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冬候鳥來啦!漢豐湖已成西南重要越冬地

2021-01-09 上遊新聞

隨著天氣轉冷

從西伯利亞、內蒙古等地遷徙的冬候鳥

逐漸飛抵開州漢豐湖國家溼地裡

開州區自然保護地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楊德山介紹:「漢豐湖國家溼地公園,今年雁鴨類越冬候鳥約有2300隻左右,總共有13個種類,還有其他珍稀種類鴛鴦、針尾鴨、花臉鴨等。」

近日,工作人員觀測到鴛鴦、針尾鴨、綠頭鴨、紅嘴鷗等珍稀冬候鳥,種群和數量持續多年保持穩定,表明漢豐湖溼地成為西南地區,一個重要的中轉站和目的地。

進入冬季,漢豐湖水上彩林由綠變紅。樹林下、鳥島上,候鳥成群結伴。天氣稍微暖和,候鳥們集體出動,在湖面上曬太陽、群遊嬉戲,弄得水波蕩漾。

遠方客人的到來,讓不少市民走到湖邊,欣賞它們的身姿靚影……

漢豐湖國家溼地公園

面積1332.65公頃

是全國21個重點建設的溼地公園之一

近年來,開州對溼地公園實施多項創新性溼地生態工程,在岸邊築塘、環水栽樹、湖中堆島,重建、優化生態系統,既保護好一湖碧水,又恢復了溼地生物多樣性,讓冬候鳥遷徙、越冬有了更加舒適的「安樂窩」。

據觀測人員介紹,他們持續觀測已有七年,每年冬季,到漢豐湖國家溼地公園越冬的雁鴨類候鳥達21種、2萬餘只。

隨著未來北方天氣轉冷,會有更多的候鳥到達漢豐湖溼地,預計到1月中旬,越冬候鳥將達到高峰期。

候鳥不遠千裡而來

只為安全舒適度過冬天

待到明年春暖花開時

它們又將踏上返程路

漢豐湖國家溼地公園,遷徙的候鳥主要來自於西伯利亞,內蒙和中國北方,或者更遙遠的地方,遷徙而來,已經成為開州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此,希望廣大的市民朋友,一定要愛護候鳥,保護候鳥,做到文明觀鳥,互不打擾,讓它們在漢豐湖安全越冬。

