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葡萄到葡萄酒:釀酒師捕捉陽光的過程

2020-12-08 紅酒世界網

How Wine is Made: From Grapes to Glass

摘要:

有人說,葡萄酒是裝在酒瓶裡的陽光,那麼釀酒師們是使用什麼樣的神奇魔法將這葡萄園中的陽光捕捉並裝進酒瓶中的呢?本文就讓我們來看個究竟。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 picture guide of how wine is made, from picking grapes to bottling wine.

有人說,葡萄酒是裝在酒瓶裡的陽光,那麼釀酒師們是使用什麼樣的神奇魔法將這葡萄園中的陽光捕捉並裝進酒瓶中的呢?本文就讓我們來看個究竟。

  根據葡萄品種、產地以及所想釀造的風格的不同,葡萄的採摘在採摘時間、採摘工具以及採摘技術上的要求都有所不同。而對於大多數葡萄酒來說,不管它們是何時採摘或者如何採摘的,其從葡萄轉變成葡萄酒大致都需要經歷5個過程:葡萄採摘(Grape Harvesting)、破皮壓榨(Crushing)、發酵(Fermentation)、陳釀(Aging)以及裝瓶(Bottling)等。

  一、葡萄採摘

在大多數情況下,白葡萄總是先於紅葡萄達到成熟狀態,因此白葡萄的採摘期一般都要早於紅葡萄。採摘下來的葡萄會用箱子或籮筐裝著運往破皮壓榨車間,並在這裡被壓成葡萄汁。

  1. 手工採摘VS機械採摘

手工採摘即採用全人工的方式去採摘葡萄。手工採摘是勞動密集型工種,而且勞動強度大,適用於那些不便於機械作業的產區,如陡峭的坡地等。機械採摘則適用於大型酒莊,是商業性葡萄酒的常用採摘方式。

2. 夜晚採摘VS白天採摘

選擇合適的採摘時間也是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儘可能地獲得理想成熟度的葡萄,並避免高溫天氣對葡萄採摘的影響。在氣候溫暖或炎熱的地區,夜晚採摘的方式很常見。

  不管是採用人工採摘還是機械採摘,採摘下來的葡萄都是帶梗的,還常常會有葡萄葉或葡萄枝混入其中,因此酒莊的下一步就是要把葡萄和葡萄梗等分離。

二、破皮壓榨

  鮮摘的葡萄會被及時地送往釀造車間進行篩選、除梗、破皮及壓榨,這時就是除梗機發揮作用的時候了。經過除梗機的葡萄會被剔除葡萄梗,同時葡萄經過輕度的擠壓而得到破皮。

對於白葡萄來說,破皮完成後,葡萄就會被送入壓榨機榨成葡萄汁,然後會被泵入大池子中,並在這裡進行澄清與分離。在大池中,葡萄皮和葡萄籽等會自然沉入池底,在進行發酵前須將這些沉澱與葡萄汁分離。

對於紅葡萄而言,在經過去梗破皮之後,葡萄連同葡萄皮一起被送入發酵罐中進行冷浸和發酵,這也是紅葡萄酒獲取色素的過程。不然,紅葡萄也就釀造出白葡萄酒了。

三、發酵

發酵的過程就是將葡萄中的糖轉化酒精的過程。葡萄品種不同,釀酒師們採取的發酵法也可能不同。不過,一般來講,發酵過程都包括以下幾種狀況:

  1. 不管是紅葡萄酒的釀造還是白葡萄酒的釀造,加入酵母啟動發酵都是常見的做法。

  2. 在紅葡萄酒的釀造中,由於發酵過程會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葡萄皮等會被推到葡萄液的上層,所以為了萃取到葡萄皮中的色素和單寧,釀酒師們需要採用淋皮或壓帽的手段將浮上來的葡萄皮浸入葡萄液中,而且這個工序需要一天進行數次。

