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裡讀歷史,字裡行間寫傳承 | 全市中小學生將一起「見字如面...

2020-11-28 網易新聞

2020-11-27 21:15:06 來源: 現代教育報

舉報

  「讓我們給故宮寫信吧!寫給書畫器物、花園麗宮,寫給歷史人物、學者藏家;寫給宮廷建築、瑞獸祥雲;我們可以探究問題、分享知識,也可以交流思想、表達感情。靜靜傾聽,娓娓道來,用溫暖的筆觸,呈現一個創新、未來、凝聚中國夢的故宮……」

  11月27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與故宮博物院、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的「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在故宮博物院報告廳啟動。9位學生代表向全市中小學生發出倡議:「期待我們一起,見字如面,對話故宮!」

  

  會上,北京市第五中學、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北京市第八中學京西附屬小學等26所中小學校因疫情以來,師生家長廣泛積極參與「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被列為「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試點單位。

  在「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中,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和社會文物司司長羅靜,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程建華致辭。教育部、國家文物局、故宮博物院、國家大劇院、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北京市文物局等領導,以及市區教育部門領導、中小學校長及師生代表等近200人參加啟動儀式。

  疫情期間,北京市7位初中生發起了「拿起紙筆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號召同學們以書信形式交流,弘揚傳統文化,感受獨特魅力。2020年9月10日,市教委發出第二期活動通知,鼓勵倡議同學們遠離手機,拿起紙筆,參與書信交流和朗誦活動。截至目前,前兩期活動已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和北京市中小學生的書信作品4000餘封,舉辦了兩次線上朗誦展演活動,師生家長透過一紙書信寫下思念,抒發情感,喚起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情懷與實踐,感受到「見字如面」的力量。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並強調在「十四五」時期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近期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的回信中提到,「引導廣大師生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優良傳統,堅持守正創新,在教學相長中探尋藝術真諦,在服務人民中砥礪從藝初心,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近期,教育部與國家文物局聯合下發《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要求各地教育、文物部門要加強協作,共同探索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途徑和創新模式。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劉宇輝表示,此次發起的「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一是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系列回信中倡導的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努力讓其固化在青少年身上,形成情感和習慣;二是落實教育部、國家文物局相關文件要求,依託教育融媒體平臺,探索館校合作、融合育人。三是落實中央和北京市對於考古和文物工作相關精神,通過文物活化利用,豐富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提升育人效果。

  將活動地點選擇在故宮博物院,因為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在紫禁城基礎上成立的故宮博物院,是世界文化遺產地和博物館,不僅擁有中國古代最宏偉的宮殿建築群,而且還擁有上百萬件的珍貴文物和文獻檔案資料,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印記,成為中華民族記憶傳統、傳承文脈、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資源。故宮博物院於2000年前後逐步展開與學校的合作,目前已形成多樣完善的課程體系,開發了館校合作系列課程,覆蓋了包括幼兒園、小學六個年級、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大學等12個學齡段。

  啟動式上,程建華希望以「走進故宮·對話歷史」活動為契機,更多資源、更多力量參與進來,讓同學們可以走進博物館,也可以走進大劇院、走進科技館;可以對話歷史,也可以對話時代、對話未來,讓校內校外貫通,學校、家庭、社會協同,形成「無所不在」和「無縫銜接」的融合育人體系,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構築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形成最強大的合力。

  王旭東向青少年發出邀請:「未來,故宮博物院歡迎更多學生走進故宮,了解故宮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拿起紙筆記錄心中感悟,讓古老的故宮煥發出青春的活力!」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王曉燕表示,「見字如面」活動形式新穎,是博物館與學校教育教學、綜合實踐有機結合的一種先行探索。希望通過更多類似的實踐教育活動,引領全國各地的博物館都成為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的重要基地,全面開啟中小學利用博物館資源創新教育教學、優化育人方式的改革。

  「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試點單位

  東城區:北京市第五中學、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北京市東城區史家小學、北京市崇文小學

  西城區: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北京小學

  朝陽區:北京中學、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

  海澱區: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學、北京市第二十中學、北京市海澱區萬泉小學、北京市海澱區實驗小學

