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認為床神是住宅神中的重要神靈之一,同灶神、土地神那樣,有公婆兩位,稱之床公、床婆。舟山地區的床神信仰十分盛行。現今的一些小島上還在流行。
床神手執之物是蕉葉與荷花,持物取其諧音「交(蕉)、合(荷)」之義。
傳說:
相傳古代有一姓郭的書生,在赴京參加考試途中,遇到一位賣扇子的姑娘,一見鍾情,墜入情網,並發生了關係。誰知郭書生突然暴病而死亡,這讓賣扇子的姑娘一時之間不知所措,姑娘害怕別人知道,就將書生的屍體埋在自己床下。十個月後,賣扇子的姑娘產下一子。姑娘為了告慰郭書生的靈魂,就經常用酒菜在床上祭拜。人們問她是何道理,她回答說拜床母可以使孩子快快長大,從此就留下拜床母的習俗。其他人有樣學樣,漸漸就流傳開了。
以上只是一則傳說,祭祀床神是根源於古人自然崇拜中的庶物崇拜(窗、灶、井、門等)。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床上渡過的,與人關係如此親密的床神,受人祭拜也十分必然。尤其是不會走動的嬰兒,睡眠時間長,與床的關係更為密切,所以民間乃以床母為兒童的保護神。
祭祀
中國民間祭祀床神的風俗由來已久,宋朝就已經流行此俗。宋人楊循吉《除夜雜詠》詩云:「買糖迎灶帝,酌水祀床公」,即是指此。俗傳床神有男女之分,床婆貪杯,而床公好茶,所以「以酒祀床母,以茶祀床公」,這叫男茶女酒。祭床神時,置茶酒糕果於寢室,祈「終歲安寢」(除了酒和茶外,還有糕果和水果。說是糕果充飢,水果解渴,均不可少。當然,還要在床頭、床後焚香,但不燃點蠟燭。這也是特別之處。)時間各地不一,有的地區在除夕接灶神後,接著祭床神;有的地區在上元日後一日,即農曆正月十六祭床神。
除正月十六外,日常行為中結婚、育兒、生病、喪葬等,都要「祭床」。在海島,還有嬰兒出生後第三天,要祭床公床婆,舟山人叫「洗床」。這一天要用兩隻酒杯合攏蒸糯米,米的上端要安放一粒紅棗,意為嬰兒「早日成長」。待蒸熟後,供在床神前,然後分送給鄰居的小孩,俗稱「相諒盞」。到了嬰兒滿月那一天,還要有親人執祭奠床神的焚香,引嬰兒到海灘去與大海結緣。結緣後,仍把床神香插在床頭。此俗謂之「大海為床,藍天作帳」。意味著嬰兒長大後,下海不會嘔吐,划槳不會暈船。 此外,海島人生病或喪葬時,也有一套特殊的祭床習俗。如生病,島人以捧敲打床神,意思就是逐邪鬼出床。如喪葬,到海邊去燒床單,意思為叫床神引鬼魂入海。
安床習俗
安床的習俗就是在婚禮舉行的前幾天在洞房內安放新床;其位置要按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窗向、神位來確定,忌與桌、櫃、櫥相對。安床要選擇吉日良辰進行。安床後,當晚要拜床母。在明、清時就有拜床母的習俗,清代長篇小說《醒世姻緣傳》中就有這方面的描寫。婚禮禮拜床神,是希望新婚夫妻如膠似漆,生活幸福美滿。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