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拜床母所用的銅錢
睡夢中的嬰兒若嘴角上揚地甜笑,閩南人會告訴你,那是床母在和孩子嬉戲;呱呱墜地的嬰兒,若身上有些或青或紅的胎記,閩南人認為,那是床母怕錯認小baby而在他們身上打下的記號……
在閩南人的信仰裡,這位從不露臉卻神通廣大的床母,便是孩子們最勤勤懇懇的保姆兼保護神。打從小嬰兒的階段開始,她便默默照料成長中的孩子們。之後是漫長的十六年,一直到父母為床母準備最後一場「答謝」宴席後,她的職責才算徹底完成。
管新婚夫婦生孩子
床神信仰在中國的文化裡由來已久。傳說床神分男女——床公喜茶、床母好酒,兩公婆一起坐鎮床頭照管嬰孩的一切事宜。不過床幃到底是私密之所,有位男士在一旁總叫人不那麼舒服。於是,臉皮薄的閩南人對床神信仰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只留下一位床母,而將床公悄悄略去了。
自打小夫妻結婚起,床母便開始盡心竭力地為新人的後代努力了。如今在閩南人的婚俗裡,還完整地保留著新婚夫婦祭拜床母這一項內容,只是在細節上有些許不同。以泉州永春為例,新婦頭一次回娘家,媽媽必須準備好「床母錢」及一些祭拜時用到的食材,讓女兒以紅布袋打包帶回婆家。
這「床母錢」其實是兩枚銅錢,用紅色絲線串在一起。它擔任的是和「卜杯」一樣的功能,通過正反兩面代表神的旨意。日常不用時,只消將它系在床頭即可。新婦從娘家帶回食材後,婆婆便需要將它們加工成飯菜,之後在床上擺開一角,開始誠心誠意地祭拜。
自這一次祭拜後,新婚夫婦與婚床上的床母便有了約定:床母保佑新娘早日懷上寶寶,小夫妻則在重大節日為床母準備一些飲食。這些重大節日包括端午、冬至、過年,以及之後新生兒的十四朝、滿月等。至於食材則沒有特別的講究,即便是粗茶淡飯也無不可。
當然,遵照中國民間將七夕當做床母生日的習俗,閩南人家在七月初七這天,也要為床母準備一場慶祝生日的小型飯局。
還管小孩子健康成長
待胖娃娃呱呱墜地,床母的職責從這一刻開始轉變——她的工作重心,已全然轉移到小嬰兒的身上來了。
在醫藥手段有限的過去,小嬰兒若有個頭疼腦熱,總能叫家長們雞飛狗跳。為防範於未然,家長多願意向床母尋求幫助。於是床母的第一份職責,便是用自己溫柔的看護,盡力幫助小朋友遠離病痛的侵擾。
和其他神仙有塑像或畫像不同,閩南人幾乎很少人知道床母長啥模樣。她們在祭拜床母時,也只是在床上擺好碗筷,對著虛空祝禱一番。儘管從不露面,但閩南人還是能從嬰兒的表情和反應裡,找到床母細心呵護自家孩子的痕跡。
如果嬰兒身上正好有個胎記,閩南人認為那是床母為避免錯認嬰兒,在寶寶身上打下的記號。只不過這印記有時不巧打到臉上去了,父母們也只能遺憾地照單全收,他們終究沒有途徑去和床母反饋她的一時失手。
倘若嬰兒夜間睡不踏實,民間認為拜床母也有奇效。最有趣的還屬嬰兒的表情——若他們在睡夢中發笑,閩南人相信,那是慈愛的床母正在逗弄嬰兒。或許在這場酣夢裡,床母也開始嚴肅地教導給孩子們為人處世的道理,否則這愛遊戲的娃娃為何偶爾蹙起了雙眉?
從科學角度講,嬰兒的反應都有對應的解釋。不過在有太多未知的過去,床母的存在,不也正是溫柔和慈愛的「安慰劑」嗎?
【關於蓬壺小鎮】
蓬壺小鎮 致力於傳播在地文化和推廣鄉土特產。「熟悉而淡去的味道,熱望卻遠離的人情。我們逝去的,在那些鄉鎮角落依然有跡可循。」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請關注
官方微信:penghutown
新浪微博:@蓬壺小鎮
【聯繫我們】
爆料、投稿、合作、私聊請加主編~私人微信:zaipeng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