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碗邊飯吃不飽人」,你知道這話是啥意思嗎?說得太好了
在農村人們聊天時,經常會說一些俗語老話,這些老話都是人們生活中經驗之談,對年輕人都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有的俗語一聽就明白是什麼意思,但有的俗語需要深入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比如農村老人經常掛嘴上的一句話就是「碗邊飯吃不飽人」來教育年輕人,那這句話到底是啥意思,你知道嗎?
在過去,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居家過日子,缺糧斷米沒油鹽的日子是常有的事,有時今天向左鄰借碗米,明天向右舍借碗鹽,或是昨天右鄰向我家借碗油,前天左舍向我家借碗面,周而復始相互串借,是常事。記得有一次跟著奶奶去左鄰送還米,碗裝上尖。到左嬸家,左嬸小心翼翼從奶奶手中接過碗並大聲說,這麼多咋都上尖兒了,奶奶說:「沒啥事兒,碗邊子飯吃不飽人」。當初跟人家借米時,只是平平一碗,後來問奶奶,碗邊子飯吃不飽人這句話是咋回事兒?奶奶說:「當初借的是一平碗,咱們應還人家多一點,多那一點也吃不飽人,人家在咱危難時刻幫助了咱們,咱們得知恩圖報」。
還有一句比較好理解的農村俗語「指望鬍子上沾的那點兒飯,還能吃飽了」。其實這句話就跟「碗邊飯吃不飽人」差不多是一個意思,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形容一個經常愛耍小聰明,投機取巧,總想佔別人小便宜的人,這種人往往總是丟了西瓜撿芝麻,有這種性格的人是不討人喜歡的,你佔了一點兒小便宜,你也發不了財,我吃一點兒小虧,我也敗不了家。總之,就是用來教育年輕人,做人不能沾奸取巧,貪小便宜。
飯碗,又可寓意為工作,也可稱為事業,建國初,人們把有了正式工作崗位之人稱之為有了鐵飯碗,惹得好多人羨慕不已,所以「碗邊飯吃不飽人」又可分為以下幾類:
1、看似有事在做,在奮鬥,可保溫飽,生存無憂,其實,朝不保夕也。這就好比低頭看腳背之人,看似在一步一步拼命往前走,因為沒有抬頭看路,殊不知在一步步往水裡走,傳銷就屬於這類,他們幻想著天天都是晴天,天天都是碧空萬裡,但這可能嗎,天天都是晴天?這種不著實際,在半空中漂浮的燦爛,如海市蜃樓,美妙無比,時時都在眼前,卻永遠也抓不住。
2、全身心投入買彩票的大軍,正常之人把購彩當做茶餘飯後的一種消遣,理性消費,無傷大雅,而哪些不正兒八經去幹事之人,整天就無所事事的在彩票店磨磨唧唧想發財,因為長期不去賺錢,從荷包裡也掏不出幾分幾毛的,打個票都不利索的,白天在那痴心妄想,天上掉個餡餅後,還要長腳主動走到他的手上。
3、名副其實的好吃懶做之輩,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這年頭,這歲月,沒有無事可做的,只有不想做事的,哪怕是做個搬運,做個保潔也能免強養家餬口,多少這樣的家庭走出了天之驕子,只要兩手不閒著,就不愁有飯吃,現在的年輕人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也就是吃老本的拚爹一族,這就叫坐吃山空,當敗完了所有的家產後,就會到處的混吃混喝,向親戚朋友伸手借錢,而且借了錢又還不上,這就是典型的吃碗邊飯的人,吃碗邊飯不但吃不飽,還吃不長遠,等碗邊飯吃光吃淨了,人也就餓死了,有道是「兔子還不吃窩邊草」,何況人乎。
由此可見,「碗邊飯吃不飽人」,這句話說得太好了,富有滿滿的正能量,就是教育人們要自力更生,自己的幸福要靠自己去努力,想靠別人幫助,佔別人的一點便宜來生活,是永遠填不飽肚子的,永遠沒有出頭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