  3. 在紅葡萄酒釀造中,當發酵結束後,葡萄醪(即發酵完成的葡萄汁)需要進行壓榨、過濾和澄清,然後再進行數月不等的陳釀。

  四、陳釀

通過陳釀,釀酒師們能獲得風味更加濃鬱的葡萄酒,但陳釀方式卻不盡相同,包括:

  1. 陳釀數年VS陳年數月

  2. 不鏽鋼桶陳年VS橡木桶陳年

  3. 新橡木桶陳年VS舊橡木桶陳年

  4. 美國橡木桶陳年VS法國橡木桶陳年

  5. 輕度烘烤的橡木桶VS中度烘烤的橡木桶VS重度烘烤的橡木桶

五、裝瓶

當釀酒師判斷其葡萄酒陳釀到了適合飲用的時候,葡萄酒就可以裝瓶發售了,但要注意:

  1. 白葡萄酒的生產周期往往更短,從葡萄採摘到新品上市往往只需數月時間。

  2. 紅葡萄酒的生產周期一般較長。大多數乾紅葡萄酒都需要陳年18-24個月才裝瓶發售。(編譯/Kyle)

相關焦點

  • 紐西蘭釀酒師:自釀葡萄酒誤區多、危害大 最好別喝
    歐文正在做紅酒文化講座近來,市民自釀葡萄酒正成為時尚運動。但你知道嗎?你認為綠色、天然的自釀葡萄酒可能存在著巨大的危害。這不是我說的,是紐西蘭首席釀酒師歐文·科爾本說的。昨日,受重慶酩軒酒窖的邀請,紐西蘭首席釀酒師歐文·科爾本來到重慶萬豪酒店講授品酒知識及酒文化。演講時,歐文不僅談及葡萄酒的品酒文化,也大談了中國市民比較熱衷的自釀葡萄酒現象。「市民自釀葡萄酒因為受人員技術、機械技術的限制,最後釀造出來的東西可能已經不能算是葡萄酒,最多是用葡萄汁稀釋過的中國白酒,酒精含量高、含糖量重。
  • 中科院耗時50年精心培育的「北」系釀酒葡萄和「京」系鮮食葡萄
    據介紹,世界上最著名的葡萄酒產區———地中海沿岸的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澳大利亞,南美智利、阿根廷等,無一例外均是「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的地中海氣候。我國釀酒葡萄主產區夏季雨熱同季,葡萄容易生病,打藥量大;冬季寒冷乾燥,必須把葡萄藤拉到地上,將整棵葡萄樹埋進30釐米到50釐米厚的土裡,人力成本巨大。「高成本、低品質,造成了我國葡萄酒在市場上長期缺乏競爭力。」
  • 「寧夏葡萄酒莊」匯達酒莊 紅寺堡戈壁灘上的「紫色傳奇」
    寧夏匯達陽光生態酒莊成立於2013年10月,位於吳忠市紅寺堡區定武高速路口北側,這裡擁有釀酒葡萄有機種植基地7400畝,按照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標準進行種植和生產。說起有機葡萄酒(Organic wine)是指獲得「有機葡萄釀造」認證商標的葡萄酒。強調釀酒原料的有機性,通俗講就是在葡萄種植過程中,化學肥料和農藥一概不用。國際上規定有機乾紅葡萄酒的亞硫酸含量每升不能超過100mg/L,因為亞硫酸是過量飲酒引起頭疼的主要因素,而普通乾紅葡萄酒的亞硫酸含量要求每升不超過150mg/L,規定界限相對模糊,有些產區沒有嚴格標準。
  • 活靈魂酒莊釀酒師如何看待寒冷葡萄收穫季
    活靈魂酒莊的首席釀酒師米歇爾•福瑞歐非但沒有擔心,反而十分坦然面對現在的低溫天氣。 活靈魂酒莊(Almaviva Winery)的首席釀酒師米歇爾•福瑞歐(Michel Friou)告訴《酒飲商務》(The Drinks Business)的記者,「在以前,寒冷多雨的年份對智利釀酒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為何自釀的葡萄酒不好喝?內行人:葡萄挑選錯誤,難怪不好喝
