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肖凌之新著《人生如字——諧音字趣談》
文/向民勝
《人生如字——諧音字趣談》是一部厚重且富有新意的諧音字趣解著作,作者肖凌之是一位政府官員,在我心目中,他更像一位知識淵博、令人敬佩的學者。我們認識近30年,在同一系統工作過,他是領導,工作中對我多有指導和幫助;他是學長,生活上如兄長般對我關愛和照顧;他是文友,因共同愛好閱讀寫作,我們多了一份珍貴的情誼。你來我往,日子久了,我發現他下班後離不開「五個一」:一支煙、一支筆、一張紙、一本書、一杯水。無論多晚,都一定會擠時間閱讀寫作,常常深夜挑燈,正如他在書中說的:「在忙碌工作的閒暇,始終有一種學習和思考新事物的習慣,並不時地寫寫所思所得。」哪怕一句有思想的話,他也會抽空記下。我知道他「非漢語言文學科班出身,也沒有專門研究漢字的經歷」,卻沒想到他從平時的閱讀中發現了漢字的「神奇」和偉大,悟出了漢字背後蘊藏的深層內涵,特別對諧音字的探尋和研究,頗有獨到見解,令人嘆服。
「梅花香自苦寒來」,他以持之以恆、滴水石穿的閱讀寫作精神,創作了大量優秀文章,發表在全國各大報刊上。《人生如字——諧音字趣談》一書精選了65組諧音字,130 個詞,共65篇文章,其中近20篇文章發表在《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上,受到廣泛轉載傳播,還被一些中學選為語文閱讀考試試題,被很多讀者剪報張貼,被許多網站轉發,還被不少人用於朗讀,更有不少父母和老師將文章列印成冊供孩子們閱讀,等等,反響如此之大,讓漢語言文學科班出身的我敬慕不已。這種用作品傳承文化,造福他人的寫作,是寫作的極高境界。
我是作家,長期在校園推廣閱讀寫作,非常重視作品的品質。細品本書裡的每篇文章後,驚嘆作者將漢字與人生解讀得如此巧妙,視角新穎,立意獨特,筆觸深邃,字字雕飾,句句韻味,令人折服。引用《今日女報》鄧魏老師的話,本書作品的文採至少有如下三點:
一是善於短句,使語句既不失典雅又不乏通俗,讓文字間多了節奏感;
二是巧於排比,反覆吟唱,氣勢恢宏,使文字讀來有暢快感;
三是精於遞進,層層深入,挖掘文字的內在關係,讓內容表達有了縱深感。
因此可以說,書裡的每篇文章本身就是很好的寫作範文。其中幾篇專門闡述了閱讀和寫作,見解獨特,很有深度,甚是令人驚喜。
在寫作過程中,我們如能巧妙地運用諧音字表達主題,往往會收穫含蓄委婉的奇效,比如,三國時的呂蒙,運用諧音字寫了一副有趣的對聯,上聯是「二三四五」,下聯為「六七八九」,委婉地道出自己「缺衣少食」的潦倒境況,令人印象深刻,經久難忘。
巧用諧音字是一種很好的寫作技法,不僅可以讓語言生動有趣,留人深刻印象,且能闡述人生哲理,啟發智慧,這樣寫出來的一定是好文章,是「妙不可言的藝術品」。作者在《「閱」與「悅」》一文中明確指出好文章有六個標準,我認為也是寫作的標準:
一是擁有好主題,具有時代感,值得討論,扣人心弦;
二是文採非要,擁有優美的語言表現,表達明白曉暢,讀起來輕鬆,念起來悅耳;
三是內容上既有思想價值,又有審美價值;
四是在結構的安排布局上,邏輯清晰,層次分明,並且起承轉合恰到好處;
五是表達效果上,既有讓人如臨其境的形境之美,又有叫人留戀體味的意境之美,更有使人反覆品味的理境之美;
六是在具體的表達中,具體形象、可敘之事、真摯情感、深刻道理、典故知識樣樣俱全,給人一種立體的豐滿和完美的形象。
我相信按這六點標準去寫作,一定能寫出可讀性、藝術性、準確性和思想性、知識性有機統一的好文章,讓人讀了如沐春風、如飲甘露、心曠神怡。
在閱讀過程中,我們常常會被諧音字的巧用惹得捧腹大笑,比如,一個外國女孩嫁到了中國,早餐時,她不知道油條蘸豆漿吃的習慣,老公告訴她:「你蘸著吃。」她馬上站起來,但還是被告訴:「你蘸著吃!」她一頭霧水,感到很委屈,說:「你讓我站著吃,我已經站起來了,還要站到哪兒去呀?」
諧音字「蘸」和「站」引發的故事,充分說明了無論在閱讀還是寫作中,諧音字巧用都能魅力四射。這樣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只要留心,皆為素材。但不是信手拈來即可用,只有懂其特點,識其內涵,方能為文章錦上添花。
在《「知」與「智」》一文中,作者認為「知」,知識也,「智」是一種能力,是知識樹上長出的花。這比喻「美得讓人心疼」(沈從文語),恰如其分。知識是智慧的基礎,智慧是知識實現價值的鑰匙,他用生動的語言釐清了「知」與「智」的關係,告訴我們要多學,多讀,多積累,才有知識,才得智慧。
