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食講究清淡、少鹽少糖,但有些東西卻是不能少的,比如食用油

2021-01-11 錦鯉媽咪

給孩子做輔食不僅要少放鹽、糖,但該放的也不能缺了。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熬過了最難的頭六個月,寶媽和寶爸晚上終於能睡個好覺了,不過,新的挑戰接踵而來,孩子該吃輔食了。

說起添加輔食,很多寶媽都知道添加的原則,注重「清淡口味」,注意「少鹽少糖」或者乾脆「無鹽無糖」。

不過,很多家長忽略了另外很重要的一點,食用油,沒錯孩子的輔食裡還要添加食用油!這或許會讓很多寶媽疑惑,寶寶的輔食還要添加食用油嗎?不是強調清淡嗎?

寶寶的輔食中為啥要加食用油?

很多人都知道寶寶的輔食要清淡,這個概念給人的潛臺詞就是「不能重口,不能油膩」,既然鹽糖都要少加或者不加,那麼很多寶媽就自動把食用油也pass了。

其實還真不行,在孩子的食譜裡,無論是母乳還是配偶方奶粉,都屬於高脂肪食品,而寶寶初期添加的輔食,比如米粉、果蔬、瘦肉等,其中的脂肪含量都很少。

孩子一旦添加輔食,從母乳或者配方奶中攝取的脂肪含量就變少了,如果輔食再不能夠補充這些缺少的脂肪,就很可能導致孩子出現營養不均衡以及能量攝入不足的問題。

這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是非常不利的。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確指出,在7-9個月月齡的寶寶,輔食如果以穀物、果蔬等植物類輔食為主,那麼還需要額外添加5-10g左右的油脂。

對於大一點兒寶寶,他們能夠接觸更多的動物類食物,只要每天保證600毫升的奶、1個雞蛋、1-2兩的白肉(魚肉或禽肉),孩子需要的脂肪就足夠了,不用額外添加了。

輔食怎麼添加食用油?

5-10g的量聽起來不少,其實也就一湯匙左右,對於每天要吃好幾餐的寶寶來說,每次給輔食裡滴上幾滴就足夠了。當然,這只是參考,具體用量還要看寶寶的食譜,然後做出調整。

假如孩子今天的輔食都是以米糊、果蔬泥為主的,那麼添加的時候就來一小勺;但如果輔食以肉泥或者肝泥等高油脂的食物為主,那就少放或者不放油也是沒問題的。

總之,輔食添加食用油這件事,是為了讓寶媽引起重視,不要忽略了寶寶需要的脂肪攝入。

加什麼油好呢?

知道了輔食要添加食用油,那麼問題又來了,添加什麼樣的油才好呢?

大體上,按照「檔次」,常見的食用油可分為以下3類——

1)最推薦的種類:核桃油、紫蘇油、亞麻籽油

這幾種油脂都富含α-亞麻酸,而且可以直接吃,不用額外烹飪,滴到輔食裡完全沒問題。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膳食指南》的推薦,這三種油類也是首選油脂。

這3種油類最明顯的缺點就是價格比較昂貴。

2)第二等推薦種類:橄欖油、大豆油或者其他植物油

大部分的植物油中都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這種物質對人體的健康很有好處,家長也可以選擇植物油給孩子添加到輔食中。處理方式可以是直接添加或者低溫烹調。

3)最不推薦的種類:葷油(豬油)、黃油、人造奶油、椰子油等

這類油不推薦孩子食用,因為其中的飽和脂肪酸比例太高,經常食用非常不利於寶寶的健康。

對孩子來說,實際上沒有一種油是萬能的。寶媽們也沒必要非得糾結給孩子到底選哪種「油」。更重要的還是添加方式。

即便第一類油質量最好,也沒必要總是添加一種,而應該輪換著給孩子添加,第二類推薦的植物油也是很好的選擇,這樣也有助於各種脂肪酸的均勻攝入。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油類產品儘量買小包裝的,不要囤貨,這樣可以保證孩子吃的都是比較新鮮的油。

孩子用不用吃魚油?

