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築屋頂識別指南

2021-01-16 文博圈

作者:Heritage Observer 來源公眾號:遺介

故宮屋頂一角◎文博圈


中國古建築是個神奇的存在

模樣紛繁複雜

大家都很熟悉

但是好像又都很陌生

每當看到一個不認識的屋頂


你也會說這是——大屋頂



還是—— 小屋頂




那這看著不一樣

卻又有點像的古建築屋頂

到底怎麼分呢?

這次我們來數一數

這些古建築的屋頂!




1


古建築的屋頂

往往是我們對一座古建築最直接的印象

比如說到天壇

你腦子裡肯定會出現一個輪廓





解釋屋頂是什麼之前,我們得知道

古建築基本分為三部分

臺基   屋身   屋頂

你可以理解成一個人戴著帽子

屋頂就是人的帽子




其次你要記住這三個部位

山牆   屋面  屋脊




2


我們的生活中

有些屋頂是你肯定見過的

他們是最為常見的幾種屋頂樣式



01

 廡(wǔ)殿頂


顏 值 要 點


廡殿頂

有五條脊

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

前後左右共四個斜坡面


出 身 要 點

根據資料記載

廡殿頂其實早在殷商時代就有

但唐中期以前的廡殿頂具體結構現已不可考

晚唐以後有實例可查

這時候的廡殿頂屋面曲線平緩

正脊較短

正脊兩端的鴟吻是鴟尾形象

而不是鴟首

比如梁思成林徽因發現的佛光寺東大殿


▲唐  佛光寺東大殿(模型) 


宋代叫作「吳殿頂」

也叫「四阿殿頂」

(「阿」是建築屋頂的曲簷

「四阿」就是四面坡式的曲簷屋頂)


明清時期

改稱「廡殿頂」

現在我們看到的很多廡殿頂建築都是明清時期的

比如 馳名世界的 故宮太和殿


委 以 重 任


最尊貴的建築才可以使用廡殿頂

宮殿和廟宇的殿堂較多

太和殿的重簷廡殿頂

就是中國古建屋頂中的最高級


▲故宮 太和殿 



02

歇山頂


顏 值 要 點

歇山頂有

九條脊

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qiàng)脊

前後左右也有四個坡面

左右兩個坡面比廡殿頂的要低


名字記不住?

一個人要爬屋頂這座山

爬了一半山坡非常累

歇了一會以後

速度直線上升立刻就到了山頂

於是這座山叫 歇山頂


戧脊

就是屋頂最邊緣分岔的那四條比較短的脊


山花

就是歇山頂左右兩側與坡面銜接的三角形區域


(具體可參考上圖)


出 身 要 點


根據文獻和資料顯示

此屋頂最早見於漢闕石刻

當時的歇山頂較小

一直發展到唐代就開始有點像如今的模樣了

我國現存最早的唐代建築——南禪寺大殿

就是一座唐代歇山頂建築


▲唐 南禪寺大殿


清代之前叫

「曹殿」「漢殿」「廈兩頭造」等名

明清時期

官方建築開始出現大歇山

「歇山」這一叫法也在清代開始


委 以 重 任

歇山式比廡殿頂低一個等級

一般在僅次於廡殿頂等級的建築上

宮殿和廟宇中的大殿使用較多

如大家都愛的北京天安門

就是 重簷 歇山頂


▲故宮 天安門


重簷

就是兩層或兩層以上的屋簷,一般來說,重簷大多是指在一層建築上有兩層或兩層以上的屋簷。重簷屋頂的「重簷」,可以是上下屋簷平面相同的,也可以是上下屋簷平面不同的。



03

懸山頂


顏 值 要 點



懸山頂有

五條脊

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

前後兩個坡面

它的特點在於

屋頂的大山兩側超出山牆

屋頂兩側懸在山牆外

因此得名「懸山頂」

(有時被稱「挑山頂」)