如何讀?作者在《「讀」與「篤」》中強調:「讀」,是獲取知識的極其重要方式,是提升能力的重要渠道……稍明事理的人都會曉得「讀」對人之重要。而「篤」,乃一心一意、專心致志、認認真真、踏踏實實,是久久為功的堅持。以「篤」的態度對待「讀」,主動讀、擠時讀、用心讀、堅持讀,讓書成為「人生的發動機和加油站」,讓開卷有益,讓「讀」有所得,這樣才不會落後於人,才不會被社會淘汰掉。
他進一步將筆觸拓展開去,認為幹什麼事情如果連上了一個「篤」字,無收穫、沒成效、不成功的結局恐怕難以看到。毋庸置疑,作者為我們提供了一條獲取知識、增強智慧、提高寫作水平的好方法。
在《「閱」與「悅」》中,作者把人們閱讀的目的分為幾種:獲取新知、受到啟迪、得到薰陶、收穫消遣,要麼是幾者兼而有之。不管哪種,「讀書賞文始終是一件好事情,它能伸長和增加你的腿腳,打開和拉寬你的心靈,放大和充實你的胸襟,增添和拓展你的才智,美化和撫慰你的心靈」。他認可當下網際網路流行的「悅讀」,「體現了編輯們的讀者情懷,也反映了現代讀者對閱讀的一種新期待:閱讀應是一種快樂的高雅行為,既要用快樂的心情去閱讀,又要從中讀出快樂的滋味來。」理直氣壯地把默默「為人作嫁」的編輯推到了前臺,既體現了他關愛編輯的一貫性,也肯定了編輯工作在閱讀中的重要性,更說明了傳統閱讀正在發生變化,「閱」與「悅」相隨是趨勢,是人們閱讀需求的進步,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文中,作者對「閱」與「悅」的詳細解讀,讓我們懂得什麼是真正的閱讀,我們真正需要什麼樣的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幾千年以來,中國漢字結構沒有變,這種傳承是真正的中華基因,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積澱,「中國字是中國文化傳承的標誌。」品讀《人生如字——諧音字趣談》,不難發現作者的傳統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博古通今,娓娓道來,筆隨我心,言簡意賅,詞句精準,朗朗上口,振奮人心。更有人民出版社編輯獨具匠心地在每篇文章後配上音頻二維碼,讓閱讀轉型「悅讀」,使得本書成了一部適合各個階層悅讀細聽的好書。
中國字,形美如畫、音美如歌、意美如詩,大聲說一句:「大美中國字!」又如何?人生如字,充滿諧趣,富含哲理,我們當學好中國字,用好中國字,講好中國字,以閱讀傳播,用寫作傳承,全面實現中華民族文化自信。
2020.11.14寫於深圳
《人生如字——諧音字趣談》作者簡介
肖凌之,曾用名肖順碑,筆名石川,20世紀60年代初出生於湘西南一個叫月塘的山村裡。讀過中師,當過中學老師,後到大學接受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獲教育學碩士學位。畢業後先後在湖南省直機關供職、區縣掛職、市州黨委政府任職,2011年又到省直機關任職,現為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兼)。學生時代開始發表文章近200篇。工作之餘,秉持閱讀寫作習慣,在大報大刊發表工作類、雜文隨筆類、散文類等文章近200篇。
本文作者簡介
向民勝,愛吹木葉的土家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南師範大學碩士生導師,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會員,湖南省寓言童話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校園閱讀寫作推廣專家。出版文學著作「貓法師系列」、《我的影子保鏢》等二十餘部;發表論文、書評數十篇;《捕猴記》、《狩獵奇遇》等作品入選各類教材,輸出到日本、新加坡等國家。作品曾榮獲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等多項全國性大獎。其策劃、責編的圖書曾榮獲中國圖書獎、國家圖書獎等多項國家級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