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公園城市,發展鄉村產業,南京六合小康之路有秘笈

2021-01-10 騰訊網

現代快報訊(記者 周明 文/攝)發展新能源產業擴大「朋友圈」,落後的小鄉村變身宜居新空間,因地制宜打造公園城市。9月23日,南京市「走進我們的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來到了六合區。優化人居環境,創新產業發展,帶動村民就業,這是南京六合的小康秘笈。

△ 新聞發布會現場

在公園裡建城市,龍袍新城正崛起

六合區的龍袍鎮四面環水,境內修建了「六橫六縱」的內網河道。悠久的歷史文化,優越的自然資源,使得龍袍鎮不僅是中國湯包美食文化之鄉,還是一座宜居宜業宜遊的濱江水城。今年3月總體規劃通過的龍袍新城也正式「揚帆起航」,成為六合人期待的公園城市。

龍袍新城面積約9.6平方公裡,是南京規劃建設的九個新城中最後一個啟動開發建設的新城。據介紹,龍袍新城將形成「一心、五軸、一帶、兩片」的空間結構。「兩片」指活力城市片區和綠色產業片區。

「龍袍新城不只是產業高地,還是一座活力新城。我們不是在城市裡建公園,而是在公園裡建城市。」南京市六合區龍袍新城開發建設指揮部綜合管理部副部長陳思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通過布置垂直綠化、屋頂綠化,新城的綠化覆蓋率與綠視率將顯著提高。

「以前,我們打著燈籠找項目,自龍袍新城規劃公示後,每天都有項目信息,每周都有客商來訪,北京、上海等地客商輪番前來實地考察,這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陳思表示,目前,新能源電池、工業儲能電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3個「百億級」項目已經接連落地新城產業片區。

新能源汽車產業帶動六合擴大「朋友圈」

在六合經濟開發區的眾多企業當中,南京國軒電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國軒)的「紅色外套」在整個開發區的建築群中顯得尤為搶眼。南京國軒在2015年4月完成公司註冊,7月進場改造、9月設備進場、12月正式投產,公司2016年產值約10億元……立足六合,做大做強,短短幾年,南京國軒便實現了快速發展。2018年,由南京國軒電池有限公司投資成立的南京國軒新能源有限公司也於2019年底試投產。

△ 南京國軒電池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

近年來,六合區把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搶佔新一輪產業制高點的戰略重點,積極培育全產業鏈條,湧現出一批以國軒電池、利德東方、建康汽車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其中,國軒電池年生產能力15GWh,建康汽車新能源整車年生產能力5000輛,年生產20萬件碳纖維零件的德國凱勒汽車輕量化材料研發生產項目均已紮根經開區……此外,南汽變速箱、中能建南線廠、嘉遠電動車、京濱化油器、力聚鍛造等專用車及零部件企業均已成熟,一個千億級主導產業集群正在六合崛起。

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產業,居民家門口就業

整潔的街道,粉牆黛瓦的屋舍,金黃的稻田,九月的金磁仿佛一幅優美的鄉村畫卷。

金磁社區位於六合區竹鎮鎮的西南部,與安徽省來安縣施官鎮、獨山鄉交界。由於地理位置偏僻,經濟落後,這裡曾是六合有名的貧困村。2010年10月,竹鎮鎮對金磁村進行整體搬遷,將4個村近4000戶農民從零散居住的自然村落搬遷到農民集中居住點—金磁小區。

經過近些年的發展,金磁先後引進了江蘇省農科院、巴布洛生態谷、大展黃玉梨、衛竹牧場、伊利生態牧場等10多個農業規模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入駐發展現代農業,形成鮮果蔬菜、健康養殖兩大主導特色產業。

產業的發展大大帶動了就業,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如今的金磁社區早已成為宜居宜業的新鄉村。

近些年金磁的巨大變化都被土生土長的金磁人薛兵看在眼裡。「以前種田的收入只夠日常開銷,青壯勞動力都出去打工。」而現在村民都回來了,「家門口就可以上班,很多人都回來家裡的房子也能出租,收入來源更多了。」

而讓薛兵覺得最高興的變化是教育的改善,「十多年前只有幾個大學生,有的家庭條件不好也供不起孩子上學。」而現在金磁的教育有了大變化,「大家現在有條件也重視,孩子們都能好好上學接受教育。」在金磁社區居民委員會的閱覽室、青年學習社、鋼琴室等設施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學習閱讀,發展愛好。

△ 大泉水庫

依靠自然資源,旅遊業同樣帶動村民們邁向新生活。竹鎮鎮的大泉水庫風景優美,寬闊的馬路,碧綠的河水,水庫邊就有幾家生意紅火的農家樂。「在農家樂吃完飯,就在水庫邊散散步,很愜意。」竹鎮鎮副鎮長、大泉村黨委書記朱世潘告訴記者,大泉水庫邊原來只有一條土路,十分荒蕪,自從修建了馬路,對水庫周邊進行修整後,這裡就成了村民休閒的好去處。

