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甘願紮根泥土地 築巢引鳳共吉祥丨普定縣貓洞鄉...

2021-01-10 天眼新聞

「天生吉祥又一村,減貧摘帽記在心。幹部群眾齊上陣,世上少了貧困人。」這是我在歷經多年的駐村工作後,為自己寫的打油詩,也是為自己駐村工作立下的莊嚴承諾。

2016年4月,我被派駐到貓洞鄉吉祥村開展駐村工作,在開展駐村工作之初,為了提高村幹部對駐村工作的認識,凝聚村支兩委力量,我認真思考,仔細分析,對吉祥村做了全面的了解和摸底。

何良平到辣椒基地研究種植工作

兩個月的時間,我走遍了吉祥村的犄角旮旯,摸清了吉祥村的村情及產業發展現狀。同時,深入田間地頭,與群眾談心,了解發展意願,對低保戶、精準扶貧戶做了全面的走訪和調查,172戶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已深深刻在了我的心裡,也為我日後的駐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016年12月,吉祥村村支兩委組織有學之士,在外工作的領導幹部及企業老闆討論研究吉祥村發展規劃,集思廣益,最終決定在吉祥村修建5米寬,2.25公裡長的入組路,5公裡的機耕道;在吉祥村發展辣椒種植1500畝,擬發展小微企業10戶,專業合作社3家,公司2家。

基地工作人員正在對收穫的辣椒進行挑選

要想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吉祥村必須實施「大手術」,一定要有「大動作」。

為了按規劃實施1500畝的辣椒種植產業,我們以辣椒產業為基礎,築巢引鳳,積極帶領駐村工作組與貴陽老乾媽公司取得聯繫。經過幾番洽談,終於與老乾媽集團下屬公司達成協議:由該公司在吉祥村流轉500畝土地種植辣椒,示範帶動全村農戶種植,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及培訓,並預付種植辣椒所需要的肥料、地膜、種苗等支出,農戶所種的辣椒公司以每公斤1.2元收購。

辣椒豐收村民們在採摘

在吉祥村的產業發展中,我和我的團隊日以繼夜地忙碌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將吉祥村的發展記在腦中,掛在心上,認認真真紮根于吉祥村的泥土地,帶領吉祥村在同步小康的大道上闊步前行。

