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被蔣介石器重一路升到中將,卻穿著破衣服迎接蔣,後來怎樣?

2021-01-10 無計讀史

此人被蔣介石器重一路升到中將,卻穿著破衣服迎接蔣,後來怎麼樣?

文/無計讀史

我們都知道,在抗戰年代裡國民黨的最高領導人就是蔣介石,凡是在蔣介石手下當兵的哪個不是對他客客氣氣的恭敬至極。不過也是,蔣介石身為一黨的最高領導人,要是誰都能上去捋他兩把鬍鬚的話,那這個領導人當的還有什麼意思。除去幾個才能極大的國民黨將領外,蔣介石很少能被自己手下給頂撞。但就有這麼一位牛人,把蔣介石給氣得七竅生煙呀,蔣介石還偏偏對他沒辦法,這個人就是陳明仁。

陳明仁是誰,在沒有加入我黨之前,就是在國民黨裡有著赫赫威名的將領。在大革命時期,陳明仁就棄文從戎,考取了黃埔軍校第一期,成為了蔣介石的門生。在民國14年的時候,國民黨軍開始了東徵陳炯明的徵途。在東莞之戰時,陳明仁是有恙在身,但他硬是拖著病軀率領著一個排的戰士擊潰了陳明炯一個營。這番操作讓蔣介石大為感嘆,立刻將他提拔到了連長的位置上。

在惠州之戰時,帶著敢死隊勇猛衝鋒的陳明仁冒著槍林炮火,率先攻入了惠州城內,並且第一個登上城樓,高舉槍枝吶喊。這番舉動讓蔣介石大為激動啊,沒想到自己的手下還有這麼一位猛將。在慶功會上,蔣介石親自端起酒杯向他祝酒,並命令全體士兵舉槍向他致敬,當著這麼多將士的面,蔣介石直接把陳明仁提拔到了營長一職。

隨著陳明仁立下的功勞越來越大,他的官職也越升越高。等陳明仁升到了中將之後,蔣介石就發現了一個問題,原來陳明仁不光會打仗,在懟人方面也是個不可多得的高手。那是1941年冬天的時候,隨著抗日戰爭的白熱化,蔣介石突發奇想的想慰問慰問下底層的士兵們,他選定的第一個慰問地點就是陳明仁所在的山西。

當蔣介石和宋美齡來到山西的碧雞關時,就看見了有些讓他惱怒的一幕。原來當時陳明仁的部隊在這裡修築國防工事,但這些修建工事的士兵們各個衣冠不整,軍裝都有些破舊,於是蔣介石就不高興了。他認為軍裝是一個軍人的臉面,陳明仁的部下穿成這樣,不明白這是打他的臉嗎?更何況這裡還有許多聯合國的人,這簡直把他蔣介石的臉丟到國外去了呀。

當蔣介石派人把陳明仁叫過來的時候,差點沒讓這個一黨的最高執政者鼻子給氣歪咯。為什麼呢?因為陳明仁穿得比那些戰士們還要破,陳明仁身上的軍裝說好聽點那是衣服,說的不好聽點,那就是布條條直接搭在身上,哪裡有一絲中將的影子啊?士兵們如果是叫花子的話,那麼陳明仁就是叫花子中的三袋長老。

蔣介石滿臉不悅,問陳明仁為啥這麼不注重儀表。陳明仁很委屈,說:「委座,這不怪我們,其實是你發的衣服質量太差,穿一個禮拜就壞了。」蔣介石聽見這話,臉色越發陰沉。但還沒完,陳明仁又說:「您要不信,您可以自己調查這軍裝的質量。」蔣介石火了,陳明仁當著這麼多士兵的面讓他下不來臺,他能忍嘛?

蔣介石當場就下令,準備讓人把陳明仁關起來,也幸虧這時候宋美齡給了臺階,說不至於為這事生氣。蔣介石也沒打算把陳明仁怎麼著,於是打算順坡下驢。但是陳明仁不給面子了,對著蔣介石說:「我這個中將您要覺得我做錯了,直接就把我辦了,別等下次。」這下子蔣介石氣得臉都白了。

你陳明仁不識抬舉怎麼的啊,行,不是說辦你嘛,那就辦。就這樣,陳明仁被調到了第71軍當了副軍長。看起來比以前的官職大了,但是實際權力小了很多,典型的明升暗降。陳明仁也是不服氣,死活不給蔣介石道歉,就是和他對著來。不得不說,陳明仁的這脾氣還真是有些耿直啊。