  豐臺區:北京市豐臺區豐臺第二中學、北京市第十八中學

  石景山: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石景山實驗學校

  門頭溝:北京市第八中學京西附屬小學

  房山區:北京師範大學良鄉附屬中學

  通州區:北京市通州區潞河中學、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通州第一實驗小學

  順義區:北京市順義牛欄山第一中學

  昌平區: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回龍觀育新學校

  大興區:北京市大興區第一中學

  平谷區:北京市平谷區夏各莊小學

  懷柔區:北京市懷柔區廟城學校

  密雲區:北京市密雲區穆家峪鎮中心小學

  延慶區:北京市延慶區第一中學

  文字:鄭祖偉

  圖片來源:北京市教育融媒體中心

  編輯:現教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創新讓中國人「見字如面」 方正全民手寫大賽掀熱潮
    網際網路創新讓中國人「見字如面」方正全民手寫大賽掀熱潮梁長玉報導 8月12日,「筆墨中國·見字如面」——方正全民手寫大賽頒獎典禮暨方正手跡新品發布會在北京方正大廈舉行其中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院長管峻老師的「方正管峻楷體」、中國美院孫善春老師在屏幕上直接手寫生成的「方正善春屏寫體」、與影視明星徐靜蕾合作的「方正靜蕾行書」,更是成為各大手機字體商店內的熱門下載。和騰訊手機QQ合作推出的「扶搖」「陌上花開」「有貓在」「許願螢火」等字體,上市立即成為年輕朋友們手機QQ聊天的最愛。三十年來,在中文字體研究領域,方正持續致力於漢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 讀書成長 知行合一 《見字如面》追溯我們成長的力量
    讀書成長 知行合一 《見字如面》追溯我們成長的力量 2018-01-16 10:15:1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即時通信時代看「見字如面」 ,只是因為從前慢
    於是,人雖不能至,可自己所表達的意思卻可以到,「見字如面」的書信就成為延時通信時代一種必不可少的生活內容。 書信是延時的,可信函在路途耽擱的時間也不能太長。總不能人自己已經到家了,信還在路上吧?聰明的人因此想出了各種加快信件到達的方法。
  • 《見字如面》回到「從前慢」年代 選信標準最終其實只有一個
    《見字如面》節目官方微博 圖或許你覺得《見字如面》看起來很眼熟,很像英國倫敦的著名活動Letters Live,該活動從2013年開始,每年請很多名演員在Freemasons』Hall為觀眾朗讀書信,比如抖森朗讀的自然科學家Gerald Durrell的信。
  • 《見字如面》第四季圓滿收官 口碑熱度高開高走破綜N代魔咒
    隨著第四季《見字如面》正式開播,節目熱度與口碑高開高走,以豆瓣評分9.3完美收官。從2016年首期節目播出起,《見字如面》已經陪伴觀眾走過了三年多的時間,為觀眾讀取了近300封信件。在節目收官之際,觀眾紛紛表達了依依不捨之情,有節目的鐵桿粉絲留言道:「從第一季就開始追《見字如面》,見字如面,見信如晤。我們再見。」
  • FROM北湖路、萬年西路 TO 老師,見字如面!
    FROM北湖路、萬年西路 TO 老師,見字如面!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感謝你們!當下的南充,大城崛起、未來已來。全市上下正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部署和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六屆十二次全會安排部署加快建設省級南充臨江新區,奮力建設成渝第二城、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次極核,這必將為推動南充由教育大市向教育強市跨越提供強勁動力。
  • 《見字如面》:人生很短,願你明白生命的意義,百歲無恙
    這段深刻的話,來自於節目《見字如面》。人生很短,願你明白生命的意義,百歲無恙。看完李信那一期的《見字如面》後,整個人淚流滿面。作為讀信人的黃志忠,在節目當中讀完了29歲癌症男孩寫給媽媽的信。李真,來自湖南農村的普通小夥子。為了能夠有出息,他憑藉著一己之力,考上了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生。可是就在自己拿到錄取通知書的第三天後,他收到了人生中最大的壞消息——自己被查出急性髓性白血病。
  • 見字如面,選對字體戰略,打造金字招牌!
    這正是我們從品牌營銷角度研究字體的意義所在,接下來我們將從字體的歷史沿革中,發現字體風格變化的規律、洞察字體的本質,然後結合品牌營銷來具體展開字體是怎麼影響一個品牌的形象和體驗的。相信每一位對戰略策劃、對品牌營銷感興趣的讀者,都能從中了解到字體的玄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明白原理,才能心中有數。
  • 《見字如面》韓愈神吐槽「坐班打卡」 笑談中解鎖職場智慧
    第三季《見字如面》本周喜提「笑談」主題,作為本季笑點最密集的一期節目,信件從笑聲出發,卻並未只停留在逗趣階段,有的笑談是看透人生後的嬉笑怒罵,有的笑談是苦中作樂與故作瀟灑,還有的笑談則是豁達的心態與高級的溝通方式。
  • 肖凌之趣談諧音字,點睛讀與寫
    《人生如字——諧音字趣談》一書精選了65組諧音字,130 個詞,共65篇文章,其中近20篇文章發表在《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上,受到廣泛轉載傳播,還被一些中學選為語文閱讀考試試題,被很多讀者剪報張貼,被許多網站轉發,還被不少人用於朗讀,更有不少父母和老師將文章列印成冊供孩子們閱讀,等等,反響如此之大,讓漢語言文學科班出身的我敬慕不已。這種用作品傳承文化,造福他人的寫作,是寫作的極高境界。