△ 楓彩漫城的玫瑰花海

大泉水庫旁還建有蘇州楓彩集團投資建設運營的楓彩漫城,景區裡的玫瑰花海吸引了不少人前來打卡,「裡面的員工全是我們當地人,大家都吃上了旅遊飯。」

大泉村近些年大力發展大泉人家茉莉花園鄉村旅遊業,打造了「多彩竹鎮、歡樂大泉」鄉村旅遊節、「相約大泉湖、情定桃花島」踏青交友會、環大泉湖自行車賽等一批文化旅遊活動品牌。

相關焦點

  • 智慧農業產學研職教創新聯盟在南京六合成立
    智慧農業產學研職教創新聯盟以「職教興農,振興鄉村」為宗旨,以服務現代農業創新發展為目標,以行業企業和農業科研院所為依託,搭建了多主體融合的交流與合作職業教育平臺。聯盟集眾智、聚眾力,促進資源融合和共享,推進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養,進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全面提升職業教育為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服務,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鄉村振興戰略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 南京六合:「一產」帶動「三產」現代農業發展散發著「茉莉清芬」
    原標題:南京六合:「一產」帶動「三產」現代農業發展散發著「茉莉清芬」   中國江蘇網3月20日訊(記者 王千榕)南京六合古稱棠邑,是「天賜國寶、中華一絕」的雨花石故鄉,中國民歌《茉莉花》的發源地。
  • 發展提檔 環境提質 慈谿新浦打造海韻特色美麗鄉村
    ,各顯身手:葡萄主產區六塘南村利用特色,打好「產業牌」,借著「新浦葡萄」升級「慈谿葡萄」的契機,發揮「萬畝葡萄棚」的獨特優勢,進一步開拓葡萄銷售市場,統一包裝打響黎陽葡萄品牌;而新閘村資源轉化,打好「旅遊牌」,發展鄉村旅遊及農家樂增收。
  • 湛江廉江 三位一體助民 小康願景成真
    夜幕低垂,陳志傑信步櫻花公園,霓虹燈閃爍,把這座四季繁花盛開的城市地標點綴得光彩奪目。卸下白日繁雜,逛公園、轉商場、跳廣場舞,成為廉江市民的晚間常態。一張張幸福生活「截圖」,是湛江廉江小康美景的剪影。除了守好700多畝的紅橙產業,村幹部、對口扶貧單位也幫助村民積極開拓思維,發展其他產業。2020年該村種植了180多畝冬瓜,預計總收入約180萬元。比起平山崗村的迅疾轉變,廉江市長山鎮谷邦村的蝶變之路走得艱難。用了19年時間,一代代黨員、幹部接力,矢志不移探索出一條「靠山吃山」的生態脫貧路。
  • 臨沂:發展全域旅遊 打造長三角中心城市休閒旅遊後花園
    11月28日,臨沂市迎來了長三角中心城市——南京市的300人旅遊大團隊;12月9日—14日,上海21家精品旅行社來到臨沂進行實地考察,並表達了強烈的合作意向……2020年,臨沂市委、市政府抓住機遇,做出了「對標高品質旅遊需求,對接長三角客源市場,大力發展全域旅遊,當好長三角休閒旅遊後花園,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 打造「電影之城」,2021年,南京將有哪些大動作?
    現代快報記者獲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國家電影局關於加快電影院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江蘇省電影發展規劃(2019-2023)》等文件精神,2020年12月15日,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印發了《南京市電影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明確將鄉鎮影院建設納入到了《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入解決突出民生問題的實施意見》中。
  • 展望2021:南京將重點做好十個方面工作
    打造一批夜間經濟示範區、文旅消費集聚區、電商直播產業集群。    建設臨空經濟示範區,打造國際貨郵綜合核心口岸,大力發展航空製造、航空物流、保稅維修等產業。    推進寧杭生態經濟帶建設,打造長三角綠色發展增長軸、跨區域合作新樣板。    推動南沿江鐵路、寧淮鐵路建設,開工建設北沿江高鐵、寧蕪鐵路外繞工程,建成寧句城際,推動寧揚、寧馬、寧滁等跨區域城際軌道交通建設。
  • 仙林打造紫東城市中心公園
    近年來,仙林大學城高標準規劃建設城市中心公園與周邊區域,堅持以人為本,同時創新管理模式,實現藍綠空間與創新載體、文化設施、消費場景、新經濟元素等相互滲透、交叉融合,打造服務市民的共享空間和品質卓越的旅遊目的地,不斷提高地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 種草養羊走對路 「洋洋得意」奔小康——甘肅環縣羊產業發展紀實
    新華社蘭州1月3日電 題:種草養羊走對路 「洋洋得意」奔小康——甘肅環縣羊產業發展紀實  新華社記者張文靜、郭剛、程楠  甘肅省慶陽市環縣地處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養羊歷史悠久。近年來,當地大力發展羊產業,推動脫貧攻堅進程。「種草養羊走對路,『洋洋得意』奔小康。」
  • 扶貧手記 | 楊嶺村的小康之路越走越寬廣
