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丹麥政府因疫情捕殺水貂的措施出現反轉,但250萬隻水貂已命喪囚籠。丹麥首相弗雷德裡克森承認,該舉措不具有法律依據。
據海外網援引BBC報導,丹麥政府曾試圖通過緊急立法補救這一問題,但反對黨表示不可能支持新法案。弗雷德裡克森向國會道歉時表示:「這是一個錯誤。這是一個令人遺憾的錯誤。」
丹麥首相弗雷德裡克森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裘皮第一股」華斯股份(002494,股吧)(002494.SZ)也受到影響,其在養水貂遭遇了一場「冤殺」。
之前,由於在丹麥布局了水貂養殖業務,華斯股份配合執行了丹麥的水貂捕殺令。雖然在11月10日,丹麥政府已撤回這一命令。但《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今日(11月12日)從華斯股份處獲悉,在當地政府下令之後,公司在丹麥的養殖場內已捕殺了超過三分之二的水貂。公司董秘辦人員稱,目前還沒出具體補償措施,「如果按照丹麥此前的命令,對水貂連幼種都不留,這個產業基本上就接近『滅亡』了」。
針對這一捕殺令對國際水貂市場的影響,上述工作人員說道,如果前期捕殺掉了很多水貂,市場皮張存量很少,後續導致原料價值上漲也是有可能的,但由於疫情發展尚不可控,所以不確定性因素還是很多。
已「冤殺」三分之二水貂
如果羅列近來不太「走運」的上市公司,華斯股份一定榜上有名,不過「冤」的還有剛剛被公司捕殺的大批水貂。
據海外網報導,丹麥總理弗雷德裡克森日前指出,新冠病毒已經在水貂中發生了變異,且已經傳染給了人類,並可能會導致即將上市的疫苗無法發揮作用。對此,當地時間11月4日,丹麥政府表示將捕殺該國所有水貂,數量高達1500萬到1700萬隻。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貂皮生產國,丹麥這一水貂捕殺令的影響隨即輻射到全球皮草行業,遠在中國河北的上市公司——華斯股份便慘遭波及。
據華斯股份11月5日晚間披露,公司位於丹麥有若干從事水貂育種、養殖的孫公司,為了配合丹麥政府的抗疫決定,這些公司將統一捕殺在養的全部水貂。
華斯股份稱,「丹麥子公司Proud City(Denmark)Agri ApS和ProudCity(Denmark)ApS;Proud City Enterprises Ltd.主要從事水貂養殖」。截至2020年9月30日,上述幾家公司的消耗性生物資產為1687.93萬元,佔公司淨資產(未經審計)的0.94%。而這類消耗性生物資產主要為小水貂和種貂。
圖片來源:華斯股份2020年半年報截圖
但在華斯股份開始捕殺水貂之後,丹麥政府的命令出現了180度反轉。據報導,捕殺行動是為遏制水貂將變異的新冠病毒傳染給人類,但是按現有法律,丹麥政府無權殺害不在感染區域的健康動物。對此,丹麥首相弗雷澤裡克森10日在議會表示,她對事態進展感到遺憾,而相關水貂捕殺令也隨即被撤回。
由於這一決策反轉,丹麥的水貂養殖戶成為了損失最大的一方。華斯股份工作人員介紹說,在當地政府下令之後,其已經在丹麥捕殺超過了三分之二的在養水貂。公司調查了解到,其在丹麥的養殖場內,並沒有發現感染新冠病毒的水貂,但這些正常的水貂也被殺。目前,公司的捕殺行為已經暫停。
丹麥警察和部隊參與到捕殺行動中(圖片來源:法新社)
之前公司回復深交所問詢函時稱:公司半年報顯示消耗性生物資產為1789萬元,消耗性生物資產主要是子公司海外養殖場廠的水貂,數量約為5.47萬隻,農場所在地主要是丹麥。按此數據,結合「捕殺超過了三分之二」的說法,則本次被捕殺的水貂數量或超3萬隻,對應資產價值可能超1000萬元。當然,這一數據只是估算,記者未獲得公司方面的官方數據。
疫情對裘皮行業負面影響重大
在「冤殺」水貂之後,補償隨即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這無疑也將對華斯股份的未來業績造成一定影響。
據華斯股份工作人員介紹,捕殺之後,政府說會給農戶一定的補償,或者是新的一種產業引導,但是目前還沒有出現具體的措施,因此現在的損失也沒法估量。
根據公司之前披露的三季報和對深交所的關注函回復公告,華斯股份曾認為,丹麥捕殺令對未來裘皮行業的負面影響重大且深遠,公司庫存進口水貂皮存在大額計提減值的可能。公司管理層基于謹慎性原則,同時根據近期裘皮市場情況進行綜合考慮,按照會計準則要求,擬計提生物性資產、半成品、產成品減值損失。此外,公司預計2020年度將虧損2.8億至4億元。
丹麥農場養殖的水貂(圖片來源:路透社)
另一方面,因疫情下公司的國內外銷售收入大幅下滑,尤其是義大利、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的訂單大幅取消,華斯股份進一步表示,將及時調整經營策略,第四季度會持續處理裘皮皮張、裘皮服裝的庫存。
正如華斯股份所披露,在丹麥水貂捕殺令之後,國際水貂行業或也將產生重要的變革,但就其未來走向,公司目前也未能明確作出判斷。
華斯股份工作人員稱,目前疫情的不定變量因素太多,就好像當時的三文魚,短時間內肯定上不了餐桌——沒有人去消費這個東西了,水貂也一樣。不過,如果前期捕殺掉了很多水貂,市場皮張存量很少,後續導致原料價值上漲也是有可能的。
「水貂在丹麥的出欄率是每年一欄,沒有小貂、也沒有種貂了,未來繁殖周期就會比較長一點。」這位工作人員說道,「如果按照丹麥此前的命令,對水貂連幼種都不留,這個產業基本上就接近『滅亡』了」。
記者|李詩琪編輯|文多 趙雲 肖勇
校對|何小桃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