挑選好的辣椒被裝車運到貴陽

【人物小傳】

何良平,普定縣貓洞鄉吉祥村駐村第一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梅世桂 整理

編輯 趙雨思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眾志成城戰疫情」普定縣貓洞鄉:貓洞英雄舍小家 疫情防控顧大家
    接到疫情防控工作通知,普定縣貓洞鄉黨委政府組織婦女幹部、工作人員和廣大群眾一起,積極投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為堅決打贏疫情阻擊戰、奪取防控鬥爭勝利貢獻巾幗力量。在這場疫情防控戰中,貓洞鄉女性工作者積極、迅速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線,帶動村居群眾和廣大家庭堅定信心、同舟共濟、一起行動,在這場疫情防控狙擊戰中發揮了主要和重要的作用。
  • 「我的扶貧故事」奉獻不言苦 追求無止境丨普定縣馬官鎮天興村第一...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我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進行深入調研,摸準村情,確立扶貧工作思路。為了解村情民意,摸清惠民幫扶政策導向,我積極深入全村23個村民組、兩個自然村寨,走組串戶,認真開展走訪活動,了解群眾生產生活情況及發展訴求。
  • 「我的扶貧故事」勇做脫貧攻堅的排頭兵|普定縣化處鎮沙包村駐村第...
    「我是黨員,有困難,我先上。」這是我常掛在嘴裡的一句話。我叫顧懷勇,是普定縣公安局化處派出所教導員,於2017年12月選派到普定縣化處鎮沙包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顧懷勇。2月4日凌晨,正在休息的我接到群眾報告,沙包組的辛某半夜從外地回到家中。當即接上村衛生人員,及時直到辛某家中,測體溫,了解在外相關情況,落實居家隔離觀察各項措施,一通忙下來,已經是凌晨4點了......第二天一早,我依然在疫情防控的崗位上忙碌著。
  • ...的扶貧故事」駐村工作的經歷是我人生的財富丨普定縣猴場鄉沙子...
    2013年2月,帶著組織的信任,我來到普定縣猴場鄉沙子坡村駐村。從縣城出發,行駛了50餘公裡,終於到達這片陌生的土地。初到這無任何集體經濟收入的貧瘠山村,如何帶領全村群眾脫貧致富,我陷入了思考。為了儘快了解村情,駐村後,我步行十餘公裡,走遍全村11個自然寨,走訪了退休老幹部李少方,縣人大代表魯桂蘭,老黨員李先開、等人群中。在走訪中,他們和我談了很多好的發展思路,也擺談了很多村裡的故事,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結合實際,我以聯繫群眾交朋友為工作開始,以強化自己、很抓幫扶為重點,以為民辦實事、排憂解難為工作的落腳點,逐步展開了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有他們,才有向陽而生的力量丨普定縣猴場鄉水落洞...
    支書在我耳邊輕聲說道,我猛地抬頭,一位老人站在圍欄旁,手上緊緊地攥住一根麻繩,麻繩的一頭拖著一頭正在吃食的牛犢,那牛吃得入神,老人也看得恍惚,冬日裡的餘暉灑在老人身上,像極了《活著》裡的「福貴」和那頭牛,有一種說不出的悲涼。這是我見盧鳳才老人的第一面,至今難忘。
  • 「我的扶貧故事」那個「可憐人」終於有個家了丨普定縣黃桶街道...
    2018年,任黃桶街道太平村副支書的我,在走訪貧困戶時,看到了王玉林家的狀況,心裡很不是滋味,王玉林的事,成了我的心頭大事。  那時的王玉林,36歲,未婚,二級精神殘疾。  王玉林自己一個人居住在破舊的老房中,屋內的地面都還未硬化過,家中衛生也無人打掃,走進屋內時,房屋都會散發出一股臭味。
  • 「我的扶貧故事」我這名「60後」的扶貧故事丨鳳岡縣蜂巖鎮桃坪村...
    還記得那是烈日當頭的盛夏,我懷揣扶貧資料和眾多同事一道,正式開始了我的扶貧之路。在第一次去貧困戶黃鬥志家之前,我心裡多少有些忐忑。如何憑藉個人之力幫助他家脫貧。在駐村工作組的帶領下我很快找到了他家。來到他家門前,映入眼帘的是一排破舊的平房,院子東側是跑風漏雨的木質廚房,屋裡光線昏暗,條件有些差。
  • ...故事」把群眾當親人,把群眾的事當家事丨普定縣猴場鄉水落洞村...
    楊金偉老大哥對有關政策不了解,也不清楚自己享受了哪些扶貧政策,得讓他把有關政策精神吃準吃透,心結才能打開。不氣餒的我在心中暗暗下定決心,要消除楊金偉對村委及其享受政策存在的誤解。聶應平到農戶家走訪「小聶,要不是你每次都這麼耐心地和我解釋,我還真弄不懂這些政策是怎麼回事,總覺得當中有『貓膩』,現在我清楚了,前幾天,隔壁老張頭問我危改的政策,我給他好好解釋了一下,瞧,他正找人寫申請書呢!」看著眼前當起了政策「宣傳員」的楊金偉,「癥結」已打通,我當即謀劃增收脫貧的幫扶計劃。
  • 範承宗以「青背山雀」為靈感的藝術新作——「築巢計劃II」
    去年11月,藝術家範承宗以邵族靈鳥「繡眼畫眉」的鳥巢為靈感,打造「築巢計劃」地景藝術作品,於日月潭伊達邵碼頭期間限定展出 1 年;今年延續取材自然與工藝的精神,以來自臺灣山林間的「青背山雀」為靈感,完成「築巢計劃II」,10 月底起於同樣地點展出(日月潭伊達邵碼頭),預計將展示到 2021 年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我的扶貧故事」參與扶貧,此生無憾丨貞豐縣沙坪鎮尼羅村原第一...
