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第一書記|在海拔2700米高寒山村「博士書記」曬成黑臉:青春...

2021-01-08 網易

  合洛村,是四川大涼山深度貧困縣布拖縣最為偏遠的一個高寒山村,海拔約2700米。全村3面都是陡坡峭壁,僅有一面有鄉村公路與山下相連。在數公裡的路程中海拔突然升高500米,堪稱布拖縣的「懸崖村」。

  從2017年開始,西昌學院幫扶工作隊來到合洛村。這是一支具有碩、博學歷的幫扶隊伍,在他們帶領下,村子更美了,道路平整了,村民生活面貌和生活環境更好了……

  

  ↑如今的合洛村。

  紅星新聞記者從西昌學院獲悉,目前,學院有8名教師在布拖縣採哈鄉參與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其中5人被分到海拔最高、路程最遠、條件最艱苦的合洛村。

  在合洛村駐村隊員中,27歲的第一書記李明是年齡最小的一個,目前是一名在讀博士。9月28日,李明和其他幫扶隊員向紅星新聞記者講述了他們在脫貧攻堅路上的故事……

  5名大學教師義務搬磚建房

  村民們受到鼓舞紛紛加入

  合洛村3面懸崖。如今,你走進這個類似「懸崖村」的山頂,看到的是一排排嶄新的民居,讓人感嘆修建的不易。這背後,有一段5名大學教師義務搬磚建房的故事。

  「走,我們明天一起到工地去搬磚!」作為西昌學院駐合洛村第一書記,李明的一句話,立刻得到全體駐村幫扶隊員的一致贊成。今年3月的合洛村之夜,不是降雪就是颳風,但李書記的提議,卻讓整個村委會沸騰起來。

  合洛村位於高山之巔,建材運輸困難,更由於貧困,直到2019年仍有不少村民未能搬進新居。這屆幫扶工作隊來到合洛村的時候,全村有81套集中建房正在施工。而工作隊來到村裡之後,才發現事情遠遠沒有那麼樂觀:

  工地確實在施工,但工人只有幾個。一問為什麼人少,施工方的回答是外省工人還沒趕到,本地工人也不好招,每天進展極其緩慢。

  再進一步了解,合洛村所在的採哈鄉,因為集中建房進程緩慢,已被布拖縣列為異地搬遷安置點進度嚴重滯後的幾個A類鄉鎮。

  說幹就幹,行動第一。次日清晨,隊員們就來到工地上義務勞動。鄉親們既感動又擔心,紛紛勸說:「你們是文化人,不能幹這種粗活。」起初,連施工方都覺得隊員們肯定只是做做樣子而已。誰知幫扶隊一幹就是一整天,搬磚、鏟沙、和泥……晚上回去後,幫扶隊員還要繼續填表做資料,第二天又準時出現在工地。臉曬脫了皮,手打起了泡,腿磕起了傷,大家依然幹得熱火朝天,不休不顧。

  

  ↑幫扶隊員義務搬磚建房。

  「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大學老師!」施工方感嘆。「連幫扶隊都那樣做,我們也要去工地幹活!」村民們受到了鼓舞。

  漸漸地,在幫扶隊帶動下,到建房工地上打工的村民越來越多。到後來,有50多個貧困戶加入進去,每天每人能拿到150元以上的收入。很多年輕人喜歡跟著幫扶隊幹活學習。4月的一天,3組工地上的貧困戶吉恩小稱高興地得知,他每天的工錢漲了10元。施工方表示這是對工作質量提升的肯定,小稱說這是幫扶隊帶動的功勞。

  幫扶隊員們在工地是義務勞動,不要報酬。當工地上本地工人越來越多,用工再不用發愁之後,他們又轉移陣地,投入到村民的自建房幫扶上。一提起工作隊的幫助,4組正在自建房的村民阿子子沙就感動得抹眼淚,他幾次想把家裡的雞煮來款待隊員,但都被婉拒了。

  5月,從布拖縣傳來好消息,在衣某片區所有鄉村裡,以合洛村為代表的採哈鄉率先完成集中建房全部封頂。很快,在駐村工作隊幫助下,村民們興奮地分到了嚮往已久的新房。

  

