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12月7日電 題:「七七四十九天」前夕的「蘇花祭」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黃少華
8日,是蘇花公路「10.21」塌方事故20位大陸赴臺旅遊居民罹難七七四十九天祭。
7日午後1點,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臺北辦事處主任範貴山與9位大陸駐臺記者,乘坐大巴自宜蘭蘇澳拐上蘇花公路,前往察看114.5公裡處的修復情況,追思逝者。
宜蘭內埤海灣的風徹骨地寒。
蘇花公路114.5公裡處是一個大拐彎,兩邊山勢陡峭。事故發生時L型彎道的兩邊,各有一路山石在瞬時800ml的暴雨衝刷下崩塌,泥石流掩蓋了整個路面,衝走了公路彎道的鋼筋水泥護欄,臺灣創意旅行社接待的廣東珠海18位遊客和1位領隊,以及臺灣司機、導遊各1位乘坐的旅行大巴在此翻滾入了太平洋。
當時,在蘇花公路112.8公裡轉彎處,另一個北京旅行團的女領隊田園和臺灣司機疏導其他遊客下車後,失去逃生機會,不幸被泥石流衝下山崖遇難。
記者現場所見,崩落垮塌山石儘管有所清理,但依然呈奔突狀。
據曾經7次進入現場參與救助的臺灣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緊急事務救災委員會副主委林慶仁介紹,事件發生後臺灣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對幾處事故路面進行了修復。在114.5公裡處,傍山修建起鋼筋水泥的擋土牆,濱海一側公路彎道,則修復了十四個鋼筋水泥護欄。彎道另一側的山體保護工程,正在進行中。記者看到一部小型挖土機及一些隔離樁。
據介紹,蘇花公路已經於11月20日全線恢復通車,部分路段實行整點單向控制行駛。採訪期間,不停有各式大大小小的車輛疾馳而過,不過以貨運為主。
事故發生後,範貴山已經是第四次到蘇花公路現場,「前幾次都是陪著罹難者家屬來祭拜。有位男士迎著大風,面向大海,一遍遍大聲喚著妻子的名字,直到昏厥。有位悲傷的母親一次次想跳下山崖隨子而去。我心裡真不是滋味。」
他說,為了加強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安全保障,臺灣業界調整了東線旅遊花蓮——宜蘭的接駁方式,每天加開三趟區間火車擺渡大陸遊客,同時安排旅行車載著行李從花蓮「放空」至宜蘭,「這個安排是穩妥的。」
何時恢復大陸旅行團蘇花公路行程?範貴山表示:待「蘇花公路改建方案」完成,兩岸業界對新蘇花共同進行安全評估後再做考慮。
為了體驗大陸旅客新的接駁方式,記者一行乘坐檯灣鐵路局復興號3372次區間車,11:05從花蓮站出發12:23抵達宜蘭蘇澳站。
據臺灣旅行業總會執行秘書長向權宗介紹,每列區間車共8節車廂,每節可乘60人,目前按每節50張票發售,票價100元新臺幣,同時也向臺灣居民發售。
記者所見,車廂內兩側設置長條皮質軟座,乘座環境寬鬆。與記者同車的一個北京旅行團,團友們僅攜帶輕便背包上車:「我們的行李都隨大巴往宜蘭了,這樣安排還有機會坐坐檯灣火車,也不錯。」一位家住花蓮的翁先生與太太也乘坐這輛車:「我們從宜蘭轉車去臺北,這趟新開的區間車,票價從未有的便宜,也方便了我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