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當家》中的榮格心理學是什麼?

2021-01-12 小派愛動漫

答|百度派 @趙叉叉

和朋友一起看了皮克斯的動畫片《恐龍當家》,劇情描述如果隕石當初沒有撞向地球,反而是恐龍們都存活下來的世界會是如何?

故事的主角是恐龍阿羅,他在破蛋出生後與哥哥姊姊的反應不同,反而是有些膽小懼怕,腳也有點一跛一跛,不太適應即將踏入的世界;影片從這裡開始,先明示了阿羅內向保守的性格。也因為如此,強壯的爸爸更想好好訓練他,期望能成為替家庭付出,且為自己未來打拼的恐龍。

令人難過的是,阿羅某次意外被河水衝走而失去爸爸、且與家人失散。而找尋回家的路途險惡不堪,好在遇上野人小巴、暴龍士官長等,才能抵擋一次次其他生物們的襲擊。最後,重新看見家園,重新看見母親疲憊、卻感激不已的臉龐。

愛與轉化

關係可以改變一個人。我們每一次的相遇,每一次的分離,都是融合不同心靈的珍貴機會,讓我們成為更獨特的個體。

阿羅是只單純的恐龍,他很善良、不太知道這個世界怎麼運作──那些為了生活的堅持與汗水、那些撲滅對立的必要之善惡──他不懂得裝腔作勢,他不曉得讓其他人懼怕我們的時候,也許就能成功。和我們許多人一樣,他天真,也懼怕未知。

老實說他可以不用懂,因為在如此強壯的父母親的保護傘下,他再怎麼沒志氣不勇敢都是可以的,因為他知道,父母親還是會愛他。就像半夜爸爸帶阿羅出去,那停留在阿羅鼻子上的怪蟲和看似黑暗的恐懼中,其實是會發光的可親生物,其實是爸爸仍想讓阿羅感受到大自然與父親的關照與溫柔。也是這份親情,讓阿羅即使膽小,仍然選擇不放棄,想在石庫上留下腳印,因為那是不辜負爸爸期望的象徵,也是證明自己已然長大的印記。

心靈特質的分離與融合

但長大,總是充滿了意外與波折,有時被硬扯拉拔,有時被環境所逼,總是需要面對內心的恐懼,不得不勇敢的在狂風暴雨中前進;爸爸的逝去對阿羅是一大考驗,那代表失去無人能敵的保護以及能夠安全回家的希望。他只能一個人,餓著肚子,搭起破爛的遮雨棚自怨自艾。

此時小巴出現了,他是個活潑好動的小野人,能在大自然中如魚得水,可以看出他適應得非常良好。從奔馳在草叢中、在懸崖上找花,或勇猛的對抗敵人,他與阿羅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性格。如果把阿羅與小巴看作一個人內心的兩個面向,阿羅是那生活中小心翼翼,深怕意外而跛足不前的拘謹面,那麼小巴就是代表原始自然、且不受拘束的開放面。

每個人內心都有很多面向,如果只展露其中一個面向,固著於其中一種特質,我們很難應對生活裡眾多獨特的事物與突然的劇變。勢必得經過某些外在事件的發生、或某種內在智性的轉化,才得以讓心靈產生具適應多元性的質變。

「你必須穿過你的恐懼,才能看見另一側的美麗。」爸爸當初這麼告訴阿羅。

對阿羅來說,他必須轉化內心惶恐不安的角色,或說要鼓起更多的勇氣才能救回親愛的朋友、也才能找回自己的家園。而這需要將心靈中原本屈從畏懼的巨大混合體裡,淬鍊出勇於奔馳與衝突的面向。也就是說,需要阿羅放下自己還想待在爸爸的保護中、與還是初生之犢的堅持,再加上透過內化小巴這位「勇敢」的「原型」。這些努力,使得阿羅才能意識到如此的特質是可以融合進內心、或說有勇氣找尋心靈本體中原本就存在的勇敢特質。

從一次次的遇見與分離中,學會勇敢

最初與家庭的分離,是一種強迫個體獨立的開始。失去原始的供給,安全的保護,得一個人面對未知的世界。而他也幸運的遇見先知般的戟龍「收集者」,讓他看見小巴身上擁有能夠保護自己的元素;也覺察到孩童般的野人「小巴」,陪同阿羅共闖每一個山峰、共渡每一條河流;也碰到提攜與照顧自己的暴龍「士官長」,他就像阿羅的爸爸一樣要他勇敢,最後,他也才能跳入水中救回小巴。

