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寫關於錦鯉魚文章的時候,會涉及到一些錦鯉魚的起源。會追溯到古代養魚的時候,那時候,古代養魚是沒有現在的過濾,他們也能把觀賞魚養得很好。那麼是不是意味著現在我們不加過濾的魚缸,也能把魚養好呢?因為現在大部分的過濾,其實看著並不是非常美觀。所以就嘗試著不加過濾的魚缸,只加燈看上去效果也不錯。但是還在試驗中,想著如何維護和維持的更久一些。
經過之前半年的實驗,現在魚缸維持了有六七個月不加過濾,其實它是有自己清潔的能力的。也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大家如果對這方面感興趣,也可以做一個嘗試。
首先這種不加過濾的魚缸,需要有一些介質來代替魚缸過濾才起的作用,這個介質就是底砂。所以第一個先決條件是這種魚缸一定要有底砂。因為研究了古代養魚一些方法,發覺他們的大魚缸裡面,其實底下都是會有一些泥的。這些泥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玻璃缸裡面底砂的作用,主要是用來培養消化細菌等其他益生菌落。
第二個條件就是密度,在密度方面一定不能太多。因為太多了,排洩量太大。其實不是說這個魚缸的這個底下承受不了。而是因為如果太多的話,我們要頻繁換水,那麼意味著這個魚缸前期的水質是比較難穩定下來的。所以這個密度也需要控制一下,再一個就是如果太大密度看起來觀賞性並不是那麼強。
最後一個就是餵食量的問題,一般是一天一次,甚至是兩天一次。有時候如果忙的話幾天不餵食其實都沒關係,這就是這類魚缸的好處。因為底下包括魚缸裡面種植一些水草,還有木頭上面長了一些藻類,以及水體裡面生長的一些微生物,都能給這些魚提供一些營養物質。雖然說營養比不上我們餵食飼料的營養,但是也是足夠它們維持生命了。所以這樣的魚缸其實比較忙的朋友也可以考慮,因為養在裡面的魚基本不會餓死。
這就是免過濾魚缸可以存在的幾個目前實驗下來的一個要訣,希望對這方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其中第二三點都不是太重要,最主要是第一點,這種魚缸一定要有底砂。而我們現在能夠容易入手的底下有兩種比較好的選擇,一種是陶粒,另外一種是水草泥。如果平時比較忙,沒什麼時間照顧魚,又希望在家裡養一個魚缸的話,不妨可以嘗試一下這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