記者:肖軍 圖片為資料圖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在漢豐湖國家溼地公園裡,三百多隻頭部呈棕紅色、黑色腹部的紅頭潛鴨,聚集在一起,即使近距離拍攝「大頭照」,鳥兒們也毫不怯生,仍悠閒自在地巡遊、結伴潛水覓食,成群追逐打鬧。觀測人員在走訪周邊住戶中,還了解到一個月前,村民曾看到有疑似小天鵝、鴻雁等珍稀候鳥現身。漢豐湖國家溼地公園面積1332.65公頃。近年來,開州對溼地公園實施多項溼地生態修復工程,在岸邊築塘、環水栽樹、湖中堆島,重建修復生態系統。重慶大學為驗證修復效果,在漢豐湖溼地、澎溪河自然保護區裡設有生態監測點,記錄動植物種類數量,監測生物多樣性的變化趨勢。
  •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青頭潛鴨
    開州區融媒體中心供圖人民網重慶1月4日電 近日,在漢豐湖國家溼地公園裡,三百多隻頭部呈棕紅色、黑色腹部的紅頭潛鴨,聚集在一起,即使近距離拍攝「大頭照」,鳥兒們也毫不怯生,仍悠閒自在地巡遊、結伴潛水覓食,成群追逐打鬧。在大群候鳥中,觀測人員首次發現頭部為黑色、腹部是白色的候鳥。經過比對,這種候鳥名叫青頭潛鴨,屬全球瀕危物種。
  •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觀測人員走訪周邊住戶了解到一個月前,村民曾看到疑似小天鵝、鴻雁等珍稀候鳥現身 、環水栽樹、湖中堆島重建修復生態系統重慶大學為驗證修復效果在漢豐湖溼地、澎溪河自然保護區設有生態監測點記錄動植物種類數量監測生物多樣性的變化趨勢經過近5年的持續觀測發現不僅有珍稀瀕危候鳥頻繁現身
  • 越冬紅嘴鷗聚集重慶市區
    央廣網重慶11月12日消息(記者吳新偉)近日,重慶市民驚喜地發現,在兩江交匯的朝天門附近水域,多了一大群「稀客」,引來無數市民圍觀。這些體態優美的紅嘴鷗,最遠的來自寒冷的西伯利亞。今冬,在重慶江津、綦江區等有成片湖泊、溼地的地方,也都有它們的身影。往年,紅嘴鷗越冬遷徙,也有少數在渝逗留,像今年這樣大範圍聚集並不多見。
  • 冬候鳥「前哨部隊」到三明啦
    這是三明境內今年觀察到的第一批冬候鳥。與去年的首批冬候鳥到來時間9月10日相比,今年首批冬候鳥到來時間提前了7天。        冬候鳥是指冬天在本地區越冬,春夏則遷往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繁殖的鳥類。據資料統計,每年遷徙來到三明的冬候鳥有130多種,是旅鳥的2倍,是夏候鳥的4倍多。據悉,這與三明市所處的亞熱帶溫暖潮溼的氣候有關。
  • 一起去看冬候鳥
    雅克·貝漢告訴我們,一年中隨著季節的變化定時遷徙、在北方高緯度地區和南方低緯度地區之間變換棲息地的鳥類就是候鳥。顧名思義,冬天,從北方飛到來南方的候鳥叫冬候鳥。冬候鳥其實是個相對的概念,夏天在湖北、河南繁殖後代的藍喉蜂虎,到了冬季,南遷至東南亞等地越冬。今年年初我曾在泰國見到藍喉蜂虎,看著它熟悉而美麗的身姿,我笑了。在當地,藍喉蜂虎就是冬候鳥。
  • 冬候鳥陸續來烏魯木齊市周邊「做客」
    都市消費晨報訊(記者趙梅報導)烏魯木齊冬天有哪些常見的冬候鳥?它們平時吃什麼?棲息在哪兒?近日,記者採訪新疆鳥類專家、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馬鳴了解到,近年來,隨著烏市生態環境日趨向好,市民環保意識提高,來烏市越冬的冬候鳥越來越多,目前,烏市冬候鳥的種類已增至40餘種以上,包括常見鳥烏鶇、大山雀、灰藍山雀,珍稀鳥大天鵝、疣鼻天鵝、長耳鴞、短耳鴞,還有北極「稀客」雪鵐、鐵爪鵐、白尾海雕等。
  • 蘭州:2500斤「冬糧」幫候鳥越冬
    12日,省林草局、省野生動植物管理局和市林業局聯合在銀灘溼地公園聯合舉辦保護候鳥宣傳活動,並為在黃河蘭州段越冬的候鳥送去「冬糧」。當日下午,工作人員和許多愛鳥人士一起,在銀灘溼地公園內及附近河灘地向黃河候鳥投放玉米等越冬糧食。
  • 西湖夏候鳥和冬候鳥"交接班" 杭州最佳觀鳥季節來了
    換句話說,這段時間是觀西湖候鳥的最佳時機。  想去西湖邊觀鳥,來來來,看看本報這份西湖觀鳥地圖。有些你常見卻叫不上名字的鳥兒,這回也好好認一認吧。  夏鳥未南歸,冬鳥已先至  近30種鳥開啟長途模式  西湖水域管理處監察大隊中隊長朱碧穎是一位水鳥愛好者。
  • 候鳥南歸長江畔