出 身 要 點


懸山頂是兩面坡屋頂的早期做法

宋朝時稱「不廈兩頭造」

清朝稱「懸山」  「挑山」  「出山」

中國古代的重要建築基本沒有使用懸山式屋頂

特別是唐代以前尤為少見



委 以 重 任


懸山建築等級較歇山建築低

在廟宇、宮殿建築群中

用於附屬建築

多用於民間建築

因其有利於防雨所以在南方民居更為普遍


▲山西  龍門寺西配殿


▲山西  佛光寺文殊殿



博縫板

懸山建築懸在外的檁木,會受到雨水侵蝕,腐朽加速,因此出現了博縫(風)板這塊木頭。挑出的檁木端頭用博縫板擋起來,暴露的木頭得以掩蓋和保護。博縫板長隨椽長,按步架分塊,隨屋面舉折安裝,成彎曲的形狀。



04

硬山頂


顏 值 要 點



硬山頂有

五條脊

一條正脊、四條垂脊

前後兩個坡面

左右兩側的山牆與屋面直接相交

將所有內部梁架檁木包住

記不住的話就說屋頂與山牆生硬交接

所以叫硬山頂


出 身 要 點


宋代建築巨著《營造法式》一書中

沒有關於硬山頂的記載

現也無存宋代有硬山頂建築遺物

由此可推斷

宋代及以前並沒有硬山頂

明、清時期開始

硬山頂開始廣泛出現



委 以 重 任


這是古建築中最普遍的屋頂樣式

住宅、園林、寺廟都大量存在


▲瀋陽故宮 清寧宮


▲山西  王家大院



05

攢(cuán)尖頂


顏 值 要 點



攢尖頂


頂端為尖,上有寶頂

沒有正脊,其他脊的數量隨建築牆平面邊數各有不同

如圓攢尖、四角攢尖、六角攢尖、八角攢尖

等等等等


出 身 要 點


原始社會的北方建築

已經有了攢尖頂的雛形

▲半地穴


攢尖頂在漢代已經出現

宋代叫「鬥尖頂」

明清時代的建築物中較多見



委 以 重 任


在攢尖頂在等級較高的建築中可見


北京故宮的中和殿

天壇祈年殿等幾座

▲故宮 中和殿


▲天壇 祈年殿


但在亭、閣、塔類建築較為多見

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亭子

如中國最大的亭子

北京頤和園廓如亭

就是個重簷的八角攢尖頂


▲頤和園 廓如亭 



06

卷棚頂


顏 值 要 點


▲卷棚頂


沒有正脊

因其正脊處是弧線形的曲面而得名

其他位置因屋頂樣式不同

可以是卷棚歇山頂、卷棚硬山頂、卷棚懸山頂等



委 以 重 任


卷棚頂出現在宮廷、寺院一般是附屬建築

我們常見的是在園林中的亭、軒、廊、榭

如北京頤和園中的諧趣園

屋頂形式基本全部為卷棚頂


▲頤和園 諧趣園建築群



廡殿式>歇山式>懸山式>硬山式

卷棚頂與攢尖頂經常見於園林中,但也有故宮中和殿此類例外,因此此處不討論卷棚頂與攢尖頂等級。


重簷>單簷

重簷頂等級高於單簷頂。



3


扇面頂

扇面頂就是扇面形狀的屋頂

前後簷都是弧形

且弧線前短後長

後簷大於前簷

一般都是小型建築


▲拙政園 與誰同坐軒



盔頂

「盔頂」因形象類似戰士頭盔而得名

頂和脊大部分為凸出弧線

屋頂最高處中心為寶頂

像是頭盔上插的纓穗或帽翎

盔頂現存並不多

而你最耳熟的 嶽陽樓 就是一個

▲嶽陽樓



盝[lù]頂


 盝頂較難見到

是坡屋頂家族裡的平屋頂

有四條正脊圍成平頂

四面再接坡面

四角各有一條垂脊向下斜伸

盝頂在金、元時期比較常用

元大都房屋多為盝頂

明、清兩代也有很多盝頂建築

如明代時期故宮欽安殿

清代瀛臺的翔鸞閣

以及現在先農壇的井亭


▲先農壇 神廚井亭




穹隆頂


穹窿」指天空

也指高成形的建築

外觀像是倒扣的球形或多邊形

所以也被稱作「圓頂"

常見的伊斯蘭建築多為

就是穹隆頂


▲新疆  阿巴夥加瑪扎墓(阿巴和加麻札墓)