  ↑合洛村的新居。

  

  ↑在工作隊幫助下,合洛村村民喜遷新居。

  微信「運動步數」總是霸榜

  每天3萬步再正常不過

  紅星新聞記者採訪獲悉,西昌學院駐合洛村幫扶隊員基本都擁有碩、博士學歷,他們畢業於南開大學、重慶理工大學、湖南大學等學校,其中第一書記李明目前是在讀博士。

  「從村委會到1組,只算路上的行程,來回是1萬5千步。」駐村隊員嚴成平肯定地說,因為這條路他已經不知走過多少個來回了。路上有幾道山梁、幾處澗谷,他都了如指掌,「閉著眼睛都能跨過去。」

  隨著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很多人都開通了微信計步,互相比賽,互相監督。自從工作隊來到合洛村後,他們在各自的朋友圈中,微信中運動步數總是霸榜,每天3萬步再正常不過了。

  作為深度貧困村,合洛村集體經濟在過去等同於空白。這裡山高路遠,建廠並不現實,唯一可行的是對養殖業實施集約化、規模化。

  今年3月,西昌學院賀盛瑜院長、曲木伍各副院長協同四川省草原研究院院長白史且等專家,來到採哈鄉合洛村種草養羊項目進行現場調研,現場察看選址,討論項目可行性,一致認為合洛村土地面積較大,可以拿出一部分土地種草養羊。村委會與村民可以共同商量達成共識,力爭項目推廣,力爭村民持續增收脫貧。

  在對口援建布拖縣的江油市和西昌學院共同努力下,一座堅固寬敞的二層羊圈已經建成。這是該村黑綿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則由本屆駐村隊員承擔起來,具體包括修建羊圈圍牆和播種草籽。

  

  ↑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羊。

  

  ↑合洛村村民正在看母羊繁殖技術手冊。

  養那麼多羊需要足夠的草場,合洛村地形險峻,氣候多變,尋找到一片適宜植草的開闊地帶並不容易。隊員們多次爬山下谷,終於找到兩處相對溫潤的緩坡,面積達兩百畝以上。隊員們下載好測量軟體,歡笑著、高呼著,舉著手機在草場選址上繞圈奔跑……然而,村民還記得他們剛上山時的樣子,因海拔高不適應,爬一段坡就要停下來歇幾口氣,如今則已經成了追風少年。

  「粉面李郎」變「黑臉包公」

  他說「青春由磨礪而出彩」

  每一個駐村隊員,都有著對家、對愛人的虧欠。

  由於海拔太高,紫外線太強,戶外工作太多,在駐村隊員中,第一書記李明是年齡最小的一個,今年27歲,現在卻成了曬得最黑的,朋友們都笑他,當年的「粉面李郎」現在成了「黑臉包公」,這樣下去,找女朋友更難了。

  

  ↑李明帶領幫扶隊員一起修路。

  朱瑞昌的孩子在眉山上小學,這一年他都不能輔導孩子作業,但他卻經常到貧困戶家看望、教導孩子,還為貧困戶約則木子牛、吉恩小稱等家的孩子聯繫到資助人,定期給他們寄來學習用品或費用。在他幫助下,貧困戶家的在校生成績有了明顯提高。

  楊長永老師身體欠佳,兒子在綿陽上中學,但他剛做完手術就回到村裡,甚至為了幫助老鄉建房,他還經常扛著幾十斤重的工具,到村民家傳授焊接技術。

  

  ↑為村民義務焊接工具。

  海來烏加有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女兒,目前在西昌讀幼兒園。雖然不能經常回去帶孩子,他卻在村裡成了孩子王,每天都有一群放學歸來的小學生纏著海來老師學籃球。

  

  ↑幫扶隊員和貧困戶的孩子在一起。

  嚴成平的女友為了和他在一起,從重慶來到西昌,但卻在今年的扶貧中兩人不得不再次勞燕分飛。他們本來打算在2020年5月20日這個千載難逢的日子裡登記結婚,但由於休假的取消,這個想法無法實現。嚴成平心裡很過意不去,女友卻非常理解:「沒關係,只要合洛村脫貧了,只要扶貧攻堅任務圓滿完成了,就都是好日子,我們哪天去登記都行!」