    很多會自己釀酒的人,自己在家會做葡萄酒,但是很多不會釀酒的人,學著步驟釀酒後釀出來的葡萄酒出酒少,還不好喝。市面上並不是所有葡萄都能用來釀酒,很多葡萄只能趁新鮮時吃掉。今天我就告訴大家什麼樣的葡萄適合釀酒。為何自釀的葡萄酒不好喝?內行人:葡萄挑選錯誤,難怪不好喝。
  • 張裕往事:1940年釀酒師巴狄士多奇在滬答記者問
    上海《申報》1940年4月18日第三版刊登一則《張裕美酒之估價》,導語寫道:「張裕釀酒公司酒師、義大利人巴蒂斯多齊(L.M.Battistuzzi)日前來滬,記者往訪,並作如下之談話
  • 鮮食釀酒,葡萄拓展出區域發展空間
    以葡萄為紐帶,延慶、懷來、涿鹿一帶實現了對接和交流對話的空間。和延慶以鮮食葡萄種植為主不同,懷來縣主要種植的是釀酒葡萄。從架子就能夠看出來,釀酒葡萄是立架,而鮮食葡萄一般都搭架成涼棚。「中國第一瓶」乾性葡萄酒1976年在懷來誕生,當時長城葡萄酒廠在這裡設廠,一直也都是懷來縣的利稅大戶。
  • 橡木桶VS不鏽鋼桶,不鏽鋼釀酒桶險成最後贏家?
    儘管只是作為一種儲酒容器,但是在歷史不斷發展過程中,如今已經成為了一種藝術、身份和地位的象徵,為葡萄酒賦予了新的內涵。橡木桶釀酒最大的特點在於能使桶內的單寧、香蘭素等化合物質充分溶於酒中,讓酒體顏色更加穩定醇厚,口感更加柔軟順滑,但是橡木桶的不同形狀和厚度又同時能對葡萄酒產生不同的效果。
  • 澳大利亞十大葡萄酒產區
    這個新世界國家種植著西拉(Shiraz)、霞多麗(Chardonnay)、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以及其它約130種葡萄。澳大利亞的釀酒師不僅發明了酒桶,也是使用螺旋酒塞的先驅。
  • 風乾赤霞珠葡萄酒
    阿馬羅尼葡萄酒的全稱為瓦坡裡切拉-阿馬羅尼葡萄酒(Amarone della Valpolicella),這款葡萄酒的釀造方式特別獨特,必須完全按照以下要求:必須用產於瓦坡裡切拉的葡萄品種Corvina科維納(45-95%), Rondinella羅蒂內拉(5-30%),Molinara莫利納拉(<25%);經過120天的風乾,待葡萄濃縮幹狀之後,糖分和香氣高度濃縮
  • 葡萄的種植與生長全過程,注意「6點」,果子結的一串串都掛滿了
    葡萄的種植與生長過程葡萄應該算是最具動物性的一種植物了。從植物學上的分類來說,葡萄科是獨立的一個類別,它的特性與其他農作物有很大的差異。現代意義上的葡萄酒在種植和釀造方面多得益於法國,而英國人對葡萄酒口味的形成居功至偉,這與西方的軍事、貿易、文化的影響力密切相關。
  • 爬坡的中國葡萄酒之寧夏產區:從叫好到叫座有多遠?
    和白酒產能下降相比,葡萄酒行業處於擴容增長階段。在中國葡萄酒面臨的發展機遇中,產區競爭時代已經來臨。  「國際上的產區其實格局已基本確定,國內產區如果不出意外,寧夏肯定是第一產區。」王德惠說,寧夏賀蘭山東麓是世界公認的釀酒葡萄生產「黃金地帶」,目前擁有國內最大的釀酒葡萄集中連片種植區和酒莊酒產區。
  • 男子自釀葡萄酒玻璃瓶突炸裂 右手肌腱受重傷(圖)