藏族平頂


藏式屋頂均為平屋頂

四周多用邊瑪草砌築起的邊瑪牆圍合

平屋頂多用土石材料修築

《舊唐書 吐蕃上》記載

「國都城號為羅些城,屋皆平頭「

可見在吐蕃時期平屋頂已經是常態了

▲藏區民居


▲拉薩  布達拉宮



環形屋頂


福建民居中的圓寨

就是環形屋頂

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土樓建築

(環形屋頂只是土樓的一種,其次還有方形等)

土樓是基於福建客家人為防止侵襲而建造的聚居建築

對外封閉、對內開放

通常還會出現同心圓式的諸多環形屋頂


▲福建裕昌樓




4



方勝亭


方勝一詞指雙菱形

兩個方形相疊的亭子即為方勝亭

屋頂為兩個四角攢尖頂相交形成



勾連搭屋頂


這種屋頂形式

在屋身和臺基不變的情況下

屋頂更富於變化

勾連搭屋頂

也成為了巧妙解決古建築空間擴大的方法

在需要大空間的建築上多採用勾連搭

如漢地的伊斯蘭禮拜堂多是勾連搭




 「卍」(萬)字頂


「卍」字紋是我國古代裝飾中的一種紋樣

「卍」讀作「萬」

代表「萬事如意」、「萬壽無疆」等

有一些建築的平面和屋頂也採用「卍」字形

北京圓明園中的」萬方安和「就是採用的萬字頂




藏漢結合屋頂


將藏式平頂與漢式各類屋頂結合

是藏漢文化交流的實證

北京香山昭廟

承德小布達拉宮——

普陀宗盛之廟

即為代表




故宮午門組合屋頂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

五座主要建築呈五峰凸起狀

故俗稱「五鳳樓


正中的門樓為重簷廡殿頂

東西各一廡殿頂的廡房

環抱的城臺四角

各有一個重簷攢尖亭

中間還有兩處兩面坡連廊


所以整個午門的屋頂

其實是很多基礎屋頂的組合體




故宮角樓組合屋頂


故宮角樓

是公認的屋頂最為精美的建築之一

是一座四面凸字平面組合的多角建築

屋頂可分為三層

上層為兩個十字交叉的歇山頂

中層為四個不完全的重簷歇山頂交接

下層簷為一環半坡頂的腰簷

使上兩層的屋頂形成一個複合式的整體

整個角樓有10個山花、28個屋角、72條脊

故宮角樓體現了我國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



提起中國古建築的第一印象,就是各種各樣的屋頂,但它到底是什麼?恐怕沒有多少人能數出來~古建屋頂家族也被叫成了大屋頂。可真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了。作為中國古建築的代表性標誌,屋頂的造型、色彩和裝飾都是中華經典文化經數千年演變後的價值體現,凝聚的是多個民族共同擁有的高超技藝!


就像你說的那樣,此物只應天上有~
而遺介的十個人冒著畢設論文寫不完的風險,噁心了自己整整一個月。
只是為了讓你學完這篇文章
隨意上天~誰都擋不住的那種~



致謝與聲明:


參考書籍

中國古建築知識手冊 田永復;

中國仿古建築構造精解 李劍平;

中國傳統建築形式與工藝 李湞;

福建土樓建築 黃漢民、陳立慕;

中國建築 屋頂篇 ;

個別圖片源自網絡,在此致謝原作者


圖片製作:陳三歲、魚豔天、 王威、劉鑫寧、徐天陽、孫海楠、遺介君

文案編輯:遺介君


~神奇遺介 掃這裡~


《中國文物報》創刊以來的文章

全在這裡了

全文檢索U盤徵訂

▼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或識別上圖二維碼,快速徵訂《中國文物報1985-2018》全文檢索U盤。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博圈立場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相關焦點