  • 「見字如面」,我們有多久,沒有收到遠方寄來的信件
    收拾書櫃,夾層裡掉出一個文件袋,打開看時,是高中和大學時期的信件,有同學的、朋友的、還有一個素未謀面的筆友。輕輕地打開一封,微微泛黃的信紙和娟秀的字體就映入眼帘:「親愛的某某,見字如面……」我一個字一個字,含著笑讀完,含著笑想起信裡提到的往事。然後,輕輕地折好,放回信封。
  • 見字如面:「一個人的樂隊」跨越時空,延續夢想
    「一個人的樂隊」寄託著跨越國界超越種族的人間大愛溫暖出發,這一次,他們在黑龍江衛視與騰訊視頻共同打造的《見字如面》節目中亮相點起希望的火種。菲利普的故事,跨越國界的愛菲利普出生於一個澳大利亞普通的家庭,對中國文化的喜愛促使他畢業後以一名外教老師的身份,在重慶西南大學教授英文課程。
  • 領略漢字魅力,傳承中華文化——清水河縣第一中學榮獲全市漢字聽寫...
    領略漢字魅力,傳承中華文化——清水河縣第一中學榮獲全市漢字聽寫大賽初中組冠軍 2020-12-01 2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見字如面》追溯命運背後那雙看不見的手
    繼上周的「嘆無常」後,本期《見字如面》以「搭錯車」為主題來探討個體選擇的複雜,試圖追溯命運背後那雙看不見的手。從古代到現代,一封封往來書信講述了個體命運充滿偶然與多變的故事。5歲白血病男童的嘆息:我的心裡一直藏著一個秘密「昨天晚上我想好了,決定告訴你我的秘密。因為我不久就要去天堂了,雖然我點都不想去。」
  • 親近本土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上海陝西四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新華社上海11月15日電題:親近本土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上海陝西四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有聲有色 新華社記者吳宇、許祖華、吳曉穎 徐家匯是上海一處人文薈萃、商貿繁盛之地。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介紹,從2012年起,上海啟動市、區兩級學生社區實踐指導站建設工程,以此作為「家門口的社會大課堂」,構建覆蓋全市的未成年人道德實踐社會平臺。截至今年5月,全市16個區中,已有12個區實現了所有街道、鄉鎮均有一家學生社區實踐指導站目標,其餘4個區分別計劃在今年底和明年底完成布點工作。
  • 正所謂字如其人,語文的學習一定不能忽略了字的書寫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漢字是我們國家傳承幾千年的精華。語文的學習從一出生就開始了,語文的學習一定不能忽略了漢字的書寫,正所謂字如其人是有很大的道理的。字的書寫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是一個人的內涵的表現。學生的書寫從一年級就要嚴格抓起,好的書寫會使孩子終生受益。
  • 餘秋雨把「樂」讀成「lè」,許多觀眾打電話批評:這字讀「yào」
    這種人才百年難遇,歷史將銘記。--賈平凹人生沒有完美的人,儘管許多文學家都稱讚餘秋雨,但在之前中央電視臺熱播的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上,他卻將「仁者樂山」中的「樂」讀為「lè」,成千上萬的觀眾打電話來批評:這個字讀「yào」。
  • 「我想與你喝酒」,白居易僅用20個字,將這句話寫成了千古名篇
    「我想與你喝酒」,白居易僅用20個字,將這句話寫成了千古名篇!俗話說,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中國是的詩歷史悠久,中國的酒也源淵流長。中國的詩人似乎尤其愛酒,寫下了無數關於酒的膾炙人口的詩句。酒與詩,承載著中國詩人千百年的靈動與情感。還有句話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陶淵明愛酒,留下了不朽的飲酒詩,「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
  • 一封家書|紙短情長,見信如唔!
    「家書抵萬金,千裡共嬋娟」,如今網絡資訊時代,傳達信息僅僅需要通過智慧型手機動動手指,科技便利了生活,但也讓消息變得愈發廉價,也愈發難以傳遞真情實感,兒行幹裡母擔憂,赤子在外更思親,近日,福建省森林消防總隊南平支隊武夷山大隊開展家書傳情活動,組織全體隊員放下手機拿出紙筆用寫家書的方式向家人報平安,以最傳統的方式,表達最樸素真實的情感
  • 落榜才子愁得睡不著寫首詞,無一雨字卻句句寫雨,最後5個字驚豔
    兩宋文壇詞手如雲,要找到其中的高手,其實有個最簡單的辦法:讀一讀他們寫雨的詩詞。雨是古詩詞中最典型、最能考驗筆力的意象之一,唐詩中的雨一般都寫得頗為大氣和傳神,而宋代文壇中的雨則別具一番柔腸之氣。宋代志南和尚寫的是「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其實詩中並沒有杏花,他只是寫了杏花開放時的雨而已,但這「杏花雨」3字卻歷來被後世稱道;李清照的筆下的雨是「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用雨寫愁是李清照很擅長的寫法,這點點滴滴雨與梧桐落葉一起,飄進了人的心坎裡。讀了志南和李清照的兩個名句,我們就能發現要寫好雨,最重要的是寫出雨中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