    小料將報導分享給大家帶著總書記的囑託楊嶺村的小康之路越走越寬廣一個村子建設得好,關鍵要有一個好黨支部。好日子是通過辛勤勞動得到的,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為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楊嶺村積極按照涇源縣「123」幸福農家建設工程打造美麗鄉村,「即建設1個幸福大院;種好2個增收園子,即1個菜園子,1個果園子;栽好房前屋後、村組道路、河道溝渠的3棵樹,為村子外在『塑形』,也改變了村民們的生活面貌。」高繼飛介紹說。村風村貌是黨建成效的有力佐證。「一個小孩子在外面撿到被丟棄的瓶瓶罐罐,就可以拿到村上去兌換小獎品。
  • 2020上海市民文化節「全面奔小康」知識大賽頒獎典禮暨城市探索...
    時光飛逝,如今,王根發已退休,而大中華橡膠廠也華麗轉身成為了美麗的徐家匯公園……」這是一段根據各類新聞報導、書刊和文獻資料編撰的人生劇本段落。王伯伯平凡而又閃光的人生折射了一段上海在實現小康的道路上的歷史變遷。
  • 中外專家南京共議信鴿產業合作發展
    推進國際賽事落戶 打造文創交流平臺  中國江蘇網12月4日訊(經濟報記者 湯學平)12月2日,世界信鴿南京高峰論壇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辦。本次論壇由FIC國際賽鴿聯盟、北京開創者國際賽鴿俱樂部、揚子晚報、旺旺中時集團—旺報主辦,一鴿文創股份有限公司、DBA ASIA、海峽兩岸鴿友聯誼會協辦。
  • 中國陽山:繪就鄉村新藍圖 「桃花源」裡奔小康
    美麗鄉村建設的背後,是陽山鎮踐行新發展理念,建設更加均衡、協調、可持續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決心。近年來,陽山鎮以項目為抓手、以載體為支撐、以改革為突破,以發展高質量不斷厚植鄉村振興發展優勢,在可知可感的民生實事上苦下功夫,使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發展的溫度和進步。「桃花源」裡奔小康,成為陽山鎮交上的一份滿意答卷。
  • ——鶴峯縣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紀實
    5年來,鶴峯縣高度重視生態建設,把創建省級森林城市作為生態立縣、綠色發展的戰略重點,圍繞「森林鶴峰」發展目標,踐行綠色發展,增進民生福祉,大力推進城鎮、山體、水系、路網等森林綠化系統建設,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綠色革命。如今的鶴峰,綠樹飛花,城在林中、出門有景成常態,鄉村疊翠、香果成廊鎖鄉情,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理念厚植鶴峰廣袤大地。
  • 【百縣奔小康】寧鄉:積極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灰湯鎮積極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清產核資工作和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定,打造「一村一品」的休閒農業、特色產業等。湘都走出了一條通過農業轉型升級,打造湘都品牌,提質農村經濟發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的路子。  從2013年起,湘都生態農業園以公司的形式,分批與永盛村120戶農戶籤訂了土地流轉合同和勞動合同,共租賃了1400多畝水田或山地,聘用了當地500多位農民在農業園工作。
  • 溫州泰順縣大溪源村堅持生態治理溪流,以水景發展鄉村旅遊
    近年來,大溪源村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治理,還原天然美景,將大溪源打造成了市級「美麗河湖」。  「美麗河湖」帶動了「美麗經濟」,大溪源村迎來了寶貴的發展機遇,這個藏在「深閨」裡的山村吸引來一波又一波遊客。  如今,大溪源正從「美麗河湖」向「幸福河」邁進,它的整治、開發、提升見證了大溪源村村民的全面小康之路。
  • 濱州市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文化旅遊產業
    濱州市利用林果資源優勢,充分挖掘綠色生態文化建設,發展森林生態文化旅遊產業,將其作為改善農村環境、保護農業生態、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在資金、土地、金融、人才等方面出臺了多項扶持政策,全力加快鄉村生態旅遊業發展。
  • 「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美麗鄉村②——小金縣沃日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今年2月,阿壩州13個貧困縣(市)全部脫貧摘帽,全州累計完成10.34萬名貧困人口脫貧,606個貧困村退出。如今的阿壩大地,一個個藏寨羌鄉充滿詩情畫意,老百姓的日子也蒸蒸日上。脫貧,還要奔康。
  • 南京三松仁裡|一躍成為了「南京新主城」
    如果說江北新區曾是對標河西的同胞弟弟,那麼現在的江北新區已經大有青出於藍趕超河西之勢。作為一個城市的新興增長區域,未來的江北新區將成為華東地區的門戶,未來10年,我們將有機會共同見證一個新中心的崛起,甚至可以預見,無論是區域定位、發展速度江北新區都有望邁出一個大的臺階。
  • 發展犛牛奶產業 藍逸73餘萬大紅包促康定市俄達門巴村脫貧致富奔小康
    原標題:發展犛牛奶產業 藍逸73餘萬大紅包促康定市俄達門巴村脫貧致富奔小康   2021年1月13日,臘月初一,對於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俄達門巴村,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