  • 古建築屋頂這麼多?!
    中國古建築是個神奇的存在模樣紛繁複雜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好像又都很陌生每當看到一個不認識的屋頂你也會說這是——大屋頂?那這看著不一樣卻又有點像的古建築屋頂到底怎麼分呢?這次我們來數一數這些古建築的屋頂!提起中國古建築的第一印象,就是各種各樣的屋頂,但它到底是什麼?恐怕沒有多少人能數出來~古建屋頂家族也被叫成了大屋頂。可真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了。
  • 中國古建築屋頂樣式有多美,你可知道?
    中國古建築屋頂樣式知多少?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僅是小小的屋頂就蘊藏了社會等級、歷史變遷、民族文化等內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古建築的坡屋頂之美及其豐富內涵。  屋頂在古代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古代社會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古建築中的坡屋頂形式是一種重要的表現。
  • 大美中國建築古建築:硬山式屋頂
    硬山式屋頂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替換高清大圖這種屋頂造型的最大特點是比較簡單、樸素,只有前後兩面坡,而且屋頂在山牆牆頭處與山牆齊平,沒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沒有變化。替換高清大圖關於硬山這種屋頂形式,在宋代修撰的《營造法式》一書中沒有記載,現存宋代建築遺物中也未見,推想在宋代時,建築屋頂還沒有硬山這種形式,所以推想硬山式屋頂應該是在宋代以後出現的一種屋頂形式。
  • 漲知識|細數這些古建築屋頂
    中國古建築是個神奇的存在,模樣紛繁複雜,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好像又都很陌生,每當看到一個不認識的屋頂。你或許會說這是——大屋頂?還是—— 小屋頂?那這看著不一樣,卻又有點像的古建築屋頂,到底怎麼分呢?
  • 宮殿、廟宇、園林、民宅,中國古建築的這些特點你知道嗎?
    中國古建築是「凝固的古典音樂」,飛簷鬥拱的亭臺樓宇、恢弘壯麗的宮殿建築、詩意的園林以及古樸的民居...這些分散各地的各式古建築,共同演奏了這支氣勢磅礴的樂曲。那麼,如何欣賞古代建築?它們又有哪些特點呢?
  • 歷史圖騰:華夏文明印記中的中國古建築(下)
    中國古建築的歷史源遠流長,每一處古建築都如同一部沉甸甸的史書,以獨特的方式印記著華夏文明。長城(萬裡長城)始建於西周時期,分布在北京、河北、天津、山西、甘肅、內蒙古、青海、山東等15個省,總計長度超過5萬千米,以夯土、塊石、片石、磚石混合等結構沿山嶺的脊背修築而成。
  • 中國古代建築的大屋頂,式樣不同,到底有何絕妙?
    大家好,我是近期一直在進修、連更古建築史學文化的小編「秋扇晚來急」。回顧上一期的知識點,有提過「屋頂屋身臺階」三段式外觀輪廓結構的中國古建築基本特點,不知道各位朋友們還記不記得呢?而房屋的面積越大,它們的屋頂也就越高大。
  • 除了遮風擋雨,屋頂還能幹什麼?
    鑑於廣告牌的外觀相似度有點高,寶哥哥特意為大家準備了一份《廣告閱讀指南》。特別提示:牢記以下結構,有助於本指南的閱讀與使用。等級森嚴的屋頂廡殿頂顏值特點:1+4+4廡殿頂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前後左右共四個坡面,因此又稱五脊殿(宋代)和四阿頂(清代)。據傳,廡殿頂是中國出現最早的屋頂形式,早在殷商時期就已出現。
  • 鏡頭作證 中國古建築的創意之旅與發現之美
    不過,讓樓先生興奮的是,在作為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主辦的「雪花純生·中國古建築攝影大賽」評委的這三年間,他不僅有機會跟著參賽者的鏡頭重溫中國古建築之美,還「神遊」了不少自己從未去過的地方。而最讓他欣喜的是,隨著每年一套的中國古建築「五書」的出版和中國古建築攝影大賽的舉辦,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對中國古建築有了保護意識,意識到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已經越來越少。