而水,經常也隱含了潛意識的神秘部分。跳入水中的過程,也意味著阿羅在心靈中抓住了「勇敢」,最後一起存活下來的生動表現。也是這一次成功將「勇敢」納入心靈,讓阿羅可以在小巴第二次遇見族人時,決定讓他跟著族人走,而不是如同第一次阿羅自私的趕緊帶走小巴,口中還念念有詞說著自己家多好,掩耳盜鈴般地不讓小巴回家;因為此時,小巴已不再是阿羅擁有的「勇敢」了,反而是阿羅心中已經穩定存在的元素。他現在,可以放心的讓「同理小巴也想回家」的情緒在內心出現與表現出來。

阿羅已然成為更加成熟的個體。

完滿自足的狀態要經由心靈的意識與潛意識的融合才能達成,榮格所說的「心靈超越功能」才會出現,透過這種超越功能,人才可能達成他的目標:讓他個體自性(individual Self)的潛力完全實現。

在社會上的我們、與人互動的我們,總是努力用「意識」控制著自己,才不至於象是脫韁野馬般沒有一點社會化的表現。但另一方面,我們經常也把不想要的事情壓抑到潛意識中(象是焦慮小巴的離開),或者壓抑了潛意識想要浮現到意識的事物(象是想讓小巴回到族人的圈子)。根本的說,兩者是相互流動的。只是現代忙碌焦躁的我們,總是硬生生地打斷了潛意識到意識之流;而透過榮格心理學的深度解析,能夠讓潛意識中的自性(Self)儘可能意識化,協助我們在意識上容納整體心靈的矛盾與不知所措,而更加安然地接受它的複雜性。

就像阿羅,從原先的畏懼不前,到最後找出自身「勇敢」的元素加以整合,並通過層層考驗,回到家園的石庫上,驕傲地留下自己的腳印。

這些改變總在失去之後,不論消逝的是有形或無形。它們都重新捏塑我們的心靈,使我們開始對一些人群顯得感恩,或對一些事情變得敏銳。然後,我們漸漸了解到,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有意義的,端看你如何理解這些殘存在心靈上的痕跡。光明的或陰暗的,神聖的或凡俗的。