  作為涼山州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高校,西昌學院突出「應用性、地方性、民族性」辦學特色,堅持「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務地方」的辦學理念,為四川彝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每年畢業生在涼山地區就業比例達30%左右,他們積極投身彝區脫貧奔康和經濟社會建設事業。精準扶貧戰略實施以來,對口幫扶美姑、布拖兩個深度貧困縣的沙溪洛、延務、合洛3個貧困村,去年獲評四川省脫貧攻堅「五個一」幫扶先進集體。

  在幫扶隊員努力下,世世代代居住在土坯牆、木片瓦中的合洛村村民,如今已全部搬入他們過去只在電視裡看到過的現代化新居。同時,合洛村歷史上幾乎屬於空白的村集體經濟終於實現零的突破,一座嶄新堅固的集體羊圈屹立在村口。由隊員們親手挑選購買的157隻黑綿羊,每天都在太陽下愜意地啃著燕麥飼草。據悉,合洛村今年將實現如期脫貧。

  村裡日新月異的變化,淳樸的村民每天都在體驗著、感受著,也被他們記在心裡。鄉親們經常拉著隊員們的手說,「你們曬黑了!」「你們累瘦了!」「你們吃苦了!」「今年新收的土豆,新磨的蕎粉,你們一定要收下一份!」來自彝族老鄉的誇讚,幫扶隊員們既受感動也被激勵。對於彝族老鄉的饋贈,大家當然是一如既往地謝絕。每當這時候,李明心中都會出現這句話:「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