    新華社記者萬象攝  新華社記者程迪、陳毓珊、史衛燕、周文衝  江西鄱陽湖、湖南洞庭湖、重慶漢豐湖……在長江流域沿線重要溼地,人們驚喜地發現,成群結隊飛來的候鳥越來越多。  由於環境惡化、溼地面積減少、生物多樣性下降等原因,長江流域候鳥生存環境一度曾受到威脅。
  • 洞庭湖越冬候鳥已超10萬隻 今年這些珍稀鳥類首次現身「洞庭之心」
    舉報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湖南洞庭湖區的大通湖和河北衡水湖都迎來了大批越冬的候鳥
  • 候鳥南歸長江畔
    ,人們驚喜地發現,成群結隊飛來的候鳥越來越多。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2020年鄱陽湖越冬水鳥同步調查顯示,監測到水鳥數量68萬餘只,比2019年增加1.1萬隻。「鳥兒膽大了。」提起候鳥棲息的變化,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黨工委書記劉新喜感觸很深,原來候鳥多在深湖覓食,這些年覓食地範圍不斷擴大,田間、池塘也能見到它們的身影。燕雀翻飛、鳥聲婉轉、低回盤旋……長江流域是候鳥青睞的「越冬天堂」。
  • 林鳥大部隊現身揚城60多種冬候鳥將陸續來揚「作客」
    近日來,揚州鳥友在城區、城郊以及農村地區探訪發現,多種冬候鳥已抵達揚州。其中,野鴨、鷸鳥、柳鶯等已出現在城區。  冬候鳥林鳥大部隊抵揚  成群黃喉鵐、  白眉鵐稻田覓食  近日來,揚州鳥友們在瘦西湖、宋夾城、沿山河岸、楊廟鎮村莊等多地探訪發現,冬候鳥林鳥已大批來揚,黃喉鵐、黃眉鵐、白眉鵐、紅脅藍尾鴝、黃腰柳鶯等,都是成群出現。
  • 「落霞與孤鶩齊飛」 鐵嘴沙鴴現身大批冬候鳥來揚
    綠翅鴨  中國江蘇網10月24日訊 秋高氣爽,正是候鳥遷徙的好時候。這兩天,鳥友在高郵湖、江都花魚塘等地發現了不少冬候鳥的身影,如綠翅鴨、鶴鷸等。  候鳥來揚越冬  有記錄的冬候鳥達90多種  揚州,是東亞-澳大利亞遷徙通道的重要一站。每年秋冬季節,都有很多候鳥遷來越冬。根據多年來的記錄,揚州冬候鳥種類多達90多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有小天鵝、黑鸛、東方白鸛、白琵鷺、黑臉琵鷺等。
  • 婺源鴛鴦湖迎今年首批越冬鴛鴦,南下候鳥「先頭部隊」也已抵京
    目前,江西上饒婺源縣鴛鴦湖迎來今年首批野生越冬鴛鴦。據鴛鴦湖景區工作人員介紹,隨著天氣逐漸轉冷,來越冬的鴛鴦也將逐漸增多。延伸閱讀來了!南下候鳥「先頭部隊」已抵京天氣逐漸寒涼,對氣候變化異常敏感的候鳥們,現在也加快了南下遷徙的速度。
  • 首批夏候鳥從南方回揚 冬候鳥夏候鳥揚州「爭春」
    連日來,揚州綠楊鳥類攝影藝術中心鳥友發現,候鳥正進入又一個遷徙季,而揚州夏候鳥「先遣隊」已抵達。與前幾年一樣,今年從南方遠道而來的「報春鳥」依然是灰頭麥雞。  春天不遠了  「報春鳥」灰頭麥雞已來揚  紅色的雙眼、亮灰色的頭頂、明黃而頎長的雙腿,灰頭麥雞名字挺土,其實是「顏值」很高的鳥兒。在揚州,它們是典型的夏候鳥。
  • 廈門迎來大批冬候鳥 珍稀品種亮相翔安灘涂
    在這個春暖花開的時節,廈門作為冬候鳥一路向北遷徙重要的棲息地,再次迎來了大批可愛的小精靈。  廈門迎來大批冬候鳥 珍稀品種亮相翔安灘涂  翔安濱海東大道大嶝橋頭下的這片灘涂,蘊藏著豐富的海洋底棲生物。每年三四月份,不少的冬季候鳥都會選擇在這裡歇腳覓食。
  • 大群冬候鳥飛臨邵伯湖 護鳥「天眼」記錄下這些身影
    來到邵伯湖越冬的候鳥   昨日早上,邵伯湖面有薄霧。一上班,揚州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野保站工作人員就查看「天眼」,兩大群野鴨比較清晰地出現在屏幕上,數量多達兩千多隻。近期,邵伯湖的「天眼」已多次記錄成群的野鴨、小天鵝等。   護鳥「天眼」上崗  冬天記錄大群越冬候鳥   「邵伯湖的『天眼』去年建成後,已記錄多種鳥類。」野保站負責人曹兆陽介紹,去年夏天,「天眼」就記錄了火斑鳩、大杓鷸等珍稀鳥類。
  • 地產行業風向變 三亞「貓冬候鳥」少三成
    進入2020年12月後,作為黑龍江老年人候鳥式越冬的首選城市,海南三亞市的房屋出租價格同比下降15%左右,而哈爾濱飛往三亞的機票也一直停留在3折的價格上。據三亞異地養老老年人協會不完全統計,到12月初,冰城「候鳥」大約比往年冬季少了三成。來自東北的「候鳥」,今年似乎停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