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雲新聞記者 馬揚洋
近日,有武清居民向「津雲政民零距離」欄目反映,被交通噪音問題困擾,希望能夠解決。
立秋後,津城的早晚相對涼爽了一些,很多市民會選擇開窗通風。但住在武清區玉翠園小區的許先生一家,卻只能將窗戶緊閉。「我們小區臨街的這幾棟樓緊挨公路和京津城際鐵路,中間沒有設立隔音屏障,無論白天還是晚上噪聲都很大,如果開窗戶,晚上根本無法入睡。」吳先生說,從2017年搬進新家後,一直被「噪音」所困。
新房入住:「吵」到無法入睡
2015年初,許先生和愛人相中了位於武清區東蒲窪街的玉翠園樓盤,「房子的地理位置不錯,交通便利,而且房型很好,周邊這種房型的不多。最重要的它是學區房,孩子上學方便。」經過多方對比,許先生一家人當即購買了玉翠園三期的房子。
「2016年交房後,我們2017年裝修並住了進去。」入住後,13樓的許先生發現,新房都挺好,就是太吵了,「我們這一排樓都挨著前進道。」記者看到,許先生所在的2號樓緊鄰前進道輔路,綠化帶前是前進道,遠處是京津城際鐵路和京滬線。
小區內,除了2號樓外,還有1號樓、5號樓至9號樓,7棟樓呈帶狀,都緊鄰公路。
「汽車、火車、高鐵,一個聲音比一個大。尤其到了晚上,周圍都安靜了,汽車經過的聲音本來就很吵了,一過動車嗡嗡響,幾分鐘就要響一次。」許先生說,天氣涼爽時還能靠著關閉雙層窗戶來阻隔一些噪音,但到了夏天,敞開的窗戶帶來的「噪」,比暑天的燥熱還讓人煩悶。
站在許先生家打開的窗戶旁,使用手機的分貝測量軟體測試顯示,下午時,高鐵噪音最高至69分貝,公路噪音和普通鐵路貨車噪音在50分貝至52分貝之間。
晚上時,公路噪音在43分貝至52分貝之間,火車經過產生的噪音為52分貝,城際列車經過最高至67分貝。
根據國家標準(UDC534.836),住宅區的噪音白天不能超過50 分貝,夜間(指22 點至次日6 點)應低於45 分貝,若超過這個標準,便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居民住宅噪音汙染標準主要參照1 類(晝間:55 分貝;夜間:45 分貝)、2 類標準(晝間:60 分貝;夜間:50 分貝)。
居民盼加裝隔音設備
京津城際2008年開通運行,至今已經十多年時間,鐵路沿線的小區也從零星幾個變得越來越多。
許先生告訴記者,其實噪音大的問題自己和鄰居都已經反映了多次,「入住第二年就有鄰居去諮詢了,能否在我們這側加裝隔音板。當時回復是鐵路和住宅之間有公路,公路兩旁還有樹,一是距離遠,二是有樹阻隔,影響不大,事情就不了了之了。但實際上,這些樹對我們高樓層沒有任何阻擋噪音的作用。」
記者查詢發現,從理論上講,噪聲隨著距離增加而衰減,但如果中間存在障礙物,則噪聲衰減規律會發生變化。對於位於小區中心、遠離街道、周邊有其他住宅樓遮擋的樓棟來說,各樓層之間的噪音差別不大。但對於像許先生所住樓房一樣,臨街且無遮擋的樓棟,則呈現出「兩頭噪音小,中間噪音大」的特徵。高層住宅在30米到70米間的樓層噪聲會比較大,一般位於10層-24層。樓層低的噪聲比較小,主要是因為綠化帶、行道樹可以降低噪聲,而且低樓層只接收近距離的噪聲。而樓層越高接收噪聲的範圍越廣,遠距離的交通噪聲也可以傳送到高層。不過,隨著距離增加聲音會衰減,到某臨界樓層後,噪聲會慢慢減小。
列車經過時帶來的噪音讓玉翠園小區的居民難受,居民們盼望架設隔音設備的願望非常強烈,「我們希望能在高鐵北側裝隔音板,高鐵南側小區就給加了隔音板,而且翠亨路以西都沒有住宅。」許先生感到疑惑,同為京津城際鐵路兩側的住宅區,為何只有一側架設了隔音板?「對面有個菜市場,有時候我們去買菜時發現隔音板還是很管用的。」
記者看到,在京津城際鐵路的南側,確實架設了隔音板。
與許先生家相同,也住在臨街樓棟13樓的趙女士說:「隔音板可能對低樓層能起到作用,但高樓層直視火車,空氣充當介質,傳遞聲波,無遮擋,無論白天還是晚上都很吵。」隨後許先生也詢問了住在11層的一位市民,得到了相同的回答。
「那只有建設高鐵的隔音大棚了,國內有投入1.8億的建造例子,施工只能夜裡11點以後。」許先生說。
武清生態環境局:正在著手處理中
針對該問題,津雲新聞記者聯繫中國鐵路12306,工作人員表示會將問題反映給相關部門。
隨後,記者又聯繫了武清區生態環境局,一名了解情況的工作人員表示,正在著手處理中。「這不是我們局能解決的事情,區裡已經針對該問題開過會了,正在著手處理中,但存在一定的難度。因為隔音板需要架設在鐵路旁,只有京津城際停運才能上去施工。」
目前,許先生和其他為噪音所困的市民正在等待當中。
原標題:《小區緊鄰公路鐵路噪聲大,加裝隔音板能解決問題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