  紅星新聞記者 江龍 攝影報導(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 彭疆

  點擊閱讀專題:翻越最後一座高山——紅星新聞脫貧攻堅特別報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長春市九臺區其塔木鎮北山村第一書記蘇鋼:「醜米書記」的扶貧之路
    記者見到長春市九臺區其塔木鎮北山村第一書記蘇鋼時,他正在參加長春市鄉村振興現場會暨「吉林有寶」走進九臺第一書記直播帶貨活動,向廣大網友熱情推薦村裡的特色產品。流利的語言,細緻的講解,時不時來兩句幽默的段子烘託氣氛,賣力吆喝的蘇鋼,還真有點專業帶貨主播的模樣。
  • 「第一書記」黃海奇:宗家山村「新村民」
    濰坊市昌樂縣喬官鎮宗家山村,村子裡的楊樹葉掉得差不多了。入冬後,氣溫降了下來,建檔立卡貧困戶黃林昌守在熱乎乎的爐膛前,想到「小黃書記」來了一年多的時間,家裡院牆新修、廁所改造,自己還辦理了殘疾證,心裡更暖了。
  • 從法庭守護者到扶貧第一書記——嘉禾縣90後法警雷龍生的扶貧故事
    在嘉禾縣龍潭鎮龍旺村,經常可見在忙碌的人群中,有個年輕「村民」忙得不可開交,他就是嘉禾縣人民法院派駐龍潭鎮龍旺村的第一書記雷龍生。1991年出生的雷龍生大學畢業不久就通過公務員考試被嘉禾縣法院錄取,成為一名法警。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丨「90後」第一書記朱喜桐:全村貧困戶眼中的希望
    作為一名「90後」,來自前郭縣人民法院的朱喜桐在父母眼中還是個孩子;然而走到工作崗位,在前郭縣浩特芒哈鄉浩特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他,勤勞肯幹,腳踏實地,成為了扶貧先鋒,更是全村貧困戶眼中的希望。後來大家逐漸知道這就是村裡新來的第一書記,而「小朱」這個稱呼也被村民一直叫了下來。第一次走訪貧困戶的經歷讓朱喜桐記憶猶新。他來到村民何生的家中,看到了雙手拄拐的何生還有他半聾啞的妻子,簡陋的炕上躺著他身患腦癱、生活不能自理的兒子。「何生雖然身體有殘疾,但是性格剛強,不願向窮苦生活低頭。他家裡的農機都是自己動手改裝的,把雙腳制動變為雙手制動後,他就能和別人一樣正常幹活兒了。」
  • 【第一書記】市審計局駐白石鎮楊莊村第一書記:曾慶珠
    2017年3月,我受組織委派,擔任白石鎮楊莊村第一書記,同時掛職白石鎮黨委副書記,協助市派汶上縣工作團統籌、協調、指導市派汶上縣白石鎮的5個第一書記工作組扶貧工作。我局行政事業科副科長楊明光同志作為扶貧工作組成員,配合協助我工作。
  • 駐村第一書記|李俊華:奮鬥的青春是美麗的
    人物名片:李俊華,女,在商丘示範區社會事務局工作,2018年1月15日任職民安街道辦事處李大夫莊村第一書記。她智慧,有頭腦,對待扶貧工作認真嚴謹,既能駕馭落實不同措施,又能處理好扶貧中的各種挫折。提起駐村初期的感受,李俊華笑著說,「當初立下錚錚誓言我做了這個駐村書記,我就要好好地去幹。下定決心採取系列措施幫扶百姓脫貧致富,當初是滿懷豪情,幹起來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但我沒有退路,在扶貧的道路上只能勇往直前。」
  • 【網絡媒體走轉改】四川的第一書記們有個扶貧「掌中寶」
    今年7月起,四川省委組織部為全省11501個貧困村第一書記量身定製「第一書記APP」,解決他們在政策學習、涉農技術諮詢、工作交流、扶貧工作跟進等方面的困難。半年過去,記者走訪發現,小小的APP,已經成了第一書記的扶貧「掌中寶」。  第一書記:  工作有困難,就用APP  「你看我所在的普市,地處烏蒙腹地,如果村民諮詢的信息我不懂,再跑趟縣裡,半天就沒了。」
  • 登高望遠 扶貧路上砥礪前行——記浪溪村扶貧第一書記張國俠
    他是土生土長的浪溪人,熟悉浪溪,了解浪溪,平時辦事認真、細緻,深得公司信任,因而被委派到浪溪村任扶貧第一書記。擔任第一書記後,他把電力企業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在一起,當好支撐地方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電力先行官」。新建農灌站 引來「幸福水」彭澤縣浪溪村是浪溪鎮重點扶貧村,也是國網彭澤縣供電公司掛點扶貧的對象村,是一個窮鄉僻壤的地方。
  • 【扶貧故事】陝西富縣寺仙鎮李家窪村第一書記任建龍:「娃娃書記...
    擔任陝西富縣寺仙鎮李家窪村第一書記以來,當兵出身的他帶著村民發展產業、修建水渠、改造旱廁、擴建文化廣場、建立村網格化,讓這個貧困的小山村發生了顯著變化,讓村民臉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2019年12月,從西藏邊防一線退伍的任建龍,被寺仙鎮黨委派到李家窪村擔任第一書記,迎來了他人生另一個角色的挑戰。
  • 陝西鹹陽市駐村第一書記群像
    脫貧攻堅以來,鹹陽市先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近5000人,他們紮根基層,傳承使命,接續奮鬥,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注入磅礴之力!旗幟扛起來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給錢給物不如建好一個支部。駐村第一書記始終不忘抓班子、帶隊伍。「打勝一場攻堅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興平市花王村第一書記劉偉說。
