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經】山村小雜糧飛入「城市人家」

2020-12-05 澎湃新聞

【產業經】山村小雜糧飛入「城市人家」

2020-11-11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李書記,咱們弄成了!」在岔口村村委會門口,婦女主任吳立榮拿著剛剛真空包裝好的一袋紅芸豆激動地說,臉上掛著滿意笑容。

「沒錯,就按這個步驟操作……」駐村第一書記李婧一邊認真檢查包裝出來的樣品,一邊耐心地向正在學習真空包裝的大娘們強調:「大伙兒注意真空包裝的封口處一定要整齊,這樣才能不漏氣,這樣咱們的豆子就可以長時間保存。」在李書記的帶領下,岔口村辦起了小雜糧加工廠,讓來自偏僻小山村的特色農產品走出大山,飛入「城市人家」。

謀劃、建立加工廠

岔口村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貧困村,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東南的恆山山麓,距離縣城32公裡,海拔高,氣候寒冷乾旱,山路崎嶇,交通不便。2014年被列為國家級貧困村,2018年整村脫貧,全村共有貧困戶69戶152人,大多是勞動力較弱的老年人。主要種植土豆、蠶豆、紅芸豆、穀子、黍子、胡麻等高寒農作物,同時也是黃芪、柴胡等中藥材的主產地之一。

前年初夏,李婧這個從小在城市長大的姑娘,積極報名參加扶貧,到岔口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克服種種生活不便,一心撲在工作上。她在走訪村民過程中發現,由於距離縣城較遠,村民銷售農產品非常困難,好東西賣不上好價錢,影響村民收入。「村裡生態環境好,種植的小雜糧、中藥材都是純天然的綠色產品,組織村民加工包裝後銷售,既充分利用農閒時間,又增加農產品的銷售收入。」李婧和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商量後決定:辦一個小雜糧加工廠,將村裡的小雜糧、中藥材賣出大山。

駐村幹部召開會議動員村民學習農產品加工技術

從籌辦加工廠開始,李書記就馬不停蹄地忙活著,村裡沒有錢,李婧自掏腰包拿出1萬多元。她和村支書張寶一起到縣裡工商、稅務、銀行辦理各種手續,聯繫場地、購買設備、研究包裝、設計標籤、組織培訓……只要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及時上網查閱資料,到縣裡相關企業學習,請有經驗的師傅到村裡指導。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幾次嘗試後,做出了第一批真空包裝的小雜糧產品。

岔口村第一書記李婧到小雜糧加工企業學習

起初,村民們對加工農產品並沒有什麼信心,「俺們種了一輩子的地,也沒有啥文化,這加工包裝都要用機器,能學會嗎?」從一開始的觀望懷疑,到慢慢掌握包裝技術,加工出合格的產品。「這包裝一下就和商店裡賣的一模一樣,肯定能賣上個好價錢」「俺家還有今年新種的小米,拿到廠裡包裝一下肯定也不錯」,看著排列整齊的雜糧產品,村民們激動地議論著。

加工、銷售黃芪

小雜糧產品日趨成熟,岔口村的駐村幹部們又將目光對準了渾源縣最知名的特產——黃芪。渾源縣是「中國黃芪之鄉」,恆山黃芪是黃芪中的標杆芪,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岔口村所在的大仁莊鄉地處「恆山黃芪」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種植黃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全鄉黃芪種植面積5000餘畝,卻一直沒有黃芪初加工企業。

「李書記,你辦法多,幫我聯繫聯繫黃芪的銷路,再不賣就砸手裡呀。」在得知貧困戶劉軍的黃芪滯銷後,李婧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一邊想辦法積極聯繫銷路,一邊擴大加工廠規模。加工處理黃芪的步驟多,技術也複雜,除了購買合適的加工設備外,還需要對去根須、分級、扎把、清洗、切片、烘乾、篩選、包裝等各個環節做好管控。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學習,逐漸總結出了一套標準規範,積累了生產加工經驗,讓岔口村的黃芪初加工步入正軌。今年到目前為止,岔口村農產品加工廠的年銷售額達到30餘萬元,60多戶貧困戶通過銷售農產品和到加工廠務工增加了收入。