相關焦點

  • 為接手東北,偉人派林總出馬,而蔣介石派此人接管,杜聿明是副手
    抗戰勝利後,國共兩黨領導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匯聚在東北,因為當時的東北不僅是個大糧倉,同時也是戰略咽喉,工業發達,交通便利,因此毛主席派林總出馬奪取東北,而蔣介石也不甘落後,派遣此人接手東北,而且讓杜聿明給他當副手。這個人是誰呢?
  • 他是蔣介石的心腹,助其完成統一大業,後來竟被蔣活活「罵死」
    抗戰期間,他曾是蔣介石的心腹,幫助蔣介石完成統一大業,後來竟被蔣活活「罵死」。抗戰期間,有兩句名言比較有名,第一句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萬軍」,另一句則是「不到東北不知東北,不到東北不知東北,危機在東北」,前者在當時的知識青年中廣為傳播,後者更是傳頌一時,風靡全國。
  • 1958年,張學良和蔣介石最後一次見面,蔣說了一句話讓張刻骨銘心
    根據張學良後來在回憶錄中說:在吃完飯後,宋美齡問他還有什麼話說嗎,張學良回答道:有兩件事,想求一下夫人,一是在私情上想見一見蔣先生,二是請代家中索幾個錢用。宋美齡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下來。 最後,在宋美齡的幫助下,蔣介石終於答應安排時間召見張學良。
  • 蔣介石帶了許多金銀到臺灣,為何日子卻過得緊巴巴呢?
    可是,蔣介石到了臺灣後,生活卻過得十分清苦,那段時期他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窮。或許很多人都會不解,守著如此的財富,怎麼能說蔣介石窮呢?這裡不慌下定論,聽筆者慢慢道來。蔣介石到了臺灣之後,位於臺北市的「總統府」辦公室陳設很簡樸,只有藤椅14把,上面還是南京用的藍布墊子。有人建議更換椅子,蔣介石阻止說:「國難方殷,一切從簡,不必更換,但注意清潔。」
  • 陳潔如:一個姿色平平的姑娘,本是蔣介石最愛的女人,後來就變了
    蔣介石繼續趁熱打鐵,他打聽到陳母的生日。這天,蔣介石帶著厚禮來到陳家,陳母從屋裡出來,見桌上放著大包小包十幾個,問他今天為何要破費。蔣介石說,今天是伯母的生日,自當奉禮,聊表敬意,陳母很是開心。這時,蔣介石又從包內取出一件東西,舉著對陳潔如說:「阿鳳,你沾了伯母的光,我也送你一件禮物,你猜是什麼?」
  • 蔣介石表面上是基督教徒,內心卻受母親思想薰陶還是信仰佛教者
    就連蔣的髮妻毛福梅也受蔣母佛教思想的影響很長一段時間,在奉化金俄寺吃齋學佛,成了皈依佛門的帶發尼姑。蔣介石從小就常隨他的母親王採玉,到普陀山「天福庵」進香拜佛;所以蔣到普陀山不住別的地方,必住天福庵。連普陀山最好的蓮池庵(文昌閣)四層洋樓房都不去住,這是蔣為了紀念她故去的母親,留一些念想的記憶。
  • 此人是讓日寇膽寒的「抗日戰神",遭蔣介石羞辱後,被軟禁了33年!
    1937年10月,孫立人率稅警總團第四團參加淞滬會戰,與日軍血戰兩周,在周家橋破壞日軍機械化橡皮橋,七次擊退強渡蘇州河的日軍,使該地成為淞滬會戰中日軍傷亡最重之處。1942年2月,中華民國組成遠徵軍,下轄第五軍、第六軍和第六十六軍。4月,孫立人率新三十八師於進駐緬甸曼德勒,兼任衛戍司令,參加曼德勒會戰。
  • 陳賡救了蔣介石為何看不起他?2008年,臺灣一將領解密真相
    蔣介石急了,親自就跑到前線去督戰。即便如此,還是不管用,部隊開始全線潰散。遭此大敗,老蔣羞愧難當,準備殺身成仁。此時的陳賡是連長,主要負責保衛蔣介石的安全。看到老蔣想不開,陳賡力勸他先撤退,待收攏部隊後再打。老蔣放棄了自殺的念頭,但嚇得直打哆嗦,連路都不能走了。眼看敵人逼近,陳賡背起蔣介石就跑,跑到一條河邊,把老蔣送上一條船,安全撤退。
  • 此人早年曾與主席共過事,27年脫黨投蔣成了中將,後來結局如何?
    革命的時代就是大浪淘沙的年代,有的人始終堅定著最初的信念,頑強地堅持到底;有的人面對困難壓力或者被利益誘惑,則放棄了最初的誓言和信念,投入到了敵人的懷抱,到頭了,卻後悔莫及。接下來,龍叔要和大家說的這位就屬於後者,他叫郭一予。郭一予是湖南瀏陽人,1904年生。
  • 蔣介石的八大金剛最終都是什麼結局?三個人活到了90歲
    後指揮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對李宗仁、唐生智、閻錫山、馮玉祥等軍隊作戰。1930年8月升第十八軍上將軍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指揮淞滬戰役。陳誠主政臺灣期間,在民生、軍事、經濟各方面皆有政績,對穩定國民黨在臺灣的統治作用甚大。陳誠是蔣介石的親信,也是自黃埔軍校成立後蔣介石執政的心腹之一,有小委員長之稱。中華民國國軍內部由陳誠領導的派系亦有土木系之稱。1965年病逝,享年68歲。
