相關焦點

  • 《寬闊水蝴蝶》出版!首次發現14個貴州新紀錄蝶種
    近日,《寬闊水蝴蝶》一書由貴州科技出版社出版,收錄了貴州省科研人員近三年對遵義市綏陽縣寬闊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專業科考,並對蝴蝶物種調查研究的最新成果,其中包括14個貴州新紀錄蝶種。據介紹,該書由邢濟春、李子忠、陳正軍、餘登利、孫貴紅所著,由貴州大學、貴州省林業局、貴州省寬闊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貴州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共同完成。目前,寬闊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有蝴蝶5科101屬180種蝴蝶,其中不僅包含窄斑翠鳳蝶、褐鉤鳳蝶,還有上海眉眼蝶、黑斑蔭眼蝶、白襯灑灰蝶、黑豹弄蝶等14個均是貴州的新紀錄蝶種。
  • 貴州省寬闊水自然保護區觀鳥攻略
    【基本概況】觀鳥相對在貴州尚未普及,為大眾所知的鳥點也比較少,寬闊水自然保護區便是其中一個比較成熟的著名鳥點。寬闊自然保護區水保護區(後文簡稱「寬闊水」)位於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離綏陽縣城52公裡左右,地處雲貴高原大婁山脈東部斜坡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水源條件優越,生物資源豐富。
  • 南充大熊貓研究團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南充新聞網訊 (康迪 記者 羅虹)7月17日,記者從西華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獲悉,日前,該校大熊貓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Proceedings B上,該研究結果不僅揭示了氣候變化對大熊貓分布的影響,也間接證明了大熊貓棲息地範圍內我國重大生態建設工程的顯著成效,對正在展開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近距離看蝶兒雙雙飛 還是蠻有情調的 蝴蝶也有愛
    臨沂沂水有這麼多的蝴蝶,可以近距離觀賞,蝶兒滿天飛的樣子也很可愛!
  • 寬闊水尋猴觀鳥之四:大自然的「生命共同體」
    這個季節,溫度、溼度適宜,林下的腐葉、腐木,為菌類生長提供了滋養。這些野生菌類,更多的被蟲鳥採食。還有極少一部分,被人類採摘。亮葉水青岡下的樹林裡,各種植物、動物相互作用,構成了 " 生命共同體 "。貴州真菌王國穿過清晨的濃霧,吳興亮教授獨自進山,沿著一條巡護步道,到林地中尋找真菌。
  • 1個物種和67個保護區
    最新的研究顯示,大熊貓可以在較大範圍內調節自己的代謝水平從而降低能量消耗,也會利用某幾種纖毛蟲來幫助分解竹子中的纖維素。大熊貓粗笨的體型不適合在陡坡生活,傾向於選擇坡度較緩的山地,其很少會棲息在坡度超過40度的山地中。
  • 紫蝶幽谷,世界罕見的蝴蝶越冬地
    紫蝶幽谷的蝴蝶群聚數量雖遠不及黑脈金斑蝶谷,但紫蝶幽谷的多物種群聚越冬現象,卻是單一蝶種越冬的黑脈金斑蝶谷所沒有的特色。紫蝶幽谷中的蝴蝶種類以圓翅紫斑蝶、斯氏紫斑蝶、小紫斑蝶和端紫斑蝶為主、摻雜了少數的小紋青斑蝶。而臺東的紫蝶幽谷則較為特殊,這裡的蝴蝶谷中摻了不少的青斑蝶,甚至有以小紋青斑蝶為主的蝴蝶谷。
  • 寬闊水尋猴觀鳥之三:聽音辨鳥 追蹤紅腹錦雞
    仲春時節,寬闊水森林裡的人,大都是在鳥鳴聲中醒來。這裡是觀鳥勝地。步行一小時就能環湖一周的水庫邊,已被拍攝到的鳥類有近 200 種。但這只是貴州寬闊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發現鳥類數量的一部分。每年都有很多人,不遠千裡,帶著昂貴的攝影器材,到這裡拍鳥。
  • 海南日報數字報-紅樹林畔 蝶舞翩翩
    海南師範大學教授朱麟及其研究生張競可的一項研究表明,去東寨港觀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那麼,他們是如何做研究的,東寨港蝴蝶究竟有多少種類,哪種蝴蝶最多呢?  紅樹林:蝴蝶研究的「藍海」  在被譽為「海口之腎」的東寨港保護區,隨處可見雙雙對對的蝴蝶,以其輕盈的舞姿,上下翻飛於花叢中、紅樹林畔。
  • 冰河期物種世界級寬尾鳳蝶 消失百年重現青城山
    晨間在山林之巔曬太陽,近午到溝渠之畔飲露水,天熱則鑽入樹林納涼……五月來臨,一種「嬌氣」的蝴蝶開始進入觀察季,而這種號稱「中國蝶類象徵」的蝴蝶,上一次在成都的採集記錄,已是百餘年前的事了。  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原華西崑蟲博物館)經過調查,發現曾經於青城山地區記錄過的世界級珍稀蝶種寬尾鳳蝶,由於地震造成的生態環境改變,最近又重返了這一地區。
  • 九寨溝科考調查發現保護區新紀錄物種紅胸田雞
    記者10月29日從四川省林科院獲悉,近日,由省林科院和九寨溝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組成的秋季調查隊,在長海者查溝的圓海子發現保護區又一新紀錄物種--紅胸田雞Zaporniafusca,為四川省重點保護鳥類據資料記載,該物種分布海拔為2000m以下,棲息於沼澤、湖濱與河岸草叢與灌叢、水塘、水稻田和沿海灘涂與沼澤地帶,也出現於低山丘陵、林緣和林中沼澤。
  • 雲南出現怪異現象,紅河州突現上億隻蝴蝶,場面極其壯觀
    雲南省紅河州金平縣被稱作為「中國紅河蝴蝶谷」。每年的六月這裡都會有上億隻蝴蝶集體破繭成蝶。草叢間、林間、溪邊.....目光所及之處,都是漫天翩翩飛舞的蝴蝶,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那麼,為什麼在雲南這個地方會出現「蝴蝶大爆發」這樣一道奇觀呢?
