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曝光了一則關於「志願者臥底虐貓群」的新聞事件,主要內容為當下存在著龐大的虐貓群體,並形成了產業鏈條,虐貓者會採用砍殺、剝皮、火燙、電擊、洗衣機洗貓、扎眼睛……等多種形式虐貓並拍攝視頻,賣給下線或購買者,下線繼續加價分發,並常常打著所謂的虐貓屆大神「舒克」、「範源慶」的名義在社交媒體進行推廣。據臥底在虐貓群中的志願者稱群內有成員說最想虐的是嬰兒。
虐貓新聞經常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前段時間範源慶虐貓事件過後,網絡上每天關於虐貓的相關信息就不曾斷過。據蟻坊軟體輿情監測系統顯示,近十天以來虐貓相關信息的網絡傳播熱度一直存在,而且虐貓新聞層出不窮。
近十天以來,網絡上形成一定傳播熱度的虐貓相關信息有「起底虐貓嗜血產業鏈」、「虐貓團夥追蹤」、「起底虐貓黑色產業鏈:包含未成年人,私人訂製可達四千元」、「動物版N號房」、「男子按住貓讓大狗撕咬」、「高中生虐貓賺錢為買手機」、「志願者臥底虐貓群」等。其中,4月28日@澎湃新聞 發布的「志願者臥底虐貓群」這一新聞的網絡傳播熱度最高,並且引發了網民的熱議。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虐貓?
虐貓事件的不斷出現,虐貓產業鏈的形成都印證了我們這個社會上存在著很多喜歡虐貓的人。對於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虐貓這個問題,網絡上對此也產生過一些討論,就目前網絡上討論的聲音來看,主要集中在心理層面、利益驅動層面、貓的自身特質等。就心理層面來看,主要有反社會性人格、佔有欲強、發洩情緒和欲望、報復貓奴、精神發生了病理性障礙等原因;就利益驅動層面來看,這些虐貓的人主要是滿足想虐虐不成或者不敢虐的人的需求,以此作為牟利的手段;就貓的自身特質來看,有一部分人天生不喜歡貓,認為貓的性格中有自私、不忠誠、具有破壞性,再加之貓相對柔弱,對貓施虐就成為他們的選擇。
對於虐貓,輿論上的不允許與法律上的未禁止
對於虐貓行為,專業媒體和自媒體的積極曝光,使其在網絡上形成了極其一致的抨擊性輿論。虐貓事件一出,網絡上就會產生極其強烈的負面情緒,虐貓行為不僅讓大眾在情感上感到不適,也突破了他們的道德底線。在輿論表現上,虐貓是絕對不被允許的。
儘管虐貓不被輿論所允許,但是虐貓行為並未減少,因為從法律層面上來看,虐貓行為並未觸及法律,法律上並沒有相關的禁止條例。因此,輿論也不斷呼喚建立相關法律,嚴懲這類行為。對於要不要建立相關法律,網絡上也有不少討論的聲音。建立小動物保護法,但是該怎麼界定小動物的種類?虐貓和虐老鼠有什麼區別?從個人情感的角度去界定虐待哪些小動物不合法是否符合社會理性?或許現在對於虐待小動物的行為是否需要納入法律還尚無定論,但是從社會層面來看,對於公開虐貓、公開傳播虐貓暴力血腥視頻、以牟利為目的虐貓產業等產生的不良影響,應該給予高度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