  • 第一書記在俺村|郭文東:「他把心掏給了村民」
    &nbsp&nbsp&nbsp&nbsp編者按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駐村第一書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牢記初心、肩負使命,把幫扶村當成第二故鄉,日夜奮戰在脫貧第一線。
  • 【產業經】山村小雜糧飛入「城市人家」
    「沒錯,就按這個步驟操作……」駐村第一書記李婧一邊認真檢查包裝出來的樣品,一邊耐心地向正在學習真空包裝的大娘們強調:「大伙兒注意真空包裝的封口處一定要整齊,這樣才能不漏氣,這樣咱們的豆子就可以長時間保存。」在李書記的帶領下,岔口村辦起了小雜糧加工廠,讓來自偏僻小山村的特色農產品走出大山,飛入「城市人家」。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依然記得我這個「熊書記」丨關嶺自治縣永寧...
    我是熊嶺,關嶺自治縣檢察院工作員,2014年8月到永寧鎮五指山村駐村,群眾都親切地叫我「修路熊書記」。五指山村2014年以來建檔立卡精準扶貧戶有298戶1233人,屬於省級深度貧困村。一直以來,五指山村群眾觀念較為落後,受教育程度低。
  • 教育部推動語言扶貧:普及普通話納入駐村第一書記職責
    教育部推動語言扶貧:普及普通話納入駐村第一書記職責 紅星新聞客戶端5月31日消息,「語言扶貧」取得新進展,普及普通話已經納入駐村第一書記主要工作。
  • 容縣楊梅鎮鳳美村第一書記陸宇的扶貧印記
    要把「鳳美」變「富美」  ——廣西容縣楊梅鎮鳳美村第一書記陸宇的扶貧印記  兩年前,剛剛40歲的容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幹部陸宇,懷著到基層豐富人生歷練、為群眾辦點實事的心願,在春暖花開時節踏上逐夢旅程陸宇受組織委派到容縣楊梅鎮鳳美村任第一書記,他和隊友定下一個共同目標——把「鳳美」變「富美」。兩年來,陸宇堅守在脫貧攻堅一線,踐行著駐村第一書記的責任與擔當。
  • ...自治縣崗烏鎮毛草坪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雷龍權
    我是關嶺自治縣崗烏鎮毛草坪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雷龍權。我自小生活在農村,有著長期的農村工作經驗,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感情,深知農民的疾苦,多年來始終堅持為農村服務。在教學工作崗位上,我十分關心貧困學生,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鼓勵他們努力學習。
  • 第一書記帶貨來了!彝族漆器、黑綿羊亮相,高原玫瑰上架快手小店
    5月13日,「脫貧攻堅·我為家鄉帶貨」特別欄目來了兩位涼山州的特別嘉賓,他們不是來自當地的扶貧開發局,而是當地村莊的第一書記哦。涼山州雷波縣大杉坪村的第一書記劉友全,為封面新聞的網友們推薦的當地特色產品是彝族漆器,而來自布拖縣宜牧村的第一書記阿爾日沙,則帶來了家鄉的黑綿羊,並邀請網友們去村莊「觀光旅遊」。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無悔,駐村情真—織金縣板橋鎮中心村第一書記...
    2017年12月,我受單位選派到板橋鎮中心村成為了一名駐村第一書記,從此我奔赴了脫貧攻堅戰場,駐紮在脫貧攻堅一線,見證了消除絕對貧困的偉大壯舉。  三年來,我和扶貧一線的戰友們一樣,用奮鬥的青春向貧困宣戰,始終衝鋒在前,因為我們堅信,有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有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我們一定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未來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開始駐村後,我直接的幫扶對象是28戶貧困戶,胡明全家就是其中一戶。
  • 一生有你——第一書記劉建光
    臨沂市選派第三批、第四批第一書記劉建光同志生前工作照7月7日,49歲的劉建光倒在了沂蒙老區脫貧攻堅戰役最後勝利的前夕。兩代傳承:同心共築「劉郭」夢「我父親30年前曾在村裡扶貧。我是一名黨員,也想為鄉親們辦點實實在在的事。」 2016年初,臨礦集團選派幹部到村任職第一書記,時任臨礦集團安全技術培訓中心副主任的劉建光積極報名。已經做好吃苦準備的劉建光沒想到,這條路竟會走得這麼坎坷崎嶇。3月,劉建光和他的同事兼搭檔郭聖剛被安排到蘭陵縣魯城鎮劉家郭村任職。
  •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扶貧答卷」——荔波縣水浦村第一書記羅文旗
    我叫羅文旗,是荔波縣委辦公室一名幹部,2018年3月受組織選派到玉屏街道水浦村擔任第一書記,這裡是鄧恩銘的故鄉,我這個「第一書記」到村要做什麼、怎麼做?如何把「恩銘精神」傳承好、轉化好,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