  • 珠峰劇毒喜山原矛頭蝮蛇 堪稱新物種
    最新科考成果顯示,珠峰保護區目前已鑑定出499種脊椎動物,其中還首次在世界範圍內發現喜山原矛頭蝮蛇等新物種。 2010年10月受珠峰保護區管理局委託,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學等單位組成科考隊,對珠峰保護區野生動植物資源開展為期3年的科學考察。
  • 最新研究稱,保護熊貓讓大型食肉動物「受冷落」
    中新網北京8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專業學術期刊《自然-生態與演化》最新發表一項保育研究論文稱,保護熊貓讓大型食肉動物「受冷落」——研究發現,豹、雪豹、狼和豺(也被稱為亞洲野狗)幾乎從中國專為大熊貓保育而設立的大部分保護區中消失了。該論文指,大熊貓保育工作是一次成功的保育典範。
  • 江蘇動植物「摸底調查」記錄物種4588種
    在2017-2019年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啟動的縣域生物多樣性摸家底、促保護、定目標行動中,江蘇在省內39個試點區域共調查記錄到物種4588種,物種種類構成較為複雜,其中,珍稀瀕危物種165種。根據這個數據,可以預測出江蘇的實際生物物種數至少在5500種,甚至可能達到6500種以上,生物多樣性得到了極大豐富。
  •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危險!超95%保護區有外來動物適宜棲息地
    保護當地生物多樣性免受外來物種的侵害是保護區的主要職責。評估保護區抵禦外來物種入侵的有效性,揭示保護區內外來物種的入侵格局,探索影響外來物種建群的驅動因子,以及確定保護區及其周邊緩衝帶外來物種的擴展風險,對發展保護區的生物安全策略至為關鍵。外來動物在全球保護區內的未來潛在入侵風險。
  • 汶川震區 找回保護區的美
    溪流瀑布飛瀉、峽谷幽深,山梁縱橫交錯、千姿百態——這是記者日前在四川北川縣小寨子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看到的秀美景象。10年前,在汶川特大地震中,這裡的生態環境曾遭到嚴重損毀。10年過去,小寨子溝保護區的生態修復不僅如期完成,相關技術還形成體系,為後來的蘆山地震生態修復提供了技術支撐。
  • 閩臺合作完成《戴雲山蝴蝶圖鑑》
    中國臺灣網7月20日福州訊 日前,由福建戴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和臺灣「中國生物學會」合作完成的《戴雲山蝴蝶圖鑑》正式出版。這是兩岸在生物多樣性研究領域合作中取得的又一科研成果。  歷時4年的《戴雲山蝴蝶圖鑑》共收錄戴雲山自然保護區內的蝴蝶6科279種。圖鑑詳細介紹了各種蝴蝶的數量、形態特徵、寄主植物、生活習性和區分方式,每種都有腹、背兩面圖片,大部分圖片都包括雌、雄兩性。
  • 最新考古研究發現第一種淡水生活的滄龍物種
    目前,科學家最新發現8400萬年前歐洲河流中生活的一種巨型水生蜥蜴物種,它們挖掘發現於匈牙利,是第一種在淡水河流環境中的鱗片爬行動物。轉播到騰訊微博  最新研究顯示,體型龐大的滄龍進化生存於海水和淡水河流  它們是淡水環境中最大、最危險的掠食性動物,與現今淡水海豚的生活環境相似。
  • 吉林:禁止攜帶和引進外來物種進入長白山保護區
    新華社長春8月1日電(記者 張建)1日閉幕的吉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的《吉林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規定,禁止攜帶和引進外來物種、轉基因生物、疫源體進入保護區,不得擅自在保護區內培植、飼養、繁殖各類外來物種和轉基因生物,違反上述規定情節嚴重的將最高面臨10萬元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