村民們正在對黃芪片進行分類包裝

在山區農產品的銷售上,得到了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的大力支持。機關工會每年都從扶貧點採購農產品,通過「以購代捐」的方式支持扶貧工作,近兩年累計消費扶貧金額達到40餘萬元。今年上半年,在山西法官培訓學院設立了消費扶貧超市,專門銷售來自扶貧點的各類農特產品,為法院幹警購買山區農產品暢通了渠道。此外,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還積極組織貧困戶參加電商培訓,發展網上銷售和直播帶貨,進一步拓寬產品銷路。

黃芪花枕頭帶來新商機

今年10月17日一大早,岔口村的工作隊員們就來到縣文化廣場,將精心準備的小雜糧擺上展臺,代表鄉裡參加規模盛大的渾源縣國家扶貧日活動暨農產品展銷會。岔口村駐村工作隊長郭志剛、隊員謝小崗熟練地向每一位上前詢問的消費者仔細講解產品的特點和功效,為特色農產品「現場代言」。

駐村幹部在農特產品展銷會上推銷「黃芪花枕頭」

展銷產品中,一款製作精美的黃芪花枕頭引起到場群眾爭先購買。「村民們從小就用這種黃芪花填充的枕頭,既有黃芪的藥性,還對頸椎好,有保健功能……」本來只是作為新品推廣的黃芪花枕頭,意外受到市場追捧,一度供不應求,給加工廠帶來了新商機。