以上內容由百度派作者提供

相關焦點

  • 以榮格心理學理論釋莊周夢蝶
    這個問題在20世紀之前或許無從回答,但如今卻可依託榮格的心理學理論對此進行探討。一、為什麼選擇榮格而不是弗洛伊德?「人們為什麼對榮格心理學和道家哲學同時萌發興趣呢,我認為正是由於他們觸及到了我們心靈的危機以及我們的意義」,這是心理分析學家戴維·羅森在論及榮格和道家關係時說的一句話。
  • 《恐龍當家》發正式預告 展現恐龍與男孩的友情之旅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今日終於公布了今年的第二部動畫電影力作《恐龍當家(The Good Dinosaur)》的正式預告片。
  • 從心理學的角度正確理解我們的人生(中)
    《紅書》是榮格的私人日記,記錄了他在1914年-1930年間的「自我實驗」,由此得出一整套的分析心理學理論,此書的基本價值在於「生命意義的探尋」。榮格1957年談到這本書時說:「……我的一生都在闡釋那些意象,它們從潛意識中迸發,像一條深不可測的河流,在我的內心泛濫,幾乎要毀滅我。
  • 《恐龍當家》儘管屬於「開掛」,卻乍看很勵志!
    有了《冰河世紀》系列《瘋狂原始人》等競爭對手經典片的誕生,原始動物題材已經拍到了登峰造極,導致從《恐龍》到《恐龍當家》,兩部迪士尼參與「恐龍」都淪為匆匆過客。《恐龍當家》那段牛群狂奔鏡頭,等於是《獅子王》時代留下素材的再利用,不可能指望它去斬獲奧斯卡大獎,卻能靜下心來端詳幽默與精巧。
  • 卡爾·榮格:一個人的拯救者只能是他自身
    1907年開始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合作,發展及推廣精神分析學說長達6年之久,之後與弗洛伊德理念不和,分道揚鑣,創立了榮格人格分析心理學理論,提出「情結「的概念,把人格分為內傾和外傾兩種,主張把人格分為意識、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三層。曾任國際心理分析學會會長、國際心理治療協會主席等,創立了榮格心理學學院。1961年6月6日逝於瑞士。他的理論和思想至今仍對心理學研究產生深遠影響。
  • 恐龍當家:原來所有的坎坷,都是長大以後才能領悟的人生
    《恐龍當家》帶領觀眾回到那個溫暖如春的世界裡。《恐龍當家》是皮克斯工作室出品的動畫電影。很多人表示第一次看這部動畫電影,不相信這是皮克斯的作品,因為除了溫情,看不到其他任何的意義。皮克斯擅長拍攝情感倫理類型的美國家庭式動畫電影。觀眾對於這樣的動畫電影並不排斥,所以《恐龍當家》這部動畫電影得到了不一樣的評論,也和動畫電影本身分不開。
  • 北美票房:《飢餓遊戲》衛冕《恐龍當家》居亞
    北美影評圈怒贊《奎迪》 史泰龍有望奧斯卡男配推薦星級:★★★★☆  雖然《飢餓遊戲3:嘲笑鳥(下)》和《恐龍當家》包攬票房榜單前兩位,但是上周話題熱度最高的電影其實是票房榜季軍《奎迪》。《綜藝》對導演讚賞不已:「瑞恩·庫格勒提供了一個聰明的、有活力的、令人興奮的製作精良的主流電影,也為麥可·喬丹在演員界的攀爬提供了又一個穩妥的墊腳石。」《好萊塢報導》小劇透:「西爾維斯特·史泰龍在《奎迪》中並沒有重返賽場,但在這個有點牽強附會的可愛分支裡,老年洛奇依舊以王者姿態出現。」當下的強有力口碑或將助力西爾維斯特·史泰龍進入今年奧斯卡的最佳男配角提名。
  • 皮克斯《恐龍當家》概念圖 雷龍人類結伴大冒險
    皮克斯《恐龍當家》概念圖 雷龍人類結伴大冒險 時間:2014.12.3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Cai
  • 揭秘《恐龍當家》誕生幕後
    近日,時光網走進了皮克斯總部,《恐龍當家》的兩位動畫師凱文·奧哈拉和羅伯·湯普森的向我們解讀他們如何為萌感十足的小恐龍阿樂和小男孩點點注入生機,如何表現出主角們的喜怒哀樂。大象是片中恐龍的藍本四張圖片引出全篇動畫  《恐龍當家》描繪的是早已經在地球上滅絕的恐龍,如何逼真地再現恐龍的每一個行為和身體變化,成為皮克斯動畫師的頭等難題。
  • 《恐龍當家》:重情感,淡故事,一部不像「皮克斯」的走心電影
    導演拍攝《恐龍當家》實際也是在告誡人類,地球的毀滅對生靈的危害有多麼可怕,用侏羅紀時代隱喻現代社會真是高明之舉。恐龍的滅亡存在必然性,因此人類的毀滅也有著不可抗的因素。兒童哪懂什麼是地球滅亡?因此影院中的成年人反而不自覺地流下淚來。二、角色互換,反省人類稱霸心態:在電影《恐龍當家》的世界觀裡,恐龍是世界的主人,而人類只是當做寵物來對待。人類偷吃恐龍的食物,恐龍做陷阱讓人類上鉤;人類不懂語言,恐龍反而有彼此的交流方式;人類沒有名字,是恐龍賜予了小男孩名字「點點」;人類弱小,而恐龍強大;……這一切都將恐龍賦予了人性,而人類反而被扣上了獸性的帽子。
  • 《恐龍當家》:顛覆了歷史,卻沒顛覆未來