  • 蔣介石為什麼讓「豬」將去跟粟裕對陣?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將軍他是第二十五號戰犯劉峙,他是蔣介石的五虎將之首,但是有個不雅的稱號「豬將」。但是蔣介石偏偏喜歡他,淮海戰役中,蔣介石把軍事重地徐州重地交給了他。最後被軍神粟裕打得一敗塗地。當時選徐州剿共總司令的時候,大家對蔣介石選劉峙是很有意見的。
  • 夫妻生活中,宋美齡叫蔣介石「達令」,蔣叫她啥?很奇怪的暱稱
    蔣介石出生小地主家庭,沒有什麼政治背景,在遇到孫中山前,一直是個憤青、熱血青年。即便在1920年代初期,也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軍官。直到1926年7月任北伐總司令,聲名開始遠揚。這一年,他39歲。第二年,「蔣總司令」與29歲的宋美齡在上海結婚。
  • 短史記 | 蔣介石罵人的口頭禪並不是「娘希匹」
    ,那張講臺已經被抬到保衛處去了。』這一聽,如雷轟頂,後面還有什麼就聽不見了。……朱學勤啊,朱學勤,這一回你算徹底玩兒完了!」② 蔣由南昌經九江乘軍艦抵漢履任時,我曾到碼頭採訪。碼頭戒嚴,文武百官畢集,自不待絮述。我還記得一事:當時漢口公安局長兼總部總務處長,為蔣的後輩親信(陳其美先生之侄,果夫、立夫之堂弟),在場指揮一切。不知因何事引起蔣的惱怒,突然鬆開宋美齡夫人的手,對陳踢了一腳,還加上一句『娘希匹!』我聽到他這句口頭禪,僅此一次。」④
  • 蔣介石去世時為何穿著26年前離別大陸的裝束?
    筆者在訪問當時被挑選出任「捉蔣敢死隊」的隊員們時,他們也無不惋惜地說:「我們計劃是在10日左右晚上行動,可是蔣介石提前在8日跑了。」然而,「8日」之說顯然是錯的,這在本文前面已有表述。「10日」之說,較為普遍流行,主要有12月11日的《新新新聞》報,文載:「蔣總裁離蓉飛臺」,具體時間是10日中午12時30分。
  • 臺灣入土、遷回大陸、繼續暫厝,民進黨治下的蔣介石靈柩該何去何從?
    到了2004年,蔣經國遺孀蔣方良提出,先將兩蔣靈柩在臺灣入土,「等到未來國家統一,再遷回大陸」。 擬落葬五指山 2004年10月31日,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陳水扁在出席榮民節大會時宣布,將兩蔣靈柩遷葬於「國軍示範公墓」。
  • 他是蔣介石同學,也是蔣介石的替身,連宋美齡都分辨不出!
    他是蔣介石同學,也是蔣介石的替身,連宋美齡都分辨不出!文|鑫鑫今天文章的主角大家一定不陌生,他就是當時也是有赫赫戰功後來卻因為政治立場不同,反手攻擊中國人的蔣介石老蔣。原來他也是蔣介石的同期同學,也是畢業於高端的軍事學校,可以說是從小就受到了比常人高檔的軍事理論教育,也就是說,畢業就可以成為高級軍官的他完全可以自己在軍隊中獲得一個位高權重的身份,但是她卻一定要追隨在蔣委員長的身邊,讓蔣委員熟識他,靠著自己的靠山後來發展的可以說是不宜同日,比原來強的數倍之多。
  • 蔣介石病逝那天的不尋常天象,是迷信還是偶然?
    1975年4月5日晚上,臺北士林官邸,氣若遊絲的蔣介石躺在床上。這半年來,他的心跳數次停止,「御醫」熊丸都能奇蹟般的把他從死神那拽回來。熊丸是蔣介石晚年非常信賴的人之一,是他的私人醫生,就住在府邸。他平時和蔣介石與宋美齡一起用餐,可見他在蔣的心裡,地位不低。
  • 探訪慈湖紀念公園:蔣介石雕像的「收容所」
    探訪慈湖紀念公園:蔣介石雕像的「收容所」  【正文】慈湖紀念雕塑公園位於臺灣桃園市大溪區兩蔣文化園區,緊鄰蔣介石先生的慈湖陵寢。218座蔣介石雕像,在4公頃的山坡上錯落有致地得到安置。
  • 蔣介石有兩個「不殺之人」, 70年後,蔣家後人說三個字
    西安事變發生後,張學良沒有被蔣介石殺害,蔣介石反而成了張學良的保護傘,蔣介石不殺張學良,主要基於以下三點,第一個,張學良發動兵諫是擁蔣抗日,而這一點是順應潮流的,民間是十分支持的。第二個,兵諫發生過後,張學良主動送蔣介石回了南京,據傳送蔣介石回南京之前,張學良對孫銘九說:「我抓了他,現在送他回去,是一抓一送,送他到了南京,他在送我回來,也是一抓一送,這樣就成了千古美談!」可見張學良把此事想的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