面對市場的熱烈反應,第一書記李婧幹勁十足:「國家大力倡導的消費扶貧,根本目的就是幫助貧困地區發展產業,實現由『輸血』向『造血』轉變。我們要把握好機遇,搶佔新商機,做好小雜糧、中藥材和黃芪花枕頭等農特產品的加工銷售,讓更多農產品走出大山,走向市場。」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產業經】山村小雜糧飛入「城市人家」》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西安城市人家裝飾怎麼樣 城市人家裝修咋樣
    裝修房子一直以來都是我們人生當中的大事,裝修並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因為涉及到的流程實在是比較的複雜,所以對於沒有經驗的業主朋友們來講,最好還是找裝修公司裝修,一方面可以節省精力,另一方面裝修公司更專業,那麼,西安城市人家裝飾怎麼樣?城市人家裝修咋樣?
  • 西鋪頭:「才」富小山村 年入千萬元
    西鋪頭:「才」富小山村 年入千萬元 2020-10-09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潮州錢東上浮山村的文明鄉風潤民心,產業興旺惠百姓
    上浮山村位於錢東鎮東北部,村域面積約2.5平方公裡,常住人口有8000多人,其中外來人口約佔一半,村落具有人口多而雜、土地少而缺的特點。在此條件下,上浮山村緊抓新農村建設契機,秉持文明淳樸鄉風,促使社會秩序井然,保持經濟快速發展。近期該村被中央文明委評為全國文明村。
  • 擬定幼兒園開展「小雜糧」創意主題活動
    幼兒園擬定開展「小雜糧」創意主題活動的方法綜合評估制定將對幼兒園擬定開展「小雜糧」創意主題活動的方法的制度的要求,管理人員通過移動本質安全技術隨時隨地進行幼兒園擬定開展「小雜糧」創意主題活動的方法檢查,根據系統累計得分,幼兒園上級部門對確定各幼兒園達到的等級,進而進行獎懲。
  • 太原城市人家裝飾怎麼樣 城市人家裝飾公司簡介
    有很多業主在拿了房子以後,為了節省裝修資金,不找裝修公司幫忙,而是自己裝修,其實這樣做並不能省太多的錢,而且還會浪費精力和時間,最終裝修出來的效果也不一定特別的滿意,所以小編建議大家還是找裝修公司,那麼,太原城市人家裝飾怎麼樣?城市人家裝飾公司簡介是怎樣的?
  • 「小鴿子」大產業:「世界客都」深山肉鴿飛上大灣區餐桌
    (中國減貧故事)「小鴿子」大產業:「世界客都」深山肉鴿飛上大灣區餐桌  中新社梅州12月2日電 題:「小鴿子」大產業:「世界客都」深山肉鴿飛上大灣區餐桌  作者 蔡敏婕  荒山上蓋大棚、搭鴿舍、養肉鴿,再通過數字平臺監測和品質篩選,深山裡的肉鴿「飛」上粵港澳大灣區居民的餐桌。
  • 優化調整生態農業為導向的供給側結構 構建生態臨縣的產業支撐
    二是構建了特色雜糧產業優勢產區。臨縣是綠色小雜糧生產優勢產區。境內梁峁連綿,溝壑縱橫,光照充足,雨量集中,無霜期時間長,適宜各種生態類型的小雜糧生長。尤其是境內山多溝深,隔離條件好,工業欠發達少汙染,為綠色無公害小雜糧的生產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 臨安有個山村,蚊子是稀有物種
    不過,在玲瓏街道殷家山村,蚊子卻是稀有物種。17日晚,筆者懷著好奇的心情探訪了殷家山村。  走進殷家山村,已是傍晚7點光景,天色漸暗。村裡小溪邊,不少村民在乘涼。村民說,村裡蚊子比較少,在屋外乘涼都不用點蚊香,坐到半夜也沒關係,要是在附近的錦秀村,這個時間已經吃不消在外面坐了,蚊子很多。
  • |深子湖鎮聖人山村:聖人山下的脫貧故事
    漵浦融媒訊 從縣城驅車近兩個小時,就來到聖人山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蜿蜒曲折的山路,高聳入雲的高山,奔流不息的河流。聖人山村全村總面積47.44平方公裡,轄37個村民小組,人口比較分散,全村的貧困人口達到了總人口的60%。
  • 五穀雜糧養生大全——小小的五穀雜糧,藏著大大的健康學問
    五穀雜糧中的"藥食同源"之品包括粳米、小米、小麥、玉米、薏米、高粱、黃豆、黑豆、綠豆、扁豆、山藥等,可作為主食或入菜、煲湯。糖尿病患者可以適當吃雜糧我國有大量的糖尿病患者,對他們來說,控制飲食、運動鍛鍊是治療糖尿病的前提。雜糧中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在主食中適當增加雜糧比例,可降低食物的整體血糖生成指數。另外,膳食纖維還有助於改善糖耐量、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這些作用對糖尿病康復都十分有利。其次,在降血脂方面,雜糧中的膳食纖維可減緩消化速度、加速排洩膽固醇,將血液中的膽固醇控制在理想水平。