    《恐龍當家》。於是,我們看到草食性的雷龍成為了農場主,我們看到肉食性的霸王龍成為了草原上的漢子,我們看到恐龍——這些地球霸主們依舊沒有學會直立行走——因為他們強有力的尾巴,以及他們是用嘴來使用工具。除此之外,我們可以發現,本來暴戾無比的霸王龍變得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嗜血,面對其他的恐龍們,他們並不主動攻擊,即使是在幫助阿洛的過程中一口咬下的翼龍,他們也給放走了。
  • 《恐龍當家》一部可以陪孩子一起看的動畫電影
    《恐龍當家》是美國皮克斯動畫製作,講述一個小恐龍的成長的故事,這部動畫片偏向於迪斯尼動畫,孩子看了可能會更喜歡。《恐龍當家》主題上最大的賣點就是,若一切都不是你相中的樣子,你會怎麼辦。人類不想人類反而更像一條忠誠的狗,恐龍反而更像人類,他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想法。
  • 恐龍當家:愛冒險的雷龍與小男孩,經歷了一段溫馨又刺激的旅行
    《恐龍當家》是一部2015年上映的美國3D動畫片。由迪士尼影業與皮克斯發行製作,描述一個恐龍沒有絕跡的人類時代,目的在於探討人類如何和動物融洽且和平相處。 該片於2015年11月25日美國上映。在一起意外災難後,阿洛與家人走散,在茫茫世界中流浪。絕望之時,一個人類小男孩(傑克·布賴特飾)出現,並為阿洛帶來了食物,但這一舉動逐漸溫暖了阿洛的心,後來它給小男孩取名點點,並從此相依為命。在霸王龍巴奇(山姆·艾裡奧特飾)的指引下,兩位好友開啟了跨越千山萬水的回家之旅 。動畫片從不跟你繞彎子,簡單易懂,雖不會讓你覺得意味深長,但煽情點卻準備好了一籮筐。
  • 盤點喜劇動畫之恐龍當家,網友:恐龍長的像沒了殼的烏龜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喜劇動畫之恐龍當家,網友:恐龍長的像沒了殼的烏龜,下面一起和小編看一下這部電影的簡介和部分網友的評論吧。恐龍當家 The Good Dinosaur本片內容簡介: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稱霸這個世界的恐龍懵懵懂懂地逃過了滅頂之災。
  • 「有趣的書」看完這本講心理學的書,你會愛上做夢的
    有趣的書第一期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我大學時候看到一本書,這是一本關於心理學方面的書,當時看驚為天人。這本書就是方剛的《精神我析》。與這本書結緣是因為當時正在學心理學。而心理學的教材都是那種很枯燥,對於初學者並不是那麼友好的,而這本書非常的適合想學心理學的朋友嗎?。
  • 來自《內向心理學》的答案:你無需改變,接納自我更能優雅生活
    榮格就是一位典型的內向性格的人,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在心理學上的成就,恰因為他的內向性格的優勢,才讓他對自己的學說得以堅持和深入研究。作為生活在同一個時期的後輩學者榮格最初很崇拜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也很欣賞榮格。
  • 動畫《恐龍當家》裡,帶給我們的不僅有美景,還有勇敢和責任
    不知道恐龍當家這部溫情的動漫電影你看過沒有呢?如果看過,那你和小編一樣童心未泯、很熱愛生活呢,如果沒有,那小編就給你講講這部電影吧!電影講的是一隻小恐龍和一個小野人的冒險故事。一開始這隻小恐龍是家裡面最弱小的,兩個哥哥都比自己強,但是父母從來沒有放棄過他,總是很努力的對待他、鍛鍊他。爸爸教會了小恐龍愛和勇敢。一次意外,恐龍的爸爸死了,小恐龍也隨著河流飄到了一個很遠的不認識的地方,只記得家的地方有三座山峰,就努力的去找尋。在路上碰見了一個小野人,兩個人互相幫助,終於都找到了各自的父母,重返了家庭。
  • 夢見恐龍是什麼意思?做夢夢見恐龍好不好?
    夢見恐龍是什麼意思?做夢夢見恐龍好不好?
  • 《先知先覺性格心理學》解讀抑鬱症第二高危人群:藝術家人格ISFP
    作者:周雲騫,綜融方向心理與社會學者,心理諮詢師,榮格人格理論MBTI性格分析師致力於心理學公益,心理讀書會發起者,帶你用3年時間學完心理學本科到研究生的全部課程本文是《先知先覺性格心理學》系列之ISFP各位心理學朋友們,謝謝你們!是你們的支持和期待,讓我跌跌撞撞地走了那麼遠的路!
  • 回憶了下《恐龍當家》
    在爪牙峰有一對恐龍夫婦,它們有三個孩子,莉比、巴克,阿洛。恐龍爸爸建了一個糧倉 ,這樣糧食就不會被野人偷走了。恐龍媽媽印上標記然後恐龍爸爸也印上標記。巴克和莉比經過自己的努力都印上標記,但是阿洛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