  • 牛腿——中國古建築經典構件之一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長的歲月裡,中國古建築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包含了大量我國古人的智慧,可以說是人類世界最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其中木結構建築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點,是世界建築中絢麗的一筆。
  • 專訪|高曉松之母張克群:梁思成點燃了我的古建築熱情
    你對古建築的熱情,是否也受其影響?張克群:他給我們上中國建築史,但那時候學校對中國建築史不甚重視,都沒有教材,梁先生想起什麼就說什麼,不是很系統,但是他對古建築的熱情特別感人。那時候教學設施不太好,在白牆上打幻燈片,他趴在牆上看幻燈片裡的雕像,一邊用手摸那牆,一邊在嘴裡說,「我是多麼喜歡這些佛爺的小胖腳丫呀!」梁先生對建築的熱愛無以復加,那些古建築就跟他的情人似的,給我的感觸特別深。
  • 建築結構丨坡屋頂的社會等級及文化內涵,原來有這麼多學問!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僅是小小的屋頂就蘊藏了社會等級、歷史變遷、民族文化等內容,一起來領略古建築的坡屋頂之美及其豐富內涵。
  • 天安門的屋頂是什麼樣式的?歇山頂漫談
    小編按:漫談之一所述的廡殿頂是最高級別的屋頂,而歇山頂則次之,可以用於等級稍低的建築,比如王府的大殿,或者皇宮的稍次要一些的宮殿,或者城門等處。也有個別案例是例外,比如薊縣獨樂寺大殿為歇山頂,山門為廡殿頂。預知歇山頂,且看本文。  引子   古建築常見的屋頂有四種: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和硬山頂。
  • 農村自建房的屋頂用什麼瓦好?各種常見屋面瓦分析
    導讀:農村自建房的屋頂用什麼瓦好?各種常見屋面瓦分析現代農村走進去,不再是十幾年前那種破敗的小青瓦房,一眼望去都是整齊劃一的屋面瓦,可能是琉璃瓦、也有的是合成樹脂瓦等等,真的是各式各樣,但是選擇多了,自然會有越來越多的糾結與矛盾,那麼,農村自建房的屋頂究竟用什麼瓦好呢?
  • 古代建築中常見的屋頂形式
    中國古建築的基本由以下幾部分構成:①、臺基 (臺基是建築下面用磚石砌成的突出的平臺,即建築的底座)②、柱、枋、梁、檁、椽、山牆等 ③、鬥拱(又稱枓栱、鬥科、欂櫨、鋪作) ④、屋頂 。故宮弘義閣第四級:歇山式屋頂,宋朝稱九脊殿、曹殿或廈兩頭造,清朝改今稱,又名九脊頂。為古代中國建築屋頂樣式之一,在規格上僅次於廡殿頂。
  • 四川最具神秘色彩的寺廟:寺中常年無人打掃,屋頂卻不掉一片落葉
    王安安旅行,懂你的旅行:四川最具神秘色彩的寺廟:寺中常年無人打掃,屋頂卻不掉一片落葉隨著中國經濟不斷增長,使得數量較多的人們都喜歡前往外地遊玩,以此來讓自己壓抑的內心獲得有效釋放,同時也可以增加自己的閱歷。
  • 漢字與古建築:穿梭千年的不解之緣
    而建築,是凝固了的詩,古建築文化與漢語文化同根同源。 事實上,作為中華文明一以貫之的精髓,漢字直通天地、包羅萬象,也當然包含了中國傳統建築方面的知識,今天就讓流淌在我們血脈裡的古老文字,帶領大家去重拾遠逝的文化記憶,去領略並感悟中國建築的博大精深。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二百一十八座,廣東東莞榴花塔
    大美中國古建築之「中國古代名塔」系列,感謝關注,感受中國古建築之美!大美中國古建築系列內容,等待你的支持,別忘關注哦!!!
  • 一個美國地毯清潔工中國尋夢32年:讓大理古建築「活著」
    一次到中國盲目的自由行,改變了他的人身軌跡。他在火車上度過200多個夜晚,看過福建的土樓、廣東的碉樓、江西景德鎮、陝西韓城等地,一圈轉完,他決定在大理留下,開客棧。如今,他有一個中國夢想:讓大理古建築「活著」,傳承。
  • 什麼是坡屋頂?今天大家來了解一下
    這些建築物有傳統的中國坡屋頂作為他們的共同特徵▲上世紀建築的大屋頂在上個世紀的西方現代建築的衝擊下,如何將西方現代主義建築鋼筋混凝土的有效建造方法與我國數千年來的傳統民居建築相結合,是擺在我們建築師面前的一個世紀主張。上世紀。在民國政府時代,大力倡導建築的「中國固有形式」,並在建築物中增加中國建築傾斜屋頂的最突出特徵,是建築師面臨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