    柯曉斌/攝  為了喝上自家釀的葡萄酒,家住蘆淞區的熊先生,一月前了買來20斤葡萄學習釀葡萄酒。昨日,他雙手抱著瓶子過濾葡萄渣子時,能裝20斤酒的玻璃瓶突然爆炸,導致熊先生的右手前臂神經肌腱嚴重受傷,血流不止,被送至醫院急救。  在中心醫院住院部的16樓,記者見到了躺在臨時病床上的熊先生。經過簡單的急救後,他邊打點滴邊等待下午的手術。
  • 當地的葡萄酒行業怎麼樣了?
    目前最需注意的便是大火引發的煙塵汙染,雖然許多釀酒師還不確定他們的葡萄和葡萄酒是否受到了煙塵汙染,但有幾家公司報告稱,他們預計今年生產的葡萄酒將無法銷售。而且葡萄酒中煙霧的特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因此很難檢測出來。 「我們會對這些由火災導致的煙汙染有更進一步的了解,」釀酒師馬丁·肖(Martin Shaw)說。
  • 自製葡萄酒不慎會讓你中毒,千萬不要亂來!
    經過分析網際網路上不嚴謹的自釀方案,我們發現自釀葡萄酒的風險主要集中在以下環節: 1.原料準備不合理 酒莊的釀酒原料是專用品種,普通自釀愛好者難以購得,大家通常只能買到鮮食葡萄。
  • 法國釀酒大師:中國將成為大眾葡萄酒主要消費市場
    原標題:法國釀酒大師:中國將成為大眾葡萄酒主要消費市場   「無論如何,中國將成為大眾葡萄酒主要的
  • 葡萄酒傳奇「紅魔鬼」再度贊助世錦賽-滙豐冠軍賽
    至今,智利幹露葡萄酒在全球超過137個國家有售,酒廠始終恪守提供高品質葡萄酒的承諾,這也是它演變成全球化集團的關鍵。超過四十年的歷史跨越,紅魔鬼珍藏系列是智利大型高品質品牌。它也是世界聞名的價值葡萄酒品牌。紅魔鬼珍藏系列代表了智利優質的葡萄種植山谷,囊括十多個品種,目前該系列佔幹露酒廠總營業額的33%以上。假如自立門戶,紅魔鬼將可以成為智利的第二大酒廠。
  • 義大利十大葡萄酒世家:義大利葡萄酒產業的支柱
    14世紀初,在佛羅倫斯西南部的家族莊園開啟了葡萄酒釀造的篇章,迄今已擁有700多年的釀酒歷史,在託斯卡納有五處葡萄酒園產業,同時也是該地區葡萄園佔地面積最廣的酒莊。 家族正式的淵源可追溯到1385年,雖釀酒是最初的職業,但主要以販賣絲綢和銀行產業致富,曾一度是弗洛倫薩最富有的家族之一,祖上在1861年被授予侯爵(Marches)的稱號。酒莊現代化的篇章開啟要歸功於第26代傳人Piero Antinori,他自1966年接手到90年代初先後將酒莊整體產量翻了15倍,不僅酒款卓越,且有符合各個不同市場價位的龐大產品目錄。
  • 自製葡萄酒含甲醇可致人中毒?
    網絡傳言|    最近網上熱傳,湖南的張先生在喝過自釀葡萄酒後,突然感覺心跳加快、胸悶、視力模糊,家人發現他全身發抖,嘴唇發紫,立即撥打了120急救電話。醫生稱他是因所喝葡萄酒中甲醇超標而引起的中毒。對此,有專家解釋稱,葡萄皮中的果膠在果膠酶或熱能的作用下能分解出甲醇,而大多數家庭在自釀葡萄酒的發酵過程中並沒有除去甲醇的工藝。
  • 帶你了解10款偉大的義大利葡萄酒
    說到義大利葡萄酒,最經典的當屬超級託斯卡納(Super Tuscan)、巴羅洛(Barolo)、巴巴萊斯科(Barbaresco)、布魯奈羅(Brunello)和阿瑪羅尼(Amarone)了。沒錯,除了在普通市場上流行外,這些葡萄酒在拍賣會上也極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