    在20多年前,但凡工作不認真或能力水平差的同志都將被調到這些地方工作,被認為是「吊兒郎當」同志的標配地。圖為王敬獎帶領群眾發展辣椒產業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始,我便與尼羅村與納翁村結下了不解之緣。2018年2月,根據組織的安排,我到沙坪鎮尼羅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我帶領村支兩委成員從改善基礎設施出發,積極協調項目、爭取資金,在上級部門的關心下,共實施公路項目5條,新建水池1個,鋪設管網10000餘米,安裝路燈20餘盞......村容村貌得到極大的改善,貧困發生率從2018年的63.9%到2019年初降到26.8%。在走訪貧困戶老黨員岑仕元時。
  • 抗疫巾幗行丨貓洞巾幗舍小家,疫情防控顧大家
    按照鄉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和安排,普定縣貓洞鄉婦女幹部、工作人員和廣大群眾一起,積極投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為堅決打贏疫情阻擊戰、奪取防控鬥爭勝利貢獻巾幗力量。「我初三來就沒有回去過,請人幫忙帶的換洗衣服,希望疫情趕緊過去」貓洞鄉黨政辦工作員黃勰說道。農業服務中心舒旭說:「家裡兩個娃娃,老公是教師,開學延時,就和我媽媽一起在家帶孩子,等疫情抗戰勝利就好了。」這場疫情防控工作中,每一位女性幹部都在默默地奉獻自己的力量。
  • 「我的扶貧故事」他們都叫我「兔子書記」丨雷山縣達地水族鄉也蒙...
    我所駐的達地水族鄉也蒙村距雷山縣城99公裡,離達地水族鄉人民政府所在地10公裡,從縣城出發到也蒙村最少也要花上4個小時。全村地域面積7.08平方公裡,耕地2198畝,山林6989畝。全村共6個村民小組,223戶107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9戶564人。
  • 「我的扶貧故事」白俊燃:「扶貧小白」成長記
    我叫白俊燃,是甕安縣司法局珠藏司法所負責人,也是珠藏鎮甕朗壩社區的一名網格員。2019年5月,我正式成為一名駐村扶貧幹部,從此我對大山深處有了牽掛。說到扶貧,對於剛剛參加農村工作的我,只是一個門外漢,談不上扶貧經驗。對於剛參加扶貧工作的我,很多扶貧政策不熟悉、不了解。一邊,我所在的司法所僅有我一個人,如何扶貧,怎樣扶貧,又怎樣兼顧本職工作,面對這樣的形勢,不禁拷問著我。
  • 中亞—中俄經貿文化交流特色小鎮「築巢引鳳」打造西北電商綜合...
    用他的話說就是為了「落實好市委書記張永霞提出的『講好金昌故事』」。&nbsp&nbsp&nbsp&nbsp目前,小鎮已經和中央電視臺相關部門籤訂了合作框架協議,就等著新辦公地點落成。楊鵬程說:「屆時將藉助央視這一平臺,一定能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宣傳推介金昌,擴大金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 「我的扶貧故事」從「扶貧新兵」到「扶貧尖兵」丨錦屏縣河口鄉巖...
    我是龍松權,是錦屏縣河口鄉人社中心的一名幹部,2019年3月在巖灣村當網格員。我的網格裡有50戶人家,結對幫扶對象8戶。通過實地走訪,我得知,2015年範華銀戶被識別為貧困戶。當時他家的住房是一棟破爛木房,還用樹皮夾著住人,透風又漏雨。
  • 我的扶貧故事丨李尚友:村民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
    據桐梓縣人民政府網消息:1月7日,桐梓縣人民政府網發布《我的扶貧故事丨李尚友:村民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內容如下:我叫李尚友,今年53歲,2018年11月起,擔任堯龍山鎮箭頭村村支書。在脫貧攻堅中,我與鎮村幹部和村民一起,早出晚歸揮汗修公路。經過半年的努力,修建、硬化兩條通村出境公路、10條通組公路共32公裡,聯戶路4公裡,解決制約發展的交通瓶頸。 我又多方協調,對村裡電網進行提檔升級改造,增加變壓器到11臺,為村民生活生產用電提供保障。提檔升級後,現在的入戶電壓基本達到了220伏,生活用電完全沒問題了,許多村民家還拉上動力電,解決了加工電的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吳敏:扶你「上路」,是我心中執念
    我叫吳敏,今年31歲,是安順市平壩區十字鄉人社中心的工作人員,和眾多同事一樣,拿著扶貧手冊,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了我的扶貧之路。緊張不安,是因為我不知道自己能給他們帶去什麼樣的幫助,怎樣助他們脫貧,他們會配合我的工作嗎?
  • 「我的扶貧故事」掛職掛心助脫貧丨黃平縣委常委、黃平縣人民政府...
    抓實東西部扶貧協作  2018和2019年,我共協調對口幫扶資金7050萬元,並將80%以上資金投入到產業項目,為黃平縣10898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每人每年增收500元以上。   我與黃平縣委、政府共同牢牢把握產業革命「八要素」,踐行「五步工作法」,紮實推進脫貧攻堅「春風行動」「夏秋攻勢」,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作為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推動產業扶貧的重要支撐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脫貧致富的有力抓手。
  • 「我的扶貧故事」振奮人心的不是話語是行動丨興義市雄武鄉中心村...
    2018年3月,我畢業後就到了基層,2019年7月,又作為下沉人員來到雄武鄉中心村,成為一名前沿指揮所成員,每一段故事都十分寶貴。能參與脫貧攻堅戰,吾之榮幸。交流不是我的強項,很多時候不能有效的交流,我只能用我那笨辦法來解決我與貧困戶叔叔阿姨們之間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