不少家長肯定都聽說過,魚油富含DHA,這種物質還有助於智力的發育,所以孩子吃魚油是不是很推薦?還真不是。

首先來說,DHA對於孩子來說確實是一種非常利於健康的脂肪酸,對於孩子的視力發育、運動能力發育都大有幫助,但目前沒有任何研究證據表明,DHA會提高智力。

其次,魚油中富含DHA不假,但同樣還存在另一種脂肪酸EPA,這種脂肪酸對孩子的健康可沒啥好處。

研究證明,EPA攝入過多會對於兒童的身體生長發育產生不利影響。

由此可見,還是食補更讓人安心。

《中國居民膳食膳食指南》中推薦,7-36個月的嬰兒,每天DHA的攝入量在100毫克為宜,主要來源是母乳、配方奶以及海產品等。

所以,孩子平時只要確保奶量充足,每周吃兩三回魚,確保其中一頓是富含油脂的海魚。孩子的DHA攝入量妥妥的足夠。

哺乳的寶媽也應該多吃魚,每周至少吃一次海魚,這樣才能確保母乳中的DHA也能充足,給予孩子足夠的保障。

魚類選擇儘量選汞含量低的海魚,比如三文魚、沙丁魚、帶魚等等。而鯊魚、方頭魚、劍魚則不適合食用。

法國公共衛生與食品安全部門(AFSSA)指出,孕婦、哺乳期婦女及未滿30個月的嬰幼兒不宜食用劍魚。

錦鯉媽咪有話說

最後還有一點很重要,給孩子補充DHA吃海魚即可,千萬不要貪圖方便給孩子選擇什麼海魚加工的小零食,這些產品很多時候並不適合孩子,補充DHA的效果也很一般。

相關焦點

  • 少鹽少油少糖,你我都應該重視
    有些食物即便吃起來不是鹹的,也可能含有高鈉。這些食物吃多了,其實相當於過量攝入鹽。所以,平時在吃東西的時候,一定要當心這些隱形鹽。小心零食中的隱形鈉 | pixabay日常生活中,建議從下面幾個方面做起,減少鹽的攝入:①用限鹽罐或限鹽勺。②巧用烹飪技巧減少用鹽。等到食物快出鍋再加鹽調味,這樣吃起來會有鹹的味道。
  • 輔食能不能加鹽?為什麼?寶寶吃鹽的這些事要早知道
    孩子1歲前輔食不要加鹽和糖,算是現代育兒界的共識了。中國營養學會對7-24個月嬰幼兒餵養指南中建議,輔食應保持原味,不加鹽和糖及刺激性調味品,在1歲之後保持淡口味的飲食。美國兒科學會在嬰兒添加輔食的注意事情中提出「所有食物都應該是軟的、未加鹽的、完全烹熟的、未加調料的」。
  • 糖尿病患者飲食禁忌 高鈣低磷少油少鹽
    專家介紹想要控糖,我們一定要做到科學的飲食,這樣才能利於控制血糖。1、注意蛋白的攝入近年來認為長期採取高蛋白膳食,可能加重腎臟的高濾過狀態,同時增加體內有毒的氮代謝產物的產生和瀦留,從而導致腎功能的進一步損害。因此主張適量限制糖尿病腎病的飲食中的蛋白質,以減少腎臟損害。
  • 長假運動少,推薦幾道清淡小菜,低脂少油,好吃易消化
    長假運動少,推薦幾道清淡小菜,低脂少油,好吃易消化。萵筍炒肉片 用料:香萵筍2隻,純精肉1小塊,胡蘿蔔半根,蠔油,鹽,白糖,大蒜,食用油。做法:純精肉洗乾淨切成片,加入少許鹽,少許胡椒粉,半勺幹澱粉,少一點料酒,攪拌均勻 醃漬15分鐘。萵筍去皮洗乾淨斜切成片,胡蘿蔔去皮也切成片,大蒜切片。
  • 土豆沙拉入口綿密,無油少糖又少鹽,減脂期間健康的輕食料理
    飲食上過於油膩的東西吃不下,願意吃一些比較清爽的食物。土豆在一年四季中都很容易買到,可以保存好久又非常方便的食材,隨時拿出來馬上就可以做出很美味的食物。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道很有滿足感的土豆沙拉。土豆因為本身的味道不是很重,做沙拉的時候,可以搭配自己喜歡的食材。烹調時間15分鐘,難易度一顆星,操作十分簡單。做好的土豆沙拉入口綿密,清淡爽口。
  • 胖了這麼久,剛剛知道減肥需要少吃鹽!以後不敢重口味了!