  • 產業興市迎「三企入桂」丨全桂壽赴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對接招商服務...
    產業興市迎「三企入桂」丨全桂壽赴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對接招商服務企業 2020-07-06 19:1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省運管局幫扶雙峰山村架橋修路
    近日,記者一行經半通線一路繞山而行,來到了隆化縣西阿超鄉雙峰山村。深秋的雙峰山,群山盡染秋色,入目「山包林蔭俱染黃」。依山路而行,伊瑪吐河在陽光的照射下,清凌凌蜿蜒而下。剛拐過一道山彎,就看到一座破舊的鋼筋吊橋懸於河上,沒等細看,一座嶄新的水泥大橋闖進眼帘。
  • 六橫蟑螂山村打造現代婚慶基地
    日前,六橫鎮蟑螂山村文化禮堂鼓樂喧天,鞭炮齊鳴,身穿喜慶吉服的迎親隊伍簇擁著花轎逶迤而來,圍著花轎的頑童、旁觀儀式的群眾,不時發出「嘖嘖嘖」的讚嘆聲。這是蟑螂山村文化禮堂打造傳統婚慶服務的一次現場秀。記者日前從六橫方面獲悉,蟑螂山村是六橫首個整體拆遷的村子,該村通過深入挖掘婚慶民俗文化,利用傳統婚俗壯大了集體資產,使全體村民搭上了致富快車。
  • 美食推薦:特色燒牛筋、醬燒鱸魚、雜糧香味野菜製作方法
    2、把茶樹菇節入油鍋過油,倒出來瀝油後待用。 3、鍋裡放化豬油燒熱,先下薑片、蒜片、蔥節和小米椒節,炒香了再下茶樹菇和牛蹄筋,摻適量的鮮湯並加入濃口醬油、老抽王、鹽、味精等調好味,燒3分鐘至蹄筋入味後,下香菜節並勾芡淋豆瓣油,即成。
  • 貓頭鷹端午節飛入市民家中 不吃粽子吃肉絲(圖)
    當天下午3點,自己從外婆家回來,突然發現二樓陽臺上站著一隻「怪鳥」,「一開始還以為是只小雞仔呢」,靠近一看,這隻怪鳥的眼睛像貓眼睛一樣,鄰居們得知情況後都來看稀奇,經大家「集體鑑定」,最後才知道這是一隻貓頭鷹。這隻貓頭鷹當時很奇怪,當符先生靠近它時,它也不飛。看著這隻「怪鳥」,符先生準備把它養起來。
  • 婺源的美麗景色,兩個同音不同字的山村,哪個是「小橋流水人家」
    如山西的大院、河北的城池山村,貴州少數民族的山寨等,這些都是極具特色,而且歷史悠久的文化村落。結合上述,今天給夥伴們說說,這個極具歷史意義的江西省歷史名村。——李坑村「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一首《天淨沙秋思》的半句詩,襯託出一個中國最美的古村落,它就是李坑村。
  • 打造公園城市,發展鄉村產業,南京六合小康之路有秘笈
    現代快報訊(記者 周明 文/攝)發展新能源產業擴大「朋友圈」,落後的小鄉村變身宜居新空間,因地制宜打造公園城市。9月23日,南京市「走進我們的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來到了六合區。優化人居環境,創新產業發展,帶動村民就業,這是南京六合的小康秘笈。
  • 脫貧收官看「雞鳴」 | 走出大山:一朵菇的產業扶貧之路
    村民們種植的香菇長勢好。第一次到偏僻的山村,張登國只有一個感覺:「這個地方太窮,一定要想辦法改變。」窮則思變。村民們渴望脫貧,雞鳴鄉黨委、政府謀變。在市經信委扶貧集團的幫扶下,雞鳴鄉因地制宜,在巴掌田、雞窩地大力種植香菇,通過產業發展來激發村民們脫貧攻堅的鬥志。此舉立竿見影。今年41歲的王玉春,家住祝樂村六社,在大山深處住著三樓一底的房屋,養了五頭生豬和一頭母豬。
  • 最近經常飛入上海人家裡的奇怪小蟲,終於知道是啥了!
    昨天小儂的推送裡說到最近很多上海人家裡都出現奇怪小蟲子沒想到居然引起了無數網友的共鳴!這麼高都能飛上來???有網友提到可能是「土蝽」小儂發現原來不止阿拉上海江浙的朋友們也遇到過同款!這下終於破案了!它們喜歡聚集在窗縫處,特別是晚上開燈的時候,通過各種縫隙進入屋內,有的繞著燈飛,有的趴在牆壁上,還有的在地面上爬行。土蝽平時主要生活在草叢裡、沙地上或落葉層下,以植物的根和動物的遺體為食,在降雨或暴雨後的晴天會飛到地面上。
  • 五穀雜糧的最佳吃法
    五穀雜糧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作為膳食寶塔的塔基,五穀雜糧是最好的基礎食物,也是最便宜的能量來源。對於各種各樣的五穀雜糧,掌握其最佳吃法,就能把營養效用最大化。1:糙米粥改善膚質糙米, 詞如其名,就是粗糙的米,多數米粒還包著稻皮。做糙米粥時,先把糙米浸泡30分鐘左右,然後像做正常的米粥一樣煮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