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寵冬天日記#
若是要形容貓和人類的關係,《小王子》裡的一句話是非常合適的:「如果你馴化了我,那我們就會彼此需要。你對我來說是獨一無二的,我對你來說也是獨一無二的。」
水晶般的大眼睛,柔軟光滑的絨毛,溫柔悅耳的叫聲,慵懶優雅的氣質,貓咪們簡直集萬般寵愛於一身,在人類生活中佔據了一席之地。甚至貓咪成了一些人日常生活中的貓主子,很多人甘願成為貓奴。
而吸貓的盛行恰好解決了一部分人對於幸福感無法企及的問題,以及自身在這個社會中的發展與人類交流成本上漲所導致的情感缺失。也恰巧是我們從這個世界獲取柔軟,獲取輕鬆的一種方式,而且,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一邊在做自我感情的宣洩,一邊在獲取貓作為精神陪伴的溫暖回報。
在「吸貓」的道路上,貓奴們從不孤單,甚至社會上還出現了一種「社會病」,就是「一日養貓,終身想貓」的病。貓癮一犯,自家的貓,店裡的貓,路邊的貓等等,通通都不放過。
可是,還有一部分像我這樣的特殊吸貓群體,愛到瘋狂卻不能養,有身體原因,有家庭原因,還有的是害怕承受不了失去貓的痛苦,乾脆不養。而我是通過看圖片,刷視頻,畫各種風格的貓畫來安放我這滿腔熱情。
前段時間得到一本書《Cat Galore》,是世界頂級畫貓大師的畫集。靈感取材於繪畫,戲劇,文學和電影作品。如果一隻貓成為達文西《蒙娜麗莎》的主角,或者成為《哈姆雷特》或《託馬斯·愛德華·勞倫斯》的主角,會發生什麼?這種形式的組合非常逗樂。其中包括對拉斐爾作品,莎士比亞時期的電影和歌劇的創作,把其他在市場,劇院和電影中出演的人們都用貓呈現。
這絕對是最有內涵的吸貓方式,是讓所有喜愛插畫的貓奴無法抗拒的藝術書,是愛貓文化愛好者和養萌寵愛好者的終極綱要。
我們來將世界名畫經典原作和「貓畫「對比欣賞:



梵谷的作品儘管有著毛茸茸的面孔,但仍保留著他獨特的風格,畢竟梵谷是後印象主義的代表人物,色彩和筆觸都有比較強烈的個人色彩:


其中「舞臺上的貓」是很經典的一部分,本來貓咪是很冷臉的動物,但是舞臺劇人物誇張的情感表現在畫中也展現得淋漓盡致:
《訓悍記》
(第三幕,第二場)
「我將掌握我的一切東西——
她是我的家私,我的財產:
她是我的房屋,我的家具,我的田地,
我的倉谷,我的馬,我的車,我的驢子,我的一切.......」
《哈姆雷特》
(第四幕,第四場)
"在小溪之旁,斜生這一株楊柳,
它的灰白枝葉倒映在明鏡一樣的水流之中;
她編了幾個奇異的花環來到了那裡,
用的是蕁麻,雛菊,和長頸蘭——
正派的姑娘把這種花叫死人指頭,
說粗話的牧人卻給它起了另外一個不雅的名字……"
萌寵們對人們真的有救贖般的作用嗎?你身邊有沒有這種可愛的小精靈?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