    我們都知道,減肥的時候少吃甜食是非常重要的。甜食不敢碰,鹽吃太多也同樣不可以!是不是覺得奇怪,吃鹽跟減肥有什麼關係呢?這明明就是不相關的兩件事啊!很多人胖了這麼多年,還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肥胖可能跟多吃鹽、重口味有關係。其實,日常飲食太重鹽,太重口味真的會越來越肥。
  • 喝水都會胖的你,夏季減肥重點是少鹽,少糖,一天2000ml的水?
    少鹽鈉離子跟細胞的滲透壓調節有關,如果太多,水分就會滯留在身體中,幫助平衡滲透壓,如果太少,就會加速排除水分來平衡;所以最好的蕭水腫方法,第一步就要先拒絕重口味的食物,除了少加鹽巴調味之外,醬料、加工或醃漬食品最好也少吃。少糖血液中的糖分過高,也會讓血液變得比較濃稠、容易發炎,水分代謝能力變差,就容易水腫,建議最好也要減少攝取糖分。
  • 現在常說的「清淡飲食」究竟應該吃什麼?
    清淡飲食是指少油、少糖、少鹽、不辛辣的飲食,也就是口味比較清淡。從營養學角度,清淡飲食能體現食物的真味,最大程度地保存食物的營養成分。不過,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清淡飲食」常存在著一些誤區,比如葷腥不能吃、油鹽不能重,認為如果碰了那些食物,不但不利於營養均衡,還會導致體質下降,更不能稱之為「清淡飲食」了。
  • 一歲以內的寶寶到底能不能吃鹽?
    @鄭寶寶兒:寶寶快九個月了,輔食都是原味的,婆婆一天念叨十幾遍,讓給寶寶吃鹽,我真是煩死了。 另外,一些天然食物,比如穀類、蛋白質類都含有一定量鈉離子,因而在給寶寶添加輔食時,無需額外加鹽,都可以滿足此時寶寶對鈉的需求。 到了1-3歲,寶寶的腎臟功能雖略有成長,但依舊未完善。此時可以適當地添加一些鹽,但添加的量還是不能與成人相比。 每天攝入鹽分的量需控制在1克左右。
  • 比糖和鹽更傷血管,世衛組織呼籲停止食用,提醒家人:儘量少吃
    說起傷血管的東西,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糖和鹽,確實糖和鹽吃多了會對血管帶來不利的影響。糖分攝入過多,其中部分容易轉化為脂肪在人體中滯留,此時容易導致血液中的脂肪微粒增加,引起血液出現粘稠的現象,增加血管堵塞的機率。
  • 為什麼1歲內寶寶不能吃鹽?關於鹽的問題一篇說清楚!
    就好比在對待孩子吃鹽這個問題上,也算是育兒圈裡飽受爭議的一個話題了。長輩認為:「寶寶不吃鹽哪有力氣」「不放鹽的食物沒有味道,自己都吃不下去,怪不得寶寶不愛吃」咋一聽,這邏輯好像沒毛病,但對於寶寶吃鹽不吃鹽這個問題,還真的不能含糊!
  • 魚刺少的魚的做法
    那什麼魚刺少不用挑刺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幾種魚。鰱魚分好幾種,小編要說的是長鬍子的那種,這魚特點是全身無鱗、體表多黏液、頭扁口闊、上下頜各有4根條鬍鬚,它的肉質細嫩少刺、美味濃鬱,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營養豐富,尤其適宜體質虛弱、營養不良的人食用。那如何做呢,準備食材鯰魚,豆腐,調料油,鹽,料酒,白糖,蔥,姜,豆瓣醬,紅辣椒,香菜,雞精,花椒。
  • 雙11剁手日將至,寶寶輔食你定好了嗎?有份攻略請查收
    在這其中,輔食是麻麻購物車中少不了的東西。因為隨著寶寶日漸長大,母乳和配方奶粉已不能滿足寶寶生長所需了,要額外添加輔食。那麼,不同年齡階段的寶寶對輔食有哪些要求呢?寶寶所吃的輔食應該如何挑選呢?帶著種種疑問,趕快看看下面的這篇文章,一鍵解決媽媽們為寶寶添加輔食所遭遇的問題,購物街趕緊買買買起來~
  • 如果先添加果泥,寶寶有可能會更加挑食,輔食添加順序不能錯!
    原來小白一開始在輔食的選擇順序上就錯了。寶寶半歲大的時候,家長都會開始給寶寶添加輔食來幫助斷奶。我們常見的輔食通常都是一些米糊,或者一些果泥和蔬菜泥。對於輔食,我們有很多種選擇,米糊米粉可以提供碳水,果泥跟蔬菜泥則會提供各種維生素跟微量元素。這些對寶寶對寶寶的生長發育作用非常大。但是,在果泥跟蔬菜泥的選擇順序上,很多家長都錯了。
  • 嬰兒輔食包括零食嗎?滿足三個條件才是輔食,別把零食當輔食餵
    首先,零食中會有過多的糖/鹽導致偏食嬰兒1歲前不加鹽,2歲前不加糖,這是孩子成長的要求。因為過多的鹽會增加嬰兒幼小的腎臟負擔;過多的糖不但容易導致寶寶形成偏食、挑食,對於孩子來說還存在潛在的肥胖因素以及齲齒等等。
  • 1歲以內寶寶不能吃鹽?有沒有例外的情況?
    自寶寶開始添加輔食,媽媽們就更忙碌了,每天都在研究應該往寶寶的輔食裡添加啥,又在時刻注意寶寶的輔食裡不能添加啥。比如在寶寶的米粉裡滴幾滴核桃油,可以幫助寶寶大腦開發;太甜的食物一開始不適合給寶寶當輔食,會影響寶寶味蕾的開發;還比如,1歲以內的寶寶不能吃鹽,已經成了很多媽媽們的共識。
  • 查出高血壓,出了少吃鹽,3種水果也應該少吃,血壓或會穩定
    高血壓一直困擾著大家的生活質量,很多人患上高血壓後,醫生一直強調不能吃鹽、不能吃葷食、少喝酒等等,否則會造成血壓的再次反彈和升高,還會誘發的心腦血管疾病。多數人只是知道高血壓與過多的攝入食鹽有關,國家食品健康中心明確規定,成人每日所攝入的食鹽不應該超過5克,否則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損害,尤其是高血壓患者食鹽攝入過量會導致體內鈉鹽的濃度增高,所以要求飲食要儘量清淡。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有幾種水果經常食用也可能會造成血壓的升高,勸你及時忌口。
  • 寶寶輔食添加有講究,容易掉進七個坑,媽媽別等害了娃才後悔
    添加輔食就可以讓孩子肚子裡面的食物支撐更久一些,比如六個小時,甚至是八個小時,不需要吃東西就可以讓孩子晚上睡整覺。晚上睡整覺促進孩子生長發育。有助於他的大腦發育。3、預防缺鐵性貧血奶雖然營養很好,但是裡面的鐵含量非常少,而孩子到了6個月後,胎兒期從媽媽體內帶來的鐵基本上就消耗完了,要及時從外界補充。
  • 早餐重能量午餐少油鹽 一日三餐吃出健康
    也就是說,如果有些人喜歡高熱量食物,可以選在早上吃。早餐不僅要有主食(麵包、饅頭、餅、米飯、粥等),還要有蛋白質類食物(蛋、奶、肉、豆製品),以及至少一種蔬菜或水果,如果再加上一小把堅果,那就更完美了。若早上沒有食慾,不要強迫自己吃下大量食物,而應循序漸進。先從喝水、吃流食開始,比如喝一小碗粥,吃一小碗湯麵,或喝點酸奶、豆漿等,慢慢培養早晨胃腸對食物的興趣。
  • 做炸酥肉,有「三樣調料」不能少,少一樣都不夠香、不夠正宗
    其實,炸酥肉想要好吃,有兩個點是關鍵,第一就是酥肉的醃製,第二就是麵糊的調配;還有三樣調料一定不能少,把這兩點掌握好,炸出來的酥肉肯定又香又酥又脆。【炸酥肉】準備食材:五花肉500克、乾花椒10克、鹽適量、生抽少許、料酒少許、薑絲少許、雞蛋一顆、紅薯澱粉100克、食用油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